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情懷到實踐如何更好地陪伴鄉村?

2016-06-01 22:21盧麗榮
海峽旅游 2016年5期
關鍵詞:文創鄉土小鎮

盧麗榮

嘉賓

黃聲遠

田中央聯合建筑師事務所,田中央建筑學校主持人。臺灣東海大學建筑學士,美國耶魯大學建筑碩士,曾于Eric Owen Moss Architects擔任Project Associate, 回臺灣前任教于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李松

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長期從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編纂出版工程”

李永萍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SmartCulture兩岸文創志發行人。曾任臺北市副市長,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和“立法院”立法委員

何培均

天空院子、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竹青庭人文空間負責人、“行政院”青年顧問團顧問

“返鄉熱”“創客潮”“鄉村文旅”……這些熱詞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鄉村的機遇,也引發更多的思考:鄉村發展模式如何升級?如何規避破壞性建設?如何發揮創意的力量?如何保護鄉土文化?如何讓滿腔的情懷在鄉村中落地?鄉村產業的復興需要整個產業生態的蓬勃發展,需要開放、多元、包容的土壤,需要更多的從業者聯合起來,從不同的角度共同探索鄉村的解決方案。

<黃聲遠> | Living in Place

臺灣宜蘭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放慢腳步。宜蘭有反抗的傳統,不被系統所綁架。1993年,我從洛杉磯回到臺灣,在后來的20年里面才慢慢地體會到,一直想要尋找的自由其實是一種進行式,是在盡量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平等。

2004年我們在宜蘭定居,成立了建筑師事務所,大家生活在一起,從小小的工地學習,把身邊的事情做好,勇敢地建議政府把機構搬到沒落的河邊,就算是巨大的政府設計只要努力也可以把握尺度,完成工作。由于我們早就自己做好了研究設計,等了幾年才等到了政府的財政政策,把錢拿來做人行布道。同時,我們開始和居民聊天,找一條穿過舊城的通道,當時沒有錢,就決定先研究好河層的斷裂,三年之后,終于把這個變成了河川。在等待資源的過程中,又花了兩年找到機會去整理老巷子,終于可以把臺灣電力公司的圍墻切掉。13年以后,終于向上級政府找到了經費,并且把經費用到了建造美麗的農莊。

我們決心把對自己的關心拉到第一順位,并且開始補充學習,付諸行動。水是自然的靈魂,適當的用水也是祖先的智慧,我們同事花了一點時間來確認水池,到租借地。我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看得出來能夠滋養宜蘭城的水、綠。田中央的宿舍和工作室都是在老村落的旁邊,伴隨著山腳下的大樹,認真地學習,認真地工作。其實我們經常找機會邊做邊學,學交通、學治水??匆娮约翰蝗缈匆妱e人。

雖然有的時候仍然會碰到一些困難,不過這些青年從來不會缺席,也從來不打算放棄,在一些很困難的歲月里總還是會有人偷偷地支持,大家還是小心地完成一些作業。只要沒有被盯上,暫時做不到就放在心里等待。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補回古老的山坡地形上面的缺口,而充滿綠意的草地將茂盛地生長在大地之上,任何人都可以自在游,不知不覺地走入新劇場。這個劇場對居民非常的深刻。田中央伴著山水,互相信任,感覺還是很依賴。少了近距離的干擾,我們的年輕建筑師必須做果決的決定,穩定的品質。在每個重要時刻似乎都需要一個好的風景,讓我們重新記住自己的身體,人人都可以看到流星,也可以俯瞰故鄉。

<李永萍 > | 文創與鄉村讓生活更美好

在文創與鄉村這個議題上,臺灣的經驗能夠對大陸現在在發展有怎么樣的貢獻,或者機會。我每年來大陸30多次,去了很多地方都把我們當成客氣的客人,說臺灣的文創做得好,對我們很有啟發,但真正到怎么實際操作的時候,還是大陸做大陸的,對臺灣的經驗沒有真的想要深耕挖掘。臺灣花了這么長的時間,20年、30年好不容易累積的經驗,用同樣的文化傳承,有這么多可以交流的地方,為什么不用臺灣的經驗讓大家少走一些彎路呢?

我曾擔任臺北市副市長和臺北市文化局局長,期間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推動臺北轉型為創意城市,以及促進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所以非常理解大陸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訴求。文創這個領域是一個大跨界的整合,公權力很多界面必須要整合,如何說服政府,說服領導是大陸文化創意產業正在思考的問題之一。臺灣過去幾年的成功,除了有各地各樣的老師、各個專家、各個經驗者傳承以外,我們落實在政府和法律上是很大的關鍵。臺灣的文創是大跨界的概念,范圍比大陸的定義要略寬一些,這幾年我也一直主張大陸經濟采取更寬的文創定義,臺灣最具價值性的就是我們把文創變成創意生活產業。當你落實到生活的每一部分的時候,你的文創產業就有了根基。創意生活產業就必然不是單一的業態,單一業態很難創造一種互相跨界的氛圍。

臺灣文創的起點必須要靠年輕人,整體社會的創意能成功,需要許多人,需要螞蟻雄兵,需要百花齊放,所以我們成功的戰略在臺北就是用低門檻,高效率的文創平臺。政府在這里做什么?政府免費搭棚子,搭舞臺,收取非常便宜的管理費,不跟年輕人收稅,讓他們用很低的門檻來測試他們的創意,唯一一點就是不可以賣舊貨,不可以抄襲別人。將青年創客,年輕人的積極性發動以后,青年創客就可以解決現在大陸在談的所謂供給側的問題,大陸現在最要調整的是生產跟需求完全失衡的問題。我們要推動這個機制常態化,要讓年輕人提一個皮箱就可以開始創作。

