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貸市場對農地流轉市場發育的影響

2016-07-19 01:27張龍耀
關鍵詞:內生性農地流轉

許 泉, 張龍耀, 吳 比

(1.南京農業大學 a.計財處; b.金融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95; 2.農業部 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北京 100810)

?

信貸市場對農地流轉市場發育的影響

許泉1a, 張龍耀1b, 吳比2

(1.南京農業大學 a.計財處; b.金融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95; 2.農業部 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北京 100810)

摘要:我國農地流轉市場逐步呈現出適度規?;?、有償化和契約化的趨勢,導致農戶參與農地流轉市場的資本門檻提高?;?省706戶農戶調查數據,在控制信貸獲得與農地流轉決策可能存在的內生性的基礎上,從微觀層面實證檢驗農村正規和非正規信貸市場對農戶農地流轉決策的可能影響。結果表明,正規信貸和非正規信貸對農戶轉入農地行為和轉入規模產生顯著正向影響,但是由于農村正規信貸市場不完善以及現行法律禁止農地抵押,非正規信貸對農戶農地轉入規模的影響更大。未來加快推進農地抵押制度改革和完善農村正規信貸市場有利于促進農地流轉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實現農村信貸和農村土地兩個要素市場的良性互動和均衡。

關鍵詞:正規信貸; 非正規信貸; 農地流轉; 農地抵押; 適度規模; 內生性

一、引言

農地流轉是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的重要途徑,是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業現代化的前提條件[1-3]。2002年頒布的《農村土地承包法》開始明確農地流轉的合法性。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人口市民化進程加快,中央政府更加積極地推動農地流轉市場的發展。整體而言,我國農地流轉市場發展迅速,表現出一些新的特征。首先,從農地流轉比例來看,1999年全國流轉耕地的比例僅為2.53%[4],2014年6月這一比例達到28.8%*數據來源于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2/21/c_1113721580.htm.,并且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農地流轉比例更高*2012年,江蘇省農地流轉比例為48.23%,蘇南地區的農地流轉比例高達64.74%。。其次,隨著農地流轉規模的擴大,適度規模的農業經營模式正在形成,截至2013年底,全國有經營規模在10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270多萬戶,各類家庭農場87.7萬家[5]。第三,農地流轉方式的有償化和契約化:(1)參與有償農地流轉的農戶比例上升,有償流轉農地的農戶比例從2004年的不足40%增加到2011年的57%[6];(2)簽訂正式書面合同的農地流轉比例上升,2005年僅14%的農戶簽訂正式書面流轉合同[1],2011年上升至32.76%[7];(3)親友和同村農戶之間的農地流轉比例下降,2005年87.60%的農地流轉發生在同村農戶之間[1],2011年這一比例降至41.72%,而流轉給外村農戶或企業的農地比例上升至50.86%[8]。

作為農村地區最為重要的兩個要素市場——信貸市場和土地市場,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較少被提及,尤其是關于農地流轉決定因素的研究幾乎未考慮信貸市場的影響。本文研究主要的出發點在于,親友間非正式的農地流轉幾乎不會受到農戶資本稟賦的限制,然而,適度規?;?、有償化和契約化的農地流轉過程中產生了土地租金、農地投資等一系列資金需求,提高了農戶進入農地流轉市場的資本門檻,可能導致一些農業經營能力較強的農戶受限于自身的資本稟賦而無法實現最優經營規模。本文擬從農地流轉市場出現的適度規?;?、有償化和契約化特征出發,考察農村信貸市場不完善是否會制約農地流轉市場的發育。具體而言,本文將從微觀農戶層面實證檢驗農村信貸市場和農地流轉市場之間的關系*盡管一些地區正在開展農地經營權抵押融資改革試點,但是由于農地抵押在法律層面仍受限,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現階段僅有一些大規模的農業企業、合作社等參與改革試點,因此本文暫不考慮農地流轉對信貸市場的影響。,即在當前農地抵押制度和信貸市場約束下,農村信貸市場能否有效地支持農戶參與農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

二、研究假說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農地交易能促使土地產權在不同生產能力的主體之間流轉,從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因而土地流轉和租賃交易在全球各國廣泛存在。目前國內外關于農地流轉決定因素的研究頗多,這些討論主要集中于農地產權制度、勞動力市場等因素。

