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關節置換和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分析

2016-10-17 04:26曹志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4期
關鍵詞:內固定術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

曹志

【摘要】 目的 探討人工關節置換術和內固定術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中的應用效果差異。方法 60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觀察組實施人工關節置換術, 對照組實施內固定術。觀察兩組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評定治療后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結果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為(349±38)ml, 術后發生并發癥(切口感染、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2例, 發生率為6.7%(2/30);對照組術中出血量為(478±42)ml, 術后發生并發癥(切口感染、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10例, 發生率為33.3%(10/30);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優良率(90.0%)高于對照組(66.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人工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中效果顯著(出血少、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好), 優于內固定術, 值得借鑒。

【關鍵詞】 股骨粗隆間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內固定術;老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70

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等因素導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發病率增加, 股骨粗隆間骨折發生后嚴重影響到患者的下肢運動功能, 股骨粗隆間骨折骨折的治療主要是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的方式有內固定、人工關節置換等, 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對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起著重要作用[1, 2]。本文選擇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 觀察上述手術方式的優劣?,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入選的60例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均為本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間病例, 均被確診為股骨粗隆間骨折, 同時排除合并有腫瘤患者、心肝腎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患者。所選病例均能順利完成手術。所選病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16例, 平均年齡(68.3±5.6)歲, 根據Evans分型其中Ⅲ型和Ⅳ型病例分別為18、12例。對照組中男13例、女17例, 平均年齡(67.9±6.1)歲, 根據Evans分型其中Ⅲ型和Ⅳ型病例分別為19、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經臨床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等確診, 觀察組實施人工關節置換術, 患者麻醉(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成功后, 選擇切口, 打開關節囊, 取出近端骨折塊, 對髓腔內容物進行有效清除, 實施擴髓, 股骨上端殘留骨折塊以及股骨粗隆間殘留骨折塊進行復位, 骨水泥固定, 在股骨近端安裝人工關節假體。對照組采用內固定術:麻醉成功后, 持續牽引患側肢體, 在C臂X線機下對患者實施閉合復位, 選擇大腿外側切開, 逐層暴露, 直到粗隆股骨干外側, 在股骨大粗隆外側朝向股骨頭植入克氏釘, 在導向器引導下植入定位針, 進行內固定(大粗隆骨折先置入鋼板在行動力髖螺釘, 小粗隆骨經鋼板空拉力螺釘固定), 而后置入引流管, 縫合切開。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術中出血情況, 記錄術后并發癥(切口感染、壓瘡、螺釘斷裂等)。療效評定標準:治療后髖關節正?;顒庸δ芑謴?, 且無疼痛, 患者能夠完成日常生活內容, 為優;治療后患者髖關節活動能力恢復到正常水平的80%, 有輕微疼痛存在, 但沒有影響到患者日常生活活動內容, 能夠自理, 為良;患者治療后髖關節功能活動恢復到正常水平的50%, 活動時有疼痛存在, 對患者部分日常生活活動內容有影響, 為中;治療后患者髖關節活動功能恢復情況低于正常水平的50%, 影響到患者日常生活活動內容, 疼痛不容易忍受, 為差。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為(349±38)ml, 術后發生并發癥(切口感染、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2例, 發生率為6.7%;對照組術中出血量為(478±42)ml, 術后發生并發癥(切口感染、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10例, 發生率為33.3%;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治療后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評定結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評定結果:優、良、中、差分別為18、9、2、1例, 優良率為90.0%;對照組治療后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評定結果:優、良、中、差分別為13、7、2、8例, 優良率為66.7%;觀察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在老年骨折種類中較為常見, 非手術治療需要長期臥床, 而長期臥床可導致老年患者心理情緒改變、胃腸功能減退、下肢關節功能減退、骨折部位畸形愈合等, 嚴重影響到治療效果。所以, 手術治療是此類骨折的主要手段。內固定術和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均有應用。由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原因中, 骨質疏松較為常見, 應用內固定術后可引起患側下肢縮短、髖內翻等, 而實施內固定治療過程中可出現螺釘松動、骨折不愈合或延遲愈合等[3, 4]。隨著醫學材料發展和對股骨粗隆間骨折骨折的進一步研究, 關節置換術在此類骨折中的應用開始增多, 關節置換后患者可在短時間內肢體功能恢復, 能夠及早下床活動, 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相關并發癥發生[5, 6]。

本研究中, 觀察組實施關節置換術后, 觀察組的髖關節功能恢復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這與關節置換術的優點分不開的:關節置換術能夠盡早讓患者下床負重訓練, 利于關節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 人工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中效果顯著(出血少、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好), 優于內固定術, 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吳元勇, 郭金偉. 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42例分析. 重慶醫學, 2013, 6(11):1243-1244.

[2] 張培訓, 薛峰, 安帥, 等.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和動力髖螺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顯性和隱性失血量分析.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2, 4(6):891-894.

[3] 王國勝, 魏寧波, 曹明宇, 等. 人工股骨頭置換與內固定治療老年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系統評價.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4, 6(2):121-129.

[4] 沈寧江, 宋世鋒, 王廣積, 等. 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分析.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3, 8(10):914-916.

[5] 樊仕才, 金大地, 蘇訓同, 等.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再發對側粗隆間骨折的原因分析及治療策略.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0, 5(4):477-481.

[6] 張偉強, 祁寶昌, 鄧鵬飛, 等.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的臨床進展.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4(1):266-268.

[收稿日期:2016-03-24]

猜你喜歡
內固定術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
補腎壯骨湯聯合內固定術治療股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
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觀察
100例頸椎骨折內固定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DHS與PFNA治療探討
老年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關系及護理分析
文拉法辛聯合米氮平治療老年抑郁癥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術中的應用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中老年股骨頸骨折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