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高校團學工作改進問題的研究探討

2016-07-30 15:36王艷華
博覽群書·教育 2016年5期
關鍵詞:改進高校對策

王艷華

摘 要:高校的團學組織主要是為大學生服務的,是學校的一門隱性課程并且是建設文明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大學生的優良品質、服務意識、創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改進高校團學工作問題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高校;團學工作;改進;對策

隨著社會發展和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加之高校的改革和學生思想的變化,高校團學工作面臨不小的壓力。與此同時,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增加,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也給團學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高等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應該扎實做好學生教育工作。務必從政治、思想、態度、行為等多方面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出更多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當前高校學生應具備的素質

一個優秀的大學生必須擁有扎實的文化知識,包括專業知識和非專業知識,最終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因為任何工作,無論是科學、教育研究、管理,還是具體的實踐作業,都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我們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信心和學習方法,在扎實的理論指導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我們應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實現從知識、技能到能力的轉變。這種能力不僅是實際動手技能,而且包括處理人際關系能力、社會行為、集體合作態度、主觀能動性、交際能力、管理和解決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擔風險的精神等綜合而成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心。新時期大學生是青年中的優秀分子,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強弱,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前途。但在新時期,受國際國內各種文化思潮和環境的影響,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存在增強與減弱并存的雙向趨勢。因此,在新形勢下,明確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養的價值,了解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狀況,進而提出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養的思路與對策,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高校團學工作的意義

1.團學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培養一支高效的團學隊伍。高校團學工作的開展事關高校團學工作的成敗,團學工作開展的好,整個團學隊伍都欣欣向榮,充滿朝氣。團學工作開展不利則整支團學隊伍都死氣沉沉的,沒有活力。

2.團學工作具有一定政治意義。團學組織是高校思想政治的得力助手,是服務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中堅力量,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質,作風優良的團學。隊伍也是各大高校一直探尋不得的圣地。

三、高校團學工作存在的現狀及問題的原因

當前,國內外形式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學生的教育與管理中有不少難題等待破解,有許多新的任務需要團學組織創造性地完成。高校團委、學生會是高校團學工作的重要組織和領導集體,在推進學習團學工作的發展中肩負著重要職責。然而,一些高校的團學活動開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零碎性。不少人在制定團學活動企劃時缺乏深度的思考,做不到與時俱進以至于開展的許多團學活動不是延續之前的傳統,就是活動目標模糊?;顒咏Y束后,參與者總是身心得到了愉悅,但是在與活動策劃者深究該活動所達到的深層意義時,策劃者和參與者往往都是毫無頭緒,不知所措。

目前高校團學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引起。一是社會環境的影響,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西方文化影響了新時期成長起來的青年們,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導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面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潮的影響。二是家庭環境的影響,當代高校學生主體逐漸過渡到“90后”,這批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受家庭成長環境影響,這批學生更多關注自我需求,責任意識和合作意識較為匱乏,且考慮問題片面,更容易出現人際關系危機。部分大學生比較自我,功利性強,往往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集體榮譽感較缺乏,難以勝任團學干部職務,或在任職期間發揮了不好的帶頭作用,影響了團學組織的凝聚力。三是學校環境的影響,學校的教育模式導致學生們較為關注學習成績、獎學金等問題,而忽視了責任感、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鍛煉,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高校中不少團學活動模式固化,或流于形式,阻礙了團學干部思維的發散及工作的創新。同時,高校團學組織在傳承過程中,有些不好的習氣可能會影響到新一批的團學成員,這也對高校團學工作造成了一定影響。

