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頗風情,流年停在彩云之南

2016-07-05 12:55顏士州
新青年 2016年7期
關鍵詞:景頗景頗族伴娘

顏士州

早聽說云南德宏州隴川縣被稱為“中國目瑙縱歌之鄉”,雖然那是景頗人聚集的地方,感覺似乎有些陌生,陌生的是它的前世離我們太遠,而熟悉的是集詩、歌、舞于一體的創世史詩《勒包齋娃》的出現,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們與景頗人產生了共鳴,它為人們展開著凝固歷史的悠遠畫卷,給人留下對它最深的記憶。

走近你,靠近我

走進德宏州隴川縣,只見景頗族的村寨大多建在群山環繞的綠樹叢中,遠望高山蜿蜒起伏,翠竹郁郁蔥蔥,一幢幢別致的竹樓隱隱約約掩映在茂林修竹之間,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畫。

景頗人的村寨依山而建,常常是二、三十戶相擁而居,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房子多為竹木結構,樓頂呈梯形屋面并用茅草修建,進門均有一條長長的過道,形同賓館里長長的走廊,過道里放著雜用的農具,只有經過過道才能上樓,樓上的住房被分隔開幾間,因為有門無窗,走進每個房間光線都會覺得很暗,房間最里面放上竹床,靠近房門的地方均有火塘。家家戶戶都有前門和后門,前門供客人進來,由后門走出。

景頗族的竹樓頗具特色,大都呈長方形,竹子成為建房的主要建筑材料,無論是門還是窗都會刻上精美的花紋。竹樓上層有橫向分隔,也有縱向分隔的,一般分為三間,中間是客廳,前間為廚房,后間為臥室,客房作為待客所用。中間設置火塘,導游告訴我們火塘是景頗人的生活必需品,不管冬天還是夏天,不管有人還是無人在家,景頗人火塘里的火是永遠不會熄滅的,只要人離開家,用手扒上木柴灰蓋上,人回來再扒開。只要客人進來,景頗人都會圍著火塘迎候,火塘成為他們交流感情的場所。許多人家樓下的場地四周圍上木欄桿,成為一個較為寬闊的廣場,他們的院落通常就是以竹籬為界,幾乎家家都有大小不一的院落,也有少數人家在院落內堆上草堆、木柴等。

靜謐遠塵的目瑙縱歌

每年正月十五是景頗族盛大的節日——目瑙縱歌。目瑙縱歌意即大家匯攏在一起唱歌跳舞。傳說,這種大型歌舞是太陽的子女教會百鳥,再由百鳥傳到景頗族人民中間的。

節日的儀式非常有趣。太陽冒山不久,迎賓開始。當貴賓來到舞場前,景頗族群眾面對面排成兩行,一邊走出一位婦女,一個背著裝滿禮酒禮物的花籃,另一位捧著一對竹酒杯,站在夾道中,向貴賓敬酒。待樂隊奏完迎賓曲,立刻轉身帶領貴賓進入舞場。貴賓后面跟著兩個樂隊,前面由洞巴、巴渣組成;后面由四只桑比、小芒鑼、小镲和大小軍鼓組成。邊走邊奏景頗族民間流行的迎賓曲。

一聲聲的沖天炮,一排排火藥槍響過后,盛會開始了!在盛會上唱的第一支歌是《舂米舞》,舞場布置在一塊能容納幾萬人的偏坡上,平整過的地方用齊腰高的竹片圍成圓形,東西南北各開一道彩門;場地中心又用竹片圍成長方形,里面四塊半米寬的木板面向一個方向,間隔一米多豎在一條線上,中間最高的兩塊是“矛”,上面刻畫著蕨菜芽紋,是傳說中景頗族祖先的遷移路線,也是目瑙縱歌的舞形路線圖。兩邊矮一截的板是“刀”,上面畫著的裝飾圖案是說:景頗族各支系遷移的路線雖然不同,最后還是匯攏在一起,成為一個民族?!懊鄙辖徊嬷膬砂押陂L刀是景頗族的象征,它隱寓著催發生命,謳歌勞動和傳揚人間美德的意義。舞蹈時有人吹奏著高亢嘹亮的“洞巴”,它前面安放著大芒、大鼓。

《舂米舞》剛剛結束,“錚跟錚跟”的鼓錐混合樂聲又起,四個身穿龍袍,頭插各種鳥羽,裝飾野豬長牙的領頭人帶領隊伍跳著進入舞場。

歌舞表現了目瑙縱歌的過程,抽象地演示景頗族祖先艱難創世、生息繁衍的大致過程,緬懷祖先創世的功績。舞蹈中,成百上千的人排成一路或兩路,男握長刀,女手擺動彩巾,隨著音樂節奏,一拍一動地崴身磨腳地螺形進退。這時婦女衣服上的銀泡、銀毫、銀牌、銀鏈有節奏地發出嘩嘩地響聲,繞旋著跳舞的男女老少激動得放聲高歌。在邀人參跳的《哦然》歌聲中,其他兄弟民族的群眾情不自禁地加入了歌舞的行列。各族人民共同踏著一個節拍,沿著一個方向,放聲歌唱,匯成一曲民族團結的頌歌。

