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例重癥瓣膜病的外科治療及生命質量分析

2016-07-05 19:32李少珂王海彥邊濤朱方濤左龍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3期
關鍵詞:外科治療生命質量

李少珂 王海彥 邊濤 朱方濤 左龍

【摘要】 目的 探討重癥瓣膜病的外科治療并分析患者生命質量。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例重癥瓣膜病患者的臨床資料, 總結其外科治療效果以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 200例患者外科手術治療后發生并發癥54例(27.0%), 主要包括惡性心律失常、術后低心排出量綜合征(低心排)、呼吸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住院時間5~129 d, 平均住院時間(57.3±2.8)d;死亡22例, 死亡率11.0%, 死亡原因主要為術后低心排、惡性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內膜炎以及心臟驟停;手術治療后患者生命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手術治療前(P<0.05)。結論 重癥瓣膜病患者手術治療后并發癥較多, 致死率較高, 應在恰當時機合理選取手術時機進行手術治療, 以便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關鍵詞】 重癥瓣膜??;外科治療;生命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028

重癥瓣膜病患者由于其心臟的生理病理變化, 使得病情已經發展到十分嚴重的地步, 盡管選取了合理的心肌保護技術和圍手術期處理措施, 但術后并發癥及致死率仍較高[1]。本文對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心胸外科手術治療的重癥瓣膜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總結其外科治療效果以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F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心胸外科住院的200例重癥瓣膜病患者進行研究, 所有患者符合下列兩項者診斷為重癥瓣膜?。盒墓δ芊旨壘鶠棰艏?、左心室舒張末期的內徑>70 mm、心胸比>0.7、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0.4、急癥換瓣、重度肺動脈高壓、予以冠狀動脈(冠脈)旁路移植術。200例患者中男130例, 女70例, 年齡30~78歲, 平均年齡(46.2±11.9)歲。

1. 2 方法 全部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和低體溫循環下實施手術治療, 手術類型包括主動脈置換術55例、二尖瓣置換術52例、三尖瓣置換術3例、主動脈+二尖瓣置換術50例、主動脈瓣成型術10例、升主動脈成型術13例、冠脈旁路移植術7例、左房折疊成型術2例、左房血栓清除術4例、室壁瘤切除術4例。體外循環時間為65~590 min, 心臟電擊后復跳60例、心臟自動復跳140例、主動脈阻斷平均時間(101.0±25.9)min, 在復溫開始時予以超濾, 并根據患者紅細胞壓積、膠體滲透壓和血容量對超濾濾出的量和速度進行選取, 停機后予以改良超濾。

1. 3 生命質量評估標準 采取SF-46量表對所有患者的生命質量進行分析, 表格內容共包括九個維度, 36個條目, 第1~8維度為量表的主要內容, 測量生理職能、生理機能、總體健康、軀體疼痛、活力、情感職能、社會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等指標, 總分為各個維度條目的分數之和, 根據公式再次轉換為標準評分, 評分分值0~100分, 分數越高表示越健康。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00例患者外科手術治療后發生并發癥54例(27.0%), 其中惡性心律失常9例、術后低心排13例、呼吸功能不全14例、

腎功能不全11例、肝功能不全7例;住院時間5~129 d, 平均住院時間(57.3±2.8)d;死亡22例, 死亡率11.0%, 死亡原因主要為術后低心排、惡性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內膜炎以及心臟驟停。手術治療后患者生理機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活力、精神健康、生理職能、總體健康評分分別為(82.4±3.1)、(85.7±2.8)、(79.8±3.3)、(62.3±2.5)、(73.4±3.1)、(80.1±3.2)、(81.0±2.9)分, 均高于治療前的(79.5±3.6)、(79.0±3.1)、(69.9±

2.3)、(52.0±2.8)、(68.8±3.5)、(69.8±3.8)、(69.5±2.8)分(P<0.05)。

3 討論

重癥瓣膜病患者手術治療后會出現較多的并發癥, 且致死率較高, 所以合理選取手術術式和予以術后處理是目前治療重癥瓣膜病患者的關鍵, 可有效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預后生活質量[2]。大多數重癥瓣膜病患者發病時長均較長, 其心肌細胞均處于“高負荷狀態”, 為了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應重視患者的心功能和全身癥狀的改善。心功能的因素關系到患者手術的成敗以及預后生活質量, 心功能Ⅳ級是重癥瓣膜病術后發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因此圍手術期患者心功能的調整十分重要[3]。

臨床上通常采用下列三種方法對心肌細胞進行保護:

①對冠狀靜脈竇進行插管采用逆行灌注;②在心肌表面上放置冰屑進行浸??;③予以充分的輔助循環, 以便更好的償還氧債。對心臟瓣膜病變并發冠狀動脈患者應特別予以心肌保護。冠狀動脈血管疾病會導致常規灌注心肌細胞的保護作用降低, 即使在手術過程中采用輔助血管橋灌注也不會對心肌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 本文對心肌采取間斷性的灌注或持續性的逆行灌注, 發現其心肌保護效果較好。對重癥瓣膜病患者常并發巨大左心房采取二尖瓣置換術的同時實施左心房折疊術有助于恢復心肺功能、降低低心排發生率并預防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等并發癥, 減少死亡率[4]。

重癥瓣膜病患者予以麻醉、體外循環及手術治療后, 患者體內血液動力學以及生理病理過程均出現顯著變化, 所以重癥瓣膜疾病患者術后應密切監護和有效處理, 處理措施包括調節患者心臟前后負荷, 提高心肌收縮力, 預防心律失常的發生, 同時加強利尿、強心, 維持酸堿和電解質平衡, 使患者可以安全度過手術后的恢復期。

綜上所述, 重癥瓣膜病患者手術治療后并發癥較多, 致死率較高, 應在恰當時機合理選取手術時機進行手術治療, 以便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現普, 楊康, 廖克龍, 等. 重癥心臟瓣膜病圍手術期治療的臨床分析. 重慶醫學, 2011, 40(12):1177-1178.

[2] 胡玲. 改良超濾在重癥心臟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換術中的療效分析. 重慶醫學, 2014, 43(12):1516-1517.

[3] 俞曉立, 張冬成, 林清文, 等. 重癥瓣膜病的外科治療. 中外醫學研究, 2013, 11(19):18-20.

[4] 羅綱, 孫宏凱. 重癥瓣膜病合并心房顫動患者瓣膜置換術體外循環中單次給予胺碘酮對竇性心律轉復和維持的影響. 中國醫藥導報, 2015, 12(5):77-80.

[收稿日期:2015-12-17]

猜你喜歡
外科治療生命質量
以家愛提升生命質量
淺談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內容
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診治進展
甲狀腺全切除術在甲狀腺癌外科治療中的價值及合理選擇
消癌平片聯合TACE術治療老年原發性肝癌的療效和生命質量的臨床觀察
腰椎滑脫癥的治療進展
直腸脫垂的外科治療及進展
漸進式康復護理對改善乳腺癌患者根治術后生命質量的作用
11例肺隔離癥手術治療分析
綜合護理干預對腦血管病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