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力髖螺釘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對比

2016-07-26 23:39劉新春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7期
關鍵詞: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股骨粗隆間骨折

劉新春

【摘要】 目的 對比動力髖螺釘 (DHS)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 (PFNA)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方法 112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 56例。對照組行動力髖螺釘內固定, 觀察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骨折臨床愈合時間、并發癥發生率[(58.5±8.2)min、(6.4±1.2)cm、(236.5±38.6)ml、

(11.5±2.5)d、(12.4±2.5)周、7.1%]均優于對照組 [(83.4±11.2)min、(12.6±2.4)cm、(445.6±54.1)ml、(15.5±1.5)d、(14.3±1.5)周、1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優良率 (92.9%)高于對照組 (82.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股骨粗隆間骨折;動力髖螺釘;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073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骨科常見疾病, 動力髖螺釘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是臨床常采用的治療方式[1]。本研究選取 112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分別采用這兩種方法治療, 對比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2年 6月~2015年 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 均經臨床及 X線檢查確診, 且為閉合性骨折。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 56例。對照組中, 男 32例, 女 24例, 年齡 61~80歲, 平均年齡 (69.5±5.2)歲;車禍致傷 28例, 跌倒致傷 23例, 高處墜落致傷 5例;Evans-Jensen分型:24例Ⅰ型, 32例Ⅱ型。觀察組中, 男 30例, 女 26例, 年齡 60~82歲, 平均年齡 (68.9±6.4)歲;車禍致傷27例, 跌倒致傷 25例, 高處墜落致傷 4例;Evans-Jensen分型:Ⅱ型10例, Ⅲ型16例, Ⅳ型22例, Ⅴ型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術方法 兩組均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對照組行動力髖螺釘內固定, 大粗隆頂點下2.5~3.0 cm處作縱向切口, 長約10 cm, 從后緣適當剝離股外側肌使股骨粗隆顯露, 骨折復位、牽引保持。選擇股骨外側中部大粗隆下約 2.5 cm處為進針部位, 借助 135°定位器定位, 保持前傾角約 10°將導針插入, 深度應達到股骨頭關節面下 10 mm。C臂 X線機透視定位并測量深度, 將絞刀頭部調整到合理長度鉆入股骨頸, 絲錐攻絲擰入股骨頸螺釘。安置鋼板, 將股骨干螺釘擰入, 擰緊連接部的加壓螺絲釘。沖洗并逐層關閉傷口, 留置引流管。觀察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 取仰臥位, 健肢外展, 行骨折閉合復位。股骨大粗隆頂端上方作縱型切口, 長約 6 cm, 將臀中、小肌分離, 觸及大粗隆頂點或稍偏前外側在 C臂 X線機透視下將導針置入, 沿導針方向用擴髓器擴髓, 將 PFNA主釘置入股骨近端髓腔內, 主釘插入深度應根據螺旋刀片的位置進行合理調整, 經套筒插入股骨頸內導針至關節面下 5~10 mm, 導針應平行于股骨頸中軸線或稍偏下方, 進行螺旋刀片長度測量, 股骨外側皮質擴孔后將螺旋刀片捶擊至股骨頭內, 遠端鎖定螺釘加以固定, 擰入主釘尾帽, 沖洗切口并關閉。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2] 觀察對比兩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骨折臨床愈合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等。術后 12個月根據 Harris評分標準對髖關節功能進行評分: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可;<70分為差。優良率 =(優 +良)/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手術指標及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分別為(83.4±11.2)、(58.5±8.2)min;切口長度為

(12.6±2.4)、(6.4±1.2)cm;術中出血量為(445.6±54.1)、(236.5±

38.6)ml;住院時間為(15.5±1.5)、(11.5±2.5)d;骨折臨床愈合時間為(14.3±1.5)、(12.4±2.5)周, 手術指標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Harris評分, 對照組優24例, 良 22例, 可 7例, 差 3例;觀察組優 36例, 良 16例, 可 4例, 差 0例;觀察組優良率 (92.9%)高于對照組 (82.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 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 3例髖內翻,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和骨折不愈合各 2例, 1例內固定物斷裂;觀察組 2例大腿中上部疼痛, 髖內翻和遠端股骨干骨折各 1例。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7.1%)低于對照組 (1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3 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發生于股骨頸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 老年人群多發,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 其發病率近年來逐漸上升。目前對于該病的治療, 臨床主要采用的方法為內固定配合功能鍛煉。DHS采用高強度套筒鋼板、加壓螺釘的三聯鋼性連接結構, 屬髓外釘板系統, 臨床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應用廣泛, 其獨特的動態軸向加壓機制可對骨折起到較好的固定作用, 促進斷端愈合。同時其抗彎強度大, 采用動力加壓和靜力加壓方式, 使固定更加牢靠。但這種方式防旋能力差, 易出現骨折移位、鋼板折斷等并發癥, 且手術切口大、術中出血量多。其對于穩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有較好的療效, 但不適用于粉碎嚴重的不穩定性骨折[3]。PENA屬髓內固定裝置, 加壓和抗旋轉作用顯著[4]。其6°外展角設計有利于主釘順利進入髓腔, 螺旋刀片的設計使其對股骨頭頸的把持力增加, 穿出股骨頭頸的幾率大大降低, 刀片周圍的松質骨的骨密度得以提高。外側臼鎖加壓設計對刀片及股骨頭旋轉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可促使骨折間隙進一步復位, 支撐、固定效果更佳。同時主釘為空心設計, 手術切口小[5]。另外此方法無需剝離骨折端, 無需擴髓, 手術損傷小, 并發癥發生率低。本組研究觀察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骨折臨床愈合時間、并發癥發生率[(58.5±8.2)min、

(6.4±1.2)cm、(236.5±38.6)ml、(11.5±2.5)d、(12.4±2.5)周、

7.1%]均優于對照組 [(83.4±11.2)min、(12.6±2.4)cm、(445.6±

54.1)ml、(15.5±1.5)d、(14.3±1.5)周、14.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優良率 (92.9%)高于對照組 (82.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體現了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優勢, 與相關文獻相似[6]。

綜上所述,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光華.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20):54.

[2] 徐志文, 陳有芬, 朱家駿, 等. DHS與PFNA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 中國現代醫生, 2011, 49(1):97-98.

[3] 毛琦, 龔志鋒, 藍子江, 等.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與動力髖螺釘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 中國基層醫藥, 2013, 20(1):44-46.

[4] 朱敬珍, 王美霞, 張梅, 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固定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 中國基層醫藥, 2012, 19(1):70-71.

[4] 鄒宏, 弋石泉, 沈建平, 等. PFNA 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分析.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2, 27(2):153-154.

[5] 徐志文, 陳有芬, 朱家駿, 等. DHS與PFNA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 中國現代醫生, 2011, 49(1):97-98.

[6] 胡元斌. 動力髖螺釘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4, 18(24):131.

[收稿日期:2016-03-15]

猜你喜歡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股骨粗隆間骨折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保守治療的臨床體會
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觀察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DHS與PFNA治療探討
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療效觀察
人工關節置換和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分析
加長型PFNA治療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23例療效觀察
PFNA與倒置LISS鋼板治療不穩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分析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微創治療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32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