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閉癥兒童生活技能社會化問題研究

2016-07-06 14:00文瑞
2016年21期
關鍵詞:自閉癥兒童社會化

文瑞

摘 要:隨著國內兒童自閉癥發生率的升高,自閉癥兒童面臨的生活技能的社會化困境增多且嚴重。盡管政府對自閉癥的公共及民營機構的支持力度已提高,但是自閉癥兒童在家庭、機構和社會環境的問題凸顯。通過社會工作的理念與方法應用到自閉癥兒童社會化的過程之中,提高康復效果,促進自閉癥兒童更快的融入社會之中。

關鍵詞:自閉癥兒童;生活技能;社會化

據2007年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精神殘疾兒童約11萬人占世界上兒童的自閉癥群體占自閉癥群體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另據精神殘疾兒童發現率推算,精神殘疾兒童正以每年新增1.5萬人的趨勢呈現的正向增長指數。自閉癥(Autism)是兒童精神殘疾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自閉癥兒童在精神殘疾兒童中占有較大的比例。

社會化是自閉癥兒童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因而在提高自閉癥兒童社會化的康復訓練中,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的訓練需要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視。然而,目前我國訓練機構的數量少,資源匱乏,同時在自閉癥康復訓練時,老師、家長都出現了相應的心理問題和技能問題,需要社會工作者的幫助。同時在社會工作的研究中,自閉癥兒童屬于其研究對象之一。因此,社會工作方法來介入自閉癥兒童的社會化研究中成為了必然。

一、自閉癥兒童生活技能社會化的現狀研究

(一)自閉癥兒童生活技能社會化定義及特點

1、自閉癥兒童的概念及特點

自閉癥又叫孤獨癥,目前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終身性殘疾病癥,1943年美國兒童精神病醫生利奧·凱納(Leo Kanner)明確提出了“嬰幼兒孤獨癥”的概念,他報道了其從精神癥的角度觀察到的11名兒童所具有的異常的特點是他們拒絕交往,不說話或以自己的方式喃喃自語,對周圍環境有著相當或極端的固定的要求。他把這些癥狀稱之為“情緒交往的孤獨癥障礙”及“嬰兒孤獨癥”。

自閉癥兒童又稱孤獨癥兒童,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的特殊群體。其特點是個體社會行為和人際交往,以及溝通模式的異常,包括在各種場合的多種功能活動,如社會交往障礙、言語表達障礙、興趣范圍狹窄、固定模式行為的保持、活動的自發性與控制能力、視線的接觸。

2、生活技能社會化的基本含義及主要內容

俞國良在《社會心理學》(第2版 P91-98)一書中指出:“生活技能社會化包括自理能力、日常生活知識,生活適應技能等”。在兒童時期,個體缺乏必要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社會化的內容首先是教他們學會生存,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識和知識。

(二)改善自閉癥兒童生活技能社會化的相關研究

1、自閉癥兒童生活技能的自身表現

自閉癥兒童生活技能的自身表現為: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偏差;社會規范、角色認同感的缺失,情緒行為,如:自我傷害、攻擊他人、哭鬧、喊叫等行為;顏色偏好;判斷能力的缺失。

2、自閉癥兒童生活技能社會化的訓練方法探究

自閉癥兒童的生活技能的社會化是指通過其心理干預、感統訓練、語言訓練提高自閉癥兒童各方面的技能,促進其更好的適應環境,進而達到其計劃中的要求,最終實現正常的自主生活與人際交往。

心理干預,即通過兒童在群體和個體的活動中,表現的知覺、需要、思維、情緒等行為意識,運用康復訓練的干預自閉癥兒童個體的行為,進而影響他們的心理活動。

感統訓練,全稱為感覺統合訓練,在訓練中運用活動的器材,讓兒童完成限定的動作或者規范性的肢體表現,進而激發自閉癥兒童肢體的活動能力、觸覺能力以及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三)自閉癥兒童提高生活技能的社會化意義

自閉癥兒童是由于發育障礙導致在社會交往與人際溝通方面的問題,同時多數的自閉癥兒童會伴隨著相應的智障問題。由此,自閉癥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知識,生活適應技能等方面是處于嚴重缺失的狀態。

二、星星孤獨癥機構改善自閉癥兒童生活技能社會化的現狀調查

(一)星星孤獨癥機構中學員的基本情況

星星殘疾人陽光家園機構,是西安市一家普通的殘疾人癥機構,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機構主要幫助兒童恢復至正常的狀態。

