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分析

2016-07-11 22:26楊文成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大數據財務管理

楊文成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科技文化水平也有較大的提升。自從2011年麥肯錫咨詢公司提出大數據的概念后,“大數據”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由此標志著大數據時代來臨。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企業帶來的許多新事物,如:新思維、新技術以及新資源等,為各大企業的發展創造出了很多的發展機遇。本文將結合已有的研究文獻,對大數據時代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做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財務管理;轉型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1

一、引言

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環境出現后,原本存在諸多精準假設的財務管理基礎收到嚴重挑戰,如企業價值內涵由股價向數據價值甚至數據本身轉變、財務決策信息邊界消失、投資決策標準向企業資源及前景轉變、治理結構從業務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風險管理重構等。必須指出及正視傳統財務命題的局限性,才能實現財務管理創新即轉型。

二、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變革及轉型思路

(一)重構企業價值內涵,轉變驅動因素

財務管理根本目標與企業管理目標相符,都是企業價值最大化?,F有財務理論基礎認為,企業的價值內涵多為利潤、現金流及凈資產,因此企業通常將市場盈利比率、市場銷售比率或現金流折現作為企業估值的基本方法,價值本源則為自由現金、分紅能力、未來盈利能力等。然而,就當前市場的股價表現來看,財務理論的價值主張已經發生改變。以騰訊控股與中石化為例,2014年半年報顯示,騰訊凈利潤約為123億元,市值估算約為9200億元,而中石化的凈利潤在314億元左右,估值卻僅為6000億元。由此可見,大數據時代下,投資者對于企業價值的界定已經不再局限于財務指標,而在于市場客戶獲取能力、創新、觸網等能力。同時,傳統的財務理論也很少關注盈利模式問題,盡管現實中股價很大程度上表現出企業價值,但從長遠及資源根本上看,企業財務管理的本源應當關注是否“有利可圖”,而非股價、凈資產,實現價值最大化也應當關注“利益可圖”。

(二)實現財務決策的信息邊界突破

當前,大批企業已經開始實施財務管理系統的創新。以中石油為例的一批大型企業已經在開展集現金池統一、多元化投資、信息系統集成、全面風險管理等為一身的“大司庫”管理,利用ERP、預算系統、投資計劃系統等信息化處理手段,實現了內、外部及子、分公司之間的高度數據集成對接、共享,將原有的400多個資金管理鏈條通過“大司庫”集成為100多個,實現了資金資源、金融業務的統籌管理,有效控制了財務風險。雖然,從名稱上看,“大司庫”模式的財務管理色彩依舊濃厚,但是,從內容上看,“大司庫”已經通過財務管理、項目管理、成本控制等的集成,完成了財務決策與分析的數據化、模塊化,在財務決策上更多依賴戰略規劃、行業發展信息、技術研發及人力資源等各種信息。因此,大數據背景下,企業應當進一步實現業務與財務的信息整合,打破決策信息邊界,消除信息孤島,將成本已經降低的數據集中利用,實現大數據的統一管理及企業價值發掘。

(三)投資決策的現金流折現基礎變革

阿里巴巴蔡崇信曾表示,在投資決策的標準中,阿里收購與投資會遵循三個標準。一是增加用戶數量;二是提高用戶體驗;三是擴張技術與服務種類,而三者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如何發掘客戶,獲取更多的消費份額。如阿里與海爾的合作、物流的合作,這都很好地折射出了大數據時代下企業投資決策標準的轉變。傳統投資理論的投資可行性通過內部收益率、凈現值等方法進行評估,而這些的原理均基于現金流折現。大數據時代,這些傳統的決策支持手段逐漸表現出弊端。一方面,投資決策過分依賴現金流估計,若預計現金流估計錯誤,投資極有可能失敗。另一方面,這些評估方法對于現金流少、未來現金流預測較為模糊的項目來說并不適用,只適用與重資產行業。在引入大數據后,此問題便可以得到解決。首先,大數據本身的集成度極高,且真實性較傳統財務工具得來的強,對于重資產投資,大量的現金流必然需要更為精準的估計,這就為投資提供了保障。其次,對于現金流較少的項目,通過大數據分析,不僅可以實現傳統角度的財務考察,還能從企業整體資源獲取方面實現評估,如產業鏈、市場份額、地位等。最后,大數據的海量信息資源、高效處理、實時分析等優勢,能夠直接為數據反饋、驗證帶來極大便利,形成前后差異的項目動態反饋,這種反饋會為企業后續投資帶來更高的成功幾率。

(四)風險管理重構

風險識別及防控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靈魂,這不論在傳統財務管理理論還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都是一致的。傳統財務管理基礎中,風險大小、影響程度主要源于數理分析,雖然一定程度上強調了不確定性與風險性之間的差異,但實際操作中不少企業還是將風險與不確定性化等號。同時,財務理論大多關注如何降低企業風險,在應對風險財務所提供的主要思想為資本結構動態調整、投資組合等。巴菲特認為,學術界對于風險的定義本身存在本質性錯誤,風險的指向應為“損失”、“損害”的可能性,而不是β值的價格波動,以數理技巧來評估風險、制定風險方案本身存在一定弊端,概率無法解決一切。因此,大數據時代應當對財務風險管理進行多方面重構。首先,要對風險的概念進行重構?,F實、理性的財務風險管理理念,應當集中于風險要素、現象、成因等不同層次的理解與研究。第二,要關注風險防控對策的重構,應當集中于風險匹配、組合而非數理的概率。財務風險控制應當更加關注衡量投資財務風險與不投資所帶來的地位喪失,相比流動性風險,過度投資與不投資所喪失的地位優勢(市場份額、主導)帶來的危害更加可怕。最后,應當重構風險評估系統。大數據為企業帶來的最大優勢就集中于數據上,企業應適當降低對金融工具的依賴。大數據背景下,財務風險評估更注重實用性,需要企業開發多維度、多信息層面的情景預測模型,這些模型可適用新產品、新市場、并購等多重投資風險,且這種手段也實現了傳統數理模型與數據價值的結合,萬達集團的“財務游戲要領”便是最好的例子。

參考文獻:

[1]王志權.大數據時代與企業財務管理轉型[J].財會審論壇,2014(06).

[2]何雪梅.大數據時代企業集團財務管理轉型研究[J].法治與經濟,2014(05).

[3]唐洪明.大數據背景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新趨勢[J].管理觀察,2014(04).

猜你喜歡
大數據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
強化醫院財務管理是醫改的重要環節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探討
論新形勢下酒店財務管理
加強村級財務管理迫在眉睫
完善村級財務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