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評估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及預后的應用價值

2016-07-26 22:24陳娟莊偉雄羅樹榮陳江龍丁永星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7期
關鍵詞:核磁共振成像腦損傷新生兒

陳娟 莊偉雄 羅樹榮 陳江龍 丁永星

【摘要】 目的 探討核磁共振成像(MRI)評估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及預后的應用價值。方法 120例足月新生兒窒息患兒,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各60例, 于患兒出生后3~10 d分別對對照組進行頭顱CT檢查, 試驗組進行頭顱MRI檢查, 對比兩組腦損傷檢出率, 并且于出生后6個月~2歲對患兒進行隨訪, 同時在隨訪時分別對對照組復查CT及試驗組復查MRI評估其預后, 并進行相應干預, 最終行神經心理發育檢查。結果 試驗組腦損傷檢出率 (95.00%)高于對照組 (81.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5.175, P=0.023<0.05);對照組 CT檢查結果顯示, 60例患兒中有 11例 CT未見異常, 13例低密度區侵及兩側的大腦半球, 18例低密度白質區侵及腦葉 >2葉, 12例低密度白質區侵及腦葉≤ 2葉, 出血性病變 6例。試驗組 MRI結果顯示, 60例患兒中 3例正常, 22例輕度異常, 25例中度異常, 10例重度異常。對照組隨訪結果顯示, 對于神經心理發育評價, 21例發育低下, 34例發育偏低, 5例發育正常 ;試驗組隨訪結果顯示, 對于神經心理發育評價, 8例發育低下, 32例發育偏低, 20例發育正常;隨訪結果中發育正常與發育偏低定為預后良好, 發育低下定為預后不良 。隨訪結果顯示試驗組預后效果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685, P=0.006<0.05)。結論 MRI對評估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及預后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核磁共振成像;新生兒;窒息;腦損傷;預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006

新生兒窒息是指新生兒在產后有效的呼吸不能建立導致缺氧缺血。新生兒窒息后, 機體引起缺氧缺血現象, 重要器官機能受到損傷, 其中腦細胞最易受到損傷, 腦神經元遭到破壞, 發生水腫壞死, 神經元不能氧化磷酸化產生能量, 腦功能發揮受阻, 最終枯竭[1], 是導致新生兒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 因此, 如何盡早診斷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及評估其預后是國內外熱門課題之一。常用的診斷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的評估方法有MRI、CT、多普勒超聲等。近年MRI評估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及預后研究國外已有許多報道, MRI可對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進行全方位的掃描與成像, 輔助評估其窒息后腦損傷及預后, 指導早期診斷及隨訪期間康復治療, 有助于改善腦損傷患兒的預后, 具有臨床實用價值及社會效益。本研究對MRI在評估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及預后方面的應用價值進行詳細的探討,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20例患兒, 均被診斷為新生兒窒息, 其中輕度窒息86例, 重度窒息34例, 男65例, 女55例, 將120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各60例。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新生兒窒息診斷標準, 出生1 min和5 min Apgar評分≤7分;②均為足月兒, 胎齡37~42周;③體重2500~4000 g;④缺氧缺血癥狀穩定者。排除標準:①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兒;②嚴重危險癥狀的患兒;③除新生兒窒息外有其他新生兒期疾病的患兒。

1. 2 方法 于出生后3~10 d, 對照組進行頭顱CT檢查, 試驗組進行頭顱MRI檢查, CT及MRI檢查時, 新生兒處于吃奶后自然睡眠狀態, 不能入睡者應用10%水合氯醛0.5 ml/kg稀釋后肛門灌入或肌內注射苯巴比妥5 mg/kg, 并且佩戴耳塞消除聲音干擾。

1. 3 檢查設備

1. 3. 1 CT檢查 對照組采用飛利浦公司雙排螺旋CT進行頭顱平掃。CT檢查可檢測到顱內壓及腦內部患病情況, 如腦水腫及腦出血。頭顱CT常規檢查需對各個部位進行細致觀察和指標測定, 要觀察的部位主要包括腦干、大腦皮質、丘腦、基底節、腦室、皮質下的白質。要測定的數值是低密度區的CT值, 并且需測定病變區的腦葉數。

