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和之美:定窯瓷器藝術

2016-07-16 09:55楊俊艷
收藏 2016年6期
關鍵詞:刻花白釉定窯

楊俊艷

定窯,古屬定州,因而得名。遺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陽縣,包括澗磁村、北鎮村和東、西燕川村、野北村兩個區域。創燒于唐代中期,勃興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北宋,歷經金代的繁榮,衰落于元代。以精美白瓷著稱于世,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2012年9月21日至12月2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與河北省文物局主辦,北京藝術博物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館、河北省曲陽縣文物保管所、河北省曲陽縣定窯遺址文物保管所、北京市海淀區博物館等單位聯合承辦的“中和之美——定窯陶瓷藝術展”在北京藝術博物館舉辦,展出198件(套)定窯瓷器文物,以時間為序,全面而生動地介紹了定窯由創燒、發展、鼎盛、繁榮及至衰落的過程。

定州靜志寺和凈眾院兩座塔基出土定窯瓷器為亮點之一,其白釉、綠釉、黃釉瓷器件件精美,堪稱珍品。它都部是北宋早期佛教信徒獻給寺廟的奉佛品,尤其是帶有紀年款的瓷器,燒造年代明確,成為了,極其難得的鑒定標準器。另一大亮點是20世紀80年代及2009年窯址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包括唐至元各個時期的標本、窯具、支具、模具等,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這些精美的刻花與印花白瓷,五顏六色的色釉瓷及惟妙惟肖的瓷塑作品,生動再現了定瓷的精致典雅與高貴華美。而帶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藥局”“東宮”等款的一些瓷器,除了富涵藝術欣賞價值外,還有力地說明了該窯瓷器在當時社會生活、國家典禮、朝貢進奉、邊境貿易等諸多方面起到過的作用,讓我們真切體會到了定窯與定瓷的魅力,開闊了研究的思路與欣賞的視角。

唐代中期——瓷業創燒

唐代中期是定窯的創燒時期,主要生產粗胎青黃釉、青釉、黃釉、黑釉瓷器以及少量白瓷。銷售范圍及品種均很有限,是僅供當地一般百姓使用日用器皿。典型器物有青黃釉碗、青黃釉缽、青黃釉注壺、青黃釉長頸瓶、青黃釉席紋注壺、青釉雙系罐、黃釉雙系罐、黃釉席紋注壺、黃釉戳點紋注壺(圖1)、黑釉缽、黑釉三足爐、白釉玉璧底碗(圖2)、白釉盤口壺、白釉注壺、白釉龍柄注壺、白釉奩等。造型敦厚樸拙。主要采用支釘疊燒法燒造而成,碗類器物內底留有3個支釘痕。胎色灰白,胎質較粗,含有雜質,有的施白色化妝土。釉質較粗,釉面不勻,帶有開片。呈色不穩,普遍施大半截釉。素面為主,個別帶有裝飾,圖案簡單,以席紋和戳點紋最為常見。

晚唐五代時期——瓷業發展

晚唐五代時期是定窯瓷業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生產出了品質較高的精細白瓷。其中帶有刻劃“官”“新官”款瓷器應是當時的貢瓷,專為皇宮內廷及上層社會燒造。精細白瓷普遍使用漏斗形匣缽進行單件裝燒。這一時期窯址出土有帶孔的碗片,有的外醬釉內白釉,這是窯工用來檢測窯室內溫度及燒成氣氛的火照(圖3)。

瓷器造型多樣,有碗、盤、杯、盞托、茶具、缽、壺、罐、爐、瓶、枕及人物、動物等瓷塑玩具。受金銀器造型工藝的影響,多以捏塑、壓印等技法在盤、碗、盞托、缽類器物的口沿做出花邊,或在壺、罐、盤、碗腹部做出瓜棱。光素為主,個別帶有劃花或印花裝飾,圖案常見劃花弦紋及模印蝴蝶紋和魚紋。胎色潔白,胎質細膩,釉面光潤,釉色白中閃青,近底處及底足部位不施釉。晚唐時期典型器物有白釉碗、白釉花口盤、白釉印花雙脊盤。晚唐五代典型器物有白釉花口缽、白釉花瓣形高足杯、白釉注壺、白釉鳳首壺、白釉唾壺、白釉“官”字款罐、白釉弦紋葫蘆瓶、白釉瓶、白釉穿帶瓶、白釉獸形枕座、白釉雙“官”字款長方形枕、白釉鳳首壺等。

五代時期,支墊具種類增多,主要有三角支釘、三葉支釘、墊環、圓形墊餅等,主要在器物之間及器物與匣缽之間起到間隔作用。典型器物有自釉花口盤、白釉荷葉形盞托、白釉“新官”款花式碗、白釉花口碗、白釉束腰花口碗、白釉斂口碗、白釉瓜棱注壺、白釉穿帶瓶、白釉大口瓶、白釉爐、白釉茶爐(圖4)、白釉長方形枕、白釉云朵形枕、白釉塔式寶珠鈕器蓋、白釉花邊器座等。

