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系統功能框架下的語篇分析到其經濟性初探

2016-07-18 20:19師小磊
企業導報 2016年14期
關鍵詞:理論框架

師小磊

摘 要:系統功能語法,已經是一套發展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該理論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為分析語篇,提供一個基本框架。在框架下,對一個文本分析,是否需要同時分析多個方面,即經濟性問題,較少有學者涉及;本文將以具體文本為例對該問題進行探討,認為經濟性主要受主觀因素和文本客觀因素的制約,從而筆者將經濟性分為主動經濟性和被動經濟性,該問題的探討將會對系統功能語篇分析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系統功能語法;元語言功能;理論框架;主動經濟性;被動經濟性

引言:目前,關于語篇分析方法和理論并沒有統一的體系,各種分析方法和理論各有其側重。根據Schiffrin (1994), 他介紹了六種可以用于語篇分析的方法:言語行為理論、互動社會語言學、交際文化學、語用學、會話分析、變異分析,并把它們用于語篇分析。而涉及語篇分析的平面, 黃國文 (1988)概括了六個主要的分析平面:語音平面,書寫平面,詞匯、語義平面,句法平面,語篇平面和語篇的指向平面。從理論視角,六個層面和所涉及六種方法,具有普遍適用性;然而,在實際分析中,卻存在分析條件是否具備及分析動機的影響。

本篇文章,討論將在系統功能理論框架下,探討有關語篇分析經濟性。Halliday(1994)建立系統功能語法的目的是為語篇分析提供一個理論構架,而該框架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既適合書面文本,也適用于口頭文本。黃國文(2002:25)指出:系統功能語法是一種比其他理論更適合于語篇分析的理論,不僅具有嚴密的理論框架,且可操作性強、使用性強。因此,該理論框架下的經濟性問題的探討,將會對以后的分析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系統功能語篇分析的理論框架

(一)理論假定。系統功能語法基于四個合理假定:a. 語言使用是基于功能的。b.語言功能在于創造意義。c. 意義的產生受語言交換社會語境和文化語境的影響。 d. 語言使用過程是符號過程,通過選擇產生意義的過程。(Eggins,1994;黃國文,2002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1989)基于以上四點假定,Eggins(1994:3)將系統功能語法框架的語篇分析概括為“功能-語義”分析路徑。

(二)系統功能語法理論下的語篇分析框架。系統功能語言學學家認為語言是由三大元功能構成的意義系統,該意思系統又受到語境的制約,即Malinowski 的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的影響。語言系統具有層次性,而層次之間關系是上層由下層實現的關系,如上圖(Halliday&Matthiessen 2008:25)所示:

根據語篇、語言層次及兩者關系討論,比較完整的系統功能理論下的語篇分析框架可以概括為,如下圖所示:

圍繞一個文本,首先需要進行體裁分析,得到相關的文化背景信息,從而為具體某個情景的分析提供一個前提;關于體裁分析,主要分析該文本所屬于的體裁類型,從而確定其綱要式結構(schematic structure),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一定的體裁,具有相對固定結構,而這些結構經常由相應的語言項目組成。語域分析,具體從三個方面進行,即語場、語旨和語式,。語境分析,還沒有深入到言語系統本身,而關于三大功能在語言系統的分析,才是語篇分析的核心,根據Halliday(1994:xvi),不基于語法的語篇分析,就談不上分析,僅是對語篇的基礎評論;從這里,可以發現語法對語篇分析的重要意義。系統功能視角下的語法分析,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展開:從概念層面的語法分析,主要從及物性來進行,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總共有六個過程,即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言語過程、行為過程和存在過程;從人際層面的語法分析,主要關注語言的語氣和情態,語氣系統由陳述語氣,疑問語氣和祈使語氣;從謀篇層面的語法系統分析,則包括主位結構,信息結構和連貫。

