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語音國別變體的社會語言學分析

2016-05-30 14:29張宇韜
考試周刊 2016年37期
關鍵詞:社會語言學特征

張宇韜

摘 要: 英語在成為日益普及的世界語言的同時,也在各地域進行著本土化, 從而衍生出不同類型的英語地域變體。本文旨在運用社會語言學的方法,從民族、語言認同兩個方面,對英語語音國別變體特征及其成因進行共時和歷時分析,便于中國學生了解英語的多樣性及英語語音不同的國別變體,方便與不同地區的英語使用者進行交流。

關鍵詞: 英語語音國別變體 社會語言學 語言認同 特征

1.研究背景

由于英語母語國家的移民殖民、經濟崛起、文化科技優勢,以及全球化過程中世界對于國際語言的需要,英語從民族性語言逐步發展成為國際通用語言。不同國家和地區產生的語言變異,凸顯帶有地方特色的英語變體,尤其是口音的改變,從而形成了各類英語語音的國別變體。拉波夫提出,語言無論是以共時還是歷時的角度進行觀察,都是有規律分布的充滿變異形式的結構,即“有序異質說”。語言的共時狀態可以從歷時層面找出演化的途徑和成因。根據赫德森的變體理論,語言由于其變異性特點的差異,可分為地域變體、社會變體及功能變體。傳統的語音變異研究把重點放在地域差異上,而忽視了社會對于語言的影響。由于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而社會在被語言影響的同時必然對語言造成影響,人們的社會身份、民族、文化認同等方面的差別會造成使用語言的差別,因此運用社會語言學分析地域變體十分必要。語言學家William Bright認為,社會語言學的任務在于描述“語言和社會結構的共變”。作為語言學的重要分支,社會語言學不僅研究語言變異,而且探索影響語言變異的社會因素。英語語音國別變體作為英語地域變體的表現,是在語音上反映具有區別性特征的子系統和分支。根據美國語言學家Kachru關于世界英語的三個同心圓理論(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of English),英語可分為三個不同的圈,分別是將英語作為本族語的內圈英語,如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外圈英語,如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將英語作為第一外語的擴展圈英語,如中國、日本、法國等國家。不同國家的人使用英語交流時,語音上的差異是造成理解障礙的重要因素,而了解差異的生成原因則有助于掃除障礙、暢通交流。在世界英語的三個同心圓中,內圈的美國英語代表了美洲英語的主流,同時在世界范圍內有深遠影響。外圈的印度英語代表了南亞次大陸英語的普遍特征,擴展圈的法國英語雖然主要由法國民族使用,但由于法語非洲國家眾多,也有著重要的代表意義。本文從國別英語語音變體的普及性、代表性、頻度性等因素考慮,以美國英語、印度英語、法國英語為例分別代表內圈、外圈和擴展圈英語,對英語語音國別變體進行特征分析,并從民族和語言認同兩個社會語言學角度對變體成因進行共時及歷時探究。

2.三種英語語音國別變體的社會語言學分析

語言與社會相互影響,在影響語言的諸多社會因素中,民族作為一個國家的社會組成部分,對于語言的使用和變異發揮著重要作用。這里的民族,從宏觀來看是指作為一個整體的國家的民族,比如美利堅民族、中華民族,又稱國族;從微觀上看是指一個國家中不同宗教、歷史、文化、語言行為的群體。語言認同則是“某個人或某個言語群體通過使用某種語言來表示民族或種族歸屬的身份認同”(姜瑾,2006:37),包括語言態度和語言行為。語言態度即人對于不同語言、口音的態度,語言行為則是說話這一動作的行為。在本文中,語言態度指不同民族對于英語語音國別變體的態度,語言行為則是說出語言的方式和語言適應行為。語言態度影響英語在不同社群中的不同語言習得特征,語言行為則直接造成語音變體特征的形成。民族因素及語言認同,是語言變化的兩個重要社會因素。

2.1美國英語的語音變體特點及其成因

美國英語起始于17世紀,英國的殖民統治引發美洲大陸將英語作為一門通行的語言,美國英語是英國民族帶來的,主要傳承了17世紀伊麗莎白時代英語的印記,以當時的英音為規范。如當時past/chance/bath中的[a]在英國英語中的都讀[?覸];以及[u]和[ju]在new,few等詞中可以互換,該特征已在現代英國英語中消失,而美國英語仍保留,因此可以說英國民族給美國英語奠下了基礎。在語言態度上,這個時期的美國居民將英國英語認同為他們的母語,并對其有著極高的評價,所以在語言行為上這一時期的美國人自覺使用英語,為英國英語在美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之后17至18世紀,美國接納了各民族的移民,原住的印第安人也開始融入美國社會,這個時期的美國英語受到德國民族、法國民族、西班牙民族的影響,產生了新的語音特點。美國英語發音與英國英語相比速度較快,某些音節會省略或較含糊,在元音上,英音的[ɑ?蘼]和[?鬑]在除了波士頓口音的美音中都讀[ɑ],比如father和god中的a和o在美音中都是[ɑ]韻;英音的[?蘅?蘼]和[?鬑]在美音中都讀[?蘅],caught和cot同韻;另外,ar/er/or/等詞尾在美音中都會在元音后加[r]音。輔音上清輔音常變為濁輔音,如later聽起來類似lader。在語言態度上,美國人對英國英語的認同感降低,不再將英國英語作為最親切的語言,同時來自法國、南美、非洲等地的移民開始將美國英語作為獨立的整體,將自己的母語和英語結合起來,語言行為中帶上了自己母語的特點,影響了整個美國英語語音變體的形成。