北宋時期——瓷業鼎盛

北宋時期是定窯瓷業發展的鼎盛時期,產品仍以精細白瓷為主,兼燒黃釉、綠釉、醬釉、紫釉及黑釉瓷器,品質優良,產量大。繼續為官府和皇室燒造貢瓷,且數量增加,影響力提升,白瓷名窯由此誕生。

北宋早期,定窯采用碗形支圈進行支燒。器物造型十分豐富,除盤、碗、缽、杯、盞、盒、壺、罐、凈瓶、熏爐等日用器外,還有很多形神兼備、惟妙惟肖的瓷塑作品。胎色潔白,胎質細膩,胎體堅薄,個別的還具有透影效果。器物外壁帶有修坯、輪制痕跡。釉色白中泛青,釉面瑩潤光亮。大多外壁滿釉,底足無釉。1 969年河北定州靜志寺和凈眾院兩座塔基出土的定窯瓷器數量眾多,品種齊全,且有著明確紀年,故堪稱這一時期定窯瓷器的標準器。

這一時期,瓷器裝飾技法多樣,有刻、劃、印、模印、貼塑等多種形式,尤以刻花與劃花最具時代特色??袒似渡钔?,線條犀利,具有淺浮雕裝飾效果。瓷器上裝飾的多重蓮瓣紋主要是以該種技法制作而成。典型器物有白釉“官”字款與“孟”字款刻花蓮紋碗(圖5)、白釉刻花蓮紋蓋罐、白釉刻花蓮紋龍首流凈瓶、白釉刻花蓮紋長頸瓶等。劃花多與刻花配合使用,淺劃而成,線條纖細,靈動流暢,主要用以表現圖案的細節部位。典型器物為白釉劃花法螺、白釉劃花“官”字款蟬紋盤等。模印工藝嫻熟,圖案與造型一次完成,工序簡單,成品率高。以白釉柳斗杯為典型代表,器物采用了當時流行的“柳斗紋”模印花裝飾工藝。柳編圖案是仿造柳條編織斗狀工具而設計的,極具時代特色(圖6)。模印貼花工藝取得進步,其步驟是先將特定的裝飾圖案用模具印制出來,然后粘貼在未干的坯體表面。典型器物有白釉五足熏爐、白釉貼佛像紋雙耳爐、白釉貼獸面紋雙耳爐(圖7)、白釉貼繩紋蓋罐、白釉貼花提梁壺、白釉貼花提梁壺等。除了白釉制品,還有各種色釉與褐彩裝飾的瓷器,以綠釉劃花凈瓶、黃綠釉桃形器、黃釉獅形枕、黃釉劃花蓋罐、黃釉鸚鵡形壺、白釉褐彩轎等為典型代表(圖8)。

北宋中晚期新創支圈覆燒工藝,采用該工藝不僅減少了器物變形,保證了產品質量,還增加了裝燒密度,提高了產量。是古代制瓷工藝的一大進步,也是定窯對陶瓷發展所做的巨大貢獻。

北宋中晚期,定窯白瓷的裝飾工藝與藝術風格完全成熟,產品以盤、碗、洗等圓器為主。造型輕巧規整、典雅秀麗。胎色潔白,胎質細膩,胎體堅薄。釉面勻凈瑩潤,釉色白中泛黃,呈現出溫潤柔和的牙白色。由于采用覆燒工藝,盤、碗等圓器芒口無釉,其余部位滿釉。

此時期的定窯白瓷裝飾以精美的刻花和印花見長。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有“定州花瓷琢紅玉”詩句。清代《南窯筆記》:“出北宋定州造者,白泥、素釉有涕淚痕者佳,有印花、拱花、堆花三種,名定州花瓷是也?!庇捎谔ンw較薄,故刻花采用的是淺刀刻劃法,線條流暢,自然靈動。圖案題材豐富,有花卉、水波魚、龍、鳳、螭龍等。典型器物有白釉刻花蓮紋折腹盤、白釉刻花雙魚紋花口碗、白釉刻花龍紋盤、白釉刻花牡丹紋溫碗、白釉刻花牡丹紋龍首流執壺(圖9)、白釉刻花牡丹紋龍首流執壺、白釉刻花牡丹紋五管瓶等。劃花常與刻花結合使用,主要用來表現圖案的細節。它使用的是一種篦狀多齒工具,因此表現葉脈、水波等細節時都是數條淺細的平行線,有規范化的形式美感。典型器物有白釉劃花托盞、白釉劃花蓮紋葵口碗等。此外也有模印花裝飾,以2009年窯址考古發掘出土的白釉模印花螭紋方爐和白釉模印花獸面紋爐(圖10)為代表,造型與裝飾均仿自古代青銅器。白釉微泛黃,內外均施滿釉。細白胎微泛青,胎質細密,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器物口沿包鑲金屬邊的做法流行,稱“金裝”定器,材質有金、銀、銅等。金裝的裝飾手法在北宋早期即已出現,主要裝飾于精品瓷器上面,是供應上層社會而特別加裝的(圖11)。

