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模式

2016-06-17 02:55高江濤
中國德育 2016年11期
關鍵詞:研修課題專項

高江濤

自2010年7月開始,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人大附中)承擔了一項國家級的課題: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該項目從中國北京市小學五年級學生中選拔一部分超常兒童,設立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班級(以下簡稱早培班),在人大附中接受從六年級到十二年級共7年的教育。

人大附中在幾十年超常教育研究的基礎上,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進行了深度探索與實踐。學?;凇敖】等烁?,高尚品德,創新能力,質疑精神”的培養理念,著重培養學生學會做人、懂得感恩、善于傾聽、善于合作的品質,讓他們擁有高度的團隊意識;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自學能力、探究能力,發展各方面能力;培養學生養成敢于質疑、敢于批判的態度以及抗挫折的能力,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藝術欣賞力,樹立健康的審美觀、價值觀。既然是探索,工作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問題,發現問題我們都會及時地做一些調整和改進。

一、設置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先進課程

圍繞培養目標,我們首先進行的是課程改革,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為課內基礎課程,一部分為專項研修課程。這兩部分內容都集中集體的智慧,整合優質課程與教材資源。

(一)設置課內基礎課程

將學科內小學、初中、高中教學內容通盤考慮,在學生能接受的前提下,將教學內容適當拓寬加深,根據學生的需求,有的甚至向大學課程延伸。教學中當然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但更看重能力的培養和創新精神、創造力的培養。操作層面上著重拓寬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能夠深入的思考,注重動手能力,注重科學素質、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如針對有些人文學科內容在歷史教材、地理教材、思想品德和現代少年的課堂上都會出現的情況,我們曾嘗試讓幾個學科教師共同上一節課,讓學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相關知識。再如,學生進入八年級后,有些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了長足的發展,接受科學的能力有了明顯的變化,有的甚至是階梯式的飛躍,課程自然向大學延伸。根據學生的需要,我們在八年級開設了以普林斯頓《數學分析》為藍本的大學微積分課程,選學該課程的學生有20人。另外,有13人選學《大學物理先修基礎》課程。

(二)開設專項研修課程

“專項”有兩層含義:一是設置專門的時間把專項研修課排入正常課表;二是專門做課題研修這件事情。專項研修課程是國家課程沒有的,目前開設有12個系列的專項研修,研修課程既有學生自選、老師開設的,也有學生自設的。

專項研修課內容不是課內基礎課程的重復練習,雖然有些是依托課內課程在學科領域延續和提高,但更多的是“拓展和探究性”的。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有的研修課題已經上升到了研究的高度。專項研修課更注重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讓學生自發地發問、質疑,研修課注重過程性評價和多元化評價。

早培班課程改革的力度很大,三年多的教學實踐,每周兩個半天的專項研修課程,一方面真正給學生松綁,另一方面也收獲滿滿。開設專項研修課提升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素養與創新能力。

我們目前開設的專項研修,大約50個課題供430名學生自選,學生從中自由選擇喜歡的、感興趣的課題。自由選課在全世界的大學都是一個不好處理的問題,學生們往往在選課時亂搶一通。開始的時候,我們也出現過類似的問題,有的課大部分學生搶不上,而有的課又很少有人去選。我們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需求與興趣,對開設的研修課程進行評估、總結、反思、調整,以便做得更科學。

在這幾年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一方面擴大研修課資源,開設更多學生喜歡的課程;另一方面為了防止學生扎堆選少數的幾門課程,特意讓課程中心的幾位博士研發一個系統,根據博弈論的原理,采用博弈式網上選課方式,對做研修課題效果突出的學生,在課題結題評價時對其進行博弈選課獎勵。這樣既對學生是一種鼓勵,也讓學生從小就學會管理自己的“虛擬財富”:學生運用這種“虛擬財富”,能更容易選上自己最喜歡的課題。

專項研修課的教學都是采用小班制,一般在10人至20人之間,特殊情況少于10人的,我們覺得有價值也給學生開綠燈。這樣一來,早培班的學生人人有課題,內容涉及科學、人文、藝術、體育、經濟等領域。

二、打造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師資團隊

(一)利用各種渠道優化教師資源

早培班改革理念的落實和可持續發展,有賴于一流的師資和眾多教學資源,有的學生感興趣的課題,學校是沒有的;有的學生癡迷于一項研究,國內非常缺乏相關資源,但“等靠要”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幾乎是絞盡腦汁地去發現一切可利用的資源。