第一,農地產權制度對農地流轉的影響。一般認為,不清晰、不完整或不穩定的農地產權抑制農地流轉市場的發展,這是因為:(1)抑制農戶進行農地投資,使得農地邊際生產率下降,導致土地需求不足;(2)降低農地交易價格,導致土地供給下降[11];(3)提高農地交易成本,阻礙農戶參與農地流轉市場[ 3,11-14 ];(4)可能失去轉出土地的風險降低了農戶轉出農地的可能性和規模[2]。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認為,農地產權穩定性與農戶參與農地流轉的關系不大[15-17]。田傳浩、方麗[18]還進一步指出,不能簡單認為地權不穩定會抑制農地流轉市場發育,而是應當考慮市場供給需求彈性,在供給彈性小于需求彈性的遠郊地區,土地調整會增加農地流轉市場的交易量。

第二,勞動力市場對農地流轉的影響。一些研究發現,擁有非農就業機會、非農就業穩定、非農收入高或非農就業勞動力較多的農戶更可能轉出農地[2,15, 19-21],反之更可能轉入農地[2,14,22]。與之相反的是,一些學者發現非農就業不一定會促進農地流轉,譬如,何國俊、徐沖[16]對北京郊區農戶調查研究發現,外出務工人數對農戶農地流轉意愿的影響不顯著,只有當城市就業更容易以及在城市獲得相應的保險保障時,非農就業才能促進農地流轉。錢忠好[23]進一步從家庭決策的視角分析非農就業與農地流轉決策的關系,發現考慮家庭收益最大化之后,農戶可能在家庭成員非農就業的同時并不會顯著地更多參與農地流轉,而是兼業經營。

關于信貸市場對農地流轉的影響,Jaynes[24]最早在理論上發現信貸是影響農地租賃市場活躍程度的重要因素。Olinto等[25]的理論模型進一步指出,當信貸市場不完善時,土地稟賦低的農戶將因流動性不足而不能有效參與土地市場。Boucher等[26]也認為信貸市場失靈阻礙了不同土地稟賦家庭之間的土地租賃交易,導致土地租賃活動有限。然而,國內學者仍較少涉及對該問題的研究。楊丹、高漢[27]基于2000年中國6省1199戶農戶調查數據,實證研究發現家庭信貸顯著促進農地流轉,完善的信貸市場有利于農地流轉市場發育。不過,楊丹、高漢[27]的研究使用的數據是2000年農戶調查數據,當時我國法律仍未正式支持農地流轉,農地流轉市場發育程度較低,且農地大多局限于親友之間的非正式流轉,因此信貸市場與土地市場的相互關系受到當時法律制度、農地流轉契約等諸多外部約束條件的影響,而近年來農地相關法律制度、農地流轉市場自身特征等已經發生重要變化。

理論而言,在要素密集度不變的情況下,農地流轉是土地優化配置的過程,同時信貸、勞動力等相關要素配置也隨之發生變化。若信貸和勞動力等要素市場是完善的,那么農村要素配置組合發生變化,整體效率提高,最終將逐步改變我國農業的傳統經營模式和發展方式。然而,發展中國家的農村信貸市場普遍存在缺陷,農戶信貸約束程度普遍較為嚴重,中國亦不例外[9-10]。同時,當前我國農村信貸政策仍以支持小農戶的小額信貸為主要導向,農村信貸市場對農地流轉市場的支持作用可能受到信貸市場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過高等缺陷的制約,還可能與我國農地抵押制度密切相關,農戶通過流轉獲得的土地經營權,由于《土地承包法》《擔保法》等法律限制和處置變現困難,難以發揮有效抵押物的功能。

隨著農地流轉市場表現出適度規?;?、有償化和契約化的特征以及農業經營資本密集度提高,農戶農地流轉行為和流轉規??赡軙艿睫r村信貸市場和農戶信貸可獲得程度的顯著影響。但是由于我國農村正規信貸市場不完善,正規信貸部門主要支持農村地區非農部門或將資金流向城市[28]。加之,現行法律禁止農地抵押,即使抵押也存在處置變現困難,農戶通過流轉獲得的土地經營權不能為其獲得正規金融機構的信貸融資。與此同時,一些研究發現,我國農村非正規信貸市場比較活躍,能夠緩解農戶面臨的信貸約束、提高其信貸可獲性[29]?;谝陨戏治?,本文提出以下待檢驗的研究假說:

(1)農戶農地流轉行為和流轉規模受到農戶信貸可獲得程度的顯著影響;

(2)正規信貸部門對農戶農地流轉決策的影響有限,非正規信貸對農戶農地流轉決策的影響更大。

三、數據來源與描述統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所用的數據來自于2013—2014年南京農業大學江蘇農村金融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對湖北武漢、山東棗莊以及江蘇南京等地的農戶調查。調查采取多階段分層抽樣方法:首先在每個樣本市依據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業經營特征選取2~3個樣本縣(區、市),其次根據鄉鎮經濟發展水平,在每個樣本縣(區、市)選擇2個樣本鄉鎮,最后按照農戶收入水平在每個樣本鄉鎮選擇2~4個村,最后,在每個村隨機抽取10~20個家庭經營主體(包括傳統農戶和規模農戶)。最終本課題組獲得有效樣本706戶,其中2013年武漢78戶和南京299戶(子樣本1)、2014年棗莊147戶和南京182戶(子樣本2)。調查涵蓋了農戶家庭特征、生產經營活動、農地流轉情況以及農村金融市場參與等信息。

(二)描述性統計

1.農地流轉市場特征分析

本文著重從農地轉入方的角度分析農地流轉市場的特征,主要表現為:

第一,農地流轉呈現適度規?;内厔?。如表1所示,樣本農戶中,146戶樣本農戶轉入農地,占總樣本數的20.68%,戶均轉入農地面積為80.87畝。在轉入農地的樣本農戶中,超過一半的農戶轉入農地規模在10畝以上,22.60%的農戶轉入農地超過50畝,最大轉入規模為1500畝。由此可見,樣本地區的農地流轉市場已呈現出一定的適度規?;卣?。

表1 樣本地區農地轉入情況

第二,農地有償化流轉比例提高。由于數據限制,這里僅統計2014年調查的子樣本2*由于子樣本1的問卷設計中未涉及農地流轉租金問題,因此在分析農地流轉有償化特征時僅使用2014年度調查的子樣本2。但是這一不足不會影響本文的計量模型估計。。子樣本2的329戶樣本中有101戶轉入農地,雖然子樣本中轉入戶比例略高于總樣本,但對子樣本農地有償轉入情況的考察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表2顯示,約84%的轉入農戶有償轉入農地,年均土地流轉租金512.35元/畝。同時,參與有償流轉的農戶比例隨著農地轉入規模的增加而增加,農地轉入規模超過50畝的樣本農戶均是有償轉入。結合樣本地區農地流轉適度規?;奶卣?,我們認為,支付農地流轉租金是農戶擴大經營規模過程中的重要投資需求。

表2 樣本地區農地有償流轉情況

進一步地,統計顯示,超過半數的有償轉入農戶在作物收獲之后支付農地流轉租金,這可能與正規信貸市場的支持不足有關,即農戶在正規信貸市場上的信貸約束可能導致其選擇延期支付土地租金的信用租賃行為[30]。此外,我們在實地調查中還了解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戶到外村租賃農地,來自不同村的農地流轉交易雙方的相互了解程度有限,因此通常會要求轉入農地農戶在簽訂流轉合約時支付一年或多年租金,這意味著,對于跨區域流轉農地的農戶而言,農地流轉租金高低和支付方式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流轉決策。

2.農戶信貸行為與農地流轉

表3給出了樣本農戶正規和非正規信貸市場參與情況。整體而言,264戶樣本農戶進行過正規或非正規信貸,其中100戶農戶獲得正規信貸,占總樣本的14.16%,而參與非正規信貸的農戶比例略高,占總樣本的28.19%。參與信貸市場的農戶中,接近30%參與農地流轉市場,而未參與信貸市場的農戶中僅15%左右轉入農地,即參與信貸市場的農戶更多地參與農地流轉市場,無論是正規信貸還是非正規信貸市場均是如此。