1、星星殘疾人機構中學員的基本狀態

當孩子們在一起活動時,每個孩子像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完全與外界有著隔層的狀態。即使他們已經在一起上課有好幾個月的時間,但是他們完全不會與其他的同學或者老師進行玩耍和溝通,如同不認識一樣,即使活動的空間很小,他們也盡量不去觸碰其他的人,均是自己干自己的事。有的特殊案例,自傷或者他傷的自閉癥孩子,總是在老師不注意時,或者有非常的時機時去重度傷害他人。當老師不能顧及到所有人,很多孩子便逐漸的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刻板行為表現明顯,自我不控制的行為逐漸出現。

2、星星殘疾人機構中學員的家庭境況

據機構中自閉癥兒童的家庭所展示的境況,有七分之四的家庭不能夠給孩子創造好的生活及社會化的環境,這些家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家庭單親化比例大。其中多數是家庭中的爸爸受到精神和心理壓力過于嚴重導致無法承受選擇放棄了家庭,孩子僅僅由母親照顧或者祖父母照顧。

第二,家庭矛盾凸現。父母持放棄但又不舍的狀態,同時母親則陷入極度自責的狀態,而這種心理情緒則宣泄在孩子身上,導致家庭暴力,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康復訓練帶來了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星星孤獨癥機構中學員在生活技能社會化中存在的問題

1、福利機構條件的限制

隨著我國的深度化改革,我國的對福利機構的支持加大,但是早期社會福利保障政策中仍然存在很多漏洞,不是很完善,導致福利機構教育設施不完備。首先是人們的對孤獨癥兒童的認識薄弱,致使現在其康復自閉癥的公共及民營機構少,專業化不強。

在室內的四類教室中的相應的訓練設備是不健全的,學校是租賃的一層樓。

學校地址設置在小區內,沒有戶外活動場地,這給自閉癥兒童的訓練帶來了嚴重的缺陷。他們不能夠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部分真切場景。由于人數增多,班級少,場地的限制,分班的制度不僅僅是靠孩子的個人情況進行設定的。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大也會進入技能高的班級。

2、生活技能訓練的水平不足

依據目前兒童自閉癥的人數和其增長率來看,民營福利機構的師資力量非常的匱乏。僅僅依靠公辦福利機構來康復兒童的生活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大力發展民營的福利機構來輔助公辦福利機構,但是現有的民營福利機構存在三種現象:

一是男女教師分配不均,多數為女老師,只有個別的男老師;二是人員不穩定,流動性較大。教師的工資水平較低,相應的福利保障不完善,是致使人員流動性大的主要原因。三是教師專業化程度低。

3、在生活技能社會化過程中親子系統支持功能的紊亂

(1)觀念落后導致家長的支持功能缺失。家長對于自閉癥兒童的相應特征不理解,以至于錯過了最佳的訓練時期。在與自閉癥兒童家長溝通時,家長采取逃避的態度,不能正視這個問題。在內心不能接受他們的狀態,促使孩子沒有正常的交際范圍,嚴重缺少正常的社會化機會。對于孩子的行為不理解,盲目的訓斥、攀比心理,讓家長處于對孩子反感、厭惡又疼愛的矛盾狀態。多數家庭受到經濟情況的影響,父親沒有時間來陪孩子,在父親方面的教育缺失,在兒童的模仿期得不到更好的正強化的影響。

(2)知識儲備匱乏導致自閉癥兒童生活技能缺失。在學習康復訓練技能上不能夠跟上老師和機構的訓練步伐,或者運用錯誤的方法進行訓練。甚至有的家長始終認為訓練孩子是老師的事,在家里完全可以放松的狀態,不明確自己的責任,不能夠與訓練機構共同協作,使兒童在家中的生活技能方面得不到更好的實際性的鍛煉與提高。

三、社會工作方法的介入機構背景下的自閉癥兒童生活技能社會化

(一)介入的目標

一是介入教師群體,調節教師心理狀態,提高教師的技能專業化水平。

二是介入家長群體,引導家長觀念,增強家長信心。

三是幫助科學完善自閉癥兒童的生活技能社會化相關課程。

(二)介入的方法

1、提升專業技能,建立建全疏導機制

(1)觀摩與培訓結合。目前來說機構是自閉癥兒童提高生活技能進而回歸社會的主要途徑,是家長尋求技術支持的主要依靠力量。但是機構中的師資體系卻是阻礙提高自閉癥兒童生活技能的主要因素。教師不能夠掌握科學、規范、有效的訓練方法,導致個人的工作能力不足,整體素質不高,制約了兒童生活技能的提高。由此應對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減少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態。教師的專業水平問題成為民營機構發展的重要問題,怎樣提高教師的水平是當下機構最需解決的問題。

