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新趨勢:激勵積極語用

2016-05-30 04:44潘涌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6年10期
關鍵詞:高考作文作文題文體

潘涌

一、是否引導積極語用:高考作文改革的焦點

表達為本的積極語用新理念,在修改前后的高中語文課標中都獲得了彰顯。無論是義務教育階段,還是高中階段,語文新課標一致強調“表達為本”的積極語用新理念。課程改革實施多年來,積極語用新理念深入人心、廣為弘揚,尤其是在高考作文題型的改革中得到鮮明的體現,從而對考生的寫作產生了深刻而積極的影響。新課標鼓勵每一位考生敢于充分表達,即基于獨立思考、心靈感悟而以理性表達、自主評論和審美抒寫等形式來嚴謹縝密、邏輯清晰或生動感人地展開應試寫作行為——這無疑是近年來高考寫作中的一種值得充分肯定的新趨勢。

消極語用的高考寫作,考生往往根據“命題”或者“命意”的要求,套用預設作文的模型或者按照作文“潛規則”而作出過度泛化的“公共表達”,以求憑借“入套”應試標準而獲得理想的作文評分。而積極語用的高考寫作,考生能夠超越狹隘的“命題” 或者“命意”而作出相對自主開放的個性化表達,以一己的思想立場和心靈感悟來作出獨立評論、理性判斷,從而深刻彰顯出寫作主體的語用活力和審美個性。作為一種書面的表達行為,區別應試寫作的語用行為是消極還是積極,其重要的客觀條件是卷面作文題型是否能夠自覺地引領考生釋放思想的活力和表達的個性。

因此,高考作文題型是否引導考生積極語用,這是判斷高考作文改革力度和進度的重要標志。2016年的高考作文試卷,承接著近年來的大趨勢而在“去命題化”“創新文體”“表達多元”等方面推進改革的深度,使高考寫作繼續進行著重大的價值轉型。

二、“去命題化”:為積極語用開放思維空間

“去命題化”包括硬性的“去命題”和軟性的“去命意”。命題→半命題→去命題:這是高考作文題型改革的一大特點。統計表明,近年來自擬題目、自選立意、自定文體的“自主作文”已經蔚為風氣,每年約占總數的70%以上且連續呈現出上升的勢頭:2009年12/16、2010年14/18、2011年13/17、2012年14/17、2013年15/18、2014年17/18、2015年16/16、2016年10/10(分母是全國高考作文題總數,分子是全國高考作文撤去命題或者命意的作文數。2016年是三份全國卷,另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天津六省市自命題,其中北京卷是二選一,故總數是十份)。這些數據向社會各界釋放出了一種空前強烈的信號:高考作文正在加速走出保守、閉鎖的消極語用之命題框格,讓普天之下的學子實現“人”“文”歸一、“心”“聲”融合這種積極語用的寫作佳境,完全順應著重思想、重表達這種高考改革的積極趨勢。

這類“去命題”甚至“去命意”的作文題型,布設了開放性的材料或材料+話題,從而給考生留足了充分的自主思維空間。它們鼓勵考生盡可能釋放自己積累的人生經驗和基本哲學思辨,在對社會、人生和文化諸多重要問題的深刻考量中,從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價值立場出發而抒寫自己獨特的看法、展開獨立自足的邏輯論證。

2016地方卷高考作文題型示例。

1.上海市“評價他人的生活”: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容易進入大眾視野,評價他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常見,這些評價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人們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的看法不盡相同,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2.浙江省“虛擬與現實”: 網上購物,視頻聊天,線上娛樂,已成為當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業內人士指出,不遠的將來,我們只需在家里安裝VR(虛擬現實)設備,便可以足不出戶地穿梭于各個虛擬場景:時而在商店的衣帽間里試穿新衣,時而在足球場上觀看比賽,時而化身為新聞事件的“現場目擊者”……當虛擬世界中的“虛擬”越來越成為現實世界中的“現實”時,是選擇擁抱這個新世界,還是刻意遠離,或者與它保持適當距離?對材料提出的問題,你有怎樣的思考?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論述類文章。