北宋徽宗時期(1101~1126年),定窯開始為宮廷生產帶有“尚食局”“尚藥局”款瓷。這一時期設立了專為皇室服務的“六尚局”?!端问仿毠僦尽份d:“殿中省凡總六局,掌管供奉天子玉食、醫藥、服御等事。尚食,掌膳饈之事;尚藥,常和劑診候之事?!泵鞑苷选陡窆乓摗分幸灿杏涊d:“古定器俱出北直隸定州,土脈細,色白而滋潤者貴,質粗而色黃者價低,外有淚痕者是真,畫花者最佳,素者亦好,亦有繡花者次之。宋宣和、政和間窯最好,但難得成對者?!泵鞴葢恫┪镆[》則進一步指出:“定窯器皿以宣和、政和年造者佳,時為御府燒造?!钡湫推魑镉邪子浴吧惺尘帧笨羁虅澔埣y碗(圖12)、白釉“尚藥局”款盒蓋及白釉“尚藥局”款盒等。

金代——瓷業繼續繁榮

金代是定窯瓷業繼續繁榮時期。北宋中晚期新創的支圈覆燒工藝在這一時期十分流行,并進而演進為以環形為主的支圈覆燒法。該工藝的采用不僅減少了器物變形,保證了產品質量,還增加了裝燒密度,提高了產量,是古代制瓷工藝的一大進步,也是定窯對陶瓷發展所做的巨大貢獻。具體做法是平放一枚支圈,然后將一個口沿無釉的坯件(盤、碗等圓器)扣置在支圈內的墊階上,接著在支圈上疊置一個與其規格相同的支圈,照樣在支圈墊階上扣置坯件,如同碼放蒸籠,依次上疊,數量不等,然后將支圈連同所承裝器物置于筒狀匣缽內裝燒。展覽中展示的粘連窯具的瓷器標本,便很好地說明了這一裝燒方法的實際操作情況(圖13)。產品有盤、碗、缽、瓶、罐、執壺、枕等。精品胎體潔白細膩,一般產品胎色白中泛灰。由于圓器燒造時采用覆燒法,裝燒時器物口部向下,接觸面積大,受力均勻,不易產生變形,因此胎體大多薄而堅致。器物口部與支圈接觸,因此口沿無釉,底足滿釉。釉色以牙白為主,光亮溫潤,釉層薄而透明,胎體上的圖案突顯。

金代定窯裝飾技法有印花、刻花、剔花、白釉褐彩等,尤以印花工藝最為盛行。圖案構圖嚴謹、滿密,富麗堂皇,題材豐富多樣,有花卉、魚、龍鳳、摩羯、蟠螭、獅、鹿、鴛鴦、仙鶴、游鴨、嬰戲等。典型器物有白釉印花蓮池紋花口盤、白釉印花三魚紋盤、白釉印花鴛鴦荷蓮紋菊瓣盤(圖14)、白釉印花龜鶴紋盤、白釉印花花卉紋盤、白釉印花獅子滾繡球紋盤、白釉印花鳳穿牡丹紋碗、白釉印花花果紋花口碗、白釉印花牡丹紋花式碗、白釉印花蓮紋碗、白釉印花摩羯紋盤等。

這一時期,定窯繼續為金皇室生產御用瓷器。據《大金集禮》記載:“天眷二年(1139年),奏定公主禮成,依惠妃公主例外,成造衣襖器物等物……定瓷一千事?!备鶕墨I記載,金代皇室服務機構也有“尚食局”,定窯遺址出土的“尚食局”“東宮”(金代皇宮宮殿名稱)??钭R瓷片也說明了金代定窯仍在燒造具有御貢性質的瓷器(圖15)。

除自釉外,醬釉、黑釉、綠釉等色釉品種也繼續燒造,質量較北宋時期有所下降。大多光素無紋,個別裝飾刻花與印花圖案。醬釉典型器物有印花折枝花卉紋碗、醬釉白里淺腹碗、醬釉瓜棱罐、醬釉四系瓶、醬釉臥獅形枕、醬褐釉“官”字款雞腿瓶;黑釉典型器物有黑釉剔花腰鼓(圖16)、黑釉臥獅形枕、黑釉劃花腰圓形忱、黑釉雙系盤口壺;綠釉瓷以游鴨紋腰圓形枕為代表。

元代——瓷業走向衰落

元代是定窯瓷業的衰落時期,產品質量明顯下降,表現為胎質粗松,胎色灰白,釉色青灰,釉面欠光潤,造型不規整等。典型器物有白釉高足杯、白釉雙耳爐、醬釉碗、黑釉雙系罐、白釉印花盤、白釉褐彩“長命富貴”文碗(圖17)。其產品工藝、造型與裝飾學習磁州窯,總體風格與磁州窯相似。這一時期的定窯已經退為地方一般窯場,名窯地位不復存在。

責編 耕生

猜你喜歡
刻花白釉定窯
淺談青瓷刻花裝飾藝術的現代表現形式與圖案創新
西夏黑釉剔刻花瓷與宋元黑釉剔刻花瓷的對比研究*
定窯剔花技藝淺析
唐代定窯“裝飾紋”探秘
宋吉州窯與定窯白釉類瓷器對比研究
定窯
海南省博物館館藏德化窯瓷器淺析
耀州瓷刻花裝飾手法與創新
交城窯三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