首先,向有關的機構建議,建立民營機構的加強師資隊伍的體系。系統了解機構中教師的水平,針對教師的水平,提供具體的學習方案。針對相對不完善,水平較差的老師向公立的、體系完善的機構進行觀察,學習專業的訓練和教學方法、模式。

(2)心理疏導機制。目前民營機構均存在較大的問題,由于教師數量的不足,導致每位教師每天的課程排的非常的滿,基本沒有課余休息和時間。由此讓許多老師過早進入了倦怠期,在心理上的壓力積壓過多,身體也非常的勞累,在正常的上課時間的精神狀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由于時間較為緊迫,老師們關于課程方面的討論機會與時間不足,由此對于老師在專業技能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面受到了限制,須提高教師的技能專業化水平,進而減少心理壓力。

2、家庭系統的建設

(1)家庭系統建設分析。部分家庭因為現有的自閉癥兒童導致出現了各類的家庭問題,如:教育分歧、親子關系疏遠、夫妻關系破裂、溝通模式病態等等。但是由于機構的涉及范圍和機構的能力限制,家庭的問題一直被忽視。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第一個階段,也是為其提高生活技能的重要的支持系統。所以解決各類的家庭問題是改善自閉癥兒童的必要途徑。

當運用社會工作方法介入后,要充分利用小組的方法讓家長學習到其他家長的正確訓練和教育方法,用鏡子理論的來反射出自身的問題;運用社會工作方法之一,即家庭治療的方法介入自閉癥兒童的家庭,緩解家庭矛盾、理念沖突的狀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2)家庭系統建設具體方式。根據現有的絕大多數家庭,針對自閉癥兒童的相處與教育方式不能夠對他們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首先機構內所有自閉癥兒童的家庭以及家長的情況進行系統的了解,并記錄。針對現有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提出解決方案。

家長對自閉癥孩子的不認可和無信心的不良心理狀態進行疏導,讓他們在心理上接納孩子,不在因為他們是自閉癥孩子而選擇逃避,可以讓自閉癥孩子進入正常的社交網絡,讓他們接觸更多的社會生活。

讓家長自行組織經驗交流會,家長之間的溝通會更暢通,讓專業化水平高的家長引導、帶動那些水平一般的家長,讓他們之間抒發內心的想法,互相鼓勵,互相支持,互相學習進而更快的發現自身的問題,更好的調整家庭系統的狀態。

3、機構與高校合作

孤獨癥機構與高校合作,可以說是一個雙贏的機會。機構為高校的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實操機會,增長了他們個人的實戰經驗,促進他們對社會工作專業的認識。高校中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他們都是帶著學習的理論問題去實踐,將會更容易發現機構中存在的偏差和問題,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機構與高校合作后,高校為機構提供了更多的師資力量,緩解機構現有的師資力量不足,經費不足的問題。同時,機構可以采納高校學生提出的可行性建議,促進機構更好地發展,又有助于自閉癥兒童的康復。作為社會工作人員也可以有機會向相關的政府部門提出,現有的民營的機構需要哪些具體的支持和幫助,讓機構盡快走入正規化的道路。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張潔.淺談自閉癥兒童自傷行為的矯正[J].文理導航(中旬),2011,11:69

[2] 張茂林,陳琳,王輝,李曉慶.國內康復機構自閉癥兒童評估情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9,08:35-38

[3] 王慶凱.腦癱、自閉癥兒童康復社會工作介入培訓[J].社會福利,2010,04:51-52

[4] 劉青.從社會工作的視角關注自閉癥兒童家長育兒壓力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2010,24:69

[5] 高瑩.兒童福利社會化問題的調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

[6] 劉惠軍,李亞莉.應用行為分析在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中的應用[J].中國特殊教育,2007,03:33-37

[7] 靜進.孤獨癥神經心理特征和相關腦機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8,03:163-165

[8] 李逢超.兒童社會化雙重內涵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131-134

猜你喜歡
自閉癥兒童社會化
牽手校外,堅持少先隊社會化
行政權社會化之生成動因闡釋
社會治安社會化治理的法治路徑
從關注到行動:自閉癥兒童社會救助的困境與對策
高校學生體育組織社會化及路徑分析
自閉癥兒童社交技能訓練的研究綜述
社會工作介入自閉癥兒童康復發展的模式研究
社會化閱讀:讀者閱讀需求的解決方案
公共文化服務亟須推進社會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