?

高中詩歌鑒賞之情與景的生成關系

2016-05-30 04:44羅帥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6年10期
關鍵詞:觸景生情情思意念

羅帥

2011年新課標全國卷語文高考詩歌鑒賞題選了唐代周仆①的《春日秦國懷古》: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③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仆(?—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逕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M紆:旋繞曲折。

圍繞此詩設計的一道試題是: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其參考答案是:①觸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寫哀景抒哀情。

這個參考答案只給了三個術語,沒有結合作品做具體分析,簡單得讓人有些費解。實事求是地說,盡管做了多年的語文老師,但是遇到這樣的試題,尤其是對整首詩做情景關系的分析,一下子我也是不知從何入手。但是,情與景,是詩歌創作和鑒賞不可回避的兩個基本元素,探討并歸納二者的關系不僅是鑒賞詩歌的切入點,甚至是終結點。因此,我們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情與景的關系比較復雜,古今很多學者都做了深入探討,得出了很多寶貴的見解。限于個人的學識能力,我僅對高中階段進行詩歌鑒賞時所涉及到的情與景的生成關系做些淺釋。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簡述一下袁行霈的觀點。他說,在中國古典詩歌里,意與境的交融有三種不同的方式。一是情隨境生,即詩人先并沒有自覺的情思意念,生活中遇到某種物境,忽有所悟,思緒滿懷,于是借著對物境的描寫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出來,達到意與境的交融。例如孟浩然的《秋登萬山寄張五》:“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贝揞椀摹饵S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倍且魄槿刖?,即詩人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接觸外界的物境,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又借著對物境的描寫將它抒發出來,客觀物境遂帶上了詩人主觀的情意。如李白的《待酒不至》:“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倍鸥Φ摹洞和罚骸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比求w貼物情,物我情融。他指出,情隨境生和移情入境中的情都是詩人之情,而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它們在形態色調上的差異,使人產生某種共同的印象,仿佛他們本身便具有性格和情感,這與詩人臨時注入的感情不同,有的詩人長于體貼物情,將物情與我情融合起來,構成詩的意境。他舉例如陶淵明的《讀山海經》:“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倍鸥Φ摹栋l潭州》:“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庇秩缣諟Y明的《飲酒》(其八):“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為。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保ㄔ婿吨袊姼杷囆g研究》,2009年,北京大學出版社,29至31頁。)

為了使袁行霈的上述觀點變得更加清晰,更加適合高中階段的操作,我進行一下簡化。在區別這三種方式時,袁行霈用了“意、境、情、物”四個概念,我們姑且把“境、物”歸結為景,是寬泛之景,包括一切可以入詩的自然之景及人生世相;把“情、意”歸結為情,是寬泛之情,包括七情六欲以及人生態度志趣等。那么,我就可以把袁行霈提出的前兩種方式簡化為如下兩種方式:一是觸景生情,其含義對應“情隨境生”;二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其含義對應“移情入境”。至于袁行霈提到的第三種方式,固然可以自成一類,但我想,梅蘭竹菊等自然景物之所以能自成性情,各領風騷,也許只是出于有情人之眼,如販夫走卒視之,亦不過是一堆柴薪而已。因此我覺得這第三種方式可能與前兩種交叉或重合,而陶淵明的那首《飲酒》(其八)更像是一首托物言志詩。因此,這種方式就不必單列出來了。

那么,什么叫袁行霈所說的“自覺的情思意念”呢?這個問題涉及到觸景生情和借景抒情的根本區別,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其實,人的心中始終流淌著一條感情的河,它由七情六欲等各種情愫組成。未受到外界事物觸動時,這條河平滑如鏡,波瀾不興,此時的情思意念應該是不自覺的,也是不強烈的,因為人并未明確地感受到自己到底處于何種情愫中;一旦受到觸動,它便蕩漾開來,生成千層漣漪,潛藏著的各種情愫便外化為喜怒哀樂愛惡懼,人能明顯地意識到自己處于何種情愫中,此時的情思意念應該是自覺的,且強烈的。觸景生情之景起到觸發作用,此時,詩人心中曾有不“自覺的情思意念”,在景的觸發下,這種情思意念開始振蕩起來,并逐漸生成自覺的且“強烈的主觀感情”。至于借景抒情,詩人心中已有自覺的且“強烈的主觀感情”,但是此情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繪的實感,如果不附麗到具體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沒有可見的形象”(朱光潛《詩論》,2009年,北京出版社,46頁),因此,景起到寄托作用,同時已注入了詩人的情感,景語已生成情語。像這種生成現象我們姑且稱為景與情的生成關系。

