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氣消滯湯治療腹部術后腸粘連48例臨床觀察

2016-06-17 03:20李志強馮翠麗
河北中醫 2016年4期
關鍵詞:腸粘連外科學腹部

李志強 馮翠麗 王 偉

(河北省新河縣中醫醫院外科,河北 新河 055650)

行氣消滯湯治療腹部術后腸粘連48例臨床觀察

李志強馮翠麗△王偉1

(河北省新河縣中醫醫院外科,河北新河055650)

【摘要】目的觀察行氣消滯湯治療腹部術后腸粘連的臨床療效。方法將96例腹部術后腸粘連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8例予行氣消滯湯治療,對照組48例予穴位注射治療。2組均15 d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統計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5.83%,對照組總有效率70.83%,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結論行氣消滯湯治療腹部術后腸粘連療效確切。

【關鍵詞】腸疾病;腹部;外科學;手術后并發癥;粘連腹部術后;腸粘連;中藥療法

腸粘連是腹部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腸管與腸管之間、腸管與腹膜之間、腸管與腹腔內臟器發生不正常的黏附。據報道,約3.5%~5%的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可發生不同程度的粘連性腸梗阻[1]。2008-06—2013-03,我們應用行氣消滯湯治療腹部術后腸粘連48例,并與穴位注射治療48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全部96例均為河北省新河縣中醫醫院外科行腹部術后發生腸粘連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齡18~70歲,平均(38.46±2.57)歲;闌尾切除術16例,剖宮產術10例,子宮切除術4例,胃腸穿孔修補術8例,腹腔臟器破裂修補術4例,結腸癌根治術2例,膽囊切除術4例。對照組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齡15~73歲,平均(37.58±2.64)歲;闌尾切除術16例,剖宮產術6例,子宮切除術6例,胃腸穿孔修補術10例,腹腔臟器破裂修補術2例,結腸癌根治術4例,膽囊切除術4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選擇①有腹部手術史患者;②術后出現腹脹、腹痛、嘔吐等臨床癥狀;③查體:腹部不同程度壓痛,腸鳴音亢進,可聞及高調及氣過水聲;④立位腹X線平片顯示多個液平面及腸腔積氣;⑤B超診斷標準:局部腸管擴張(﹥2 cm)、腸系膜增厚(﹥1 cm)、腸壁之間相貼或腸壁與腹壁之間相貼,無法分離,局部腸蠕動減弱[2]。

1.3治療方法2組均禁食水、胃腸減壓、補液、抗感染、維持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必要時灌腸。治療期內均停服其它藥物

1.3.1對照組患者取坐位,雙下肢膝關節呈90°,用2 mL注射器抽取0.5 mg地塞米松(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3202)加0.9%氯化鈉注射液1 mL,準確定位足三里穴位,常規消毒,垂直進針,進針后有明顯的痠脹感后,抽吸無回血,緩慢注人藥物,局部以無菌棉簽按壓約3 min防止出血。每隔3 d交替注射1次。

1.3.2治療組予行氣消滯湯。藥物組成:木香6g,香附6g,青皮6g,陳皮6g,茯苓15g,白術6g,竹茹10g,半夏6g,黃芩6g,柴胡6g,烏藥6 g。體質虛弱加黨參6 g;便秘或腑氣不通加大黃(后下)6 g。日1劑,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由胃管注入,夾閉2~4 h,并逐漸增加腸內營養。

1.3.3療程2組均15 d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統計臨床療效。

1.4療效標準(自擬)治愈:腹痛、腹脹癥狀消失,排便、排氣正常,且1年內未復發;顯效:腹痛、腹脹癥狀消失,排便、排氣正常,且6個月內未復發;有效:6個月內腹痛、腹脹癥狀減輕,且有復發;無效:腹痛、腹脹癥狀未改善,未排氣、排便。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3討論

腸粘連多由損傷或炎癥引起,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2種,先天性多由于發育異?;蛱ゼS性腹膜炎引起,臨床較少見,后天性多由于腹腔內手術、炎癥、創傷、出血、異物等引起,臨床上多見[3]。后天性粘連部位廣泛,粘連部位不定[4]。腸粘連形成主要是纖維蛋白增生,出現炎性反應,局部充血水腫,釋放大量組織胺、激肽、5-羥色胺等多種血管活性物質,滲出大量纖維素,且腹腔內出現低纖高凝狀態,使腹膜或漿膜出現粘連帶。同時,許多毛細血管伸入其中,成纖維細胞在膠原網中增殖,數周或數月后粘連為之形成[5]。20%腸粘連由腹部手術所致,術后可以引發新的粘連,病程可隨時間加重[6]。近年來隨著外科及婦科腹部手術的增加,術后出現腸粘連患者人數越來越多。