早培班的教師團隊雖然年輕,卻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團隊。一方面,團隊經常自發地集思廣益,優化學校目前的資源,內部挖潛幾乎到了極致;另一方面,團隊也注意優化社會資源,充分利用首都北京作為中國文化中心的優勢,彌補學校師資的短缺和學校師資學科領域的局限,這樣就打開了擴充師資的另一扇門。我們的社會資源非常豐富,開設的高爾夫、滑雪、話劇、電影、科學、工程等專題研究項目,都是來源于社會資源。任課教師來源也非常廣泛,有學校教師,有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專家,有律師、醫生、公務員等各行各業人員,幾乎涵蓋社會各個領域。教師們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等各方面能力。

近兩年,學校還引進了幾十位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博士、碩士,我們大膽啟用這部分年輕教師,和本校原來的教師做好搭配,繼承人大附中優良的傳統,吸收他們的新理念和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并挖掘這部分教師背后高校、研究機構的資源,逐步打造一支在全世界領先的教師隊伍。

(二)重塑優秀教師評價標準

早培班的教學實踐與探索,使我們感到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急需一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教育理念先進、方法科學有效、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特別是專項研修課的開設,對教師是一個挑戰,有的教師還不能適應這種創新教學的模式,但其教育理念需要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僅僅能上一節好課,考一個高分不能算一名好的教師,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早培班的各項工作多數都屬于開拓型的、改革性的,工作量大并不是最難的問題,最難的是如何使教師們達成共識,落實到位,進行真正的探索。這么艱巨的工作,并沒有專職的行政人員,包括我自己也兼任著探索性的課程——“八年級大學物理先修課程”。每個人的工作都非常的充實,沒有推諉的余地,沒有扯皮的事情。教師多數身兼幾個職務或課程,工作負擔比較重,但工作效率很高。教師尊重學生個性,給學生搭建自由發展的平臺;教學采用一種全新的理念,學生應對考試的壓力很小,創新的潛力總是處于一種被激發的狀態,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非常強烈。

三、打通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綠色通道

在課程推進中,我們在研修場所上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我們的解決辦法是優化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將兩者有機結合,互相補充。經過一年多的教學實踐,有些研修課嘗試性地開到了大學、研究機構與高新技術企業的實驗室和北京市的一些場館里。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和我們的跟蹤結果,發現八年級有些學生在課題研修時,探究能力日漸提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愿比較強烈,于是我們逐漸給這些學生配備校內外的導師,由大學、科研機構的專家教授、科研人員對學生的選題進行指導,并進入實驗室做一些研究工作。這些孩子的課題研修時間已經超過了每周兩個半天,與此同時,我們也對這些學生配備校內指導教師,與大學、科研機構的專家教授、科研人員聯合培養。這不同于以往從高一開始到高三就結束的選修課,由于我們有專項研修時間,學生的探究活動時間上有保證,他們的研究有可能會持續幾年時間。打通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綠色通道,可以期待學生能有更大的發展。

四、構建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

多元評價機制

早培班不參加學校組織的統一考試,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跟傳統意義上的考試不同。早培班考試方式包括紙筆測驗、就某一問題搜集資料并撰寫小論文、完成小課題研究、動手完成作品或實驗、書寫讀書筆記等,紙筆測驗的內容也包括很多開放性問題。為了建立健全過程性評價機制,早培班制定了一些評價指標,各學科各不相同,教師需要對每個學生定期打分、定級,或進行描述性總結。

同時,我們也跟蹤記錄創新能力較強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行為,完善形成性評價與成長檔案。我們自己辦了一份報紙《早培綠地》,真實生動地記錄了特別突出的學生與早培班的成長,濃縮了早培班發展的精華。

由于采用了特別的教育方法和培養模式,早培班的學生在各方面都很優異,尤其在國內外各種活動中表現非常突出,如取得了“日內瓦國際發明博覽會特別金獎”等一系列令人心動的成績,這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是不多見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總之,在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中,我們不斷地想辦法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把學生的品德教育融入到點點滴滴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去,培養學生富有同情心,具有愛國主義情懷,打造陽光自信、思維活躍、敢于質疑和勇于創新的未來棟梁!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責任編輯/黃蜀紅

猜你喜歡
研修課題專項
一主六維: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研訓導一體化”教師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探索
第十單元 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第二課時)
“過程設計”提升校本研修品質
竹溪縣實施“五個一”工程開展草根課題研究
校本研修應避免“四重”“四輕”
“研”
單項選擇專項訓練(四)
從課題指南或總課題中選課題
同義句轉換專項練習50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