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經濟背景下綠色貿易轉型研究

2016-07-11 09:52梁媛媛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低碳經濟轉型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原有的生產經營模式已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需要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的特點進行轉型。近年來,國家開始倡導低碳經濟發展方式,為企業的轉型提供了契機。綠色貿易行業也不例外,需要秉承綠色生產理念,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將從綠色貿易的發展現狀出發,進行低碳經濟背景下經營發展方式的探究,實現行業的科學轉型。

關鍵詞:低碳經濟;綠色貿易;轉型

中圖分類號:F752.6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2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對外貿易額逐漸增加,增幅不斷擴大,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但是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能源消耗問題嚴重,對環境的污染程度逐漸增大,影響了發展的質量。因此,在實際操作中,需要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實現集約化發展方向的轉變,該進原有發展方式中的不足,保證科學發展。

一、浙江紡織產業傳統對外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1.經營方式落后,產品附加值低

在浙江紡織產業發展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產品類型屬于中低端,貿易金額的增長主要依靠的是產品出口的數量。目前,市場競爭比較激烈,許多企業還在采用壓低原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的方式,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和效益,采用低價競爭的方式,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然而,對于技術改進、品牌創設等方面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資金投入相對較少,導致產品生產加工深度、精度不到位,產品所蘊含的價值不高,產品研發速度慢,這種方式事實上是無法滿足當今時代發展要求的。因此,在市場中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中低端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競爭非常激烈;但是高端產品相對較少,市場空缺嚴重,嚴重影響了企業的長遠發展,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2.能源緊張,材料價格上漲

目前,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工業發展類型逐漸增多,造成了能源市場的緊張。隨著發展步伐逐漸加快,浙江省的電力資源應用面臨嚴峻的形勢。面對供電緊張的問題,浙江省采用了間隔供電的辦法,影響了紡織業正常的生產運營,需要對生產時間進行安排,無法保證供電的穩定性,影響了該企業接單的積極性,交貨時間不固定,從而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在市場經濟的運行中,各種要素聯系相對緊密,能源價格上漲,紡織廠相關的紡織面料、面紗等原材料的價格也在不斷的上漲,直接影響了生產的成本支出,但是由于加工程度相對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交易價格不理想,成本高收入低,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3.紡織品被動配額取消

一直以來,價格戰是企業常用的競爭優勢,雖然在短期中會獲得一定的優勢,但是不是長久之計,產生的負面影響較多,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強市場的無序競爭,造成矛盾沖突不斷。隨著我國投資環境的寬松化,同類型的行業數量不斷增長,市場日益飽和,經營秩序出現混亂,一度影響到國際市場的保有。而紡織品被動配額取消,同類型的中小企業將會得到快速發展,會導致市場競爭的問題更加嚴重。

4.對外貿易摩擦增多

紡織品行業屬于勞動密集產業,產品的附加價值比較低,沒有實現產品的精加工。在外貿易中,出口的紡織品沒有競爭的優勢,位于價值鏈的最低端,主要依靠出口的數量。而且這個過程中,使用的勞動力成本比較低廉,產品整體價格不高,容易造成“低價傾銷”的錯覺。然而,近幾年來,我國對傾銷加大了控制力度,浙江省的紡織業是其中重要的防控對象。再加上紡織產品是對外貿易中重要的產品類型,在反傾銷的影響下,國際各國對我國的紡織業給予了足夠的關注。但是配額取消后,勢必會采用其他方式進行代替,如果出口猛增的情況下,會造成市場失衡,出現各種貿易摩擦。

5.產品生產中缺乏低碳理念

第一,生產方式落后。紡織業是傳統類工業,發展時間長,設備相對陳舊,生產方式比較落后??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紡織產業卻沒有將技術的優勢進行全面深入的發揮,在生產中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另外,企業的決策沒有長遠性,只是一味的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沒有拿出足夠的資金進行技術的研發和改進,沒有掌握先進技術的要領,在生產中得不到實際的應用。目前,有些產業還在沿用傳統的生產方式,生產中勞動力成本高,能源用量比較多,工作效率低,導致了能源的大量消耗,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顯然這是不科學的生產方式,一味的依靠能源消耗和壓榨勞動力實現的經濟增長,是沒有競爭優勢的,會直接影響紡織產業的長遠發展。第二,設備陳舊。浙江省紡織廠大部分起步時間早,發展時間長,購進的設備時間已久,在長期的生產中出現了設備老化、性能落后的現象,直接影響了生產效率。在生產中,陳舊的設備容易出現故障,而且沒有先進的技術作支撐,無法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造成能源的大量消耗。第三,節能意識不足。在實際生產中,管理人員是為了追求經濟收益,對其他部分關注程度不足,對節能不夠重視。雖然隨著環境問題和能源問題的重要性,國家開始倡導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著手深化改革一系列企業的不足,但在實際改革中,牽涉到產業內部的管理因素較多,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且改革沒有落實到位,力度不夠,生產方式的變革沒有真正的得到落實,導致能源消耗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相關的管理人員在運行中,沒有結合紡織產業的發展特點制定科學的改革方案,導致執行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員工也沒有按照操作規范進行生產,節能意識不足,沒有實現與為企業利益的結合。

二、低碳經濟下綠色貿易研究

低碳經濟是一種綠色經濟的發展模式,其中包含各個方面的要素控制,例如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等,主要目的是實現“三低”,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目前,浙江省紡織產業發展方式與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問題突出,需要加大研究力度,采用有針對性的措施,實現想綠色貿易方式的轉變。

