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糊族群想象的身份認同初探

2016-07-16 18:19王崢麗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17期
關鍵詞:身份認同

王崢麗

摘 要 本文以普遍存在的模糊族群想象現象為切入點,在經由對疍民模糊認同的針對性破題中,嘗試著論述如何以模糊的族群想象實現對族群成員身份認同的建構,希望對我國民族凝聚力的夯實、軟實力的凝聚添磚加瓦。

關鍵詞 族群想象 疍民 身份認同

中圖分類號:C912 文獻標識碼:A

對往事的回敘,往往附帶了利益、價值的選擇,由此形成對往事的選擇性記憶與遺忘——人作為集體中的個體,記住什么、不記住什么,是理性的、有選擇的、附帶自身利益判斷的。民族成員或族群成員的認同往往是不明確的,而這種不明確的認同往往根源于模糊的族群想象,這樣的模糊族群想象通過共同的往事記憶而超越各種異質性的思想或實存,而這種想象和記憶往往需要記憶之場的建構和記憶儀式的強化來實現。

1普遍存在的模糊族群想象

基于對其譜系追溯和深度訪談的普遍調研結論,部分疍民對其身份的認定與族群的想象是存在不確定性的,大致對引致這種結論的原因進行分析,一方面由于近代以來疍民的被污名化,導致上岸后的疍民產生與污名后的符號化的疍民群體劃清界限的意愿;另一方面,由于疍民根源性的文化傳統與生活習慣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地瓦解、模糊,使得疍民本身對族群和身份的記憶產生了模糊,進而其族群想象的空間和意愿逐漸模糊。記憶在強化或淡忘的過程中,主要受到來自普遍存在的受眾心理選擇的干擾,而產生不同的記憶形式和結果。在記憶的客體或載體包含著較大爭議或者存在著利益沖突時,這種外界對記憶的干擾就會尤其明顯。

類似的記憶選擇和記憶模糊現象還存在于其他族群之中,亦或者,這本身就是一種在人類群體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并不因族群的規模、實力、所掌握的資源等要素而出現差異。例如青海哈薩克族人基于其對“語言母國”哈薩克斯坦的模糊族群想象,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提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只有一個祖國,這就是獨立自主的哈薩克斯坦”;在具體實施上,對前來哈薩克族移民,給予戶籍安置的特別優惠和相當的資金幫助,一度形成哈薩克人“回歸”的熱潮。然而,外遷之后所見現實的變化往往不及這些回歸的哈薩克人的預想。哈薩克斯坦人居民對于這些“被漢化的哈薩克人”并不那么認同,認為他們在宗教信仰、基因純正、回歸意圖上都“存在問題”;再者哈薩克斯坦政府給予的財務、政策支持事實上至多只能將這些移民視為原住民而享受相應福利,并不比其在中國境內享受的少數民族享受的待遇更優厚。

哈薩克斯坦人的不認同、生產生活環境的預期未達,引致了相當部分遷出的哈薩克族群舉族回遷青海的現象。這從側面說明了模糊的族群想象和民族身份認同,與他者或他族的印象或者“事實上的”身份存在著理解和認同的間距,也即基于自我想象的模糊族群認同,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想象的族群認同。

2疍民模糊認同的針對性破題

疍民,也被稱為“水上居民”或“疍家人”,歷史上的他們自認為是漢族,在其來源上有各種說法。按照普遍認可的觀點,所謂的“疍民”,是古百越族中常居水上生活的一支、主要以漁獵為生的古老族群。以傳統上的五嶺之陽的地理情形為區分,嶺南越族大致分為兩大支系,其中從事山間畜牧和農業生產成為一支,主要生活于在水上的居民則構成了另一支系。

根據疍民田野調查結論,由于與漢文化的差異和拉近與漢文化間距的傾向,如今所留存的疍民往往并不愿意承認自身的疍民身份,這主要是受到歷史傳統上、近代以來社會對疍民生存、發展模式的污名的結果。這或許正是接受訪談的老年疍民不愿意承認自己疍民身份的原因,但其對自身疍民身份的記憶并不會由于這種基于想象的族群宣稱而固基,而只能作為一種模糊的族群想象存在于其內心,并隨著這種宣稱的反復和時間的流逝而一定程度上地改變他者的觀念。

3模糊族群想象對成員身份認同的建構

民族是歷史上形成的由社會聯系而結合起來的人們的結合體。民族在歷史的早期階段,共同體表現為氏族、部落、家庭、公社;這一階段的民族,人數不多,但在血緣的維系下異常穩定,足以保證生活資料生產的發展,保證人本身的再生產和共同抵制自然界的敵對力量。

在《靈魂論》中,亞里士多德第一次討論了想象的問題,他認為:“想象和判斷是不同的思想方式”,斐羅斯屈拉塔斯對其說法加以發展,指出想象才是人類創造的形式,提出“想象還能塑造它所沒有看到過的東西”、“想象則不為任何東西所阻撓,因為它無所恐懼地上升到它自己理想的高度”等概念。民族是人類社會中一種普遍存在的共同體,更深層次地,它是一種要求成員具備強烈忠誠意識和歸順感的想象的共同體;這既突出了民族是血緣或物質之外要素的共同體形式,為人類主觀所建構,同時明確地域或其他實體空間并不能局限這種共同體的生長和變遷。

在人類學研究視閾中,民族成員或族群成員的認同往往是不明確的,而這種不明確的認同往往根源于模糊的族群想象,這樣的模糊族群想象通過一個共同的往事記憶而超越各種異質性的思想或實存,而這種想象和記憶往往需要記憶之場的建構和記憶儀式的強化來實現,也即“這種想象和記憶必然需要一種情感力量來追憶他們在民族獨立或愛國戰爭中所共同灑下的鮮血和犧牲的英雄”、“通過諸如人口普查、義務教育和官方日歷等國家的部署對于建立民族共同體影響的結果”、通過“民族象征意義的歌曲、旗幟、紀念碑和紀念日等在成員中產生強烈深厚的認同感”來實現族群內涵和邊界的確立,進而構筑族群認同的機制。

參考文獻

[1] 亞里士多德.靈魂論及其他[M].商務印書館,1999.

[2] 廣東省編纂.廣東風物志[M].花城出版社,1985.

[3] 納扎爾巴耶夫.我們敞開熱情的懷抱歡迎同胞人[Z].1992.

猜你喜歡
身份認同
無間地獄中的“泣兒”
試論中美體育電影中的身份認同
云想衣裳花想容
布爾加科夫戲劇創作與身份認同
英語專業定向生交友圈子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