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早期腦梗死應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合丁苯酞治療的臨床觀察

2016-07-26 00:36曹婧王雪梅劉佳樂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7期
關鍵詞:阿替普酶丁苯酞

曹婧 王雪梅 劉佳樂

【摘要】 目的 探討應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合丁苯酞治療超早期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選取超早期腦梗死患者 209例, 43例符合條件的患者進行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 (20例)和對照組 (23例)。治療組在溶栓前后給予丁苯酞;對照組在靜脈溶栓前后不給予丁苯酞。兩組在溶栓后 24 h均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鈣等藥物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組治療前、溶栓后 24 h及溶栓后 14 d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評分分別為 (15.87±6.34)、(9.55±5.10)、(7.11±1.44)分;對照組上述時間點 NIHSS評分分別為(16.85±6.30)、(13.24±1.88)、(11.20±2.58)分, 治療后兩組 NIHSS評分均得到明顯改善, 且治療組 NIHSS評分改善水平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組基本痊愈8例, 顯效2例, 有效8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0.0%, 對照組基本痊愈5例, 顯效3例, 有效6例, 無效9例, 總有效率為60.9%, 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組出現溶通后再閉塞 1例, 死亡 1例。對照組出現溶通后血管再閉塞 3例, 腦出血 1例。結論 超早期腦梗死選擇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與丁苯酞聯合應用具有協同作用, 且安全有效。

【關鍵詞】 超早期腦梗死;阿替普酶;丁苯酞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45

在我國腦卒中是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均占首位的一組疾病, 其中缺血性腦腦卒中占約80%, 并且日趨年輕化。WHO按現在卒中死亡率預測, 到2030年卒中年死亡人數將增加4~5倍。急性腦梗死的救治是目前挽救生命、減少死亡率、降低致殘率的主要方向之一。阿替普酶是目前惟一經循證醫學證實而被批準用于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藥物[1]。靜脈注射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有效性已被大量臨床試驗所證實。然而, 如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盡可能最大限度的恢復患者神經功能, 需在溶栓前、后進行多方面的評估及后續治療。本研究選取2015年1~12月吉林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一病區及NCU收治的超早期腦梗死患者209例作為研究對象, 并對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合丁苯酞治療超早期腦梗死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 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連續采集 2015年 1~12月吉林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一病區及 NCU收治的超早期腦梗死, 均為發病 4.5 h內, 經多模式影像檢查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的患者 209例。其中資料不全 13例、絕對禁忌證 114例、未獲得知情同意 39例, 最終有 43例符合條件患者(NIHSS評分4~24分)進行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 (20例)和對照組(23例)。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常規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治療組在靜脈溶栓前后靜脈滴注丁苯酞注射液 100 ml, 2次 /d, 治療 14 d;對照組只進行常規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 不給予丁苯酞注射液。兩組在溶栓后 24 h均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鈣等藥物治療。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3. 1 NIHSS評分 對兩組在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14 d的NIHSS評分進行對比, 評分標準如下:評分0~1分為正常;2~4分為輕度缺損;5~15分為中度缺損;16~20 分:中-重度缺損;21~42分為重度缺損。

1. 3. 2 臨床療效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 療效評價標準如下:基本痊愈:病殘0級, NIHSS評分下降程度>90%;顯效:病殘1~3級, NIHSS評分下降程度46%~90%;有效:NIHSS評分下降程度18%~45%;無效:NIHSS評分下降程度<18%。治療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溶栓前、溶栓后 24 h及溶栓后 14 d的 NIHSS評分比較

