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下繁榮群眾文藝路徑探析

2016-07-30 19:32陳席榮
博覽群書·教育 2016年5期
關鍵詞:路徑探析新常態

摘 要:群眾文藝是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富足催生了群眾文藝的旺盛需求。新常態下,繁榮群眾文藝成為了擺在群文工作者面前新的命題。

關鍵詞:新常態;群眾文藝;路徑探析

新常態背景下,繁榮群眾文藝工作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目前,我國現有的群眾文藝工作已不能滿足群眾對于文化的多種需求,群眾迫切需要更多、更新的文藝內容來提升思想境界。如何繁榮群眾文藝是群文工作者必須慎重考慮的重要問題,本文嘗試從當前群眾文藝現狀入手,探析繁榮群眾文藝方法路徑。

一、繁榮群眾文藝必須堅持城鄉文化一體化的發展模式

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是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必然要求。在繁榮群眾文藝的過程中,堅持城鄉文化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是一種切實可行的以城帶鄉的聯動機制。一是切實改變城鄉基層文化的軟硬件設施,推進“建設一個文化站,打造一個文化活動室、組建一支文化隊伍、評選一座文化大院、搭建一個廣場文化舞臺”的“五個一”工程建設。二是大力實施“文化下鄉”和“送戲進城”活動,積極推進城鄉文化交流,豐富城鄉群眾文化生活。

二、繁榮群眾文藝必須注重教育、科技、文化資源的融合,打造大文化平臺

在基層文化建設過程中注重教育、科技和文體資源的整合與互補,著力提高社區群眾和農村村民的綜合素質,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高度重視對農民的培訓,深入實施“文化農民、文化農家、文化農村”工程,依托市、縣、鄉黨?!耙恍N逯行摹?、宣傳文化站、農家課堂、黨員中心等培訓基地,開展實用技術、思想道德、文明禮儀、科學文化、法制理念、健康知識等教育農民培訓活動,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整體素質。依托鄉鎮綜合文化站,創建農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動中心或留守兒童活動室,開展各種宣傳教育、知識培訓、道德實踐活動,共同推動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三、繁榮群眾文藝必須堅持市場化推動與公共服務相結合

制定基層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支持和鼓勵演出、放映、文化娛樂、文化會展、文化產品物流等發展;推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相結合、文化會展和商業會展相結合;培育一批有實力的文化龍頭企業;推進文化交流和人才培養。在文化建設中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積極推進文化活動中心、文化館站、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等文化設施建設使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全面平等地惠及農村群眾。

四、繁榮群眾文藝必須堅持民間傳統文化保護與精品文化創作并舉

“非遺”文化多姿多彩,但千百年來都是靠口口相傳得以傳承。隨著各地經濟發展和區域內外文化交流的推進,許多本土文化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的方針,對優秀民族民間文化進行系統發掘、整理和保護,建立藝術精品創作、選拔和推廣機制,打造一批民族文化精品和民族民俗節慶文化活動品牌。

五、繁榮群眾文藝必須建立多樣化的資金保障機制,確?;鶎游幕聵I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充分發揮政府公共財政的主導作用,參照農村教育、衛生剛性投入政策的有效做法,明確人均公共文化享受的額度,提高農村人均事業費的比例。二是建立市、縣、鄉、村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將其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財政支出預算,建立長期專項資金投入機制。三是逐步建立多渠道的文化投融資體制,培育農村文化市場,吸引社會各界踴躍投資,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強大的支撐力。四是建立社會文化扶貧機制,鼓勵社會各界,對口幫扶一些薄弱的基層文化活動站室,幫助更新設備、培訓人才、豐富活動內容等。

六、繁榮群眾文藝必須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加強社區、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建設,通過完善設施、配置文化管理人員,發揮社區、鄉鎮綜合文化站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指導基層文化活動的積極作用。二是加快行政村文化活動室建設,將其納入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妥善解決基層文化設施被擠占、挪用等問題。三是加快戶外活動場地建設進度。鄉鎮和行政村配備相應的廣場或操場,為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提供平臺。四是提高農村文化設施的科技含量。為文化站室配備電子閱覽室、多媒體培訓教室等現代文化設施,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文字、圖像、影視等多媒體信息服務,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七、繁榮群眾文藝必須加強隊伍建設,為繁榮基層文化事業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提高文化館站、圖書館室等文化單位事業編制人員的各種待遇。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和吸收一些懂文化、愛文化的優秀人才到基層工作,鼓勵大學生村官、中小學老師投身農村文化事業,讓真正有文化有才能的人才參與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的工作。二是發揮市、縣文化機構的作用,加強農村基層文化骨干培訓工作?;鶎游幕ぷ魅藛T要有計劃地參加縣級以上文化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新調入或新聘任的人員經過專門培訓并經縣級以上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后上崗。三是培養群眾的文化興趣,激發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熱情,培養群眾文化骨干,挖掘農村文藝人力資源。通過農村文藝賽事、文藝匯演等文化活動挖掘一批農村文藝愛好者,培養一批從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工作的人才。特別是對在民間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上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才要給予特殊津貼,促使民間文化人才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 周舟. 有效組織繁榮群眾文藝創作的思考[J]. 大眾文藝. 2015(17).

[2] 許花月. 有效組織繁榮群眾文藝創作的幾點淺見[J]. 成功(教育). 2012(20).

[3] 涂德祥. 關注群眾需要與繁榮文藝創作——鄧小平文藝思想的啟迪[J]. 時代文學(上半月). 2011(12).

作者簡介:陳席榮(1976-),男,江西石城人,南昌大學本科畢業,副研究館員,現任贛州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猜你喜歡
路徑探析新常態
基層檢察院檢委會規范化建設路徑探析
新課標下的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路徑探析
互聯網+背景下的渝東南家庭農場發展路徑探析
基于美國紐約與長三角地區比較視閾下的總部經濟轉型發展路徑探析
心理學視角下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