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教材中突圍,走課內海量閱讀之路

2016-07-20 00:27郝曉玲
陜西教育·教學 2016年6期
關鍵詞:海量空白處課本

郝曉玲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海量閱讀能支持孩子的語文學習,提高孩子的人文素質,隨著人文素質的提高,孩子就能理解更為高深的內容,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課內海量閱讀這一理念最初是由韓興娥提出的,通過課內海量閱讀來提升孩子的識字量和知識面,提高孩子的人文素質。

一、提高課堂利用率,為“海量閱讀”打好基礎

傳統意義上的小學語文教育注重識字和理解,一般一篇精讀課文都要分解開來講解,這就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導致了課內海量閱讀不能很好地實施。要想走課內海量閱讀之路,就必須提高課堂效率,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縮短課本學習的時間,才能進行有效的課內海量閱讀。

1.提高課內學習效率。

實施課內海量閱讀的同時,也須按時完成課內文章的學習。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需要督促孩子做好課前預習,協同孩子家長一同督促孩子的預習工作,讓孩子在重復閱讀中能夠更好地識字。在課堂上老師先領讀課文,帶領孩子朗讀幾次,看到誰能背誦了就過去聽一下,背誦通過的孩子就能讓其背誦下一篇。年齡較低的孩子的記憶力都是很好的,而從韓興娥的教學中我們也發現,在背誦上,一年級的孩子都是天才,背誦課文十分迅速,而且全班學生都能背誦,這就大大提高了課內的學習效率。

2.提高課堂時間利用率。

由于教師在一節課堂中既要講解完既定的課本內容,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內海量閱讀,對課堂節奏的把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師應在課前自我模擬時間的安排,做好預前工作。提高了課堂時間的利用率,才能更好地開展課內海量閱讀。

二、突破教材,實行課內海量閱讀

要想從教材中突圍,走課內海量閱讀之路,就必須突破教材,而突破教材就需要根據課本進行延伸閱讀和發掘教材的空白處。通過發掘教材空白處和延伸教材而實行的海量閱讀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突破教材,但又與教材相關的課內海量閱讀。

以往老師教學的視野總是局限于教材之內的“土地”,于是一個學期的教學知識就十分有限,只能局限于幾百個生字,三十篇課文。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在教學《揠苗助長》后,通過著重品讀描寫農夫的關鍵詞,從而體會書中農夫的心理。品味農夫的心理后讓學生進行討論,討論他們的讀后感,教師在最后做一個寓意總結,待學生理解故事之后再帶領朗讀,從而加深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率。在完成《揠苗助長》的故事后就能找一些寓言相似的語言故事講給學生聽,例如《殺雞取卵》故事,這兩個寓言故事講的都是急于求成,貪圖眼前好處而不顧長遠利益。這樣就能在進行課內海量閱讀的同時,進行學生的人文教育。

除了找尋相似的課外故事進行講解,老師還須充分發掘課本教材的空白處,挖掘空白處的有趣故事,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本教材的理解,還能拓寬學生的想象面。同時,低年級學生的課本內容都是經過刪減的,教師可以在授課完后將原版故事搬上課堂,讓孩子能夠更加了解故事中的情節。

三、課內海量閱讀的分階段實施

韓興娥在實行課內海量閱讀中,將小學六年分為三個階段:一年級為第一階段,二三年級為第二階段,四五六年級為第三階段,根據各個階段實施不同的課內海量閱讀措施。

第一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問題,在學習中主要進行識字,主要是通過延伸課本內容、突破課本內容的局限進行課內海量閱讀,在海量閱讀中達到擴充識字量的目的。對于生詞,第一階段的學生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遇見,見的多了,自然就能識別它了。

第二階段的學生,主要要落實寫和背誦,與第一階段的海量閱讀不同,第二階段是寫作的起步。韓興娥老師一直奉行的是“勞于讀書,逸與作文”的觀點。所以在實行課內海量閱讀時,不僅要發掘教材空白處,對教材進行延伸海量閱讀,還要根據學生的寫作方向做海量閱讀。在課堂上朗誦現階段適合閱讀的文章,讀得多,學生才能下筆成文。

第三階段的海量閱讀就更為廣泛了,韓興娥老師認為第三階段的海量閱讀主要包括:經典古文、歷史故事和中外小說。這一階段的學生通過突破教材,進行大量的課內海量閱讀,能增加學生的閱讀面和理解能力,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就能“無師自通”。

從教材中突圍,走課內海量閱讀之路,把傳統的課外閱讀模式移進課內,采用一篇帶多篇的形式增加語文課堂的容量,讓學生在課內海量閱讀的學習過程中真正愛上閱讀,愛上語文,走語文學習的幸福之路。

編輯 張曉楠

猜你喜歡
海量空白處課本
中小學語文海量閱讀研究述評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一個圖形所蘊含的“海量”巧題
疊方格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Hadoop構建的銀行海量數據存儲系統研究
腦力對對碰
吃飯誰買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