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 感悟 分享 成長

2016-07-09 07:48王茂會
考試周刊 2016年52期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初中思想品德實踐探索

王茂會

摘 要: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綜合學科,集實踐性、思想性、人文性、綜合性于一身。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和指導,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促進良好的適應與發展的助人過程。而思想品德課必須適應新要求、探索新新方法,以人為本,力求實效。在思品課中引入團體心理輔導方法是思品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使學生在參與中感悟和分享,實現知識的內化,進而促進“知行合一”這一目標的實現及各方面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 團體心理輔導 實踐探索

一、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現狀

目前,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對學生缺乏吸引力,更沒有達到知行合一的目標,很重要原因就是教學方法陳舊、單一。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往往是“一言堂”和“滿堂灌”,教師問什么學生就答什么,教師不提問,學生就鴉雀無聲。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使教材由原來的“教本”變成了“學本”,內容變得新穎且貼近生活,開放性增強,充分體現了學科綜合性的性質。因此,傳統“讀一讀、劃一劃、背一背”教學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客觀上要求我們堅持生本理念,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其成長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在思想品德課堂上引入新的動力元素,從而在課堂上喚醒學生,調動其積極性,催生學生在課堂上的“真動”,從而達到教育的真效果。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基礎

團體心理輔導(Group Counseling)是在團體的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和指導,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生活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梢詰糜诔踔猩淖晕乙庾R輔導、人際交往輔導、學習輔導及挫折輔導等。

團體動力學最著名的實驗之一是群體氣氛的研究,實驗結果證明,在一個民主氣氛的團體中能提高工作效率,民主團體中的成員總是努力進行合作,并越來越要求提供和尋求合作,結構更穩定,成員的客觀態度更多,積極性更高,表現為“我們需要”,而不是“我需要”,成員的感情和目的得到更大發展;而在專制型團體中成員缺乏信任感和創造力,相互充滿敵意和沖突。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僅僅傳授一些理論性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也是違背當前新課標要求的,必須使知識內化到學生心中,進而影響并指導自己的行動。然而想要知識實現內化,必須讓學生有積極而深刻的情感體驗。前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指出:“扎實地掌握知識,與其說是靠多次反復,不如說靠理解,靠內部誘因,靠學生的情緒狀態而達到的?!彼计方虒W不能反反復復說教,應從心理學角度,結合學生內心情感需要,尋找一個切入點實現教學目標。團體心理輔導創設一種模擬的社會生活情境,把特定的問題放在類似環境中,在充滿信任和友好的團體氛圍中,通過示范、模仿、訓練等方法,參與者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行為,重新調整策略。這種改變通過參與者的學習、內化,從模擬情境中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從而鞏固輔導效果,實現知行合一的目標。

三、團體心理輔導在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

(一)自我意識輔導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也稱為“危險期”、“心理斷乳期”或“自我發現期”,這個時期最突出的特點是兒童由不成熟向成熟發展,即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成熟。青春期生理成熟的標志顯而易見,心理逐漸成熟主要是由于兒童的個性傾向和自我意識的迅速發展,其中自我意識的發展應該說是青春期個性發展的核心內容。而自我意識是社會適應的重要步驟,良好的自我意識對維護學生學業成功及人格健康皆具有重要意義。

在思品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認識新自我》中有如下幾個教學內容《生命因獨特而絢麗》、《走進青春》、《感悟青春》、《日新又新我常新》、《發現自己的潛能》、《自我新形象》,這些內容涉及學生的自我意識方面。為此可在這幾課教學中插入團體輔導活動幫助教學目標落實。

例如,在七上《日新又新我常新》一課教學中設計了如下活動:“我是一棵樹”、“為大樹添新裝”,讓學生通過畫大樹及樹上的蘋果(有可能被蟲咬代表缺點),再讓好朋友、組內成員和老師為他畫的大樹添上新裝,使學生實現全面客觀認識自己,并了解認識自己的途徑,除了自我反思之外,還有他人和集體的評價。在其他內容中,還設計:“我的獨特印記”、“我的經歷”、“我的煩惱”、“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的未來我做主”等活動,使學生深入觀察自己和他人,充分體驗、感悟自己的變化。

對于個別優點長處表現不突出的學生,一旦發現其優點,及時表揚,培養其自信心。還可以開展“優點轟炸”的小游戲,增強其自信心,使其悅納自己。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成長道路上,誰都有缺點和不足,如何改正缺點、彌補不足是自我意識輔導也是思品教學的主要目的??梢圆捎眯〗M討論或者頭腦風暴的辦法,也可以收集名言警句,學習成功人士成長經驗的辦法形成戰勝自我的有效策略。

通過輔導幫助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恰當地評價和接納自己,并有效地控制自己。

(二)人際交往輔導

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主要教學內容就是人際交往,包括家庭中的人際交往,學校中的人際交往,與不同國家民族的人交往,網絡交往,以及交往的禮儀原則,等等。教學目的是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學會人際交流與溝通;善于與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知道做人的根本,與人交往的原則;學會關心、尊重、寬容、理解他人,樂于助人,與人為善。在教學中運用有關心理輔導的理論、技術和手段指導、訓練學生的人際交往過程和人際交往活動,更有實際效果。

1.心理游戲

初中生樂于參與課堂,但前提是老師要把課堂給他們。游戲是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形式,通過游戲可以排除交往緊張心理,使學生在投入游戲的過程中體會到交往的要領。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道德學習愿望,提升自我成長需求?!倍?、游戲的實質就是“真動”,讓學生動起來自主學習,這里的動絕不是一味追求熱鬧,而是力求內心的觸動。

