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能源視角江西低碳經濟發展研究

2016-10-14 18:21楊錦琦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8期
關鍵詞:低碳經濟江西新能源

楊錦琦

摘 要:江西隨著經濟的增長,生態環境保護面臨嚴峻挑戰,發展新能源產業是促進江西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新能源;低碳經濟;江西

低碳經濟(Low-carbo Economy)最先見于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一、江西發展低碳經濟面臨壓力分析

(一)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高碳”特征明顯

江西能源生產不斷增長,2014 年能源生產總量2451.9萬噸標準煤,比2005 年增加了27.95%,但是結構幾乎沒有變化,煤炭在能源生產結構中所占份額很高。從能源生產看,煤占一次能源比重超過 80%,2005 年原煤產量占一次能源生產總量比重為86%,2014 年原煤產量占一次能源生產總量比重為82%,清潔高效的天然氣、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受技術及成本因素影響,開發利用不足,產能過低,清潔能源比重嚴重偏低。由此說明江西的能源生產結構是以煤炭為主導,而且這種現狀短期內難以發生改變。從能源消費看,江西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基本穩定,雖然煤炭消費所占的比重有升有降,但是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基本保持在70%以上, 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并沒有明顯下降趨勢,2005 年原煤產量占一次能源生產總量比重為86%,2014 年原煤產量占一次能源生產總量比重為82%,而這與全國不斷下降的趨勢相悖,同時與發展低碳經濟的要求也不相符。隨著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不斷發展,對能源需求的剛性增長將難以改變,煤炭消費總量持不斷上升的趨勢,煤炭消耗量如此巨大,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時間內難以發生根本性改變,必然會產生較高的碳排放強度,資源環境和節能減排壓力巨大,造成江西的酸雨不僅頻率高、強度大,而且受污染面積大。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新能源產業發展相對緩慢

從江西產業結構來看, 第三產業比重低,發展相對落后, 第二產業的比重較高, 產業結構重工業化,限制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江西省產業結構的演變特征,第一產業比重整體呈現下降趨勢,第二產業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第三產業比重則呈現上下波動的態勢。第一產業所占比重逐年均有小幅度下降,從 2005 年的17.9% 逐年下降,到2014年下降到10.7%左右;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在33%左右上下波動,處于比較平穩的狀態,增速較為緩慢,2014第三產業比重為36.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所占比重較大, 2005 年第二產業所占比重為47.3% ,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07個百分點,到 2014 年第二產業所占比重增長為52.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3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仍然處于量的擴張階段,由此可見,江西省產業結構同全國相比,第二產業偏高,第三產業偏低,江西省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之間的比重仍然停留在以工業為主導的狀態,工業發展具有高度的能源依賴性,工業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0%,工業單位產出所消耗的能源資源是第三產業的3倍。同時江西省工業重型化特征明顯,高耗能行業比重偏高?!捌摺钡漠a業結構帶來能源消費高度集中,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占工業的85%,重工業格局極大地阻礙了我省能耗總量的減少,制約低碳經濟的發展。江西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能源需求量較大,“發展--排放”問題將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一直存在,這是發展低碳經濟需要面對的一個難題。

(三)生態環境保護面臨嚴峻挑戰

江西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煤炭消費量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近70%,江西煤炭消費形式是直接燃燒,煤燃燒時除產生大量煙塵外,在燃燒過程中還會形成CO、CO2、氮氧化物、有機化合物及煙塵等有害物質,成為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根源。數據顯示,2015年全省廢氣中SO2排放量52.81萬t,其中,工業SO2排放量為 51.57萬t, 占比為97.65%。煙粉塵排放量48.07萬t,其中, 工業煙粉塵排放量為44.61萬t,占比達 92.8 %。氮氧化物排放量49.27萬t,其中,工業氮氧化物排放量為27.95萬t,占比達56.73%。燃煤每年還要排放大量廢渣、重金屬等,不光對環境產生污染,對人體危害也很大。煤炭燃燒導致酸雨、霧霾等極端天氣對人民生命健康產生極大威脅。酸雨污染嚴重,2015年,江西城市酸雨頻率為 61%,城市灰霾和煙霧污染時有發生。燃煤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CO2排放問題和給人體帶來的健康風險問題日益嚴重。

