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末名家陳繼儒《梅花圖》冊

2016-07-16 13:12彭建李笙清
收藏 2016年6期
關鍵詞:陳繼儒七絕梅樹

彭建 李笙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边@是元代著名畫家王冕的一首詠梅詩,道出了北宋王安石筆下《梅花》“凌寒獨自開”的那種超凡脫俗的魅力。梅花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之首,又與松、竹并稱“歲寒三友”,開于歲末早春嚴寒之時,花色絢爛,以其所具有的忠貞、高潔品性而為歷代文人雅士所鐘愛,如北宋愛梅成癡的林逋,在草廬前遍植梅樹,終年與梅、鶴相伴,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在我國繪畫史上,歷代畫梅名家層出不窮,如被稱為“墨梅始祖”的北宋衡州畫僧釋仲仁,還有南宋的揚無咎,元代的王冕,清代“揚州八怪”中的羅聘、金農、李方膺、汪士慎等。明代亦不乏畫梅高手,且看——

陳繼儒(1558~1639年),字仲醇,號眉公、麋公、雪堂等,江蘇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自幼聰穎過人,才情四溢。通經史諸子百家之說,古文、詩詞兼工,擅書畫,精鑒賞。他與同時期的書畫大家董其昌既為同鄉,又在畫法和理論上志趣相投。晚年筑室于畬山,朝廷屢征不仕,有“山中宰相”之名。他的山水師法宋元,筆墨簡樸清逸,多水墨云山,追求生拙空遠的情趣。翰墨丹青之外,尤致力于書畫理論著述,有《明書畫史》《書畫金湯》《眉公秘笈》《陳眉公全集》等行世。他最擅長的是畫梅花,多冊頁小幅,并配有多首題畫詩,圖詩并茂,相得益彰。傳世的多件梅花作品收藏于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等國內外博物館。武漢博物館收藏了一件陳繼儒的《梅花圖》(八開)書畫冊,就是陳氏詩畫結合、情趣橫生的一件代表作品。

此《梅花圖》冊共計八開,紙本設色。每開縱60厘米,橫40厘米。其中梅花圖每幅縱30厘米,橫20厘米。每開以一畫一跋分列左右,左側為畫,或水墨,或設色;左側以草書題詩,均書于金箋紙上。作者擷取了梅的八種不同姿態,分別描繪成八幅梅花小像,書有八首題畫詩,詩意畫情相向而對,相映生輝,雅然成趣。

第一開繪一幅墨梅圖(圖1)。只見一株蒼勁的老梅從畫右角處斜生而出,老干一長一短,頂端仿佛被霜風截去,分出兩股枝椏,枝干道曲鐵骨,呈反“S”形彎曲回環地向上延伸,展現出老梅不屈的精神。老干上又長出新枝,朵朵梅花俏立枝頭,競相綻放,令人感受到一股正在勃發的生命力。樹干分出的枝椏似乎不甘示弱,緊挨主干向上生長,數朵梅花傲立枝頭,與高處的梅花遙遙相對,似乎在媲美爭芳。作者以水墨畫梅,干勒濕暈,老干新枝,蒼古潤厚。與畫相對,作者以草書題有一首七絕題畫詩:“山復山兮梅復梅,每逢花處便銜杯。即教風雨應無恨,一日看花一百回?!庇霉P灑脫不羈,結字飽滿豐潤,一氣呵成,宛若龍蛇奔騰,有蘇、米書法筆意。詩意契合圖畫,“梅復梅”三字,更是詮釋了一樹兩枝梅花爭艷的畫意。跋后鈐有白文篆書“眉公”“陳繼儒印”兩方印。這也是此八開冊上唯一鈐蓋的印鑒。

第二開繪一幅色彩斑斕的梅花圖(圖2)。此圖一改第一開中梅樹自下而上的自然生長,而是獨出心裁,在畫之左上方繪一蜿蜒下垂的梅枝,其下側繪以一株矮矮的向上的新梅,兩株梅樹上下相視,花朵對開,似有盡發芳華、不讓對方獨美之意。枝干勁健挺拔,鐵骨錚錚,用筆簡率謹飭而不失法度。光禿禿的枝條上新蕾點點,一朵朵大大小小的白梅傲立枝頭,有的含苞待放,嬌羞可人;有的迎風怒放風華正茂。梅枝旁有柳絲垂下,柳葉青綠,生機盎然,暗喻著季節已越過寒冬步入早春時光。長長的柳絲婀娜輕拂,與梅樹一靜一動,讓人感受到凜冽的寒風中已彌漫出一縷春天的氣息。與畫相對的金箋上書有草書七絕一首:“種梅三萬六千頃,月潑花光香更發。自古英雄多負心,也應難負梅花月?!痹娋淝逍卵胖?,滲透出一種豪邁之氣,表達了作者隱居山野、種梅自娛的淡泊心態。

