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2016-07-08 16:45王翠琴王寶海
成才之路 2016年18期
關鍵詞:創新型高等教育培養模式

王翠琴++王寶海

摘 要:積極創新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模式,能保障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目標的實現。文章首先強調了創新教育的必要性,接著從教學模式和社會實踐活動兩個方面闡述了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措施。

關鍵詞:高等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8-0005-01

黨和政府提出,必須“更好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對高等教育,特別提出了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以及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等要求。但在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所面臨的諸多問題中,投入和管理是兩個突出的問題。高質量、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應以充足投入為前提,政府投入應是主渠道,這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增強高校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一、創新教育是我國新時期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

目前一些高等教育管理者存在一個認識誤區,即認為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從根本上依靠投入,而不是機制的建設或制度創新,投入依賴型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制約高等教育向高水平進軍的重要障礙。在這種思維模式下,一些高校設計了一系列的重點投入建設項目,進而形成了一系列的標志性建筑,卻沒能出現具有重大突破的原創性成果,也沒有出現一批影響深遠的創新型人才。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一些管理者認為投入和產出之間存在一個線性的正比關系,而沒有認識到投入與產出之間存在一個復雜的函數關系,高質量的產出應依賴于思想的革命、思維方式的革命,依賴于觀念的創新。于是在這種思維模式引導下,人們追求急功近利,用量化指標代替對質量的回答,似乎有了量的積累,質量自然就會提升。

從根本上說,只有建立起現代的高等教育制度保障,高等教育才可能真正實現從大國向強國的轉變,人們才能從中獲得更大的收益。這種轉變是歷史賦予高等教育發展的任務,也是高等教育發展面臨的根本性抉擇。

二、以創新教育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

這些年來,我國高校中普遍流行狹隘的實用主義教育觀,把學生能否掌握一種有用的技術、技能作為教育的根本目標。顯然,這種狹隘的實用主義教育理念,最多只能培養出工匠,培養不出創造者。因此,作為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方式主要注重對學生的創新素質、創新能力的教育,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較強的研究和應用能力。

(1)創建“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耙匀藶楸尽睆娬{把“人”作為高校管理活動的核心和高校最主要的資源,把廣大教師作為管理的主體,充分利用和開發高校的人才資源。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實際上就是要在高校創造尊重人、信任人、關心人、理解人、開發人的良好氛圍,大力營造創新人才成長的環境。

(2)以創新教學方式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必須打破傳統的僵化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式,活化教學手段。對大學的課程設置,在保障必要的專業基本知識學習的基礎上,要加大選修課的比重,以豐富多樣的選修課來滿足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的學習要求;在教學方式上,要改變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大力推行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注重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三向互動交流,激發學生創新的火花,促進學生形成創新觀念,獲取創新成果。

(3)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夯實學生創新基礎。創新型人才的首要特質是具有強烈的創新意愿,熱衷于創造性活動,具有很強的求新求變的理想和偏好。培養大學生樹立這種創新理想和偏好,要求我們一定要鼓勵學生勇于挑戰、善于創業。由于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學科間的交叉滲透,新的領域和邊緣學科的不斷形成,必須對學生在四年有限的學時內,對知識結構進行優化組合,以形成新的課程體系。同時要求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不論學什么專業,將來從事什么職業,都應該具有深厚的基礎知識和廣博的專業知識。

(4)以創新教育實踐活動來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就是一種實踐能力,包括科學實踐和社會實踐的能力。強調實踐教學環節,就是突出探索性和操作性,積極構建實驗教學體系,確立以加強素質教育為主線,以培養具有實踐和創新能力人才為核心,以改革實驗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為重點,加強實驗室建設,加快實驗教學模式改革。首先,在實驗項目論證的基礎上,將實驗教學作為本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在實驗教學中逐步建立健全開放型實驗教學模式,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重,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三,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實踐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與各家軟件開發商緊密協作,不斷開發新的項目,最大限度地做到與市場同步。同時,引導學生參與教師的研究課題和提倡學生自主進行課題研究,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層次和類型的學科競賽活動,利用專業知識進行創業嘗試等。同時,學校應該投入一定的專項資金,資助學生的創新活動,為學生開展創新活動提供各方面的條件。

三、結束語

總之,高校要把創新管理、提高質量真正作為自己的生命線,才能實現高等教育從大國向強國的轉變,才能帶動我國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高校只有通過深化改革,營造出有利于創新的環境,才能培養出大批優秀的創新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朱成勇,陳樹生.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必須管理創新[N].光明日報,2008-01-16.

[2]龐永師,等.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2).

[3]程晶晶.高等院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本思路[J].高教研究,2005(08).

猜你喜歡
創新型高等教育培養模式
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巴斯夫推出創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術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高等教育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