二、江西新能源發展現狀

至2014年底,江西已建成11個風電項目,裝機容量 44.05萬KW,年發電量5.76億KW.h,水電建設有序推進,2014年石虎塘、峽江等大中型水電項目相繼開工建設,一批中小水電項目陸續投產發電2014年江西水電裝機容量 483.89萬KW,發電量133.5億萬KW.h,折合標準煤 417.79萬t,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 5.2%。在江西5大水系中,開發利用程度高低排序依次為修河、信江、饒河、贛江、撫河,開發利用比例分別為 89.6%、69.1%、61.4%、54.2%、49.3%。2014年,江西光伏發電裝機容量56萬KW,光伏產業實現銷售收入達到 521.61億元。近幾年來,江西生物質能開發利用有新的突破。南昌大學生物質能轉化工程研究中心,與企業合作開發生物柴油,年產20萬t.江西被國家列入 “林油一體化”項目范圍,為發展生物柴油產業創造了新的有利條件。江西的光伏產業發展快、規模大、設備先進,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成為支柱產業。目前江西己投產和在建的光伏產業項目20余個,新余市建成了國內首個 “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應用產品”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2014年,江西生物質能發電目項26個,發電裝機容量36.71萬KW,發電量8.7億KW.h。

三、發展新能源產業促進江西低碳經濟發展

江西是傳統化石能源匱乏,但新能源資源相對豐富的省份。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有利于構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綠色、多元、低碳的能源供應體系,有利于低碳經濟發展,有利于保護環境。

一、加大政策扶持,加強政策引導

堅持規劃引導,制定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確立適合江西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總體目標,明確優先發展的新能源產業領域,優化產業布局。明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板塊布局以及區域發展定位,形成從資源開發、裝備制造、市場推廣,綜合利用的優勢產業發展區帶。并對優先發展的領域進行詳細規劃;篩選出亟待解決的新能源領域共性關鍵技術,并制定技術攻關方案。逐步完善新能源產業的相關優惠政策。完善新能源產業的財稅政策,推進其合理有序發展。建立新能源發展專項基金,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對新能源的投入,對研究開發新能源技術而進口機器、設備、材料的,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對利用風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發電的,一律實行優惠稅率。建立健全新能源產業發展標準、專利、檢測、認證等服務體系制度,加強新能源行業的管理與服務;建設產品認證、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建立符合江西省情的新能源省級行業標準體系,健全新能源產業市場準入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以及產業爭議調處制度等。

二、推進能源革命,構建安全穩定多元清潔的現代能源體系

調入優質能源品種。充分發揮江西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水運便捷的優勢,加快能源通道建設,構建高效能源流通體系,優先調入天然氣、電力、油品等優質能源品種;鼓勵發展煤炭洗選、加工轉化、先進燃燒、煙氣凈化技術等先進能源技術、少污染物的排放;極有序地開發水電。江西水能資源豐富,全省理論蘊藏量684.56萬千瓦,約占全國水能理論蘊藏量1%,500千瓦及以上的技術可開發量577.97萬千瓦,年發電量197.6億千瓦時,折合標準煤692萬噸,重點建設峽江、石虎塘、井岡山、永泰、龍頭山等大中型水電站,同時加快對開發程度相對較低的信江、撫河、遂川江北支等流域中小水電開發;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充分利用江西在中部地區的風能資源優勢,以鄱陽湖陸地以及部分高山風資源較好區域為重點,集中建設一批風電場,適時啟動鄱陽湖淺灘風電開發,積極發掘九嶺山、武功山等高山風電場潛力,推進一批風電示范項目,提高風能規?;l電水平;適度發展太陽能發電,積極開發地熱能;加快推進生物質直燃發電、城市垃圾發電、沼氣發電、非糧生物質燃料和生物質成型燃料等多元化利用,因地制宜發展農村能源,實現農村生活電氣化、燃料優質化、廢物資源化、環境清潔化。