3.江蘇省“話長話短”: 俗話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也有人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無話的時候也要說出自己的見解。在這個時代,是彰顯個性還是提倡創新?以此為題材,寫800字作文。

4.天津市“我的青春閱讀”: 在閱讀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在寬廣無垠的網絡空間中汲取知識;你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悅讀”有形有色、有聲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繼續手捧傳統的紙質書本,享受在墨海書香中與古圣今賢對話的樂趣…… 當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開闊,個性鮮明,在閱讀方式的選擇上不拘一格。請圍繞自己的閱讀方式,結合個人的體驗和思考,談談“我的青春閱讀”。

5.山東省“我的行囊”: 行囊已經備好,開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檢行囊會發現,有的東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暫時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準備,有的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遠方……

點評:以上所舉地方卷作文題型,都是開放度很高的話題材料,題目自定,既無硬性的命題,也少軟性的命意。北京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與《神奇的書簽》二選一,雖然預設了題目,但是話題材料具有一定的開放度;換言之,雖有題材的限制,但更有立意的自主和抒寫的自由。

正是近年來持續推進的這種“去命題”與“去命意”的大趨勢,為眾多考生突破思想束縛、自主積極表達敞開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話題及其背景性材料的多元開放的特質,天然決定著考生的思維流向、思維深度和思維創意,為其內心思考(內語用)洞開了風光無限的大世界。

三、“文體創新”:為積極語用敞開表達天地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高考作文,同時致力于寫作文體的深刻創新。如果以“去命題”和“去命意”為指歸的多元流向話題,為積極語用開放了思維空間;那么,文體創新則為考生們的積極語用敞開了表達的天地。

語用行為,雖然包含從輸入到輸出、從心靈到感官的全部語用,但是,建立在深度思考基礎上的輸出性語用即感官的表達行為,是語用的重中之重。高考寫作,是展示考生們表達品質和表達能力的重要平臺。從傳統記敘文、寫景文、抒情文到近年來逐漸興盛的評論文之文體轉換,給考生發揮才智、拓展積極語用新天地創造了前提條件。作為思維自由體操的外顯,縱橫思想、凸顯智慧的評論文,確實比傳統平面再現、客觀敘述、格調甜俗的“文藝體”,更容易傳遞思想表現力,比缺乏縝密思辨、邏輯理性貧弱、思想標準化、論證程式化的議論文,更容易展示考生個性化的思想觀念。

2016年的高考作文同樣繼續著近年來的文體改革與創新。除了北京卷的二選一《神奇的書簽》明示寫“記敘文”之外,其它所有的作文題型都沒有文體上的特別限制。首先,普遍明確要求寫成“議論文”;更主要的是,這些多元、開放的話題,本身內在地、邏輯地規定了考生自主思考、獨立判斷、縝密論證,因此,等于前提性地規定好了以“評”和“論”為文體特征;換言之,傳統慣稱的“議論文”已經悄然成為高考寫作的主要文體角色——而且很大程度上已經蛻化為談天說地、議論風生、縱橫捭闔的“評論文”。

之所以自覺區別“評論文”與“議論文”之異,是因為今日之“評論文”與往昔之“議論文”畢竟存在著極為顯著的區別。自覺清醒地把握這種區別,對于深入認識“評論文”的本質特征具有重要意義?!白h論文”往往是或明確或內在地限定考生的思想觀點,要求其恪守一貫“正確”的價值立場、“高尚”的思想情趣,按照提出論點→擺事實、講道理→升華觀點這種邏輯論證過程來展開全文,從思維路徑到技術路線都明顯帶有“套路化”傾向,因此,對于考生積極語用的能力發展,顯然束縛多于松綁。