1. 3. 2 MRI檢查 試驗組采用西門子公司AVANTO型號1.5T超導磁共振成像儀設備進行頭顱平掃, 進行橫斷位T1WI、T2WI及FLAIR序列, 矢狀位T2WI的常規掃描, 橫斷位加做DWI及SWI掃描, 常規掃描及DWI掃描層厚5 mm, SWI掃描層厚2 mm, 對白質、灰質、腦室、皮質、腦干、小腦、基底節、丘腦等部位進行觀察, 對DWI、T1WI、T2WI的成像結果進行分析比對。

1. 4 MRI檢查結果評定 新生兒窒息患兒MRI檢查:T1WI呈現低信號, T2WI呈現高信號, 腦部發生腦水腫, 并且腦溝及腦回變淺不明顯甚至消失, 神經元破壞明顯, 灰質和白質分界不清, 髓鞘化部位發出信號異常增高, 有時會見顱內出血。MRI檢測的結果根據異?,F象分為不同程度以便對病情發展作出準確分析, 具體如下:①正常:沒有顯示任何異常信號, 灰質與白質分界清楚;②輕度異常:有輕微異常信號顯示, 范圍不大;③中度異常:異常范圍增大, 灰質與白質分界不明顯;④重度異常:大范圍顯示異常信號, 灰質與白質分界消失。

1. 5 隨訪評價 將兩組得到的結果進行對比, 比較兩組腦損傷的檢出率。對兩組在出生后6個月~2歲進行隨訪, 同時兩組在隨訪期間(6個月、1歲、2歲)分別進行頭顱CT及頭顱MRI復查, 評估其預后并進行相應干預, 最終進行神經心理發育檢查, 主要從大運動發育、精細運動發育、語言發育、個人與社會能力幾個方面進行評定。對所得結果綜合起來以判定智力以及神經發育情況, <70分為發育低下, 70~80分為偏低, 80~130分為正常, 以發育偏低、正常為預后良好。

1.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腦損傷檢出率比較 對照組腦損傷檢出率(81.67%)低于試驗組(9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175, P=0.023<0.05)。見表1。對照組CT檢查結果顯示, 60例患兒中有11例CT未見異常, 13例低密度區侵及兩側的大腦半球, 18例低密度白質區侵及腦葉>2葉, 12例低密度白質區侵及腦葉≤2葉, 出血性病變6例。試驗組MRI結果顯示, 60例患兒中3例正常, 22例輕度異常, 25例中度異常, 10例重度異常。

2. 2 兩組預后效果比較 對照組隨訪結果顯示, 對于神經心理發育評價, 21例發育低下, 34例發育偏低, 5例發育正常 ;試驗組隨訪結果顯示, 對于神經心理發育評價, 8例發育低下, 32例發育偏低, 20例發育正常;隨訪結果中發育正常與發育偏低定為預后良好, 發育低下定為預后不良, 本次試驗組預后效果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685, P=0.006<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近年來產前檢查的普及和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的提高, 新生兒窒息的存活率明顯提高, 與此同時由于窒息帶來的致殘率也明顯提高。新生兒窒息是指由于產前、產時或產后的各種病因使胎兒缺氧而發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發生呼吸、循環障礙, 導致出生后1 min內無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有效呼吸, 以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酸中毒為主要病理生理改變的疾病。主要病因有母體疾病、子宮因素、胎盤因素、臍帶因素、難產、胎兒因素(如新生兒呼吸道阻塞、肺發育不全、顱內出血以及嚴重的中樞神經系、心血管系畸形等)[2]。

發生窒息后, 對新生兒多個器官均損傷嚴重, 尤其是腦部的損傷。新生兒腦代謝最旺盛, 腦耗氧量是全身耗氧量的一半, 對缺氧的耐受性最差。腦內糖原很少, 葡萄糖及氧全靠腦血循環供應, 因此發生窒息時, 最先、最容易損傷的就是腦[3]。由于圍生期窒息導致新生兒腦損傷, 造成兒童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 嚴重影響兒童的生活質量, 造成家庭、社會沉重的負擔。因此如何盡早診斷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是國內外熱門的課題之一。