表3 樣本地區農戶正規、非正規信貸行為

我們還分析了樣本農戶正規、非正規信貸規模情況(見表4)。首先,從正規借款規模來看,轉入農地超過50畝的農戶平均正規信貸規模約是未轉入戶的1.8倍,反映出正規信貸市場對農戶大規模轉入農地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從非正規信貸規模來看,轉入農地農戶的非正規信貸規模約是未轉入戶的1.7倍,且隨著農地轉入規模的增加,非正規信貸規模逐步遞增,轉入農地超過50畝的農戶的非正規信貸規模近18萬元,約是未轉入戶的3倍,表明現階段較大規模的農地流轉可能會更多地依賴于非正規信貸市場。盡管部分樣本地區進行農地抵押融資改革試點*樣本地區中,武漢和棗莊是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承擔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任務[31]。,但是僅少數大規模經營主體獲得融資狀況的改善[31]。

表4 樣本地區農戶正規、非正規信貸規?!挝唬喝f元

四、計量模型與實證分析

(一)變量定義

(1)因變量。為考察信貸市場對農戶農地流轉決策的影響,本文首先檢驗信貸市場對農戶農地轉入行為的影響,其次分析信貸市場對農戶農地轉入規模的影響,分別選取農戶是否轉入農地和農地轉入規模作為因變量。

(2)解釋變量。實證模型關注的核心解釋變量是農戶信貸市場參與情況,即獲得的正規和非正規信貸規模。然而,上述兩個變量可能存在內生性問題:一方面,相比于傳統的小農經營,規?;洜I在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和機械、技術等配置過程中產生更多的資金需求,而獲得信貸有利于農戶跨越參與農地流轉市場的最低資本門檻,促進農戶實現規模經營;另一方面,農戶轉入農地,尤其是大規模轉入農地,產生更多的信貸需求,同時也通常被視為農業經營能力較強的信號,因而可能獲得銀行或民間放貸人更多的資金支持,即農戶的農地轉入行為也可能影響其信貸獲得能力。為解決這一內生性問題,本文選取社會關系(是否有家人、親友在銀行或政府上班)和人情往來支出分別作為正規信貸規模、非正規信貸規模的工具變量,原因在于:(1)具有社會關系的農戶更可能獲得正規貸款,一是因為家人或親友在銀行工作的農戶更有機會接觸銀行信貸員,二是因為家人或親友在政府工作的農戶更容易找到符合要求的擔保人,三是因為政府工作人員一般具有一定的威望和能力,能夠影響正規金融機構的放貸決策[32]。Tsai[33]發現,在中國農村信貸市場中,村干部和銀行工作人員的親友等具有廣泛社會關系的農戶獲得了大部分的正規信貸資源,缺乏這些社會資本的農戶則可能自動退出正規信貸市場[34]。(2)一些研究發現,人情往來支出越多的農戶擁有的非正規借款渠道越多[35],更容易獲得非正規信貸。此外,本文還選取戶主特征、家庭特征、生產經營特征以及農戶所在村莊的資源稟賦特征等相關控制變量,具體變量定義及描述性統計見表5。

表5 變量定義及描述性統計

(二)信貸市場對農戶農地轉入行為的影響

首先采用Probit模型檢驗信貸市場對農戶農地轉入行為的影響,模型具體形式如下:

Pr(transferi=1)=Φ(β1crediti+β2X1i+β3X2i+β4Zi+β5Vi)

(1)

(1)式中,Pr(transferi=1)表示農戶i轉入農地的概率,transfer代表農戶是否轉入農地的二元虛擬變量,轉入農地取值為1,否則為0。crediti表示農戶i獲得的正規(或非正規)信貸規模??紤]到正規信貸和非正規信貸可能存在相互影響,本文將正規信貸規模、非正規信貸規模分別放入兩個模型進行估計。X1i代表戶主特征變量,X2i是家庭特征變量,Zi是生產經營特征變量,Vi則是村莊特征變量。