傳統中醫無腸粘連病名,認為腸粘連屬腹痛范疇,認為小腸、大腸均屬六腑,其生理特點是“降而不升”、“瀉而不藏”、“實而不能滿”。小腸具有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的生理功能,將水谷之精華化為精微和糟粕,精微依脾之升而營養全身,糟粕依小腸之降傳到大腸,大腸具有傳化糟粕、吸收水液的生理功能。腹部術后常造成臟腑失和,氣血不暢,氣機郁滯,導致胃腸功能失調,傳化不利,引起腹脹、腹痛、停止排氣排便及嘔吐等癥狀。行氣消滯湯方中木香、陳皮、烏藥行氣止痛,破氣消積;香附行氣止痛;青皮消積化滯;茯苓滲濕利水,寧心安神;白術健脾補氣,燥濕利尿;竹茹、半夏燥濕化痰止痛,降逆止嘔;黃芩清熱燥濕,解毒瀉火;柴胡疏肝解郁,升舉陽氣。諸藥合用,共奏理氣止痛、活血化瘀、健脾止嘔、通里消積之功?,F代藥理研究表明,香附可抑制腸管收縮[7];青皮具有刺激胃腸道,促進消化液分泌作用[8];活血化瘀中藥具有增強纖溶性,抑制炎性滲出,改善微循環,通里攻下中藥具有促進腸管蠕動,減少腹膜間接觸,理氣止痛中藥具有促進腸蠕動,消化食物,加快排氣[9]。

針刺足三里穴位,用以益脾燥濕,調理脾胃,通經活絡,補中益氣,行氣化滯,引導食滯下行。同時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地塞米松抗炎作用,可減輕和防止組織對炎癥的反應,減少腹膜表面纖維蛋白滲出,促使纖維蛋白的裂解,減輕局部炎性反應引起的粘連。

綜上所述,行氣消滯湯可有效促進腸管蠕動,增強腸壁的收縮功能,促進排氣,用于治療腹部術后腸粘連取得顯著療效,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劍,胡志前,王強,等.腹腔鏡粘連松解術治療術后反復發作性粘連性腸梗阻[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6,27(6):682-684.

[2]李乃卿.實用中西醫結合外科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910.

[3]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77.

[4]仲劍平,印慨,粘連性腸梗阻的預防[J].臨床外科雜志,2000,8(2):106-107.

[5]吳孟超,吳在德.黃家駟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492-1493.

[6]潘克寧.粘連性腸梗阻再手術的臨床分析[J].貴陽醫學院學報,2001,26(2):178.

[7]黃險峰,彭國平.香附的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進展[J].中藥材,2003,26(1):65-68.

[8]姜靜巖,苗桂玲.青皮的藥理及臨床應用[J].時珍國醫國藥,2003,14(6):374-375.

[9]時貞平,儲益平,王曉雷,等.術理通泡騰片對小鼠術后腸粘連的預防及治療作用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4,15(4):196-197.

(本文編輯:董軍杰)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4.014

通訊作者:△河北省新河縣中醫醫院婦產科,河北新河055650

作者簡介:李志強(1978—),男,主治醫師,學士。從事外科臨床工作。研究方向:外科疾病的診療研究。

【中圖分類號】R287;R574.01;R61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619(2016)04-0528-02

(收稿日期:2014-10-17)

1河北醫科大學藥學院實驗中心,河北石家莊050017

猜你喜歡
腸粘連外科學腹部
“顧氏外科”師承教育融于中醫外科學住培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
腹部脹氣的飲食因素
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分析
Gardner綜合征的腹部CT表現
腸粘連的形成機制及預防措施調查
腹腔鏡聯合手術治療腸粘連合并闌尾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腸粘連的形成機制及預防措施調查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中醫外科學教學與評價
“三維一體”創新型中醫外科學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PBL教學法在中醫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