2.2印度英語語音變體特點及其成因

印度英語大規模發展始于18世紀,英國民族的殖民統治使印度系統地繼承了英國英語的范式,如英音中pass,last中的[a]音,have中的[h]等大部分元音和輔音都和英國英語一致。但印度是個多民族國家,由此帶來的現象就是其五百多個城邦之間語言差異顯著,從而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印度不同的各民族會將民族語言的發音特點帶到印度英語中,由此產生了印度英語在不同人的使用中發音差異巨大的特點。如印度英語在[t] [d] [s] [z] [l] [r] [n]等輔音上會將舌尖卷向上顎,變成卷舌音。印度英語元音上常將各類元音發成[ɑ]如first發成英音的fast,雙元音常被讀成單元音;輔音上v和w不分,n和ng不分,發wow,vow和win,wing都是同音;[p][t][k]分別發成[b][d][g],比如pop發成bop,tax發成dax,cat發成gat,r音發顫音,語速極快,音節輕重不分,語調抑揚少,停頓差異明顯。在語言認同上,印度民族對于英語有高度的認同感,即使不是自己的母語,但由于英語代表了更有地位的身份,同時在殖民地英語極為有用,客觀上加快了英語在印度的普及和傳播。在語言行為上,印度英語由于不是印度民族的母語,不免帶上了自身母語如印地語、泰米爾語等的烙印,產生各類具有母語特征的變體特點,造成印度英語語音變體的形成。

2.3法國英語語音變體特點及其成因

法國英語屬于擴展圈的英語,由于并未受到以英語為母語的民族的殖民統治,法國英語并不是法蘭西民族的主體語言。但二次世界大戰后,法國實力的減退,美國的強勢,英語變成了歐洲國際事務的通用語言,法國不得不把英語當做第一外語進行學習,以進行跨文化交流。受到其民族語言法語的影響,法國英語可以找到各種法語的影子,元音上短元音[i]讀成類似長元音[i:],[ɑ:]讀成[a],[ai]聽起來如同[ei];輔音上,常將小舌音帶入英語發音中,[r]與[h]相似,如rat的音類似hat;有[h]音在前時[h]通常省略,如his發成is,[e]音發成[dz],如that聽上去像dza;語調上,往往重讀句子的最后一個音節。在文化認同上,法蘭西民族具有高度的自我認同感,不是十分推崇英語,而是認為法語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所以在語言行為上,法國英語就具備了許多法語的特征。然而,在英語的影響力日益增大后,法國人對于英語的認同感也發生了變化,甚至有人提議把法國變成雙語國家(張妍巖,2013),從而在語言行為上促成了法蘭西民族對于英語的接受度上升,并且越來越多的人能說英語,法國英語不斷向英語國家英語靠攏。

3.結語

本文從英語同心圓的三個圈中各選取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英語語音國別變體,從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民族和文化認同兩方面,進行變體特點及其成因的共時和歷時分析。我們看到,社會因素極大地影響了語言的發展。美國英語既帶有伊麗莎白時代英語的歷史印記,又融入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美國由認同英國英語及各移民民族語言轉變為認同作為一個整體的美國英語。印度英語既繼承了其殖民國英國的英語范式,又反映了印度各民族語言的發音差異。由于在語言認同方面具有語言態度上的高度認同和語言行為上的各民族母語融入的特點,印度英語在語音上自成一體。法國英語受到法蘭西民族母語法語的影響,帶有許多法語的影子。在語言認同上,法國人對于英語經歷了語言態度的改變,由原來的獨尊母語輕視英語變為日益看重英語,從而在語言行為上由帶有濃厚的法語特征的發音變為逐漸向英美靠近的發音。英語作為一種國際語言,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點。理解不同英語語音特征的成因并理解識別不同的國別變體,有利于我們在未來全球一體化的生活工作中進行更深入便利的跨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Bright,W. and Ramanujan,A.K/Sociolinguistic Variation and Linguistic Change in Proceeding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inguis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4.

[2]Hudson,R.A.Sociolinguis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3]Kachru,B.English in the world[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4]Widdowson.H.G.Ownership of English[J].TESOL Quarterly, 1998(2).

[5]陳原.社會語言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3.

[6]戴衛平.英語變體·語言文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7]姜瑾.語言·社會·生態·:社會語言學動態應用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8]牛道生.淺析美國英語與英國英語的主要差異[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1997(4):107-108.

[9]秦秀白.文體學概述[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10]張妍巖.法國英語探析[J].法國研究,2013(2):65-71.

猜你喜歡
社會語言學特征
根據方程特征選解法
新型冠狀病毒及其流行病學特征認識
如何表達“特征”
不忠誠的四個特征
抓住特征巧觀察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公益廣告語言研究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蘋果品牌廣告語翻譯研究
多元文化語境中語言變體的社會語言學意義
淺談社會語言學視角下性別差異的體現
從社會語言學角度探討日語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