三、整產業結構,優化新能源產業體系

培育新興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江西江新能源資源狀況、發展條件等綜合因素的分析,促進新能源產業結構協調發展。通過產業優化,調整新能源產業結構,明確重點發展方向,打造新能源產業品牌。新能源產業尤其是太陽能光伏和風電等產業具有很長的產業鏈,能夠快速拉動投資、吸引就業、拉動關聯產業發展。加快包括新能源在內的新興產業發展,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構建新一輪經濟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應根據江西新能源資源稟賦與發展基礎,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特色產業園區為平臺,促進現有產業集群與新能源產業的融合,瞄準新能源產業的市場、技術需求,完善和提升服務功能,強化產業孵化功能,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發展空間,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通過產業規劃、產業布局和政策導向,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鮮明、產業配套的發展格局,實現優勢互補,降低市場風險。

四、注重研發,突破技術瓶頸

加大研發和技術創新投入。要保證新能源技術研發投入的穩步增長,用以支持新能源產業的技術、產品研發和規?;a,引導和支持新能源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大對新能源領域基礎性、前沿性技術的研發投入。構建研發平臺。建立一批大型實驗室和研發機構、技術中心,培育技術研發的大環境,集中攻克新能源核心技術瓶頸,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合適的平臺。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產學研合作,實現企業與高??蒲性核g的理論知識與產業實踐對接。依托新能源產業中的領頭企業,發揮省內的科研資源優勢,加大技術成果的市場轉化率,實現從低端制造向高端研發轉型。加強引進技術再創新。要強化對外開放與科技創新、利用外資與引進技術的融合,使外向帶動與創新驅動并重,有選擇地引進主導技術、關鍵技術,有重點地吸引基礎技術、高新技術,著力進行消化吸收和二次開發。

五、完善投融資體系,降低融資風險

設立新能源發展專項基金。積極爭取國家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支持以外,省政府設立新能源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實施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大項目、重大技術裝備研制項目、重要共性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和公共服務平臺項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PPP融資不僅可以實現政府政策對社會資本的引導,還可以起到直接鼓勵、支持新能源企業的作用。這種模式可以用更少財政資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可以極大減輕政府財政壓力。PPP 模式是產融結合的最好方式,加強政府對新能源產業的促進與引導作用,建議在新能源產業領域探索 PPP 項目運作模式,政府應大力支持新能源企業以產業并購基金、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等方式開展融資,通過產融結合來實現江西新能源產業經濟的“帕累托”效應,促使新能源產業快速成長為江西的經濟增長點。充分利用新型融資手段,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支持。項目融資作為新型融資方式,在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具有巨大運作空間??梢钥紤]借鑒基礎設施BOT 融資方式,為新能源項目籌集資金。有效利用BOT 融資方式,有利于解決新能源項目的籌資問題。應在政府的統一規劃和依法監督下,根據市場原則,通過公開招標吸引國內外資金共同參與建設和運營新能源項目。加快風險投資體系的建設。設立江西省戰略性新能源產業風險投資基金,通過參股、風險補助和融資擔保等方式,積極扶持和壯大風險投資機構,引導境外著名的風險投資機構來江西拓展風險投資業務。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促使創業板市場制度獲得進一步的完善,鼓勵符合條件的新能源產業企業進行上市發行,快速形成以創業板市場為重心的資本與產業有機結合的市場機制。

參考文獻:

[1] 林孟濤. 加快發展福建省新能源產業的對策研究[J].東南學術,2012, 3

[2] 謝兮晨 .湖南省新能源產業的財稅政策研究[D].湖南大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 2013,6

[3] 劉亦紅. 湖南新能源產業發展研究[J]. 湖南社會科學,2013,5

[4] 李艷芳,林樹杰等.可再生能源市場準入制度研究[J].中州學刊,

[5] 林孟濤. 加快發展福建省新能源產業的對策研究[J].2012,3

[6] 紀 巍, 龍天煒等. 天津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SWOT 分析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 2008,7

猜你喜歡
低碳經濟江西新能源
江西銀行
我愛江西奶奶
買不買新能源汽車
低碳經濟的理論的基礎及經濟學價值研究
淺析低碳經濟環境下的新能源技術發展
江西立法遏制涉醫涉校的“以鬧索賠”
“新能源門”的背后
順應新能源發展趨勢
江西是個好地方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