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材料在區域游戲中對幼兒的重要性

2016-07-18 20:23眭清
企業導報 2016年14期
關鍵詞:娃娃區域游戲

眭清

摘 要:區域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游戲,在區域游戲中材料是物質支柱,是幼兒游戲的工具。為幼兒提供可操作的活動材料,使幼兒在區域游戲中能更好的開展起來,使幼兒的思維能力、行為水平得到較好的發展?;顒硬牧贤斗诺牧恳?,內容要豐富,要有可操作性;活動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個性差異,有層次性;活動材料的投放要有能變化性;活動材料最好具有功能性,趣味性,直觀形象性,安全性;材料的投放要有利于幼兒創造性的發揮。

關鍵詞:區域游戲;材料投放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出于自己的興趣和愿望,自愿主動進行的活動。游戲是幼兒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動,而區域游戲是幼兒在一日活動中的一部分,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在區域游戲中,幼兒在老師創設的環境中主動觀察,大膽探索,能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在開展區域游戲時,教師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多層次、多結構的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同時也給幼兒創設寬松、自主、愉悅的游戲環境,整個區域游戲與主題活動相結合,使幼兒在游戲中自由地交流、自主地發展,在區域游戲中表現自我。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以快樂為目的、自由選擇、自由開展、自由交流游戲的情節內容、材料等;以自己的方式、方法來解決游戲中出現的矛盾、糾紛等。

一、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

區域游戲是幼兒通過操作材料來感知和獲取知識的自主性活動,是一種以幼兒為主體,以教師的支持為輔的活動。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實際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操作材料,在投放的過程幼兒能自主的選擇、操作與擺弄材料。區域活動的材料越豐富、形式越多樣,幼兒活動中就會變得越自信、大膽。教師善于利用各種材料去拓展幼兒的知識面,材料的選擇并不是隨意的,它要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此,在材料投放時應從幼兒的實際能力出發,把教育目的和要求融入材料中,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使之實現多向目標,發揮最大的教育功效。

(一)材料要豐富,形式要多樣。教師開展了生活區 “娃娃家”,把“娃娃家”布置得很溫馨,像幼兒們自己的家一樣:“客廳”里有柔軟的沙發、大大的餐桌;“臥室”里有粉色的窗簾、粉色的小床、粉色的櫥柜、粉紅色的帳子、空調等等;廚房里有電冰箱、煤氣灶、烤箱、微波爐、洗菜池和一些碗筷等;除了這些,在餐桌上擺放了奶瓶、奶粉罐,墻上貼滿了幼兒們的全家福,娃娃的衣服、褲子放置在衣櫥里。幼兒們看到這些美麗的東西,活動時都興高采烈的:有的兩個小朋友睡在一張小床上,一個當爸爸,一個當媽媽;有的抱著娃娃坐在沙發上看書;給娃娃邊沖奶粉邊自言自語地和娃娃說說話;有的小朋友在哭,他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安慰他;有的喂娃娃吃飯、給娃娃穿衣服、穿鞋子,比給自己吃和穿還要帶勁;有的學著大人的樣子燒飯、洗菜、掃地、擦地板、整理房間,干得不亦樂乎。讓幼兒通過“娃娃家”學會與同伴相互合作,會收拾和擺放玩具,也讓幼兒們感受家庭和幼兒園的溫暖,體驗與同伴一起玩的樂趣。

三到六歲的幼兒有了初淺的生活經驗、模仿性強、有一定的移情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增強,創設的這些環境之所以受到幼兒的喜歡,是因為它不僅符合了幼兒園幼兒的年齡特點,還關注到了幼兒的心理需求。因此,幼兒在參加這些區域活動的時候主動性、積極性很強。

(二)材料要有層次性和多樣性。為開展區域游戲,教師對材料投放進行了多方摸索,得到一些初淺的體會,要提高材料的操作性,材料要有層次,要多樣化,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功能,讓幼兒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激發幼兒們的學習興趣。

如在美術區中,教師提供了泥工、畫紙、蠟筆、顏料、彩紙、剪刀、膠水等,能力弱的幼兒可以用泥工捏、搓、團、壓、涂等方法大膽想象,制作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也可以泥工和小棒在一起制作幾何圖形。我們在區域中擺放一些模型,讓幼兒用泥工和一些材料進行制作,發展他們的想象力。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自己剪、自己貼、自己用顏料裝飾,這些都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喜愛,自主的制作,從而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激發了幼兒運用不同方法表現美的樂趣。

