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2016-06-08 13:56王升麗
科技視界 2016年14期
關鍵詞:教學路徑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王升麗

【摘 要】“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作為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面獨具優勢,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可從以下方面展開: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創新教學方法;樹立“大歷史觀”,實施“兩個通”;貼近大學生的實際,做到“兩個結合”。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育;教學路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靈魂和標尺,它指明了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形成什么樣的社會,培養什么樣公民的根本目標,這不僅是國家的根本目標,也是學校教育的終極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在校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不僅關系到自身素質的發展水平,而且直接影響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爸袊F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在這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這是由“綱要”課程內容的特殊性決定的。

1 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以什么樣的思想理論為指導,是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首要回答的問題,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展示了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探索自己道路的歷史畫卷。

自1848年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起來。鴉片戰爭后,先進的中國人不斷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從洋務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都沒有完成“求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共同富?!保h的十五大報告)這兩大歷史任務。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極大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通過二十八年的艱苦斗爭,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從而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新中國成立后,馬克思主義又進一步提升為社會整體觀念性的上層建筑,并成為中國文化的主體。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行改革開放,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腹地的變化,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向世界人民展示了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通過“綱要”課教學,讓學生了解這一歷程,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并得以發展的歷史必然性,堅信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今天,我們只有堅持用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來統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才能保證社會主義事業的正確發展方向,這也是大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前提。

2 創新教學方法,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2.1 開展理論專題教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國近現代史的主題就是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主線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國富民強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偉大實踐,尤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逐步實現中華民族騰飛的歷史?!皭蹏?、“民主”、“富強”、“自由”與中國人民實現這兩大歷史任務的進程非常契合,教師以這四大價值觀作為切入點,緊緊圍繞中國近現代史的主題和主線,精選教學內容,實施理論專題教學?!毒V要》教材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為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中編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重點講授愛國和民主的內容,下編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重點突出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全面融入“富強”、“自由”、“和諧”、“文明”等內容。

2.2 開展實踐教學,使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實踐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充分利用地域歷史文化資源的比較優勢,從本校實際情況出發組織開展實踐性學習活動,如參觀、考察、訪問、和調研等;充分利用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為“綱要”課的社會實踐基地,在實踐中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結合教材內容,通過紅色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對改革開放前沿地區的調研,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改革創新精神教育,提高大學生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主義強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應當指出的是,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應當在進行實踐教學之前,做充分的準備工作,有實踐教學的計劃、目的和具體步驟。實踐教學可以增強“綱要”課教學的現實感、使命感、針對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2.3 開辟“微課堂”,利用網絡交流平臺,構建價值觀教學的“全域平臺”

利用微信、微博、飛信、QQ群等網絡交流平臺,構建“微課堂”,讓學生參與到課程中來。圍繞課堂教學,同學們可以暢談心得體會,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對于開展的實踐教學活動,通過上傳圖片、文字、視頻、發帖討論等形式,進一步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諦;開設《綱要》專題教學網站,教師可以上傳各種教學資源,如PPT、歷史圖片、各種紀錄片、紅色經典影視作品,這樣使教學變得生動、形象、立體,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教師要搞好引導作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傳播正能量,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地抵御各種錯誤思潮和觀點的影響,提高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2.4 采用研究性教學方法,加深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解

中國近現代史是當前史學界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在堅持唯物史觀的前提下,教師引導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討,側重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歷史發展規律方面的教育,不僅使學生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還深入的了解國史和國情,自覺養成“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理念,使他們能科學地把握中國社會發展規律,更好地將個人成長自覺融入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當中

3 樹立“大歷史觀”,實施“兩個通”,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大歷史觀”是一種宏觀視角的研究歷史的方法,強調用較長時段來觀察歷史,注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和世界多樣性的研究,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歷史思維能力。中國近現代史上產生了許多具有重大影響的事件,如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軍閥割據、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等等,“大歷史觀”的運用可以把古今中外相關連的主題聯系起來,有助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的態勢和特點,了解當今社會的來龍去脈,把歷史與現實有機地聯系起來,并進一步看清中國未來發展的趨向。運用“大歷史觀”實施教學,要注意貫徹“兩個通”的原則,即:古今通、中外通,有助于形成清晰的脈絡,使歷史變得更加明晰,更加包羅萬象,形象而易于理解,讓學生興趣倍增,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只有從這樣通貫古今的歷史意境中提升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的認知,大學生才能真正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的歷史必然與歷史智慧,才能真正踐行這一體系。

4 貼近大學生的實際,做到“兩個結合”,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當今我們處于一個文化多元、信息海量、社會急劇變革的時代,大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有很強的可塑性,這無疑增加了價值觀教育的復雜程度和難度。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東歐巨變和蘇聯解體事件的影響,加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影響,學生容易產生價值迷茫和困惑。教學一定要貼近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注意有的放矢,有針對性,不回避問題,幫助學生釋疑、解惑。教師要從歷史的客觀實際出發,幫助學生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觀察歷史,明辯歷史是非,正確認識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規律,要做到“兩個結合”,即史與論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史與論結合指既要講授歷史知識,又要傳授政治理論,作到史和論的有機統一。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即通過回顧百年近代中國的屈辱史,使學生明白中國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選擇了改革開放,而這種反抗斗爭和選擇的過程,和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目標和進程是一致的?;谶@種正確認識之后,學生才會體會到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在潛移默化中既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實現了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內化和自覺踐行。

【參考文獻】

[1]楊軍.論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的歷史文化載體——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7).

[2]曹景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4(5).

[3]趙玲.思想政治理論課視閾下推動中國夢“三進”的若干思考[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4.

[4]李澤昊.關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

[5]劉佰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若干問題的思考[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

[6]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05-03-02)[2015-01-16]).

[7]李映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藝術[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王偉平]

猜你喜歡
教學路徑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婦產科臨床護理教學路徑的建立與應用研究
IP影視劇開發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入
人物說史
強化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