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衍生與超越

2016-06-12 14:02林韜
藝術研究 2016年1期
關鍵詞:更新書城城市文化

林韜

摘 要:書城作為一座城市展示其歷史文化、發展現狀和未來建設的窗口,南京鳳凰國際書城更新設計力圖弘揚城市核心文化,彰顯江蘇獨具的人文特質,并對建立南京特色城市形象有所擔當。本文以原書城建筑與室內類型設計為研究案例,運用衍生超越的哲學設計思想:從江蘇地域文化中提取建筑原型、從南京城市文化中構筑理想圖景;在創作中把握空間的內涵及其形式、功能或精神層面的母題“原型”,對建筑與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有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書城 建筑 更新 城市文化

一、南京鳳凰國際書城現狀反思

書城作為城市文化空間的重要連接橋梁。從人、書、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出發,探討建筑學與城市文化、環境藝術設計之間的交互關系,打造新型的城市綜合文化空間,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 項目現狀

南京鳳凰國際書城位于繁華的湖南路商業區,人流較大,商業發達,是江蘇建設文化大省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圖1)。從書城的生存現狀來看:一方面,來自于互聯網通信工具的普及、網絡APP客戶端以及電子書店和書籍的快速更新,還有境外書店的入駐,迫使書城急需轉型,打造自己的地域品牌與文化理念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在于書店自身。南京鳳凰國際書城作為文化地標,從其書店所處環境與室內外裝修水平來看,仍然脫離不了傳統陳舊的運營理念,未將文化核心落于實處,這是關鍵問題。

2.存在問題

綜上所述,將現狀中的不足之處歸納為以下三點:一是關于城市書城文化空間多拘泥于傳統形式;二是對城市文化空間新解讀和再利用的理論探索十分匱乏;三是我國當前城市文化戰略多拘泥于經濟效應和傳統文化事業,城市書城文化空間開拓性、創新性以及人文情懷仍顯不足。因此,文化城市的意義十分重大。

二、城市文化介入書城文化空間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精髓;是全面深化發展的動力;是城市綜合實力的體現;更是城市形象的基礎所在。然而文化產業則是城市的支柱性產業,書城又是文化產業的主體。因此,南京鳳凰國際書城作為城市文化地標式建筑仍需得到重視。

1.城市文化與文化城市

從傳統觀念來看,文化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與經濟相對立的兩個不同的范疇。但如今隨著信息化與全球化的進程,文化已經突破傳統認識范疇,其經濟效應日趨明顯。

城市文化的定義。本文主要從兩個層次闡述:一是對文化定義推理、演繹,例如Edward Burnett Tylor. 的定義,城市文化是為人類存在于城市社會組織當中,所具備的知識、道德、法律、(宗教)信仰、藝術、風俗習慣等,和一切城市社會所獲得的任何能力以及習慣;二是從城市文化自身特點進行定義,例如英國劍橋大學劉合林博士在《城市文化空間解讀》一書中,認為城市文化簡單說就是人們的生活水準、行為方式、精神特征的總體反映,是人們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

文化城市之內涵。前文提及的“城市文化”是名詞的概念,是指“已有的物質文化及精神文化的總和”;而“文化城市”則是動詞概念,是指通過文治教化,“以文化人、以文化城”,用文化“濡化”一座城?,F代城市的核心是市;市的核心是人;人的核心是文。城市的價值觀,是城市文化的靈魂精髓;是“文化城市”的關鍵所在。

2.書城文化空間三要素

從更為宏觀的層面來看,城市書城文化空間是強調認同的心理空間、經驗空間或是意象空間,是人類意識形態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形象化能動反映。在思維方式上,大量啟發、聯想、類比與推理等思維方法的運用,是人對城市物質空間,時空維度上的能動反映。

(1)市民——文化空間主體

書城文化空間的使用主體是市民,他們亦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向物質空間轉換的主體媒介,是文化組成要素之一(圖2)。大量不同年齡、性別及教育程度的市民,他們必需的日常社會生活構成了城市文化的基底。受到地區城市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人們的文化價值觀在城市主流文化中得以整合,同時又反作用于主流文化以推動城市文化及精神文化的發展,使得城市物質文化不斷出現新的亮點。這種交互作用,使得書城文化空間具有持久生命力。