四、高校團學工作改進的對策

1.充分認識團學工作的重要性。高校的團學工作是直接的面向當代的青年大學生,是一支非常重要的中堅力量,青年學生是共青團的一個重要群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引導者和接班人。所以說,加強對高校團學工作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僅是關于整個高校的發展,更是對祖國的未來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2.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對于高校而言,高校團委和學生會的成員是高校團學工作方面的領導者,在他們的身上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他們需要努力培養一批思想過硬、作風優良、品德高尚、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的優秀團學工作者,以此來帶動高校的團學組織充滿正氣和活力、并且高度團結、有所作為。所以,在這種壓力下,他們就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團結和交流能力,為自己以后在團學工作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3.創新團學活動形式,提高大學生參與度。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讓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是共青團工作的方式之一,是團組織活力的表現,各類活動也是團組織聯系青年、團結青年、服務青年的載體。一方面,應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活動載體,把黨的“大道理”轉化為青年學生易于接受的“小道理”,打造更多形式新穎、內涵豐富、讓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教育活動。另一方面,團學工作要緊跟青年學生步伐,多聽取青年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一些與高校青年學生成長相適應、相匹配的活動,充分發揮引導青年學生的積極作用。

4.加強高校團學組織建設。校園團學組織建設是加強學院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培養、鍛煉、提高青年學生綜合素質,展現青春智慧和才華的需要,是不斷提高共青團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徑。大力加強團學組織建設,全面活躍基層團組織建設。推動落實團中央、教育部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共青團建設的意見》有關要求,結合學生分布狀況的變化創新和發展新的建團模式,鞏固和活躍班級團干部。以業余黨校、業余團校建設為重點,加強團組織建設。學生組織文化就是學生組織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的,為該組織所特有的,并且為大多數成員共同遵循的目標、價值標準、信念和行為規范等的總稱,以及該組織在學生組織行為、工作中的具體反映。它是學生組織進步和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在學生素質教育和和諧校園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對團學工作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建設既堅強有力,又溫暖和諧的高校團學組織和干部隊伍。團學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一直是我們長期追求的目標。團學干部要以是否滿足大學生需要,大學生滿意不滿意為標尺來衡量高校團學活動的成敗,徹底扭轉 “為了個人揚名而辦活動”, “為了取悅領導而辦活動”的 “假、大、空”做法,徹底杜絕官僚主義。構建學習型的團學組織,設定團學組織的共同愿景,明確團學干部和組織共同成長的路徑和要努力的方向,使團學組織永葆青春生機和活力,通過教育,要使團學干部樹立彼此信任,彼此依靠,互幫互助的良好風尚,在團學組織中形成一種堅持公平,正義,赤誠,友善,奉獻等人類基本道德規范的良好氛圍。

5.認真學習十八精神,引導團學工作實踐。在學習生活中多開展關于團學教育等方面的主題活動,構筑廣大團員的思想教育體系,提高當代青年學生解決問題的各方面的能力。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過后,有筆者利用校團委的微博和微信等公眾平臺設置專題解讀和互動平臺,吸引青年學生踴躍參加,并進行微心得分享及優秀心得評選活動,以此,來使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人心。同時,我們還應該號召團學干部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好表率,塑造良好的形象,帶頭學習、帶頭參加各類的團學培養方面的活動,引導團學工作的創新開展和正常的運行。

6.提升團學教師素質,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在高校團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指導教師的作用不言而喻,他們直接關系到團學教育和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然而各高校的普遍情況是負責團學建設的師資十分薄弱,領導對團學發展未給予足夠重視。這不僅僅體現在教師人數上,更體現在團學工作者大多數均為行政編制,工作積極性不高。同時,指導教師在團學建設方面缺乏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因此,應重視師資隊伍的優化提升,增加教師數量,同時還要在聘任新教師的過程中注重教師的理論素質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積極的開拓團學教育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王招祥. 以人為本 提升高校團學工作水平[J]. 發展. 2010.

[2] 李燚. 高校新校區團學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對策分析[J]. 科技資訊. 2011.

[3] 宇杰,張靜. 淺談高校團學干部的選拔與培養[J]. 教育教學論壇. 2014.

猜你喜歡
改進高校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論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不足與完善
高校安全隱患與安全設施改進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慕課”教學的“八年之癢”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