第三開繪紅梅水仙圖(圖3)。畫面上不見梅樹根部,只是截取了梅樹的兩枝,輔以一叢青綠的水仙和數朵絢爛的水仙花。只見梅樹分開為大小兩根枝椏,呈左右相對向上生長,左邊的為梅樹的分枝,只有右邊主干的三分之—左右,枝條雖然遠沒有主干粗壯,但亦有數朵紅梅吐蕾綻發,分外妖嬈。主干部分彎曲著伸向畫面頂端,中間又分出數根小枝,花團錦簇,就像一位雍容華貴的婦人,風姿綽約;—叢水仙簇擁著梅樹,在風中輕搖腰肢,顯出萬般風情。數朵潔白的水仙花盡管在寒風的摧殘下枝葉泛黃,莖干彎折,但花瓣上仿佛還有來不及融化的積雪,散發出一縷詩意的清香。畫左金箋上書有草書七絕一首:“少年雪里能調馬,蹀(dié)躞(xiè)寺門路上沙。只有老夫無氣力,小舟隨路看梅花?!痹娗榕c畫意將人生行將年邁垂暮但依然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心態袒露無疑。雖然畫上沒有落款繪制時間,但通過詩意以及老辣穩健的畫風推斷,此冊當為陳繼儒晚年作品。

第四開繪一幅墨梅竹葉圖(圖4)。畫面布局較滿,留白極少,但繁而不亂。作者別出心裁,從畫面中部靠近左側的地方開始布景,繪一株蒼勁老梅,樹干撐破畫面頂部。然后從頂部垂下一段梅枝,枝尖夸張地垂臨畫底。枝上梅花朵朵,傲霜斗雪,盡管沒有五彩斑斕的色彩,但已是暗香浮動,有如元代畫家王冕《墨梅》所吟哦的那樣:“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泵分唢L亮節的精神寫照已是一覽無余。梅干之下,一枝嫩竹從畫面左側伸出,枝節細勁,竹葉寬大飽滿,而臨空垂下的梅枝,不知是否為別的梅樹上的枝條,使人浮想聯翩。梅樹的干、枝、花都以淡墨勾勒,竹葉施以濃墨,墨色豐富,層次分明,一虛一實,濃淡對比十分強烈。畫左金箋上題有草書七絕一首:“遠見松邊雀款飛,到來銜住薜蘿衣。鶴聲未了琴聲發,催得梅花凍欲飛?!背蹩雌湓?,有些語句似乎并不與畫意相連,如松樹和鳥雀在畫面上并未出現,倒是多了一竿新竹。松、竹、梅為“歲寒三友”,畫面上有了竹、梅,作者讓所缺的松樹在詩句中出現,構成詩與畫的水乳交融,可見作者獨具的匠心,以及豐富的藝術想象力。

第五開繪一幅設色竹梅圖(圖5)。以梅為主題,輔以數竿新篁。只見一株老梅從畫面右下角斜伸而出,主干粗壯道曲,新枝上朵朵白梅競相開放。也許是不許此梅獨領風騷,畫面左側及其后側各有一株相鄰的梅樹也伸過斜枝,綻放紅梅朵朵,與老梅上的梅花重疊相依,梅花龍影,紅白繽紛。老梅樹下,數竿新篁破土而出,枝葉青翠欲滴,一老一新,既有生命的新生,又有滄桑的勁美。畫左金箋上題有草書七絕一首:“先生杖履故閑閑,每到花時懶出山??v使出山常送客,不離香雪幾回灣?!睍`動雋永,充滿盎然意趣。詩句充滿山林野逸之樂,將一位隱士因愛梅而懶得出山的閑適心境刻畫得淋漓盡致。

第六開繪一幅設包茶梅圖(圖6)。構圖較為簡練,只見茶樹、梅樹各一。畫面上的梅樹彎曲,根部與茶樹毗鄰,二者的根系緊密相連,宛若一對情趣相投的孿生兄弟。梅樹的主干與枝干均以雙鉤法勾勒而成,由于運用了點皴技法,使得曲彎的地方顯得梭角分明。清勁的細枝上朵朵梅花疏落有致,或花朵緊裹,含苞待放;或嫩梅初發,含羞帶嬌;或盡情舒展,芳華絕代。一株矮矮的茶樹緊挨梅樹生長,枝干同樣以雙鉤法繪就,繁茂的枝葉間捧出三朵美麗的茶花。一朵在畫面下方的紅茶花與白梅花緊挨在一起,各展芳菲;高處的兩朵茶花一大一小,比例反差極大,而且以一片綠葉遮住小茶花的大部分芳容,使之呈現出一種“懷抱琵琶半遮面”的嬌羞神態,更襯托出茶枝尖處的茶花之雍容華貴。畫面動感十足,雖不見寒風之形,但通過片片落英,帶給人們霜風刺骨寒意生的聯想。畫左金箋上題有草書七絕一首:“東西崦曲有人家,種剩梅花復種茶。茶塢落英堆滿寸,怪來茶味是梅花?!痹娨饩o扣畫面主題,通過詩句來展示畫上隱去的村舍人家,詩畫相接,鄉村人家植梅種茶的情景躍然紙上,充滿了濃郁的鄉村生活情趣。