二、語篇實例分析

我的一次經歷。(1)我是14年保研的,大三下學期,學習任務基本沒有了,然后,老師給我外派到一(2)個機構做兼職工作。這個機構名字,因為不方便說名字,它是國外基金會和政府(3)機關一同出資運營的機構,為服刑父母的子女提供服務,包括衣食住行,供他們(4)上學。父母一到監獄,孩子就沒人管,即使跟著其他叔叔、伯伯,也會受到人鄙(5)視,于是,就有些人想為孩子做些事,這個機構就是一個。我外派過去,開始感(6)覺蠻好,可是后來也發現了許多不好地方。當然,這個機構的理念很好,采取類(7)家庭模式;類家庭就是模擬家庭,它把孩子分為各個家庭,像那個機構五六個家(8)庭,每個家庭四個男孩和四個女孩,每個家庭兩個護理員,他們相當于孩子的父(9)母,這是那個機構的基本情況。(10)在那里,有很多感觸。有時候小孩會講他們父母的故事;有個小孩見人就一遍一(11)遍重復她父母的事情,我去了不多久,也給我說“一天晚上,我爸爸喝醉酒了, (12)就不停地打我媽媽,我媽拿著剪刀插到爸爸的喉嚨,爸爸就站不起來了,警察叔(13)叔就把媽媽帶走了”。還有個小孩,那小孩家就是這個機構附近的,所以,他就(14)認識周邊孩子,有時放學就會到鄰近的小孩家里玩,有次他很晚還沒回家,我去(15)找他,回來路上,他突然問我做個噩夢沒有,他告訴我:“昨晚,我夢到我媽媽(16)從棺材里爬出來,挖了個坑,把我埋了”。我問他為啥會做這樣的夢,你爸爸媽(17)媽到底怎么了,他說:“我不知道我爸爸去哪兒了,我只知道,一個冬天,媽媽(18)打麻將回來,死在了一個很黑的小胡同里面”。我默然了……(19)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所以,一直到現在,我都沒辦法從那個經歷中走出來。

(一)體裁分析。該文本屬于敘事體,具體而言,是故事體裁。該文本雖然是口語轉錄而成,但是,轉錄出來,仍然可以看到比較清晰的脈絡,是符合Labov的分析模式,具體而言:點題:L(1)到L(2)的“老師外派我……兼職工作”可以看作是點題指向:L(1)的“我14年保研,大三下學期”提供時間信息;L(3)-L(9)提供了事件的參與者“我”“受刑父母的孩子”“類家庭的服務者”的信息;L(2)-(4)主要對該事件發生的地點的定位和描述;這里主要是指向的范圍。

進展:L(11)-(13),一個小孩子的敘述和L(15)-(18)小男孩的敘述,揭示了小孩子受到的不同的黑暗的經歷。

評議:L(6)中“這個機構的理念很好”,L(5)-(6)中“開始感(6)覺蠻好,可是后來也發現了許多不好地方”,L(18)中“我默然了”,甚至結尾L(19)也都滲透著敘述者的情感和態度。

回應:L(19)中“一直到現在,我都沒辦法忘記那個經歷走出來”,照應了題目和開頭。

(二)情境分析。語場(field):本文本主要講述了敘述人暑假期間,在一個慈善機構兼職的經歷。語旨(tenor):敘述人是該機構的臨時服務人員,幫助里面的工作人員,一起管理日常事務和工作,照顧機構里孩子的飲食起居。語式(mode): 作用,組成性;媒介:口頭性;渠道:書面;修飾方式:敘述。

(三)詞匯-語法分析。(1)及物分析。對該文本進行及物過程統計,可以得出不同過程的數量分布,如下表所示:

從表中數據分析,可以看出關系過程,物質過程和言語過程,三種過程為該文本主要類型;關系過程主要用來對事物或者經驗進行識別、界定或者分類,而文本中對該慈善機構描述,關系過程出現頻率較多。物質過程,主要描述過程參與者做了某事或者事件的發生。言語過程,即參與者說話的過程;該文本主要集中在敘述者和小孩子之間兩次對話方面。心理過程和行為過程,兩種過程,僅次之;行為過程,主要來敘述兩個孩子,平時的行為表現,如“講他們父母的故事”等。心理過程,主要用來描述參與者的感受,觀察和情感;在本文中,則更多體現為講述人的內心感受,如“開始感覺蠻好”。在該故事體裁中,最少的是存在過程;存在過程,主要是說明事物客觀的存在狀態;文本中,有兩處“有個小孩”和“還有個小孩”,主要作用是引出所將要介紹的對象。

詞匯-語法層面的及物分析,主要對應概念意義,即語言所反映參與者的經歷和對世界的體驗感受;對該文本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物質過程、關系過程和行為過程為該故事體裁的主要類型;存在過程最少,而心理和行為過程居于兩者之間。

(2) 語氣分析。系統功能語法的語氣系統,包括三個選擇項:陳述語氣,疑問語氣和祈使語氣;三種語氣又與相應的功能一致:陳述語氣對應給予信息功能,疑問語氣對應索取信息功能,祈使語氣對應索取服務或物品的功能。而對于本文本而言,祈使語氣的表達沒有體現,主要是陳述語氣,即給予讀者一定的信息,反映講述人的所經歷的內容;有兩處使用了疑問語氣“他突然問我做個噩夢沒有”“我問他為啥會做這樣的夢,你爸爸媽媽到底怎么了”,反映出講述者和孩子之間信息的交流過程。