根據上述模型設定,本文運用STATA12.0軟件進行計量分析,其中模型1、2是Probit估計結果,模型3、4是采用工具變量的IVProbit估計結果,估計結果如表6所示。從模型1、2的估計結果來看,正規信貸規模促進農戶轉入農地,但統計上并不顯著,相比之下,非正規信貸規模對轉入農地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從模型3、4估計結果來看,Wald內生性均顯著,說明模型估計面臨內生性問題,工具變量方法有效。同時,第一階段回歸中社會關系、人情往來支出的F值分別為10.82、30.36,因此不存在弱工具變量問題。使用工具變量進行IVProbit估計顯示,正規信貸規模對轉入農地行為的正向影響由不顯著變為顯著,非正規信貸規模對轉入農地行為影響的顯著性提高。下面著重分析模型3、4的估計結果。

模型3、4的估計結果顯示,正規信貸規模、非正規信貸規模均顯著促進農戶農地轉入行為,非正規信貸規模的邊際效應略高于正規信貸規模,研究假說1和2部分得到驗證,表明正規和非正規信貸市場提高了農戶轉入農地的可能性,這可能與信貸資金降低農戶進入農地流轉市場的資本門檻有關。該結果與徐麗鶴[30]的研究結論不一致,她發現正規信貸對轉入農地概率的正向影響大于非正規信貸。對此,我們的解釋是,一方面,與徐麗鶴[30]樣本調查年份2009年相比,農地流轉的規?;?、有償化和契約化使得農戶在轉入農地時面臨更大的資金缺口,由于難以獲得正規信貸,農戶只能更多地尋求非正規信貸部門的支持;另一方面,現行法律對農地抵押的限制,使得農地難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抵押品,處置困難抑制了正規金融機構支持規模農戶參與農地流轉的積極性。從其他控制變量的估計結果來看,家庭規模對農地轉入行為產生顯著正向影響;非農收入占比對農地轉入行為產生顯著負向影響,即非農收入占比越低的農戶越可能轉入農地,原因可能是非農收入占比較低的農戶在農業生產上更具比較優勢,更可能轉入農地擴大經營規模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家庭承包地面積對農地轉入行為產生顯著負向影響,即承包地面積越少的農戶更可能轉入農地,這也說明了初始土地稟賦較低的農戶可以通過農地流轉市場優化土地資源配置,這與Deininger&Jin[15]的研究結論一致;村級人均承包地面積對農地轉入行為有顯著積極影響,一方面可能與農地流轉交易成本較低相關,因為村級人均承包地面積越大的村莊,農地細碎化程度較低,農戶轉入農地時所需要搜尋的潛在交易對象少、協商成本低[2,17],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村級人均承包地面積越大的村莊,農地相對不是很稀缺,農地流轉價格低,農戶對農地流轉的需求相對較大。

表6 信貸市場影響農戶農地轉入行為估計結果

注:表中給出的是均值處的邊際效應,括號中是標準誤;*、**、***分別表示在10%、5%、1%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

(三)信貸市場對農戶農地轉入規模的影響

由于在706戶樣本農戶中有560戶未參與農地轉入,因而對農地轉入規模模型的估計存在截取問題,需要使用Tobit模型估計信貸市場對農戶農地轉入規模的影響,計量模型具體形式如下:

(2)

(3)

表7列出了計量分析結果。其中,模型5、6是Tobit估計結果,模型7、8是采用工具變量的IVTobit估計結果。從模型5、6的估計結果來看,正規信貸規模對農地轉入規模有正向影響但不顯著,非正規信貸規模對農地轉入規模有顯著正向影響。模型7、8的Wald內生性均顯著,說明模型同樣面臨內生性問題,工具變量方法有效。同時,第一階段回歸中社會關系、人情往來支出的F值亦表明不存在弱工具變量問題。使用工具變量解決估計系數偏差之后,正規信貸規模對農地轉入規模的正向影響由不顯著變成顯著,正規信貸規模、非正規信貸規模的邊際效應提高。

表7 信貸市場影響農戶農地轉入規模估計結果

注:表中給出的是左截取時均值處的邊際效應,括號中是標準誤;*、**、***分別表示在10%、5%、1%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

表8 穩健性檢驗結果

注:表中模型9~12給出的是均值處的邊際效應,模型13~16給出的是左截取時均值處的邊際效應,括號中是標準誤;*、**、***分別表示在10%、5%、1%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