治療組治療前、溶栓后 24 h及溶栓后 14 d的 NIHSS評分分別為 (15.87±6.34)、(9.55±5.10)、(7.11±1.44)分;對照組上述

時間點 NIHSS評分分別為(16.85±6.30)、(13.24±1.88)、(11.20±

2.58)分, 治療后兩組 NIHSS評分均得到明顯改善, 且治療組 NIHSS評分改善水平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 2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基本痊愈8例, 顯效2例, 有效8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0.0%, 對照組基本痊愈5例, 顯效3例, 有效6例, 無效9例, 總有效率為60.9%, 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 3 并發癥 治療組出現溶通后再閉塞 1例, 死亡 1例。對照組出現溶通后血管再閉塞 3例, 腦出血 1例。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屬臨床常見神經外科疾病, 該病發病機制復雜, 多因血液、血管及血液動力學異常導致大腦動脈狹窄或堵塞而引發。因腦細胞在缺血或缺氧狀態下極為敏感, 在缺血時間不斷延長的情況下, 隨著缺血程度地不斷加深, 恢復腦神經功能的可能性就越??;迅速恢復腦血流, 挽救腦細胞, 可有效延長治療有效時間, 及時開通閉塞血管, 待患者血流恢復后, 再行灌注;根據患者腦組織損傷的具體病情, 及時給予神經保護措施, 有效延長神經細胞的存活時間, 進而提高腦細胞的存活率。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作為常用的急性腦梗死臨床治療手段, 可有效及時開通閉塞血管, 并及時有效恢復腦供血, 臨床效果顯著。丁苯酞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化學合成一類新藥, 可有效增加缺血區腦血流量和缺血區毛細血管數量;保護線粒體功能, 改善全腦缺血后能量代謝;抑制氧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縮小局灶性腦缺血后梗死的面積, 減輕神經功能損傷的程度;減輕腦水腫和對血腦屏障的損傷。通過作用于腦缺血病理的多個環節達到治療作用[4]。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和丁苯酞聯合應用, 針對腦梗死的不同環節, 可以起到相互協同作用。

本研究顯示, 治療后兩組 NIHSS評分均得到明顯改善, 且治療組 NIHSS評分改善水平均優于對照組, 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梢?, 靜脈溶栓前給予丁苯酞治療, 可以有效的改善側支循環的供血, 延遲缺血半暗帶的神經細胞不可逆變化, 擴大治療時間窗, 有益于神經功能的恢復;兩種藥物有協同作用, 末出現不良反應, 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前先給予丁苯酞聯合應用治療超早期腦梗死是一個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沈東超, 王子璇, 肖伏龍, 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應用阿替普酶納入及排除標準的科學聲明 (第一部分). 中國卒中雜志, 2016(2):129-137.

[2] 宿英英. 缺血性卒中的神經保護.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04, 1(7):289-291.

[3] 朱以誠, 崔麗英, 高山, 等. 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多中心、隨機、雙盲雙模擬、對照Ⅲ期臨床試驗. 中神經科雜志, 2016, 47(2):113-200.

[4] 謝江文, 呂國菊, 俞麗, 等.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量效時效及安全性評估的臨床研究.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15, 38(8):572-575.

[5] 丁榮椿, 羅亮, 劉向紅, 等. 阿替普酶聯合丁苯酞治療超急性期腦梗死效果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5(25):9-11.

[6] 吳偉莉, 顏順榮. 急性腦梗死早期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的護理體會. 淮海醫藥, 2015(6):617-618.

[7] 張錦麗, 閆敏, 王璐琰. 不同劑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效果評價.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4(11):79-81.

[8] 陳曉燕, 程賽宇, 郭宇. 阿替普酶聯合肝素治療高齡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觀察. 疑難病雜志, 2012, 11(9):658-660.

[收稿日期:2016-03-18]

猜你喜歡
阿替普酶丁苯酞
丁苯酞聯合奧拉西坦治療輕度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丁苯酞治療神經系統變性病的臨床療效分析
丁苯酞治療癥狀性顱內腦動脈狹窄的療效觀察
尤瑞克林聯合丁苯酞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rt—PA與尿激酶在大面積肺栓塞溶栓治療中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
超早期急性腦梗死應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分析
阿替普酶在急性腦梗死治療中的
丁苯酞對缺血性腦卒中療效的分析
阿替普酶與銀杏葉滴丸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分析
丁苯酞聯合血栓通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