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教協同”背景下中醫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模式現狀及改革對策

2016-07-18 18:12賈永森杜晨光曹慧娟田福玲林清田春雨崔建美李繼安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上半月 2016年6期
關鍵詞:醫教協同改革對策中醫

賈永森 杜晨光 曹慧娟 田福玲 林清 田春雨 崔建美 李繼安

【摘 要】 在國家相關部委聯合提出醫教協同、全面提高臨床醫學人才實踐能力的背景下,本文通過分析中醫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現狀,認為現有的培養模式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研究生創新能力不足,并針對此問題提出了“兩強化、一完善、兩搭建”的培養模式改革對策,即強化導師隊伍建設,強化學術能力培訓,完善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機制,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搭建科研平臺,同時還提出培養模式改革的目標是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使研究生能夠解決與臨床關系密切的中醫科研、學術問題。

【關鍵詞】 中醫;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改革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7.323.6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1-0141-02

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that national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put forward to idea on synergic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and education recently, and students of Clinical majors are expected to possess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skills, the article focused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on model on academic postgraduates of Chinese Medicine (APCM)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as well. Disadvantage on present cultivation model on APCM is insufficiency of innovation ability. A new cultivation model is put forward,generalized as “strengthening two aspects, improving one item and establishing two platforms”. The concrete measures are as follows: tutors should be trained and strengthened, academic abilities of APCM should be cultivated, cultivation mechanism on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of APCM should be improved,and platforms on academic exchang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hould be established. Reform aims at improving innovation ability of APCM. Scientific and academic questions related to clinical medicine are supposed to be solved based on the ability.

Keywords:Chinese Medicine; Academic Postgraduates; Cultivation Model; Innovation; Reform Strategy

2014年6月,國家教育部等6部委印發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指出要遵循醫學教育規律,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醫教協同,深化改革,強化標準,加強建設,全面提高臨床醫學人才培養質量[1]。醫教協同進一步明確了專業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和方案,對欲從事臨床工作的醫學生提出了規范、明確的培訓要求。事實上,這就進一步明確了中醫藥專業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方案、模式不同。正如其他醫學門類一樣,中醫學的最終目的也是解除患者病痛,維護人的身體健康,因此,中醫學術型研究生也應盡快轉變培養模式,以適應醫教協同的發展趨勢。

1 中醫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現狀

我國中醫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可概括為“具備獲取專業發展新知識的能力、具備運用現代科技研究中醫學的能力、具有承擔中醫專業教學的能力”。在近十幾年的培養實踐中,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創新思維欠缺,創新意識亟待提高,創新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究其原因,有如下兩方面因素。

研究生自身因素:一方面,大多數研究生為應屆本科畢業生,在本科階段僅接受過淺顯科研、技術理論的學習,缺乏科研操作能力,對研究生培養的創新目標要求不能適應[2];另一方面,有些研究生為找到理想工作,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考取各類證書,為就業積累資本,而忽視了基礎實驗課的學習、中醫專業思維的訓練,這些因素影響了研究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培養模式因素:當前我國中醫學術型研究生注重實驗技術培養,而忽視理論傳承和創新,培養方法照搬西醫各專業模式,研究多局限于細胞、動物等基礎實驗[3],所解決的學術問題脫離中醫實際,因此,研究成果多難以推廣應用,無法對提高疾病臨床診療水平提供直接幫助??梢?,現行中醫學術研究生的培養模式自身存在的問題也給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帶來了影響。

總之,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存在如下問題:①學位論文關注的科學問題與中醫臨床實際相差甚遠,創新不足,對臨床指導作用甚微[4];②學術交流不夠活躍,研究生獲取專業研究最新進展的機會較少[5];③導師隊伍建設相對薄弱,許多導師對自身責權不明。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實現,關乎學術型研究生培養質量。因此,在醫教協同發展的新形勢下,如何構建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使學術型人才更接近中醫實踐需要,是中醫教育工作者面臨的現實而緊迫的任務。

2 中醫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對策

筆者通過近幾年的帶教實踐,不斷探索、總結經驗,結合醫教協同發展的新趨勢,對學術型研究生提出了“兩強化、一完善、兩搭建”的培養模式。

2.1 [JP+2]強化導師隊伍建設 學術型導師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他們大都注重理論知識和實驗研究,忽視了科研創新思維的培養。此外,中醫學導師本身對科研的認識并不深入、全面,其認為科學研究僅僅是通過現代醫學實驗手段測定幾個指標,而對于科研如何促進中醫理論發展、如何為臨床服務等認識不足。因此,需要對導師進行集體培訓,提高創新思維培養理念,促使其思考如何培養“接地氣、重實用”的研究生。

導師的科研經費是培養學術研究生的基本條件,將科研課題和經費作為遴選的主要考核依據,同時制定經費考核、激勵政策??刂泼课粚熣猩藬?,對于新晉導師或者課題級別較低、經費有限的導師,每年招收1個學生,以確保導師精力和經費用于研究生培養,保證培養質量。最后,定期評選校級和院級優秀研究生導師,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鼓舞導師士氣,形成“爭取帶好學生”的良好氛圍。

