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探究

2016-07-06 14:21胡若楠
2016年21期

胡若楠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受到廣泛討論。該思想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否定,也是馬克思對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典論述。一直以來學術界對這一論述有著諸多不同的解釋。尊重勞動者個人所有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理解“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的關鍵,同時,馬克思這一思想對公有制改革的啟示也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個人所有制;個人所有權;社會主義公有制

一、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的形成

馬克思早在19世紀40年代提出社會主義革命經濟綱領時,就指出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必要性。但是在該經濟綱領宣布后,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的提出受到頗多爭議。

19世紀60年代,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十四章中,以詳實的歷史資料闡述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過程,在這一章末尾,有這樣一段總結性的概述:“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瘪R克思這一思想并不是偶然提出的,早在1861~1863年的經濟學手稿中,他就指出了這一點。

首先,“重建個人所有制”這一思想是否定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按照否定之否定哲學規律提出。馬克思認為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程度影響所有制演化。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私有制范圍內極大的歷史進步,在歷史發展中占重要地位。資本主義雖然帶動生產水平迅速發展,但是這種制度下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相分離,再加上資本主義的自身矛盾,造成了其對自身的否定?!爸亟▊€人所有制”是對私有制及由此造成的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分離進行否定,同時,它也是對小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私有制的雙重否定,這也就促成了馬克思所說的勞動者“個人所有制”的形成。

第二,馬克思學說的真正出發點,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內容的人類解放。在馬克思看來,社會發展與人類發展是統一的,勞動者個人可以推動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向前發展。在奴隸制和封建制社會,社會生產力低,人們對生產資料的依賴程度高,普遍缺乏個性自由。在資本主義時期,社會生產力大幅提高,生產資料大多掌握在資本家手中,勞動成果被資本家強行占有,廣大勞動者飽受資本家的殘酷剝削。所以只有摒棄這種資本主義私有制,廣大勞動者才能重獲勞動者個人所有權,實現人類自由。這是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形成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二、學者對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的不同解釋

“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個人所有制指的是什么?長期以來,學術界對馬克思這一思想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理解:

第一種觀點認為,“重建個人所有制”是指生活資料的個人所有制,即在消費資料上實行個人所有制。社會主義并不存在重建消費品個人所有制問題。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不是同一層次的問題,所以,用生活資料個人所有制解釋這一思想是值得重新斟酌的問題。

第二種觀點認為,“重建”是對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重新定義。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過程的開始是生產資料所有制,鑒于馬克思否定之否定的邏輯,過程的結束也應該是生產資料所有制。事實上,馬克思曾明確指出:“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吧a資料個人所有制”同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相對立,生產資料歸個人所有會嚴重阻礙社會發展。此外,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是馬克思否定之否定的起點,不能用其來解釋“重建個人所有制”。近些年,極力倡導在中國實行經濟“私有化”的人,為了從馬克思那里尋找理論依據,把“重建”誤讀為重建生產資料私有制,強調在經濟上全面實行私有化。

第三種觀點認為,這是指勞動力個人所有制。①這一觀點與前兩個觀點相比有進步之處,把視野從物質生產條件轉換到了人身生產條件上,并把勞動力考慮在所有制范疇內。事實上,即使在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力所有權也歸勞動者個人所有,這一思想談不上“重建”問題。

三、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之我見及其實踐探索

正確把握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思想,具有現實意義。

首先,我認為“重建個人所有制”中“所有制”的指向是生產資料。否定之否定論述邏輯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消費資料的分配是生產條件分配的結果。馬克思在定義資本主義所有制和定位社會所有制時,一直都是關于生產資料的所有制,而不是消費資料或者生活資料所有制。此外,我個人比較認同劉永佶教授的觀點:“重建個人所有制”是指在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基礎上,個人以勞動為依據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②所以“重建個人所有制”的實質是尊重勞動者個人所有權。劉教授強調了勞動者個人所有權及作為人本質核心要素的勞動的重要性,突出了勞動者的社會主體地位,重視勞動者個人,以人的發展為目的。劉教授是勞動公有制的倡導者,其主張確立勞動者主體地位、批判資本雇傭制、爭取和維護勞動者個人所有權。

其次,“重建”指“聯合起來的社會個人所有制”,是未來共產主義社會成熟所有制的形式。在否定資本主義制度后,馬克思致力于建立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公有制社會。在“自由人聯合體”中,每個人的基本經濟權利無差異,其經濟制度是“個人所有制”。我們知道,馬克思把個人所有制分為兩類:一類是孤立的、單個人的個人所有制;另一類是聯合起來的個人所有制。這里馬克思是指后一種個人所有制,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個人所有制。這一個人所有制實際是指建立每個人都有份的社會主義公有制,重視勞動者個人,把個人所有權作為衡量社會主義制度是否完善的標志,有利于推動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

最后,馬克思“重建”思想內涵實際有兩層意思:一是重視勞動者的個人所有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著作是關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學說。他把認為個人所有權是人自由全面發展的衡量標準。二是強調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勞動者只有在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基礎上共同勞動,才能形成聯合占有和聯合勞動,以充分發揮勞動者社會性。

“個人所有制”是實現公有制的理想形式。表面看來,社會主義社會中生產資料歸勞動者所有,實際上,國家已經扭曲社會主義公有制成為生產資料的真正掌控者。改革社會主義應和重建個人所有制原則相同,向著有利于實現勞動者個人所有權的方向發展。因此,現階段首要任務,就是使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和勞動成果直接結合,避免勞動者脫離生產資料和勞動成果行為存在。由此可見,準確把握“重建”思想對國家經濟體制改革方向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應以此為指導改革我國目前的公有制模式。我國目前的行政體制改革、產權制度改革就是馬克思公有制思想的體現。

真正的公有制包括共同占有和個人所有兩方面,我們要重視勞動者社會主體地位,尊重勞動者個人所有權。馬克思“重建”思想指出了當前所有制改革方向,在社會主義實踐中,我們應以該思想為指導,進行制度創新和理論創新,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發展社會主義。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注解:

① 劉永佶著.中國政治經濟學 主義 主體 主題 主張,2010年.

② 劉永佶著.中國政治經濟學 主義 主體 主題 主張,2010年.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P21.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P143.

[3] 恩格斯.反杜林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

[4] 劉永佶.中國政治經濟學 主義 主體 主題 主張[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