如八上《同學·朋友》一課中,設計了游戲“盲人走路”,多個小組比賽,每組派兩人,一人蒙住雙眼,一人指導越過“雷區”,先到者為勝。游戲結束,學生談感受:與友同行需要理解、關心和愛;與人交流要學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通過該游戲,學生很好理解了交友的方法,掌握了人際溝通藝術,同時明白了自己要學會寬容、理解、真誠、信任等,實現了情感內化。

在《競爭?合作?》一課中,設計了游戲“背靠背夾球走”、“一根手指拿筆”,使學生體會到人際交往中需要信任與合作。健康的競爭與合作意識,既有利于團結又有利于成功。

在《我的人際圈》一課中,設計了游戲“粘口香糖”,十個人站成一圈,分成五大組,老師喊:“口香糖?!睂W生應:“粘什么?”老師說:“粘肩膀?!睂W生問:“粘幾個?”老師說:“粘七個?!贝蠹译p手搭在他人肩上圍成一個圓圈,大家按個數迅速聚集,沒粘上的為輸。游戲結束可以和同學們討論分享自己的感受:為何自己每次都能粘上?為何自己每次都粘不上?當自己粘上后發現人多時,自己被別人推走時感受如何?自己為何會主動放棄?當看到有人主動放棄時,自己的感覺是什么?自己喜歡這樣的人嗎?生活中自己是不是也是這樣一種交往模式?從這個游戲中你悟出了什么?通過這個游戲體會積極主動、隨機應變、成全他人、付出、富有愛心、不要消極被動遠離他人。

2.頭腦風暴

組織全班或小組學生針對某一現象或某一問題,以交流、討論與辯論等形式,發表自己的感受或意見,使學生的思想傾向得以充分表露明辨是非,使外在的認知說教轉化為自我認識的一種輔導方式。通過學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同學之間的觀念、看法可以相互啟發,同學之間的做法經驗可以相互借鑒,達到相互接納、相互包容、情感互動的目的。另外,活動本身可以促進相互了解,融洽同學之間關系。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只擔任主持人的角色,注意組織引導,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不可越俎代庖。最后教師可以綜合分析和總結。

如《兩代人的對話》一課中,圍繞“如何化解與父母的沖突”,學生交流各自解決矛盾的方法,討論分享成功解決矛盾的經驗;交流“在與人交往中使用、不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和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和輕聲細語”的不同感受,體會講文明禮貌在生活中的作用;“男女生要不要交往?怎樣交往?”“網友約我見面,我該怎么辦?”“如何面對老師錯誤的批評?”討論后,不需要老師宣布答案,同學們已經形成了一致意見;“孝敬就要順從,順從就是孝敬”,“網絡交往利大于弊,網絡交往弊大于利”一番辯論,學生就明白了事理,老師成了輕松的旁觀者。

3.心理劇表演

表演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任意宣泄自己的情緒,通過角色扮演、角色互換、鏡相等技術的運用,學生開始認識并體會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正確分析和認識人際關系現狀,找到自己人際吸引的特征或人際排斥的原因。

如《兩代人的對話》一課中,讓一位有典型叛逆心理的學生扮演深愛著兒子的父親角色,經過身臨其境的體驗,這位叛逆者理解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學會了換位思考,學會了克制自己的情緒,主動與父母溝通。通過讓好動、經常干擾別人的學生,扮演受干擾者,體驗被干擾的煩惱,才能增強自控能力。這一活動方式,教師主要擔當組織者、協調者,為角色扮演創設特定的情景和題材,安排角色扮演者,讓中學生主動參與、親身體驗,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特別教師對那些比較害羞或沉默的學生運用活動、邀請(指名、用眼神或手勢等非語言)等方法使學生講話,以引發學生參與發言。學生發言時,教師要給予高度關注,用鼓勵的眼光和欣賞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緊張和退縮的行為逐步脫敏。教師讓學生扮成他人角色進行表演,通過模擬情景與表達活動,使其認清角色的理想模型,了解社會對角色的期望和自己應盡的角色義務,從而幫助學生改變或控制自己的態度與行為,使學生實現換位思考,理解對方,以達到改善人際關系和提高工作或學習效率的目的。

人際交往輔導還可以采用講授、行為訓練等方法,我們使用時因內容因人而異。

除了以上兩個方面的輔導,我們還可以在“學習新天地”一課中進行學習輔導;在“笑迎新生活”一課中進行適應輔導;在“過富有情趣的生活”一課中進行生活輔導;在“消費者的權益”一課中進行消費輔導,等等。只要思想品德教師不忘教書育人的天職,用心上好每一堂課,學生將會在我們的課堂里健康成長。

四、存在的問題

當前,教學開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不科學、無實效,教師對團體心理輔導用于思品教學的認識還不夠成熟,不能按科學方法實施,流于形式,沒有針對性,而且很難處理好學生活動與教學進度的關系。

團體心理輔導不是目的而是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目的的手段,所以開展活動不能流于形式,不能為了開展活動而組織活動?;顒拥哪康牟粌H是讓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更好地感悟、體會、內化所學知識,把所學知識化為行動??傊?,只要思想品德教師善于鉆研,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感悟、分享,在分享中實現共同成長,思想品德課肯定能越來越受學生歡迎,越來越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金昂毫.論新課改環境下團康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運用與實踐.東莞市,2007,中學政治教學論文.

[2]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3]劉劍.試論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

[4]樊富泯.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5-182.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及整合探究.教育與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2(12).

猜你喜歡
團體心理輔導初中思想品德實踐探索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團體輔導干預研究
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團體心理輔導對中學生考試焦慮的影響研究
新形勢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實踐探索
淺談新時期煤礦員工教育培訓的實踐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機電傳動控制》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