二、游戲中進行有效的指導,激發幼兒主動性

(一)互換角色,參與游戲進行間接指導。教師以角色的身份參與游戲,幼兒往往能玩得更帶勁。在游戲中,教師成為幼兒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與共同游戲,分享他們的快樂。教師的童心會使幼兒備親切、自然,從而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有助于協調老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比如,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一位幼兒來當“老狼”,教師與其他幼兒當“小羊”,他們玩得就很歡,有效地增進了幼兒與教師的關系,不會覺得教師總是高高在上的。比如,在一輪游戲結束之后,教師要把握好時機與尺寸,以幼兒快樂為根本,適時地提醒剛才當“老狼”幼兒,回到隊伍中,把機會讓給其他幼兒,再進行下一輪的游戲。

(二)強化規則,讓幼兒有意識的進行游戲。每一個區域游戲教師都需介紹游戲規則,讓幼兒有意識的進行游戲,而不是盲目地去玩。如閱讀區:“快樂書店”,老師設計了幾個問題:書店里需要哪些人?他們的工作職責是什么?如果客人來了,他們該怎么辦呢,做些什么等等。幼兒則通過研討后發現如果開展書店,需要有:一、書店共有3人游戲,分別為收銀員、店員、客人。二、各人職責分別為,收銀員負責收錢,;店員負責整理書籍;客人負責買書,幼兒根據這些規則進行游戲。

既然有了游戲,那么規則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怎樣讓幼兒井然有序地開展地開展閱讀區呢?首先是暗示法,教師可以利用環境來告訴幼兒區域的地方、人數、插卡來提醒幼兒,例如:插卡區只能插五個卡片,幼兒就知道只能五個人玩這個游戲了;其次是圖示法,有些規則通過圖畫、文字的方法提示幼兒;最后是提醒法,幼兒有時玩著玩著就忘記游戲規則,所以我們教師需要經常提醒幼兒。提醒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伙伴們,但是提醒的方法不光用語言,也可以是動作提醒;提醒的語言要巧妙。如:書店的收銀員不見了,客人在結賬時就可以問:“店里有人在嗎?我想買書?!???偟膩碚f,在不同的情況下應靈活運用,在游戲活動中,需要教師參與其中不斷摸索與提煉,創造出更有效的區域游戲的方法。

(三)鼓勵幼兒初步嘗試合作性游戲。合作性游戲是游戲中常見的表現形式。游戲前教師為幼兒們準備了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活動開展的時候,部分幼兒會對一種材料發生爭搶。有的幼兒來跑來問我:“老師,沒有材料,我的材料被別人搶去了,我不能玩這個游戲了,怎么辦?”我就鼓勵他們可以和同伴一起用材料,共同進行游戲。在生活區“大潤發超市”時,幼兒們邊走邊逛,在超市里買了許多的菜和肉,并結伴同行。逛了一會兒后,竟然用買來的菜和肉自主辦成了一個家庭聚餐,而且在家里高興地忙碌著,還熱情地邀請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品嘗他們自制的美味佳肴。這是幼兒們自主合作完成了一個游戲,教師一直注意觀察,沒有干涉幼兒們的游戲,不久老師也被邀去家中做客了,幼兒們的合作能力充分地發揮了。

三、游戲材料對幼兒的影響力

材料在整個區域游戲中是至關重要的,幼兒可以從區域游戲中學習和鞏固一些知識。如建構區“小小建筑師”,教師利用積木做材料,可以把大小、顏色、高低、數概念等認知經驗融合在材料中,在幼兒把積木壘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把這些隱含在材料中的目標一一挖掘出來。

如教師在手工區創設了“喂喂小動物”的情景,即在紙盒上貼上張大嘴巴的小羊、小狗、小兔等等,教師可以提供廢舊的紙張,讓幼兒把它們撕成小條當食物送給小動物們吃。通過這樣一個情景的創設,既讓幼兒鍛煉了手指的力度,訓練了手眼協調的能力,又培養了幼兒講衛生的好習慣。

區域游戲是幼兒獲得發展的搖籃,創設利用豐富的材料更能促使全體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有利的發展,因此,材料的投放顯得至關重要,這要求教師要做一個“有準備的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善于總結自己的發現,做到科學、合理的地投放游戲材料,為更好地為區域游戲做準備。

參考文獻:

[1] 《幼兒教育學》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 . 江蘇教育出版社 .

猜你喜歡
娃娃區域游戲
三個娃娃一臺戲
爆笑游戲
簡易娃娃床
分區域
基于嚴重區域的多PCC點暫降頻次估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