第七開繪的亦是一幅墨梅圖(圖7)。構圖簡單巧妙,以中上部為展示空間,下部留白,與前幾幅大為不同,顯得有些平中見奇。只見畫面右上角的梅樹分別向左伸展,其中一枝向下盤曲,到了中部又回曲而上,與另一根枝干遙遙相對。另一枝梅則傲然挺立,上部道曲的枝干有些夸張變形,更顯梅樹千奇百狀的自然形態,將梅樹的勁節靈氣、凌寒傲骨的品性表現得生動傳神。兩竿梅一近一遠,其明暗向背的處理,虛實相間的墨色,枯濕并用的效果,使畫面顯得秀潤生動,意態蕭散。對陳繼儒墨色的運用,摯友董其昌推崇備至,在其《容臺集》寫道:“眉公(陳繼儒)胸中素具一丘壑,雖草草潑墨,而一種蒼老之氣豈落吳下畫師恬俗魔境?!碑嬜蠼鸸{上題有草書七絕一首:“浮浮花發枝頭艷,忽忽香催水面來。莫怨梅花盡情落,幾人看到十分開?!痹娋湔Z帶雙關,充滿禪理,以梅花的開謝盛衰來比喻人生的榮華與衰敗,讀來發人深思。

第八開一幅湖畔墨梅圖(圖8)。此圖下實上虛,構圖巧妙。其墨色趨于淺淡,清氣滿紙。畫面上,一株粗壯的老梅從岸邊伸向湖中,一根梅枝從主干上長出,亭亭玉立,像一個窈窕嬌柔的美人。梅樹上下,十余朵臘梅點綴其間,冷艷嬌媚。一叢翠竹長在梅樹邊,茂密的竹葉簇擁著老梅。湖面微波蕩漾,倒映出梅樹、梅花以及竹葉的婆娑倩影,給人以清寂靜美之感。畫左金箋上題有草書七絕一首:“小閣開簾面面湖,湖光不動水微波。橋西十里梅花路,好趁新晴放白騾?!痹娋浠顫娚鷦?,其中的小閣、石橋、白騾在畫幅上均不見蹤影,卻由詩句點出,恍若背景,毫不影響對畫意的闡釋。明代文人畫家多崇尚山野林泉的隱逸生活,追求一種人格的恬淡與寧靜,這種思想被體現在他們的繪畫構思上,就有了許多充滿野逸情趣的作品。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鄙钍苋寮椅幕镜年惱^儒飽讀詩書,志存高遠。但其生活的嘉靖、萬歷時期,正是明代官場黨派集團之間斗爭最為激烈、尖銳、復雜的年代。時皇帝庸政,朝綱松弛,邊事不寧,內亂滋生。奸宦閹黨當權,迫害忠良。許多正派的有識之士或被冤殺,或被謫遷,或閑居遁世,明朝大廈岌岌可危?;蛟S是害怕黨爭紛紜,避免卷入政治旋渦,未足而立之年的陳繼儒即選擇了拋棄功名,“取儒衣冠焚棄之,隱居昆山之陽,構廟祀二陸,草堂數椽,焚香晏坐,意豁如也?!眽涯曛?,他更是絕意科舉,對朝廷的征召屢屢以疾相辭,選擇了潛心研究學問的生活。隱居生活中的陳繼儒崇尚松、竹、梅的品性,在家鄉的東佘山購地建房,廣植松、杉,移植上百株古梅,與梅相伴,過著“一日看花一百回”的平淡而又閑適的生活。他一生寫下以梅花為主題的詩作多首,尤其是以梅為素材的題畫詩無不風格俊朗,雋拔清爽,書風瀟灑,寄托了一位文人畫家“自古英雄多負心,也應難負梅花月”的獨特情懷。他筆下的梅花多姿多彩,富有生氣,與他平日愛梅之情感、觀梅之細致、品梅之入味是分不開的。

在中國畫的發展進程中,這種詩書畫的呼應、形與意結合、以詩詮釋繪畫的意境,可以說是一個頗具特色的亮點。明中期以來,文人畫創作蔚為大觀,詩、書、畫、印的有機融合,使中國古代繪畫更富有傳統文化氣息。陳繼儒詩、書、畫俱佳,以詩作為題跋,不僅更能彰顯畫意的內涵,讓讀者更直觀地欣賞和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涵義,更賦予了作品無限的藝術張力。歷代文入畫家層出不窮,是畫家亦是詩人,他們將自己的文學修養和書畫藝術有機結合起來,使作品洋溢出無限生機。欣賞陳繼儒的這件《梅花圖(八開)》書畫冊,畫因詩而生動,詩因畫而清雅,作者借梅抒情,感物喻志,寄托了明末文人畫家的堅貞節操和高遠情懷。

責編 瀟然

猜你喜歡
陳繼儒七絕梅樹
七絕一首
煮梅
病梅記
野生楊梅樹低干嫁接換種技術
積素凝翠(七絕)
圣潔(七絕)
陳繼儒的養生哲學
隱逸的最高境界是隱于鬧市
永恒(七絕)
秋天的童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