(2)活動——時間結構節點

文化活動,是書城文化空間在時間維度上的結構性節點。它是城市文化形成歷史繼承性、獲得可持續認可的關鍵所在。許多城市的老商業文化中心能夠永駐活力,原因在于:除了其商品物美價廉之外,更因為它記載了大量的文化歷史活動,具有較高的文化意義。人們有了對特定的事件、重大活動的回憶與感悟,會頓然覺得城市文化空間韻味十足。

(3)場所——空間結構節點

活動的發生總要占據一定的空間場所。凱文·林奇《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書中組成城市意象的五大要素,說明人們對物質空間的認識是通過大小各異的可意象城市空間形成的。同樣,只有對書城文化空間進行實質性體驗才會產生親切感,從而對空間具有認同作用,產生歸屬感。凱文·林奇稱此類空間為“領域”,本文將“鄰域”轉譯為“場所”,即南京鳳凰國際書城。

三、南京鳳凰國際書城更新設計

1.衍生超越的設計思想

首先是尊重傳統文化。當今,文化全球化盛行,受全球文化傳播的影響,地方濃郁特色文化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與部分的流失。因此,作為全球文化傳播首要路徑的城市書城文化空間,仍是掌控文化傳播的重要場所。尊重傳統特色文化,有兩種方法:一是實現文化傳承與超越,實現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二是科學保護傳統的文化資源(繼承),基于傳統精粹文化資源基礎之上通過國際交流、融全球文化之精華(衍生),從而實現整體創新(超越)。當然,在哲學意義上,這屬于“揚棄”的過程,需要不斷的深層研究與實驗探索。

其次以文化作為手段,促進未來城市經濟可持續增長。實際上,城市經濟的增長某一程度上,是城市文化得以繼承與發展、城市得以維系支撐的基礎。

再次是促進城市居民日常交流,消減居民心理與情感的隔閡及認同感與歸屬感的漸漸退化。因此城市書城文化空間的更新設計中,必須充分理解和重視城市居民的這一精神狀態,運用文化手段緩解這一現狀矛盾。理論上,緩解這一矛盾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建設文化生活空間環境重塑這一交流媒介以實現交流的順暢;二是提供日常交往的場所以鼓勵情感交流溝通。

綜上所述,南京鳳凰國際書城文化空間的更新設計,思想的核心在于:衍生與超越。讓傳統地域特色文化與全球文化共存、社會文化與經濟發展進一步相協調、傳統地域特色文化與現代文化相融合、世俗文化與高雅藝術共生等(衍生);最終實現城市文化創新、城市文化教化、城市文化全球范圍傳播等理想的圖景(超越)。

2.設計研究的整體目標

從讀者的視野出發,賦予書及其環境以情感,使其更貼近讀者的精神需求。一是建筑形態,注重借鑒自然之景和融合江蘇的地域文化特色;二是室外空間,依據優越的地理環境,將文化空間與生態環境有機結合,實現旅游景觀與商業空間的自然連接;三是室內空間,以文化為核心,將書城空間重新規劃,功能分布進行合理的布局,以適合不同人群的需要,營造良好的閱讀與休閑氛圍?;谶@三個方面,在南京鳳凰國際書城的更新設計過程中不斷尋找表皮、邊界、內涵之間的平衡;著重強調人性化因素,處理好人、書、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求達到最佳效果。

3.更新設計的具體過程

(1)從地域文化中提取建筑原型

首先,對南京鳳凰國際書城的建筑形態提取,一是通過對常見的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的服飾元素以及表演者的動態進行抽象概括,二是從南京明國時期的建筑形態以及家具陳設進行元素提煉,如圖所示(圖3),三是通過對傳統蘇州園林的經典空間動線格局進行分析提煉,組合其中精彩的線性元素,如圖所示(圖4)。最終獲得貫穿始終的三種形態元素,第一種是:時空隧道形態;第二種是:景深形態;第三種是:蜿蜒形態;其次,將抽象得到的幾種形態作為支撐建筑的系統結構,呈現從底部到頂部四周擴散的特征;最后,融匯整合,獲得建筑空間形態基調。