景頗婚禮,一篙撐出塵世外

景頗族的婚姻不外乎這三種形式:一是通過自由戀愛,父母同意結為夫妻的。二是不顧父母反對,或為了少送彩禮,先生娃娃,逼著父母同意成為一家的。這是一種消極反對包辦買賣婚姻的形式,稱為“由于迷”。三是經過由媒人占卜八卦,確定對象搶來成親的,當然搶親也是小伙子跟姑娘談好,女方父母不同意的情況下,由男方單方面私自設立的婚姻模式?,F在正常的婚姻就是八頭水牛,現金和煙酒,現金八百元左右,四條香煙,八瓶酒。

景頗族的結婚儀式不同于其它民族的是,新郎去接新娘的時候要背上槍。結婚那天當新郎到女方家送上彩禮,女方家里為新娘打扮一番,太陽快要落山,當新娘走出自家寨子時,新郎隨即鳴槍告別。當迎親隊伍快要到男方山寨時,也要鳴槍通告家人鄰居。聞到槍響,男方家里立即出來兩位年輕貌美的伴娘端著酒出來迎接。新娘必須將伴娘遞上的酒一飲而盡,然后由伴娘攙扶著回家,到家后嫡系親戚選出四位向新娘敬酒。首次敬酒是年高的長者,他們會說:“我們這個大家庭歡迎你!”,新娘坐下,上來兩位女親戚敬酒說:“快坐下,快坐下!”一邊說著一邊同新娘同時飲了一碗酒,飲酒完畢坐下吃飯。飯后,伴娘找來兩個竹籃,一個竹籃里裝上一套衣服和兩個矛頭,兩把刀。另一個竹籃里放著一筒水酒和米酒。兩筒酒由新娘拿出來,一筒送給婚禮上的客人飲用,另一筒分給旁邊看熱鬧的人喝。這時,新娘到新房里換上新裝,婚宴才算真正開始。太陽完全落山后,伴娘帶著新娘去河邊背水給新娘洗澡。洗完澡后,新娘要煮上一鍋糯米飯,一覺醒來夫妻同吃,意味著夫妻之間像糯米飯那樣緊緊相連。

第二天新郎新娘回門,也就是回娘家,在娘家呆上一天,傍晚時分,兩名伴娘背上花籃來到新娘家接新郎和新娘,里面放上刀、姜和稻谷。刀是披荊斬棘的工具,寓意耕種;姜是景頗人公認為避邪的東西;稻谷寓意豐收年。在新娘家喝茶后,伴娘為新郎新娘打著花傘回程,到了新郎家門前。年輕男女為新郎新娘用歌聲送上美好的祝福,祝福結束,新郎家的親戚向新娘獻上一杯酒,新娘喝了酒后,把伴娘身上背的花籃獻上,婚禮結束。

舌尖上的山珍美食

景頗族有一種“拼伙請客”的習俗,我們剛到山寨,就被人們當作貴賓招待,品嘗了他們傳統的山珍美食。全村老小,都把各自做的食品送到我們的居住地,集體進餐。

老年人送來的是舂菜。這是她們用山中現采的野菜制作的。舂菜到底什么樣?原來是把野菜洗凈后,配進酸笳、豆豉、生姜、蔥蒜、食鹽等佐料拌勻,然后放進竹筒中舂成糊狀,取出蘸木瓜醋吃。

景頗漢子各個都是好獵手,他們給我送來了麂子“搗烤”和青竹筒蒸野雞肉。平時,他們將麂子肉用鹽腌制曬干,吃時邊在火上烘烤,邊抹上胡椒粉,如同都市街頭的燒烤。 待烤熟后,用木棍敲搗,食之香味無窮。青竹筒蒸野雞是將野雞褪去毛,剖去肚雜,剁碎后拌以佐料,裝進現砍的竹筒中,用芭蕉葉封口,埋進地坑中,上燃柴火燒蒸。到了一定時間,取出剖開竹筒,香味四溢,引得饞涎直流。

景頗的山珍,不但飽了我的口福,也大開了眼界。那可口的軟米飯和“提群”米酒,讓我心醉?!疤崛骸?,是景頗人的一種竹制酒具。斷竹而成。蓋是杯,筒是瓶,外纏兩道董棕絲,內裝軟米水酒。隨身攜帶,見人必先敬酒,灌醉對方為榮。在“拼伙請客”的聚會中,好客的景頗人,“提群”中盛的全是一顆真摯的心……

猜你喜歡
景頗景頗族伴娘
德宏傣族和景頗族高血壓現狀及影響因素
“鬧婚”時常過火催生“職業伴娘”
《景頗族文學概論》的編撰研究
對“景頗族舞蹈”的保護與傳承
讓伴娘變成婚禮上的好幫手
目腦縱歌
并非喧賓奪主的伴娘美甲
你的幸福我參與
景頗語播音主持人正確運用“句尾詞”的重要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