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效果與不良反應分析

2016-07-26 00:24單學赟孫乃同周茉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7期
關鍵詞:不良反應

單學赟 孫乃同 周茉

【摘要】 目的 探究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效果并對其引起的不良反應進行分析, 為后續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26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 根據其誘導緩解方案分為觀察組(11例)和對照組(15例)。對照組采用維A酸治療,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入三氧化二砷, 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經治療后,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1.8%,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6.7%(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雖然取得一定的臨床療效但是也會引起較大的不良反應, 臨床應用是要充分考慮利弊。

【關鍵詞】 三氧化二砷;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不良反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31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屬于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特殊類型, 是一種惡性疾病[1]。而三氧化二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臨床研究報道, 其在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中具有比較理想的臨床效果[2], 但是由于該物質的特殊性使得其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 因此如何更好地進行臨床應用是醫學家們探究的熱點。本次作者探究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效果并對其引起的不良反應進行分析, 旨在為后續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26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中關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相關診斷[3]。根據誘導緩解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11例)和對照組(1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4例, 女7例, 年齡19~79歲;對照組患者中男9例, 女6例, 年齡19~7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在臨床治療前均給予兩組患者常規的檢查, 包括血常規、凝血指標以及肝、腎功能和心電圖等。對照組給予維A酸治療, 劑量20 mg/(m2·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使用三氧化二砷, 將0.16 mg/(kg·d)三氧化二砷, 靜脈滴注, 滴注時間3 h。在治療期間均給予兩組患者進行保肝等基礎治療, 當白細胞>10×109/L時, 聯合化療進行治療。藥物具體使用時間根據臨床情況實際調整, 維A酸一般口服至完全緩解, 三氧化二砷使用時間28~35 d。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療效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以及未緩解。完全緩解(CR):患者獲無白血病狀態, 并且:①性粒細胞絕對數(ANC)>1×109/L;②血小板≥100×109/L;③無髓外病變殘留的證據;④形態學CR:患者無需輸血;⑤細胞遺傳學CR:細胞遺傳學檢查正常(初發時存在細胞遺傳學異常);⑥分子生物學CR:分子生物學檢查陰性;部分緩解(PR):原始細胞減少>50%, 骨髓穿刺提示原始細胞占5%~25%;未緩解:白血病的相關癥狀均未有明顯的改善甚至出現加重的現象??傆行?(CR+PR)/總例數×100%。同時觀察兩組的不良反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經治療后,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1.8%,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6.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在治療過程中1例發生轉氨酶升高, 1例肌酐升高, 2例白細胞過多綜合征, 1例發生體液潴留,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5.5%;對照組4例發生轉氨酶升高, 1例肌酐升高,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在發病初期具有潛在的出血癥狀, 早期的死亡風險比較大, 因此在早期就應該給予積極的治療。三氧化二砷因為是毒性物質, 可以影響NB4細胞, 從而促進細胞的凋亡以及分化, 在化療的期間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4]。

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講,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癥, 以青年患者為主, <10歲病患較為罕見。據權威資料顯示, 我國M3的發病率約比西方發達國家高出10%。占據同期AML發病率的18.7%。東北地區M3的發病率會達到20%-30%。國外資料證實, 南美洲和歐洲的拉丁裔人群發病率顯著較高, 約占原發性疾病人數的15%。不同種族的發病率也存在較大差異。從致病因素的角度來看, 原發性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發病因素尚存在爭議, 繼發性患者一般為化療或放療癌癥患者, 也有使用拓撲異構酶Ⅱ抑制劑與烷化劑的致病報道, 和原發性患者相比, 繼發性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較好, 該群體患者對于治療后反應和長期生存率與原發性患者相似, 但經化療后, 與同類疾病患者存在較大差異。

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以及其他相關化療藥物不存在交叉耐藥情況, 其對于全反式維甲酸耐藥性細胞依舊存在誘導凋亡作用, 不管是否存在PML-RARα異常的多種腫瘤細胞, 其抑制生長與促進凋亡作用均顯著, 這在一定程度上證實, 三氧化二砷對于癌細胞作用效果和維甲酸的調節方式并無太大關聯性。有研究真證實三氧化二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巰基酶活性程度造成干擾, 進而對癌相關基因表達起到調控效果, 阻礙細胞周期進程, 全面發揮抗癌生物學效應。

在本次臨床治療中, 對照組使用全反酸維甲酸, 而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使用三氧化二砷, 經過治療后發現采用三氧化二砷治療的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單純全反酸維甲酸治療的對照組(P<0.05), 臨床療效顯著, 與周健強等報道的基本一致[5]。但是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上,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的種類以及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其中白細胞過多綜合征和體液潴留是對照組所沒有的。出現這些不良反應可能與砷的毒性有關, 因為砷作為一種微量元素進入人體后會與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進行結合, 并快速分布至肝腎等器官從而出現以上的不良反應。白細胞過多綜合征會引起纖溶亢進、呼吸窘迫、視力下降以及骨關節疼痛等臨床癥狀;體液潴留時患者會出現體重加重、顏面浮腫以及心包滲出等情況, 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進一步的損害。

綜上所述, 三氧化二砷臨床用于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疾病的發展, 取得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 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由于該物質的特殊性也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傷害, 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其利弊, 在利大于弊的情況下方可使用, 從而確?;颊叩陌踩?。

參考文獻

[1] 俞罡. 三氧化二砷治療復發性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療效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22):173-174.

[2] 伍艷萍, 劉銳棠, 余莉. 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心臟毒性的臨床分析. 海南醫學, 2010, 21(10):13-15.

[3] 劉德鑫, 晉紅麗. 三氧化二砷治療復發性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臨床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4):119-120.

[4] 陶曉明, 馮翠, 李虎生, 等. 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維甲酸聯合化療治療初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觀察. 腫瘤基礎與臨床, 2013, 26(1):18-21.

[5] 周健強, 雷偉.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現狀及進展. 海南醫學, 2008, 19(8):B153-154.

[收稿日期:2016-03-29]

猜你喜歡
不良反應
不同劑量黃體酮治療無排卵性月經失調的對比分析
綜合護理干預對心臟瓣膜置換患者術后抗凝藥治療的影響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醫院集中監測研究
綜合護理干預對首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持續獻血應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紫杉醇脂質體治療婦科惡性腫瘤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