2.2 強化學術能力培訓 研究生在完成理論課學習之前,必須接受學術能力培訓,經考核合格者才能進入課題研究。內容包括中醫科研課題設計思路與方法、常見實驗技術應用、快速閱讀和精讀中英文文獻方法,啟發科研創新意識。具體實施措施:①要求培養研究生將迸發的專業“思想火花”隨時記錄,培養用科研思維去思考中醫學問題,凝練亟需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進而激勵他們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申請;②對涉及實驗技術及思路的課程提出高要求,例如《醫用分子生物學技術》、《中醫藥科研思路與方法》、《中藥藥理學研究進展》等,使其扎實、熟練掌握實驗操作方法,培養科學素養;③引導研究生如何查閱中英文文獻,高效、合理使用pubmed、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ovid、springer link等數據庫,了解西醫科學前沿,并將其靈活運用到解決中醫的科學問題中;④引導研究生跨專業學習,與西醫學、生命科學、中藥學等其學科相互交流和學習,啟發創新意識。

2.3 完善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機制 要培養適應醫教協同發展新趨勢的創新型中醫學術人才,就必須實現從單純知識傳授向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轉變。訓練研究生的創新科研思維,提高研究生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推斷新結論的能力[6]。

從長遠眼光來看,科研能力的培養對培養高層次的中醫專業復合型人才更為重要。盡管在3年時間里,很難培養出成熟的中醫藥研究人才,但卻能培養出具有嚴謹科學精神、創新科研思維的準醫學工作者。如果研究生具備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就能夠在今后的科研、教學工作中,用科學的眼光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近年來,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等政府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強了研究生的獎學金、助學金資助力度,受眾面進一步擴大,獎勵金額大幅提高。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評估和考核可作為獲取此類獎勵的的主要依據,從而形成“你追我趕、良性競爭”的良好創新氛圍。

2.4 [JP+2]搭建學術交流平臺 主要包括小論文匯報制度和名家名醫講壇。在熟練掌握檢索文獻技巧的基礎上,要求研究生每月設定閱讀主題和關鍵詞,充分而深入地閱讀文獻,撰寫綜述,從而掌握本學科前沿動態和研究進展。當月末或下月初,定期開展專業內小論文的匯報和討論。采用研究生講解,同學討論,導師打分的形式,將評分結果作為獎學金、評優等的指標之一,經過匯報和討論的小論文,在導師指導下修改完善,鼓勵學生投稿,發表文章。小論文匯報制度有利于培養研究生善于思考、善于總結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并提高專業論文寫作能力。

另外,定期邀請同一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開展學術講壇,邀請優秀碩博士進行學術交流,為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創造條件和學術氛圍[7]。如遇到與研究領域相同的講座主題時,要求研究生必須主動提出問題,并對專家的答疑解惑寫出總結報告,可促進學生主動擴展科研思維;如果邀請的是國外專家,不僅可以開闊視野,更是對英語口語、國際學術交流能力的鍛煉。

2.5 搭建科研平臺 科研平臺建設是培養學術型研究生的必要載體[8],不可或缺,主要包括實驗場地、儀器設備、重大科研課題的支撐等。對于帶教多年,具有豐富經驗的導師,鼓勵其凝練研究方向,結合成科研團隊,國家、省市教育部門給予經費支持,依托高校有計劃地建設一批中醫藥科研中心和基地,要求這些科研單位不搞“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式的科研,要和附屬醫院、各臨床專業等開展科研合作。儀器設備的增添要堅持實用原則,遠離“高大上”的誤區,以研究生課題必需為原則,做到充分而高效地利用硬件,避免浪費閑置和重復建設。充分發掘、利用導師科研基礎,鼓勵申報國家級、省級高質量基金項目,提高研究生的學術起點,改善研究生培養的科研環境。

3 中醫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評價

中醫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是否科學合理,應從研究生是否具備如下能力來衡量:①具有較強中醫學術傳承能力,對中醫學術具有較為敏感的接受、學習能力,較強的繼承和傳播能力;②具有較強的中醫創新能力,對理法方藥具有獨到見解;③具備靈活運用中醫辨證思維的能力,應用和發展中醫學術。

總之,在醫教協同新趨勢下,如何搭建中醫理論到臨床實踐的橋梁,如何實現方法教育,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如何解決與臨床關系密切的中醫科研、學術問題,這些應成為中醫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的題中之義。

參考文獻

[1]劉謙.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 為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1):15-16.

[2]李英,房敏,郝微微,等.中醫學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2):131-133.

[3]郭春雨,王永志.初探中醫專業研究生教學中科研思維與能力的培養[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27):5758-5759.

[4]黎春華,呂志平,孫學剛.基于轉化醫學的中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12):3132-3133.

[5]張成博,唐迎雪,鮑霞.中醫學文獻型研究生教育存在問題與改進方案[J].中醫教育,2009, 28(2):55-57.

[6]謝彤,單進軍.科研思維和科研能力在培養中醫學研究生中的重要性探討[J].江蘇科技信息,2014,21(11):72-73.

[7]王靚,吳笑英,金建,等.“醫教協同”下醫學研究生培養模式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5,7(17):211-212.

[8]黃純美,樊粵光,方熙茹,等.中醫院校臨床醫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1):64-66.

(收稿日期:2016.03.29)

猜你喜歡
醫教協同改革對策中醫
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關于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增生病38例臨床觀察
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人才培養改革路徑探析
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