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古文教學探究

2016-07-04 15:32樊華
雜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7期
關鍵詞:虛詞范讀歸類

樊華

新課標對文言文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睂τ陂喿x教學有這樣的建議:“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薄爸鸩脚囵B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p>

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對于現代中學生來說簡直是“天書”,深奧難懂,使許多學生望文生畏。但文言文教學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不能不教,學生不能不學?,F行的初中語文課本文言文篇目約占四分之一,課程標準雖然對文言文的要求較低,只要求學生讀懂,但對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學生來說,讀懂也不是一件易事。這就要求教師能為學生找“捷徑”,使其能順利通過文言文這一關。

一、講究導入語,吸引學生,激發閱讀興趣

學生剛入初中,第一單元第5課就是文言文《童趣》 。為了吸引學生,我在進行這一課的教學時,抓住學生的心理,用了這樣的導入語:同學們,童年生活快樂無憂,大自然是我們的快樂天地,看到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景象,我們都可以想象成我們喜歡的東西,如看到天空中的朵朵白云,我們會把它說成是山峰、馬、綿羊等。同學們看到其他的東西又會想成什么呢?這時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了一些,抓住這種勢頭,便順理成章的進入了本課的學習。

二、“讀”字當先,進一步激發興趣

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乃為啟蒙,沒有文言文語感,文字生疏,且無停頓斷句常識。要學好文言文,必須把“讀”字放在首位。讀法有多種,默讀、吟讀、誦讀、個人讀、集體讀,不一而足,但我認為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學生的朗讀和齊讀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便學生更好地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因為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讀音,跟我們今天的現代漢語常見的讀法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范讀,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如《童趣》中“項為之強”一句中的“強”不讀“qiáng”也不讀“qiǎng”,而應讀“jiāng”。再如《岳陽樓記》中“屬予作文以記之”,其中的“屬”不讀“shǔ”,而要讀“zhǔ”?!端蜄|陽馬生序》中的“同舍生皆被綺繡”,其中的“被”不讀“beì”,而要讀“pī”。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文言文中這些異音字的存在,使范讀顯得尤其重要。

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掌握了字的讀音,句子的停頓,讀得朗朗上口。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注釋默讀,在讀懂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再指名朗讀,組織齊讀。釋義后再讀,加深理解,分析文章主旨后又讀,課堂上學生讀得熱烈,誦得投入,一言一文,明白其意,通曉其理,基本能實現在讀中悟、悟中讀的教學思想。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讀多了,要求背誦就水到渠成,而且能理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樣的。

三、切合實際,教會學法。綜合比較,觸類旁通

語文大師葉圣陶告誡我們:“教,是為了不教?!币虼?,文言文教學也應該“授人以漁”,教會學法,讓學生受益。

傳統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采用“滿堂灌”,教師逐字逐句地翻譯、對號入座,學生則一字不漏地記下,使得文言文教學枯燥乏味,根本談不上語感、意境,導致原文、譯文的分離,讓學生一接觸文言文就頭痛,失去了學文言文的興趣,其結果必然是收效甚微。

學習文言文難,表現在諸多方面。對于初中生而言,在實詞方面,主要有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詞類活用。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比較歸類,教育學生平時在學習中注意積累,知識的遷移,使學生能舉一反三。文言文中單音節詞居多,理解詞語,方法較多:有“加字法”(如:《陳涉世家》中“會天大雨,道不通”,“道”在這用“加字法”構成“道路”即可。)。還有就是“換字法”(如《馬說》中“策之不以其道”,“道”在這用“換字法”解釋為“方法”即可)。我在教學中,只要碰到一詞多義,就加以歸納綜合,使學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筆記,方便復習積累。如《岳陽樓記》中有兩個句子出現“或”字,即“而或長煙一空”、“或異二者之為”,這兩個“或”詞義各不相同,前者是“有時”的意思,后者是“或許”的意思。再聯系《陳涉世家》“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中的“或”與前兩種意思又不同,是“有的人”的意思。至于古今異義詞,則把古義和今義加以對照、比較,加深印象。如《桃花源記》中“妻子”一詞,古義是“妻子和子女”,今義是指“成年男子的配偶”。通假字則列成表格,分讀音、通什么字、意義三格加強記憶。詞類活用我則采用與古今異義詞相同的方法。

文言文虛詞教學更是難點,這就需要幫助學生找出規律,促其牢固掌握。虛詞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有“之、而、其、為、以”等字,這些虛詞其實也是多義詞。在教學中我也把這些詞列成表格加以歸類,分用法和詞義兩部分,以加深學生對這些虛詞的理解、記憶和積累。

四、設計主問題進行賞讀和悟讀

賞讀是賞讀語言、賞讀人物、賞讀立意、賞讀寫法。這一環節運用主問題設計的方法組織教學,討論一個話題,讓學生再次從整體角度深入理解課文,探究本文寫作的妙處。

在賞讀基礎上,運用對比辨析的習慣和聯想拓展的習慣進行悟讀。該環節設置3道題目: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睆恼Z言運用的角度,諸葛亮臨行時的進諫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明確:忠言不一定逆耳。在與同學、父母、師長等的交往過程中,在向對方提出意見或建議時,如果能講究說話方式,語言含蓄委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順耳,從而使對方愉快接受。)②諸葛亮《出師表》中的進言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諫言有相似之處,鄒忌的建議是什么?若用《出師表》中的四字詞語來回答,可用哪些?諸葛亮和鄒忌的進諫方式有何不同?③從諸葛亮身上你學到了什么精神?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運用文本結合實際拓展和遷移的能力,和中考接軌,學生在經過了自讀、解讀、賞讀的過程,這時具備了探究更深層次的東西的能力,順理成章過渡到“悟”的階段。

在文言文教學中,我讓學生在“溫故”的基礎上“知新”,把有關的字詞歸類。這樣歸類,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把感性認識理性化,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去學習新的文言文,實現了知識的遷移,收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績。

猜你喜歡
虛詞范讀歸類
小學語文課堂范讀時機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電表“對”與“錯”歸類巧掌握
淺談教師范讀的“放”與“收”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虛詞識別方法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范讀策略探究
分式方程應用題歸類解說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虛詞在詩歌鑒賞中的作用
虛詞功能的羨余及其修辭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