具體從模型7、8的估計結果來看,正規信貸規模、非正規信貸規模顯著正向影響農地轉入規模,非正規信貸規模的邊際效應相對較大,這與上文的研究假說1和2亦是一致的。這意味著正規信貸和非正規信貸均顯著促進農戶擴大農地轉入規模,但在當前的農地抵押制度下,農地抵押有效性不足,農戶難以使用流轉獲得的農地經營權作為抵押獲得正規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當農戶在擴大農地經營規模過程中面臨資金約束時,只能尋求非正規信貸部門的支持。

從其他控制變量的估計結果來看,家庭規模對農地轉入規模有顯著正向影響,非農收入占比對農地轉入規模有顯著負向影響;生產性資產對農地轉入規模產生顯著正向影響,這與我們在調查中觀察到很多規模經營主體在轉入土地之前都是農機大戶的現象是一致的,其可能的解釋是,樣本農戶的生產性資產主要是農業生產性資產,農業生產性資產的專用性激勵農戶擴大農地經營規模[36];家庭承包地面積對農地轉入規模有顯著負向影響,即初始農地稟賦越低的農戶轉入農地越多;村級人均承包地面積同樣顯著正向影響農地轉入規模,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可能是村級人均承包地面積越大的村莊,轉入農地的交易成本越低、土地需求越大,因而農戶轉入的農地規模越大。

(四)穩健性檢驗

為檢驗上述結果的穩健性,我們以農戶所在鄉鎮農村金融市場發展水平為標準進行分樣本檢驗,其原因是,銀行網點數越多的鄉鎮,金融發展水平越高,農戶更易于獲得信貸資金。具體而言,按照樣本農戶所在鄉鎮的銀行網點數是否達到3家將樣本農戶分成兩個子樣本*樣本地區較為普遍的情況是鄉鎮有農村信用社(或農村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兩家銀行的網點,因此以鄉鎮銀行網點是否達到3家作為衡量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標準。。穩健性檢驗結果見表8,由于Wald內生性檢驗不顯著,僅模型10和14使用了工具變量。

首先,從模型9、11、13、15的估計結果來看,正規信貸未對農地轉入概率、農地轉入規模產生顯著影響,但符號與預期一致??梢园l現,即使在金融市場競爭程度較高的地區,正規信貸也未顯著促進農戶轉入農地,可能的解釋是,現行農地抵押制度抑制了金融機構為農戶農地轉入行為和規模經營提供信貸支持。其次,模型10、14、16的回歸結果顯示,非正規信貸對農地轉入概率、農地轉入規模均產生顯著影響,且對所在鄉鎮銀行網點數較多的樣本農戶的影響更大。整體而言,表8的估計結果與研究假說相一致,我們的結論是穩健的。

五、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現有關于我國農地流轉市場影響因素的文獻頗多,但大多忽視了信貸市場因素。本文從當前我國農地流轉規?;?、有償化和契約化的現實特征出發,檢驗隨著農地流轉市場特征的變化,信貸市場不完善是否會阻礙農地流轉市場的農戶參與行為。識別策略是利用湖北、山東和江蘇3省706戶農戶調查數據,在控制信貸市場與農地轉入決策之間內生性的基礎上,實證檢驗了正規信貸和非正規信貸市場對農戶農地流轉行為和規模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第一,案例地區的農地流轉已呈現出規?;陀袃敾奶卣?,轉入農地的農戶平均轉入農地規模為80.87畝,參與有償流轉的轉入農戶比例已接近85%;第二,信貸可獲性是影響農戶農地流轉決策的重要因素,正規信貸和非正規信貸均顯著正向影響農戶農地轉入的概率和規模,但由于農村正規信貸市場仍不完善和現行法律對農地抵押的禁止,正規信貸對農地轉入規模的支持影響有限,農戶更多地還是尋求非正規信貸部門的支持。進一步檢驗顯示,即使在正規金融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由于農戶面臨較高程度的需求型信貸約束,正規信貸市場在促進農地流轉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亦受到限制。