而“評論文”寫作,迥然有異。題目本身預設了一段開放的話題或者材料,其中思維空間開闊,考生可以基于獨立人格和自由思辨而表達一己的個性思考。2016年地方卷的作文題型,更是鮮明地具有這種特色。上海市“評價他人的生活”、浙江省“虛擬與現實”、江蘇省“話長話短”、天津市“我的青春閱讀”、山東省“我的行囊”等話題,充滿了鮮明的時代氣息、青年特色和前衛視野,而且現實感強烈,很適宜優秀考生基于思維積累和實踐感悟而個性化地展開以表達為核心的積極語用。

四、表達為本:積極語用的哲學元命題

積極語用是高考寫作乃至整個語文教育的一種新觀念和新趨勢,而“表達為本”則是這種新教育的哲學元命題。這里,所謂“表達為本”,實質是關涉語用的本源價值或語用的本體功能。與其說“人是語言的動物”,不如說“人是語用的動物”;與其說“人是語用的動物”,不如說“人是表達的動物”。除了獨立自主的表達,人再也沒有更好地凸顯自身存在價值的方法或途徑。

20世紀以降,人類哲學研究的中心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轉向:語用問題已經上升為哲學研究的中心,所謂“語言學轉向”(linguistic turn)乃至“語用學轉向”(pragmatic turn)即是。這一由德國語言哲學家卡爾·威廉·馮·洪堡特所開啟、歷經索緒爾 、維特根斯坦、奧斯汀、塞爾、喬姆斯基等哲人之思的學術長旅,貫穿著一條鮮明的學理探索的主題線:人類日益深刻地關注著自身的言語現實和語用行為,持續深入地將研究中心置于作為存在主體的言語生成、表達和創造之上,共時態的靜態語言觀逐漸進化到歷時態的動態語用觀,而全部語言之“用”則聚焦在思維主體置身于特定時代、生活場景和具體語境中的獨立和自主表達。人類所有富于意義的精神活動就是形式各異的語言表達活動——高考作文當不例外。這樣,從語用哲學到母語教育理論之間就可以辟出一條敞明的邏輯通道,當代哲學中心轉換過程中最重要的學術增長點即“語用思維”就獲得了教育層面上的實際應用價值——包括高考作文在內的語文教育,其目的當然要引導學生表達力的養成。

正因為“人是表達的動物”,故需要通過高考寫作等途徑來彰顯考生精神存在的價值。換言之,寫作測評與寫作教育同樣需要彰顯這種哲學元命題的價值意蘊。新世紀以來的高考作文改革實踐,使我們堅信:對寫作教育深具風向標意義的高考作文,尤其要自覺、清晰地鼓勵考生弘揚“我寫我思”“人文合一”這種價值導向。通過去除單一機械、狹隘封閉的“命題形式”、設置多元開放的話題材料,通過釋放考生個人思辨、彰顯理性價值的“評論文”及其縝密的論證表達方法,明確引領考生最大化地實現一己思想價值——這就是“人是表達的動物”這個語言哲學命題在高考作文中所應收到的一種積極語用效應。

鑒于高考作文對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發生著直接、廣泛和顯著的影響,因此,及時提煉并弘揚高考作文所凸顯出來的促進考生積極語用的價值導向,無疑將會對語文教育改革產生積極的示范作用。而積極語用新觀念、新思維的深遠傳播,則能夠有效釋放青少年學生的表達欲望,養成其表達習慣、提升其表達品質、優化其表達能力,為成長中的新公民夯實一生發展的母語基本功,最后匯合成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長期發展。因此,正在逐漸走向積極語用新境界的高考作文,對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深具奠基作用。

[作者通聯: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猜你喜歡
高考作文作文題文體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題全覆蓋
高考作文的得分點
輕松掌握“冷門”文體
高考作文如何用“詞”
文從字順,緊扣文體
高考作文兩關注
2016高考作文題:在復雜要求中尋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樣的?
若干教研文體與其相關對象的比較
避實就虛,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