(3)主位結構分析。本文本主位結構:我→老師→機構→父母→孩子→有些人→這個機構→類家庭→護理員→這;(我) →有時候→小孩→我→一天晚上→我媽→爸爸→警察→(另)一個小孩→那小孩家→他→有時→有次→我→回來路上→他→我→你爸爸媽媽→他→我(小孩)→我(小孩)→一個冬天→我;這樣的事情→一直到現在。文本有三個段落構成,第一個段落主要敘述了講述人為何去這個機構,并介紹了機構的功能和運轉模式;第二段主要講述了兩個孩子的情況;最后一段,結尾部分則主要介紹了講述人的感受。主位結構,屬于語言的謀篇功能,和情景理論的語式相對應;從主位的行進和轉換,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到該文本內容的展開脈絡,如文本第一段講述我去這個機構的原因和該機構的情況,所以,主位的轉換在我,機構,父母。孩子,護理員進行,從而有效地組織了經驗意義。

從系統功能理論框架角度,對文本進行分析,是一個全面的、系統的分析手段,主要由五個子分析過程組成:體裁分析,情景分析,及物性分析,語氣分析和主位結構分析;各個分析,從不同的層面揭示語篇的某個方面,具體而言,體裁分析,揭示語篇的文化語境;情景分析,展現語篇個性,所在或者形成的獨立語境;及物性分析,是從語法層面,揭示語篇的經驗意義,把經驗意義具體為六種過程,從而為分析意義的量化做了鋪墊;語氣分析,從語氣角度,揭示文本的社會人際關系,從語氣類型的選取,來反映參與者在語言實施中所承擔的角色;主位分析,從語篇結構層面,來揭示語篇組織形式與經驗意義和人際意義的關系。

三、從系統功能分析到經濟性的探論及結論

從以上實例分析可以看出,系統功能功能語法框架,能為語篇分析提供一個比較全面綜合的路徑。這里提出一個問題,是否所有的文本都需要這五方面的分析,來對各個層面意義揭示,很顯然,這是沒必要的;在語篇分析中,也要考慮分析的成本和產出。分析文本時,根據實際需要,只是從某個層面,解析文本,而不考慮整體的詮釋,這就不必一一分析。以本文故事文本為例,盡管在具體分析中,可以把五個分析層面一一呈現,但是為了需要和興趣,我們僅提供某個方面的分析,這里稱之為“主動經濟性”,即客觀分析條件具備,而受主觀分析者的個人意志,選取了某個分析層面。同理,這是一篇現在白話文故事體裁,卻要分析它謀篇功能的詩歌韻律層面,顯然也是不能做到的;然而,致使分析需要不能得到滿足的因素,不是分析者本身,而是文本客觀因素的制約,這種“客觀限制而非主觀選擇的模式”則稱為“被動經濟性”。

在系統功能語法的框架下,可以從五個方面的分析,但為了提高文本的分析效率,該分析模式可以簡化為體裁的分析,情景某個方面的分析,如語式(mode),進一步在詞匯-語法層面僅分析可以體現語式的這個謀篇功能的語篇成分,即主位結構、信息結構或者銜接。按照系統功能語法的理論,情景,語義和詞匯-語法整體構成一個系統,各個單位又自身形成一個系統,系統本身由至少兩個選擇項目;那么,該理論指導下的語篇分析,也應體現出這一特性:系統性;這就給經濟性分析提供了條件,即我們不必從系統層面一一分析,可以僅從某個維度展開,如語旨→人際意義→語氣和情態。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實際語篇分析中,“主動經濟性”是首要考慮的,它實際受到分析目的和分析重點的制約;也就是說,“主動經濟性”會受到“分析者的目的和興趣(黃國文,2001)”的影響?!翱陀^經濟性”因為受到語篇自身因素制約,即對分析的客觀局限;不是對分析的有利貢獻,而是迫使某個分析層面無法進行,因此,“主動經濟性”具有更大的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 Eggins,S. 1994.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London: Pinter.

[2] Halliday, M.A.K. 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ed ed.). London: Edward Arnold.

[3] Haliday, M.A.K. & Matthiessen 2008.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3rd 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Hodder Arnold.

[4] Schiffrin,D. 1994.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Oxford: Blackwell.

[5] 黃國文, 2001,《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6] 黃國文, 2002,功能語篇分析面面觀,《外語與外語教學》。

[7] 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 李戰子,2005, 《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理論框架
二語詞匯知識理論框架下的詞匯理解與教學
論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及理論框架
社會價值取向的理論框架及其測量工具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