文創、鄉創的運動成功有幾個因素,第一,第一筆錢是政府出的,政府出錢委托NGO,非營利性的組織進行平臺的執行和管理,把這些鄉創文創的人引入以后,第三步才會談有沒有觀光產值、地方產值。臺灣的伴手禮,沒有一個是政府、公益單位以外的企業去做的,在前期全部只有投入,看不到回收的地方,都是政府該做的事。如果政府意識到造橋鋪路要進行投入,產業提升、轉型、文明精神建設要進行投入的時候,整體文創、鄉創、高品質的鄉村旅游、旅游伴手禮、心靈的旅游等等,就可以運作了。

<李松 > | 農村文化建設與新鄉賢

近十年來,農村發生了一個新的變化,整個城市空間的往外擴張,涉及到了大量的農村。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卻存在著文化風險,這個風險并不是農村建設的二元對立,而是城市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打造出符合一個城市人要求的文化空間。這樣的發展對鄉土文化很大程度上是違約性的,因為直接動用了它的空間,直接改變了它的社區方式。

如今三農開發基本上都是拿民族文化來表演,吃飯的時候有人唱歌,婚喪嫁娶重大禮儀拿出來表演。整個文化就變成了表演式的文化,文化表演者沒有任何的尊嚴,我們的鄉土社會被當作產品開發,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導致農村最大的問題是我們農村社會普遍凋零,不僅表現為人口的急劇減少,更為深刻的是集體協作的社會基礎嚴重弱化。我們實行三十年的聯產承包制也導致了這種狀態,村落如果構成一個社區的話,相互之間的利益淡化,這一點就會步城市的后塵,相互之間的共享非常的弱化。問題的根本是與公平發展原則相悖的資源配置。我們以議價能力為掩護,以資本實力為依據,以短期利益為誘餌,以工作征集為目標,使得我們占領農村的時候有一個堂而皇之的合法性,使得我們不用背負任何道義的譴責。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鄉土社會,中國的鄉土社會是治城市病的最后一塊沃土,它貢獻的是傳統的智慧。

這個民族有非常優秀的文化創造能力,人的文化是高度共享,社區是高度共享的。進入這個社區應該帶著四個原則:一是文化尊重;二是原則保護傳統;三是公平發展;四是商業適度。我們在進入鄉土社會的時候應該去思考和關注那里的文化,那里的一山一水,跟那里的老百姓是怎么相處,達成了什么結果。鄉土社會的文化有著豐富的多樣性,在跟他們合作的時候會有豐富的多樣性,不能被簡單的機械化的方式進行統一。認知鄉土社會,保護創造空間,這是我們進入鄉土社會的前提。

<何培均 > | 有種生活風格叫小鎮

11年前,何培均因為攝影愛好,在山間發現一間破敗古厝,古厝的模樣深刻地印在他心里, “要去竹山把這個房子文化找起來”。到退伍之后,他就拿著古厝的四張照片去找銀行借錢,跑遍16家銀行,終于借到1500萬臺幣。 他和有著建筑家夢想的表哥,從一片破瓦修起,讓整座古厝煥然重生。

“天空的院子”開業第一個月,只賺了8000元臺幣,但是貸款要交6萬元臺幣。何培均開始跑業務,見到了文化局的局長,局長帶來了音樂家馬修連恩 Matthew Lien。馬修連恩說在他的國家從來沒有看過一個26歲的年輕人在山里修一座這么美麗的房子。 而后他發表一張《天空的院子》同名專輯,獲得金曲獎?!疤炜盏脑鹤印遍_始發酵,成為媒體報導的寵兒,同時吸引大量朝圣者入住。

就在天空的院子穩定發展的同時,竹山小鎮的人口在五年內大量減少,從8萬人變5萬人,鎮上多數為老人和小孩,鎮上沒有工作機會,加上消費行為的改變,臺灣各地的小鎮開始出現危機。何培均開始把民宿里面的東西變成跟當地有關,盡可能把自己的東西變成跟當地的經濟、勞務和生產都有所連接。他利用山上的盈余成立了小鎮文創,用商業方式解決社會問題。 租下兩間透天厝提供給年輕人免費換宿,只要提出想法或者幫助小鎮就有資格,一年內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超過600名青年來到小鎮,用年輕的雙手創造更多可能。整個小鎮不再只有沒落的事實,而是讓外面的游客跟外面的朋友一起來陪伴著你去解決里面的問題, 透過網絡的思維到實體的參與,而不是只靠地方政府或者是一家企業,或者是一個人去思考到底怎么做。

目前已有5位竹山青年回鄉創業,有臺大的高材生繼承父親的茶園;制作竹藝品的家宏創設竹馬夜跑,讓鎮民跑出健康;做竹餐具和手工餅干的年輕人也回來了。他們生產的產品,透過商業機制,由天空的院子買來供客人使用,帶動竹山的經濟。

“文化的修復來自于人們的義務,不是政府獎勵你才會做,是在進步的過程,本來就要把文化保存好,這不是政府的事情是大家的事情”。11年的時間,何培均讓破敗的古厝變成臺灣最美民宿、開設了探索永文化創意發展經營模式的公司“小鎮文創”,將一個廢棄的客運車站造成竹青庭人文空間,這其中有的不僅是情懷,更多的是堅持不懈的努力,“有很多事并非有機會才努力,而是努力到有機會為止”。何培均推動小鎮文化的這種模式,或許對大陸鄉村和文創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文創鄉土小鎮
安安靜靜小鎮
陶溪川文創街區
“CK小鎮”的美好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熊的小鎮
《歲寒三友文創海報》
鄉土中國
“不落灰”的文創
鏵芯文創
芬芳鄉土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