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陽上亢型眩暈的辨證施護

2016-06-17 03:20曹麗微
河北中醫 2016年4期
關鍵詞:眩暈

曹麗微

(河北省望都縣中醫醫院腦病科,河北 望都 072450)

肝陽上亢型眩暈的辨證施護

曹麗微

(河北省望都縣中醫醫院腦病科,河北望都072450)

【摘要】目的觀察辨證護理肝陽上亢型眩暈的臨床效果。方法將120例肝陽上亢型眩暈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60例予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常規護理,護理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耳穴貼壓及中醫辨證護理。2周后觀察療效。結果護理組總有效率96.67%,對照組86.67%,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組療效優于對照組。結論耳穴貼壓聯合辨證施護肝陽上亢型眩暈優于單純藥物治療。

【關鍵詞】肝陽上亢;眩暈;辨證施護

眩暈是目眩與頭暈的總稱,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發黑,視物模糊;頭暈是指感覺自身或周圍事物旋轉,站立不穩。二者常同時并見,統稱為眩暈[1]。肝陽上亢多因肝腎陰虧,水不涵木,氣火上擾,肝陽亢逆,陰不能制陽所致。眩暈辨證分型中最為常見的是肝陽上亢型。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臨床眩暈患者日漸增多,且趨于年輕化,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因此,治療眩暈,改善生活質量尤為重要。耳穴貼壓是中醫常見的治療方法。2013-03—2014-03,筆者通過辨證施護肝陽上亢型眩暈60例,并與常規護理6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全部120例均為我院腦病科住院的肝陽上亢型眩暈患者,隨機分為2組。護理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齡27~78歲,平均(40.91±1.25)歲;病程2~15 d,平均(10.81±1.12) d。對照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31~74歲,平均(43.10±1.67)歲;病程3~14 d,平均(11.49±1.05) d。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納入及排除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眩暈”的診斷依據[2]制訂:眩暈耳鳴,頭痛頭脹,惡心干嘔,急躁易怒,失眠多夢,面紅,口苦,舌質紅,苔黃,脈弦。測血壓、查血常規、心電圖、電測聽、腦干誘發電位、眼震電圖、頸椎X線攝片、經顱多普勒、CT及核磁共振等有助明確診斷。排除嚴重血液病、惡性腫瘤等。

1.3治療及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予天麻鉤藤飲加減。藥物組成:天麻10g,鉤藤15g,梔子10g,石決明15g,白芍藥10g,玄參10g,龜版10g,甘草10g,桑寄生10g,山茱萸10g,杜仲10g,黃芩10g,絲瓜絡10g,葛根10 g。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溫服,嘔吐者予姜汁滴舌后采用少量頻服,療程2周。并予常規護理。

1.3.2護理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辨證施護。依據肝陽上亢型眩暈的主要臨床表現:頭暈耳鳴,頭痛且脹,煩躁易怒,口苦干,面赤,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或弦滑。辨證其主要病機為:肝腎陰虧,水不涵木,氣火上擾,肝陽亢逆,陰不能制陽而致肝陽上亢證。針對此病機,治療及護理以清熱平肝、潛陽熄風為原則。

1.3.2.1一般護理病室環境要安靜舒適,減少探視;光線柔和,避免強光刺激。以維護肝的疏泄功能,制約肝的陽氣升騰。重者絕對臥床休息,輕者閉目養神,頭部抬高35°。體位改變要緩慢,避免頭的旋轉等動作,以調節機體氣血運行,封藏陽氣。護士要關心、體貼、尊重患者,操作時要做到集中、四輕(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關門輕),以免使患者產生焦躁不安的情緒,致使肝氣上逆。囑患者按時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也可頭部放置冷水毛巾,睡前溫水泡腳15 min,以使陽入于陰,避免陽氣浮越,同時使肝氣疏暢條達。

1.3.2.2病情觀察在護理查房的過程中,與患者交談要和藹可親,建立彼此的信任。從患者具體癥狀、體征、心理特征、病情變化等方面進行資料的收集,分析與綜合,找出存在的護理問題,制訂合理的護理措施。同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如果出現口角歪斜,言語謇澀,肢體無力,頭痛,頸項強直,嘔吐等癥狀,立刻囑患者臥床休息,并通知醫生及時處理。

1.3.2.3耳穴貼壓主穴:神門、肝、腎;配穴:頭目脹痛眩暈不適者,配腦、額、枕穴,以通經絡,活氣血,調整機體陰陽;易于躁怒伴高血壓者,配交感、膽、胰穴,以疏理肝氣,柔和肝性;有失眠多夢者,配心、耳背腎、頭暈穴,以瀉火氣,通心腎,安心神;面紅目赤,脈弦數者,配脾、腎、心穴,以阻肝火偏盛,循經上炎;食后大便不暢者,配胃、肝陽、大腸、三焦穴,以瀉腑實,清濕熱;伴腰膝痠軟,記憶減退者,配腎、脾、胃、肝陽穴,以滋腎養肝,健脾和胃,培補機體水土生化之源,滋養元陰,增加潛陽之力;有潛在中風者,配腦點、椎動脈、暈點穴,以制約肝之陽氣升騰,達平肝潛陽之功效。用粘有王不留行方形膠貼行耳穴貼壓,用手以直瀉壓法使其有微熱及明顯痛感為宜,每日按壓3~4次,隔日更換1次,雙耳交替,3次為1個療程,持續2~3個療程。