其實,在情與景的生成關系中,最棘手的問題是袁行霈所說的“詩人先并沒有自覺的情思意念”和“詩人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這二者在具體的詩歌中如何落實。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又怎么能確定是觸景生情還是借景抒情呢?說實話,真的沒有什么明確的公式或定理能幫助我們去判斷,我們能借助的無疑就是詩句本身、相關注釋、審美心理以及我們的經驗閱歷等。這既是語文的特點,也是應試教育給語文造成的尷尬處。下面,我們看幾道高考試題來體會一下,也許能發現一些端倪。

2011年江蘇高考詩歌鑒賞選的是杜甫的《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①。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②。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③。

【注】①庾開府、鮑參軍:指庾信、鮑照,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②渭北、江東:分別指當時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與李白所在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③論文:此處指論詩。

圍繞此詩設計的一道試題是:“‘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一聯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手法?”這首詩雖有注釋,但并沒有給我寫作背景方面的暗示,我們無法得知詩人此時的遭際和心緒,不過,題目中的“憶”字泄露了秘密,也就是說,此時詩人心中有著思念之情。首聯說李白詩歌冠絕當代,卓爾不群。頷聯以古人做比,說李白的詩像庾信那樣清新,像鮑照那樣俊逸。開篇四句,高度贊美李白,充滿了對李白濃濃的敬意,也正因為這份崇敬,杜甫心中才蓄滿了無限思念,這“崇敬”和“思念”當是自覺的且“強烈的主觀感情”。頸聯兩句都是名詞句,猶如兩幅照片分別呈現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水北岸,春樹搖曳;江東一帶,晚霞緋紅。分開來看,沒什么奇異之處,但是,我們不要忘記,這兩句景是在詩人“強烈的主觀感情”的觀照下的畫面,而且當遙隔千里之景同時并列在我們眼前時,在我們的腦海里不禁會生成另外兩幅畫面:杜甫遙望江東,大概晚霞之下便是李白;李白也翹首渭北,似乎春樹旁站著杜甫。就在這注目凝望中,春樹和晚霞似乎也注入了二人思念之情。這兩句景語已經生成情語??梢?,頸聯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其參考答案為:“表達了雙方翹首遙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現手法?!?/p>

2008年浙江高考詩歌鑒賞題選的是金人王寂的《日暮倚杖水邊①》:

水國西風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

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

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

蒼顏華發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慢遲。

【注】①此詩為王寂被貶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

圍繞此詩設計的一道題是:“指出‘羈緒在全詩中的具體內容,并簡要賞析首聯在寫法上的特點?!备鶕⑨?,即使不看此詩,我們也能體會到此時詩人心中彌漫的應是宦海浮沉的感慨和羈旅漂泊之苦,應是悲情在先,但是首聯告訴我們,詩人于日暮時分,在貶謫之所見到水國秋風蕭瑟西風搖落片片黃葉的畫面時,漂泊在外的心緒被撩撥得亂如發絲,可見,這亂如發絲的“羈緒”是由當時當地的風物觸發生成的。心中的悲情曾經是一片寧靜的湖,是水國西風讓它蕩漾起了漣漪,亦如一群沉睡的烏鵲,是皎潔的月光驚碎了它們的酣夢。那曾經的悲情就應該是不“自覺的情思意念”,是一種潛意識,它一經觸動便自覺蕩漾起來,生發起來,壯大起來,讓詩人深深地感覺到自己處于“強烈的主觀感情”的漩渦中,以致于悲情難遏,非要借助外物抒發出來不可,于是頷聯以屈原、白居易自況。因此我們確定首聯寫法特點為觸景生情。關于寫法特點,其參考答案為:“①觸景生情,以蕭瑟凄清之景引發詩人的紛亂愁思;②以‘羈緒領起全篇?!?/p>