常用的診斷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的評估方法有MRI、CT、多普勒超聲等。MRI問世以來, 人們發現MRI能早期無創的檢測腦部各代謝產物的異常變化, 能夠更清晰顯示腦實質及基底節區出血、腦室周圍白質損傷及特殊腦損傷, 尤其是對中心皮質及亞皮質區的研究更加引人注目, 為診斷提供可靠依據。

近年MRI評估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及預后研究國外已有許多報道, 值得討論的主要集中在基底節和丘腦區。此區域是新生兒代謝活躍區且是最易損傷的區域, 故值得深入研究。不少學者認為CT在顱內出血方面的診斷準確性極高[4-6], CT檢查能清楚顯示顱內結構和顱內的各種病變, 對顯示顱內出血, 特別是蛛網膜下腔出血較MRI好, 但經過解剖發現CT對蛛網膜下腔出血具有極高的假陽性, 對新生兒腦損傷預后評估有一定局限性, 且受檢者要受到X線輻射。MRI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異的定位, 特別對于基底節區的異常信號灶及點狀出血檢出陽性率MRI明顯優于CT, 且可以根據T1及T2信號灶的特點來區別缺血導致變性還是囊性變。另外MRI檢查患兒不接受放射線, 屬于完全無創傷檢查, 是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的重要監測手段。MRI可明確新生兒腦損傷病灶的部位、范圍、性質及與周圍結構的關系, 具有優越的組織分辨率, 能清楚顯示顱內解剖結構, 能清楚顯示腦實質及基底節區損傷、腦室周圍白質軟化、腦髓鞘化的過程等;但也具有美中不足, MRI檢查空間較為封閉, 部分患兒因恐懼不能配合完成檢查, 檢查所需時間較長等缺陷[4, 5]。

本研究結果顯示, 試驗組腦損傷檢出率 (95.00%)高于對照組(81.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隨訪結果顯示試驗組預后效果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MRI對評估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及預后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建議臨床治療中全面推廣應用 MRI在新生兒窒息后腦損傷及預后的監測, 以達到最佳康復效果, 降低患兒致殘率, 具有一定的臨床實用價值及良好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高健群, 馬穎, 江劍輝, 等.窒息新生兒血肉堿譜與腦損傷相關性的研究.中國婦幼保健, 2012, 27(29):4543-4546.

[2] 劉曉丹, 張敏敏, 申亞利, 等.乳酸檢測在新生兒窒息診斷及預后評估中應用的研究進展.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2, 38(2):390-392.

[3] 劉曉丹, 高玉先, 任靜, 等.尿乳酸/肌酐比值在新生兒窒息預后評估中的應用價值.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4, 40(3): 655-658.

[4] 張錫綱, 裘華興, 蔣寧.常規MRI與DWI結合在新生兒窒息顱腦中的臨床應用.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14, 22(7):97-98.

[5] 曹亞芹, 盧秀麗, 衛中華, 等.窒息新生兒振幅整合腦電圖與臍動脈血氣分析和MRI相關性研究.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5, 23(8):853-855.

[6] 袁陸濤, 魏小二, 徐晨, 等. 3.0T磁共振成像在重型顱腦外傷診斷及預后評估中的價值.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3, 33(4):454.

[收稿日期:2016-02-24]

猜你喜歡
核磁共振成像腦損傷新生兒
綜合護理對蛛網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腦損傷的臨床干預分析
非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進展
蒙藥嘎日迪-13治療腦缺血模型大鼠腦損傷的研究*
新生兒需要睡枕頭嗎?
新生兒出生后該怎樣進行護理?
MRI與顱腦CT在老年多發性腦梗死診斷中對比研究
CT及MRI診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價值
超導磁共振與多層螺旋CT對診斷股骨頭壞死效果比較分析
脊柱損傷的比較影像學及臨床應用
搖晃嬰兒可導致腦損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