在大的建筑空間形態基調之上,進一步深化設計。首先,把以上形態結構并置,獲得多個灰空間,分配空間層級;其次,處于不同層級的灰空間又以不同形式圍合形成室內空間,并連接成莖狀體系;再次,運用古典的造園手法:滲(穿插)、藏(下沉)、曲(盤繞)、露(上挑),將空間以不同方式線性延伸,如圖所示(圖5),這樣通過對空間變形組合不僅隱喻了建筑改造的繼承與超越之意,而且還可以滿足書城文化空間的功能;最后,將變形組合成的不規則平面垂直立體化思考,界定內外界面,讓空間形態既豐富,又符合透射規則。最終將整個南京鳳凰國際書城的新空間形態確定下來(圖6)。

當然更新設計過程中,融入當今較為前沿的實驗性設計手法:參數化設計。在設計初期階段,分析并制作參數化裝置,進行裝置模擬,用以探索研究“物理模擬異性結構的空間再現”,生成具有高度復雜性的有機空間形態,賦予形態、表皮全新的內涵(圖7-9)。

(2)從城市文化中構筑理想圖景

1961年,雅格布斯(Jane Jacobs)在發表的名為《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的文章中寫道,對大規模城市重塑改造以及規劃設計師們所主張的理念和手法,沒有將城市引向具有人情味兒的居住環境。反而造成城市空間的無情、冷漠、資金浪費以及城市窮人區進一步惡化與擴張。他認為城市提供多樣性的選擇是基本要求,提出了“芭蕾街道”及“街道眼”等重要的設計概念。因此,在南京鳳凰國際書城文化空間的更新設計中應加以重視。

一方面, 尋求一種充滿人情味的書城文化空間。城市的改造發展是現實的趨勢,然而充滿人情味的城市書城文化空間也是居民所共同追求的美好環境。因此理想圖景需要融入文化城市這一概念。作為一個文化城市,書城文化空間既是街道芭蕾的上演空間,亦是各種各樣文化共融的大舞臺,還是城市得以延續和發展的綜合系統。這一舉措的核心在于:重新架構并長久維持城市居民的文化空間景觀與社區鄰里間深層的情感紐帶,這樣也有利于增強城市各個階層人群間感情交流的物質空間塑造,某一程度上也讓城市的治安得以保障。

書城文化空間的理想圖景,必須是將生活品質置于首位,可以支持城市文化多樣性需求的且滿足人情味兒的文化生活空間。也就是說,不是簡單的建設為消費性文化空間,而是將重心置于重新塑造高質量的、充滿人情味兒的文化生活空間環境之上;將城市居民的心理感受加以考慮,將營造舒適的學習工作環境、休閑娛樂環境與人文歷史環境作為出發點(圖10-11)。

另一方面,文化城市既回答了當前書城文化空間發展應選的理想圖景,也詮釋了實現該目標圖景的基本途徑。文化最初是用作動詞,以文教化。然而,這里所體現的是第二層面含義即是利用文化這一手段來實現書城文化空間發展的理想圖景。

最終以城市文化為核心,以文化城市為手段,組織文化空間形態與社會網絡、城市經濟活動;滿足城市文化多樣性的需求,且不斷前進、發展的充滿人情味的城市現代文化生活空間環境。更為宏觀層面的理念,可以概括為用文化提升城市居民素養、用文化促進城市經濟快速發展,“以文化城”。

結語

本次項目的研究,根據預先的整體設計目標,結合江蘇地域

猜你喜歡
更新書城城市文化
去逛書城吧
論我國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語文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
新時期博物館的城市功能拓展
沈陽城市文化思考
四大書城2009年3月銷售排行榜
四大書城2009年2月銷售排行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