本文的研究對于未來如何活躍農地流轉市場以及促進農村信貸市場與農地流轉市場良性互動具有如下的政策啟示。首先,完善農地產權、抵押和流轉等相關制度對提高農地流轉市場的配置效率非常重要,應在明確農地三權分離和經營權流轉的前提下,加快推進農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從法律層面賦予農地經營權的用益物權和抵押融資功能。當前作為相關法律修訂的過渡階段,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完善農地抵押貸款的風險補償或擔保機制,提高金融機構的農地抵押貸款供給意愿,使得農戶在擴大農地規模的同時能夠獲得相應的信貸支持。其次,完善農村金融市場同樣有助于促進土地和信貸這兩個要素市場之間的良性互動,也影響著農地市場配置效率。未來農村信貸政策的重點是逐步改變傳統以支持農戶小額信貸為主的農村信貸政策導向,在農地流轉市場發展較快的地區,鼓勵金融機構開展對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同時,引入多種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增加農村信貸供給,建立農村貸款擔保體系,逐步提高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信貸可獲性。

參考文獻:

[1]葉劍平,蔣妍,豐雷.中國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調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調查的分析和建議[J].中國農村觀察,2006,(4):48-55.

[2]KIMURA S, OTSYKA K, SONOBE T, REZELL S. Efficiency of Land Allocation through Tenancy Markets: Evidence from China[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11, 59 (3):485-510.

[3]郜亮亮,黃季焜,冀縣卿.村級流轉管制對農地流轉的影響及其變遷[J].中國農村經濟,2014,(12):18-28.

[4]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課題組.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研究[M],中國發展出版社,2013.

[5]張紅宇.農地“三權”須分離[J].財經,2013,(35):100-105.

[6]王亞楠,紀月清,徐志剛,鐘甫寧.有償VS無償:產權風險下農地附加價值與農戶轉包方式選擇[J].管理世界,2015,(11):87-94.

[7]葉劍平,田晨光.中國農村土地權利狀況:合約結構、制度變遷與政策優化——基于中國17省1956位農民的調查數據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 52(1):38-46.

[8]田晨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中國農地金融發展路徑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4:56-57.

[9]李銳,朱喜.農戶金融抑制及其福利損失的計量分析[J].經濟研究,2007,(2):146-155.

[10]LI R, LI Q, HUANG S, ZHU X. The Credit Rationing of Chinese Rural Households and Its Welfare Loss: 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Panel Data[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3, 26:17-27.

[11]錢忠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產權殘缺與市場流轉困境:理論與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6):35-45.

[12]JIN S, DEININGER K. Land Rental Market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Productivity and Equity Impacts from China [J]. Science, 2005, 308 (5722):688-690.

[13]程令國,張曄,劉志彪.農地確權促進了中國農村的土地流轉嗎?[J].管理世界,2016,(1):88-98.

[14]冀縣卿,錢忠好,葛軼凡.交易費用、農地流轉與新一輪農地制度改革——基于蘇、桂、鄂、黑四省區農戶調查數據的分析[J].江海學刊,2015,(2):83-89.

[15]DEINENGER K, JIN S. The Potential of Land Rental Market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 78(1):241-270.

[16]何國俊,徐沖.城郊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分析——基于北京郊區6村的實證研究[J].經濟科學,2007,(5):111-124.

[17]張蘭,馮淑怡,曲福田.農地流轉區域差異及其成因分析——以江蘇省為例[J].中國土地科學2014,28(5):73-80.

[18]田傳浩,方麗.土地調整與農地租賃市場:基于數量和質量的雙重視角[J].經濟研究,2013,(2):110-121.

[19]韓菡,鐘甫寧.勞動力流出后“剩余土地”流向對于當地農民收入分配的影響[J].中國農村經濟,2011,(4):18-25.

[20]趙光,李放.非農就業、社會保障與農戶土地轉出——基于30鎮49村476個農民的實證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10):102-110.

[21]閆小歡,霍學喜.農民就業、農村社會保障和土地流轉——基于河南省479個農戶調查的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3,(7):34-44.

[22]黃祖輝,王建英,陳志鋼.非農就業、土地流轉與土地細碎化對稻農技術效率的影響[J].中國農村經濟,2014,(11):4-16.

[23]錢忠好.非農就業是否必然導致農業流轉——基于家庭內部分工的理論分析及其對中國農戶兼業化的解釋[J].中國農村經濟,2008,(10):13-21.