1.3.2.4飲食護理飲食宜清淡,低鹽低脂,可多食新鮮蔬菜、水果,選取牛奶、豆漿、核桃、大棗、蓮子、木耳、冬瓜等軟化血管,滋陰肝脾,降壓降脂的食物。忌食辛辣,肥膩,生冷,戒煙限酒,以免生痰助火,擾動浮陽。避免飲食不潔不節,過度飽食。

1.3.2.5情志護理要尊重體貼關心患者,做好心理護理。肝陽上亢的患者情緒不穩,易躁易怒,使其心情樂觀舒暢,忌生氣等不良情緒,防止七情內傷。滿足患者的心理要求,使其保持心態平衡。要經常與患者交談,向患者宣傳有關眩暈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知識,講解“心亂百病生,心靜萬病息”的道理,使其掌握自我調控的能力,戰勝疾病的信心。調攝精神,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指導患者堅持適當的室外活動,如太極、氣功、散步等,以免肝陽妄動。

1.4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擬訂。痊愈:眩暈等癥狀完全消失,體征及有關實驗室檢查基本正常,日常生活、工作不受影響;顯效:眩暈等癥狀明顯減輕,體征減輕,實驗室檢查有改善,日常生活、工作所受影響明顯減輕;有效:眩暈等癥狀有所減輕,體征減輕,實驗室檢查有改善,日常生活、工作所受影響有所減輕;無效:眩暈等癥狀無緩解,體征、實驗室檢查無明顯改善,日常生活、工作所受影響如前。痊愈+顯效為臨床控制;痊愈+顯效+有效為總有效。

2結果

2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臨床控制率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3討論

肝陽上亢型眩暈的基本病機為郁怒傷肝,氣郁化火,肝陽上亢,故頭痛且脹,眩暈耳鳴;火動陽生,故面紅口苦,急躁易怒。舌質紅,苔黃,脈弦為肝陽亢盛,肝腎陰虧之征。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以平肝熄風為主,配合清熱活血,補益肝腎為法。方中天麻、鉤藤為平肝熄風的要藥,用以為君藥,《本草綱目》“天麻為治風之神藥”,對肝火上擾引起的眩暈有良好的療效;石決明性平味咸,功能平肝潛陽,清熱明目,與天麻、鉤藤合而用之以加強平肝熄風之力,為臣藥;黃芩、梔子清熱平肝,白芍藥、龜版、玄參、山茱萸、杜仲、桑寄生滋陰潛陽熄風,為佐藥;葛根、絲瓜絡、甘草活血通絡,緩和藥性,為使藥。諸藥合而用之,共奏清熱平肝、潛陽熄風之功。

中醫學認為,肝陽上亢是經絡氣血運行障礙,陰陽失衡所致。耳與經絡臟腑、五官九竅有著密切的關聯,五臟六腑在耳廓上都有相應的位置?!鹅`樞·口問》中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當人體患病時,臟腑對應的耳穴就會出現反應。用王不留行刺激這些穴位,通過經絡傳導刺激可達到通經絡、調氣血、扶正氣的目的。關于耳與經絡臟腑的關系,歷代古書皆有記載?!鹅`樞·邪氣臟腑病形》云:“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薄端貑枴そ饏T真言論》中言:“南方赤色,入通于心,開竅于耳,藏精于心?!倍拷浗j既自成一體,又和全息經絡相互呼應,內聯臟腑,外達肢節,耳穴通過經絡而達全身。

耳穴貼壓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取神門、肝、皮質下三個基本穴,神門穴主治失眠多夢、煩躁疲憊、眩暈頭痛;神門開竅于耳,此穴為治療眩暈的主要穴位。肝主治中風偏癱,頭痛頭暈,清頭明目;《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故肝穴尤為重要,其功能主治為肝氣郁結,肝陽上亢。皮質下穴主治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眩暈呃逆,記憶力下降,皆為治療肝陽上亢之要穴。耳穴貼壓治療眩暈不僅有即時效應,而且療效顯著而持久穩定,二者配合,切合病機,標本兼顧,相得益彰。天麻鉤藤飲加減配合耳穴貼壓可明顯改善眩暈的癥狀,效果顯著且操作簡單易行,無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此次通過天麻鉤藤飲加減配合耳穴貼壓對肝陽上亢型眩暈治療的基礎上,輔以中醫辨證耳穴貼壓和施護,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天麻鉤藤飲加減有清熱平肝、潛陽熄風的功效。配合耳穴貼壓的疏通經絡、平衡陰陽、預防保健之作用,根據不同的臨床癥狀及護理問題,辨證取耳穴貼壓,再制訂合理的護理措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對疾病早期的病情改善,平穩渡過急性期,以及遠期預后有重大意義。同時通過與患者交談,讓患者掌握一定的醫學知識,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擁有健康樂觀的心態,對提高生活質量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賈春華.中醫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17.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37-38.

(本文編輯:李珊珊)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4.048

作者簡介:曹麗微(1979—),女,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腦病科中醫護理。

【中圖分類號】R255.3;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619(2016)04-0628-03

(收稿日期:2014-09-25)

猜你喜歡
眩暈
耳鼻喉科門診100例頭暈患者病因分析
協定方眩暈停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60歲以上老年眩暈臨床分析
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80例療效觀察
崔應麟教授臨證驗案三則
從痰辨治高血壓病經驗淺談
常規針刺加四關穴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33例臨床觀察
突發性耳聾伴眩暈的臨床特征探討
迷失與眩暈
中醫澤瀉湯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眩暈的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