1.實現國際間低碳技術合作

隨著環境問題的不斷惡化,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嚴重性,國際間開始推動節能減排的合作,深入履行減排的任務。這個過程中,有關節能減排的的技術和制度體系逐漸成熟,在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對相關的工作提供具體的依據。浙江省的紡織產品是對外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在實踐中借鑒相關的理論技術成果,做好國際間低碳技術的合作。在實際操作中,首先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參照多邊環保條約的有關規定,做好保護環境資源的工作,再者可以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對綠色貿易壁壘進行處理。在實際的綠色壁壘限制案件中,可以發現世界貿易組織不支持綠色貿易限制,只要按照國際規定的相關準則進行操作即可。在紡織產業發展的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國際相關準則的研究,對運行方式進行熟悉和掌握。另外,國家要積極參與相關規則的制定,參與氣候變化應對措施制定的流程。這個過程中,國家要根據實際的發展情況,考慮碳排放的客觀性,根據國際中共同的責任進行細化,進行差異化處理,走適合我國的節能減排道路,不能死板硬套。同時對于碳轉移的問題,需要出口方負相應的責任;同時要加強國際間排碳技術的合作,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進行實際的應用,結合產業的發展特點進行有效的創新,加大對技術的研發力度,不斷提高我國產業的節能技術。

2.調整外貿出口產品結構,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

通過浙江省紡織業的分析,可以發現產品的生產方式落后,能源消耗嚴重,碳排放量相對較高,直接影響了出口產品的生產質量。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通過出口結構的方式進行實施,具體的主要依靠產業方式的轉變,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因此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實現對外貿易和產業結構的結合。第一,應用技術創新。技術在產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需要與時俱進,加大重視的力度。這個過程中,紡織企業自身要進行技術的探究,實現規?;芾?,有專門的研發機構,不斷對生產工藝進行改良。同時要進行設備的改進,要對設備進行更新,定期進行檢查和維修,保證設備符合企業生產發展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引進相關的技術人才,實現對員工的技術培訓,明確生產中的重難點,掌握新技術應用的發展要領,可以在生產中不斷規范員工的行為,提高他們的環保節能意識,從而在細節處做好能源消耗的防控。第二,實現稅收體系的創新。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差異性的出口退稅政策和征收關稅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引導企業不斷加大對消費類產品的進口。同時要鼓勵產業要多出口低碳產品,限制高碳產品的出口,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低碳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家相關政策的發行和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產業的發展和轉型起到制度督促的作用,從而促進行業的轉型,加大產業改革的力度。第三,挖掘人力資源優勢。我國雖然是人力資源大國,但并不是人力資源強國。浙江省紡織產業勞動力相對密集,行業本身對勞動力素質要求低,造成員工素質參差不齊,綜合素質不高。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可以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加強對人力資源的重視,不僅要看到數量,更要加強質量。在生產中,可以對員工定期進行培訓,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清楚現代化的生產方式,理解低碳經濟、綠色生產等相關理念,加強他們的節能意識,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另一方面,可以在服務市場開放的契機下,不斷挖掘相關方面的人才,為團隊注入新鮮血液,不斷打造高素質的生產隊伍。第四,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當今社會,是一個腦力社會,智慧的力量和價值是勞動力價值無法比擬的。因此,在社會中,文化創意性產業發展速度快,市場前景廣闊,例如品牌標志設計、創意性文案設計等,附加價值相對高。在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改善自身產業在價值鏈中的地位,加大產品設計、品牌建立研發的投入力度,不斷提高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3.優化外資引進結構

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加深,我國在不斷發展中,引入了大量外資,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我國經濟的增長。但是,外資的資金投入大多在重工業上,例如煤炭、冶煉化工等,能源消耗比較嚴重,碳排放量較高,對環境的污染比較嚴重,負面效果比較多。經過多年的積累,我國有足夠的儲備資金。因此,在實際操作中,需要不斷優化引進外資的結構,控制高碳行業的引進和發展,降低了我國的碳排放量,有助于實現節能環保的目的。

三、結語

低碳經濟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企業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有效途徑。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要明確對外貿易中的常見問題,秉承低碳環保節能的理念,采用科學有效的策略,轉變生產方式,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相關人才,改進傳統生產方式中的不足,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保證實現綠色貿易。

參考文獻:

[1]陳學妍,王軍.低碳經濟背景下的中國綠色貿易轉型——基于隱含碳的實證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3,(8):79-82.

[2]陳學妍.低碳經濟背景下綠色貿易轉型瓶頸問題探析--基于江蘇蘇北的實證研究[J].商,2014,(16):178-179.

[3]趙欣,龍如銀.江蘇省碳排放現狀及因素分解實證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7):25-30.

[4]楊宏翔,于斌斌.產業轉移-承接機制:一個新古典經濟學的研究視角——基于浙江紡織產業轉移的實證分析[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4,(3):36-43.

[5]胡衛東.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對東盟出口貿易的轉型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2,(10):111-114.

作者簡介:梁媛媛(1980-),女,陜西咸陽人,漢族,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國際貿易。

課題:課題級別:2013年高等學校訪問學者專業發展項目+課題主辦單位:浙江省教育廳+課題名字:低碳經濟背景下浙江紡織產業綠色貿易轉型研究+課題號FX2013165

猜你喜歡
低碳經濟轉型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安凱轉型生意經
聚焦轉型發展 實現“四個轉變”
轉型
低碳經濟的理論的基礎及經濟學價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視角江西低碳經濟發展研究
灃芝轉型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