2009年福建高考詩歌鑒賞選的是宋代嚴羽的《江行》: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

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聲。

【注】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圍繞此詩設計的一道題是:“請從‘景 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北驹婋m有注釋,但無關寫作背景,我們只能借助詩句把握情與景的關系。題目“江行”告訴我們詩人此時離家在外,江上行舟,因此我們推測詩人心中已有羈旅思鄉之情。此詩的首聯與上一首詩很相似,都是以景開篇,以情承接。黃昏時分,我于船上極目遠眺,但見蒹葭蒼蒼,四野迷茫,這不禁逗引出我滿腔的羈旅之情。詩人不自覺的羈旅思鄉之情,被“暝色蒹葭”觸動并像水面波紋一樣向四周擴散,逐漸生成了自覺且“強烈的主觀感情” 因此,首聯是觸景生情。頷聯和頸聯具體寫江行所見。雪已殘,雁聲斷了,新月伴著潮水同時涌起,暮天倒映水中,好像天已到盡頭。船行駛在映著樹梢的江面上,好象船跟著樹梢在前行。但此時之景已經是經過了旅情浸漬過的景象,都已生成情語:雁聲斷,何處寄鄉書?這里有無可奈何;海上明月共潮生,這里有思鄉念親;水天相接,孤舟漂泊,這里有迷茫惆悵。詩人寓情于景,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尾聯直抒胸臆,點明思鄉主旨。其參考答案為:“詩歌頷聯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雪‘殘、雁‘斷、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詩人的羈旅之情、思鄉之感?!?/p>

這一首詩的謀篇布局很有代表性,它說明了在一首詩中情與景的關系不一定是單一的,抒情方式也是綜合運用的,正如文章開頭所引述的那首《春日秦國懷古》一樣。如果參照這一首詩,我們不難看出,《春日秦國懷古》首聯屬于觸景生情,即“欲消魂”是由“荒郊一望”所見的“涇水縈紆傍遠村”觸發生成的。頷聯和頸聯屬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詩人選擇了牛馬、春草、原田、古碑、云、積雪、蒼山、殘陽、綠樹等凄涼敗落的景物,寄寓了的懷古傷今之情,其實,也就是寫哀景抒哀情。尾聯直抒胸臆,抒發了對曾經強大而如今荒殘的秦國的深沉感慨。

其實,人的感情就像地層下潛藏著的河流。地層下何曾一時無水?人心中怎能一日無情?水遇到出口,便噴涌為清泉;情遇到媒介,便化為詩意。因此,詩人寫作之前,有情在先,應該是個不爭的事實。只是看這情是否自覺,是否強烈而已。另外,言志抒情應是詩歌的最主要功能?;谶@樣兩個認識,當我們遇到通篇寫景的詩時,尤其背景不明時,我們寧愿認定使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因為詩人正是借助對景物的描寫來傳達心中情志的,詩中的景語就是情語,我們也正是借助對景的特點的把握來確定情的特點的。試想,一首詩句句寫景,卻又處處無情,那還是真正意義上的好詩嗎?

2008年福建高考詩歌鑒賞選的是杜甫的《絕句慢興九首》(其三):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注】這首詩寫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為此詩設計的一道試題是:“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對這首詩作簡要的賞析?!贝嗽娋渚鋵懢?,說燕子熟知并喜歡上了我這低小的茅屋,它來往穿梭,銜泥筑巢,泥點掉落琴書之上,在追捕飛蟲時還碰到了我。這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親密融洽的美好畫面,是樂景,因此,我們揣測此時詩人心境相對寧靜平和。根據所給的注釋,我們也可以知道杜甫當時的境況。杜甫為了夢想奔波大半生,而寓居成都的那段時光是他后半生僅有的平靜安穩時期,加上朋友嚴武的接濟有了生活依靠,那么他的心境應相對較好。其參考答案為:“這首詩景中含情。詩人從燕子落筆,細膩逼真地描寫了它們頻頻飛人草堂書齋,‘點污琴書、‘打著人等活動。這些描寫既凸現了燕子的可愛之態,又生動傳神地表現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昵。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閑之情?!眳⒖即鸢钢械摹熬爸泻椤笔亲畈蝗菀渍腥鞘欠堑恼f法,其實就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與景的生成關系可能是個說不盡的話題。本文也只是一次粗淺的嘗試,希望能夠對解答詩歌鑒賞試題有些許的參考價值。

[作者通聯:遼寧阜新市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觸景生情情思意念
意念機器人(上)
追求原始沖動和意念的自由釋放
十月情思
當歸寄情思
絲路情思
涓滴意念匯成河
談詩歌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觸景生情的區別
意念打字,讓幻想變成現實
拗九粥情思
淺議初中數學課導入的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