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新課程實施需要解決六個矛盾

2016-07-30 17:05胡永祥
博覽群書·教育 2016年5期

胡永祥

摘 要:高中歷史新課程實施以來,各地歷史教師和專家學者褒貶不一。平心而論,新課程實驗在體現歷史課教育的社會功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興趣、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生的特長等方面已經或正在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實施新課程剛剛開始,還是新手,我認為,實施新課程需要解決以下六個矛盾:

關鍵詞:歷史新課程;規定模糊性;構建知識體系;多元價值觀

一、新教材內容多和新課程課時少的矛盾

目前,在高中歷史新課標指導下編寫的新教材一共有四個版本,不管哪一種版本,與老教材相比,內容都偏多,這主要是因為新教材體現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理念,增加了諸如“歷史縱橫”、“學思之窗”、“模塊鏈接”、“本課要旨”、“探究學習總結”等新欄目。這些欄目有的提供大量原始材料供學生閱讀、理解、分析、鑒別,自己得出結論;有的設計一些富于啟發性的問題,給學習思考,有些問題是開放性的,不一定有準確答案;有的設置新情境,讓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審視歷史問題。有利于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內容要講。歷史教學必須重視構建知識體系,這在新課程實施之前就已提倡許多年,新課程的實施使“體系”教學得到強化,因為新教材這種模塊加專題的體例本身就自成體系,符合“體系”教學的要求。有些內容是構建知識體系必不可少的,即使課標未作要求,教師也要講。各種版本敘述交叉的內容要講。目前高中歷史新教材通行的四種版本各有優劣,難分軒輊。雖然都是按照課標編寫,但在選材上側重點有所不同,究其原因:一是與編者對課標的理解有關;二是各種版本都想編出自己的特色。各地在使用時,可以一種版本為主,參照其它版本,但絕不可以把其它版本增加的內容隨意補充給學生,增加學生記憶的信息量,加重他們本來就很重的學習負擔。

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內容要講。人們常說,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教育的功能不管有多少,但任何功能都不能代替借鑒功能。如果歷史只是研究冢中枯骨、斷簡殘編,“發思古之幽情”,那么,這門學科就失去存在的價值?,F實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如“三農問題”、“以人為本”、社會和諧、國家統一、民主法治、改革開放、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發展等,這些問題在歷史上都能找到影子,關鍵在于要找到歷史和現實的結合點。要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待現實問題,鑒古知今,又要選擇現實的視角審視歷史問題。

二、歷史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和新教材跳躍性大的矛盾

歷史發展縱看有時序性,橫看有階段性,鳥瞰還呈現立體感。按照原來老的教材體系,初中和高中相比、高中和大學相比,都是采取循環拓寬的辦法,高中教材在初中教材基礎上拓寬加深,初中教材就是高中教材的濃縮,而初中、高中、大學教材編寫體例一以貫之,都是采取通史體例。而高中歷史新教材為了避免與初中教材的重復,采用模塊加專題的體例,采取“縱向跳躍、橫向截取剖面的方法”,依據“貫通古今、中外關聯”的原則,在史料的選用和剪裁上也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一般而言,

三、課時教學要求目標明確和新課程標準規定模糊性之間的矛盾

眾所周知,課時教學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目標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而新課程標準很多地方太籠統,模糊不清,學生到底要達到什么樣的層次,指向不明。如必修(2)第22課《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課標只要求掌握“布雷頓森林體系”,這是指“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背景呢?還是該“體系”建立的經過?還是指“體系”的實質?或者指“體系”的影響?這些問題不清楚,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成了“盲人騎瞎馬”。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主要是把課程標準加以分解,使之細目化,具體化,教師、學生看了都一目了然

四、社會流行的多元價值觀和教材宣傳的核心價值觀的矛盾

現代中國社會是個多元社會,各種利益群體價值觀也出現多元化。特別是伴隨電腦走向千家萬戶和網絡的普及,學生接受的新事物、新信息、新觀念渠道越來越多,傳統的德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新課程標準規定“三維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難以落實。接觸社會,學生會發現現實中的許多人和事并不像書上講的那樣,由于他們看到的負面的東西太多,他們心目中傳統的偶像被搬下神壇

五、歷史研究新觀點和教材使用相對穩定的矛盾

歷史研究新觀點層出不窮,新教材已經吸收了不少史學研究的新觀點,有的地方對同一事件還介紹了歷史學界不同觀點。但教材使用要保持相對穩定性,不可能一年一改。即使有改動也是小改小動。教材吸收的新觀點一般是為史學界公認的觀點。在歷史教學、歷史考試、歷史研究中,歷史研究永遠走在歷史教學、歷史考試的前面,對歷史教學、歷史考試起導向、引領的作用。而歷史考試的命題者早就提出“決不遷就中學教材陳舊的觀點”。怎樣處理歷史研究新觀點和教材使用相對穩定的矛盾,首先教師要關注史學研究的前沿、動態、動向,特別是高中歷史新教材三條主線:即文明史、現代化、全球史觀

六、新課程多元評價體系和應試教育的矛盾

建立新的教學評價機制和評價體系是新課程實施的必要條件和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許多專家、學者圍繞多元評價體系的建立作了有益探討,許多意見很有見地。作為一個一線教師,我認為多元評價體系要突出它的多元性。

只要我們加強對歷史新課程和新教材的研究,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新課標的內涵,嚴格按新課標和“考試說明”組織教學,力求教學過程的優化和目標管理的精細化、講授和訓練的有效化,就一定能培養出素質全面、高分高能的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