[24]JAYNES G.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Agrarian Economies[J]. Oxford Economic Papers, 1982, 34(2):346-367.

[25]OLINTO P, DEININGER K, DAVIS B. Land Market Liberalization and the Access to Land by the Rural Poor: Panel Data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the Mexican Ejido Reform[R/OL]. [2016-01-31].http://pdf.usaid.gov/pdf.docs/pnacl377.pdf.

[26]BOUCHER S R, BARHAM B L, CARTER M R. The Impact of ‘Market-Friendly’ Reforms on Credit and Land Markets in Honduras and Nicaragua[J]. World Development, 2005, 33 (1):107-128.

[27]楊丹,高漢.信貸市場與農地使用權流轉——基于雙變量Probit模型的實證分析[J]. 世界經濟文匯,2012,(2):60-72.

[28]CHEN Y, MA Y.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 in China[M]. Hong Kong: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S) Private Limited, 2013:15.

[29]張兵,張寧.農村非正規金融是否提高了農戶的信貸可獲性?——基于江蘇1202戶農戶的調查[J]. 中國農村經濟,2012,(10):58-68.

[30]徐麗鶴.中國農戶私人借貸與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研究——基于微觀角度的分析[D].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4:46-50.

[31]張龍耀,王夢珺,劉俊杰.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改革分析[J]. 農業經濟問題,2015,(2):70-78.

[32]金燁,李宏彬.非正規金融與農戶借貸行為[J]. 金融研究,2009,(4):63-79.

[33]TSAI K S. Imperfect Substitutes: The Local Political Economy of Informal Finance and Microfinance in Rural China and India[J]. World Development, 2004, 32 (9):1487-1507.

[34]張龍耀,江春.中國農村金融市場中非價格信貸配給的理論和實證分[J]. 金融研究,2011,(7):98-113.

[35]馬光榮,楊恩艷.社會網絡、非正規金融與創業[J]. 經濟研究,2011,(3):83-94.

[36]馬賢磊,仇童偉,錢忠好.農地產權安全性與農地流轉市場的農戶參與——基于江蘇、湖北、廣西、黑龍江四省(區)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2015,(2):22-37.

The Effect of Credit Market on the Development of Farmland Circulation Market

XU Quan1a, ZHANG Long-yao1b, WU Bi2

(1. a. Office of Financial Affairs,b. College of Finance,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2.Research Center for Rural Economy, Ministry of Agricultural, Beijing 100810,China)

Abstract:Chinese farmland circulation market comes to modest scale, commercialization and contracts sprit, and resulting in capital threshold improvement of peasant households’ participation in the farmland circulation marke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706 peasant households, and controlled the endogeneity between credit access and farmland circul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rural formal credit market and informal credit market on peasant households’ decision in farmland circ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mal credit and informal credit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on peasant households’ behavior and the scale of farmland circulation. However, because of imperfect rural formal credit market and existing laws prohibiting rural land mortgage, informal credit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scale of circulation. Accelerating farmland mortgage system reform and improving rural formal credit market will promote farmland circulation, develop a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and realize positive interaction and balance between rural credit market and rural land market.

Key Words:formal credit; informal credit; farmland circulation; rural land mortgage; moderate scale; endogeneity

收稿日期:2016-04-11

DOI:10.7671/j.issn.1672-0202.2016.04.003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57312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7110313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71303104);南京農業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SKCX2014010、SKZD2015003)

作者簡介:許泉(1966—),男,江蘇海安人,南京農業大學計財處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生態經濟。E-mail:xuquan@njau.edu.cn

中圖分類號:F83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202(2016)04-0019-12

猜你喜歡
內生性農地流轉
國外農地制度與農地流轉的經驗與借鑒
襄陽市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及對策研究
比較優勢內生結構變動與政策干預
基于內生性視角的大股東掏空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
高管與職工薪酬差距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高管與職工薪酬差距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慈善捐贈、企業績效與合理區間把控——基于內生性視角的經驗分析
農地確權、農地流轉和農村區域經濟發展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陜西省農地流轉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農地流轉“非糧化”及對糧食安全影響研究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