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橋》文本的解讀

2016-07-30 20:35張興榮
博覽群書·教育 2016年5期
關鍵詞:愛戴共舞老漢

張興榮

《橋》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組第三篇課文,講述了洪水來時一位老人在生死關頭舍己為人的感人故事。

一、畫面的解讀

灰色的畫面,讓人感受到壓抑,這是一個悲壯故事所獨有的。這種畫面讓我想起了老教材中的《十里長街送總理》的開頭,“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之感”。那段文字讓人情不自禁地產生對總理的愛戴,崇敬,以及他離開后人們寄托的哀思。這畫面的冷色也讓我們對課文中的主人公肅然起敬作了很好的鋪陳作用。場景中那如潑如倒的雨水不停的下;地面,狂舞的山洪放肆地亂竄;水中的村民,雖被洪水舔著腰,卻秩序井然地排隊跨上窄窄的小橋;一位老人,像豹子,嚴厲地揪著一位黃衣青年的衣領;這位青年呢,把眼一瞪,差點一趔趄!圖上的畫的內容不僅是課文內容的再現,而且讓人產生遐想。

二、字詞解讀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敝小跋駶?。像倒”短短的四個字不僅寫出了雨水之“大”,讓人想到“瓢潑大雨”和“傾盆大雨”兩個詞語,也為下文的山洪暴發作了鋪墊。如同音樂一般,節奏很強,讓我們讀的時候朗朗上口。兩個詞語兩個句號,這讓小學生來說很不好理解。很多學生會以為標點用錯,因為作家也會出錯。但如果告訴孩子們,把這兩個詞語讀得斬釘截鐵,讀出當時雨特別的猛,水漲得特別的快,人們內心非常的急。這樣的讀理解如何加上句號就讓學生明白了?!耙蝗菏荏@的野馬”會讓人嗎?不它是會踩死人的,而且是一群,來勢洶洶,所以勢不可當。當在這里讀“當”不讀“擋”。為啥要這樣讀我查了書,也只知道和擋意思一樣。為啥要這樣讀,我的體會是“當”更能體現音韻的美,如果是“擋”還顯得有些軟綿綿,就沒有水勢猛的感覺了?!澳銚砦覕D”為啥會這樣,有人們才被驚醒的樣子,也有人們被洪水沖昏了頭的表現,也有人們站在水里站不穩的表象,也體現了人們大生命受到威懾時那種不由自主?!疤琛笔且粋€美的詞,不是人在跳,是洪水在跳。洪水在跳說明洪水高興,也說明人就慘了。加之跌跌撞撞人們更加站不穩。此時此刻再沒有一個人來組織那將會怎么樣?這時老漢出現了。他早也受到愛戴,要什么樣的人才會受到愛戴?他的出現是山,是一座人們的靠山。正因為受到愛戴,人們才把他當山。所以才會很快排成隊。因為隊伍中揪出的是老漢的兒子,所以老漢對他相當熟悉呀!自己的兒子怎么不知曉,如果是別的黨員也許老漢并不會揪。他以身作則呀!這樣的他能被別人愛戴,這樣的他才服重,這樣的他才可以是老支書,這樣的他才是一心為民。這里就有個愛和不愛的問題,“虎毒不食子”為啥要拉自己的孩子,不愛嗎?那兒子愛自己的父親嗎?這些問題都被作者潛藏在文中,要讓學生的發現。文章的結尾“她來祭奠兩個人?!薄八煞蚝退齼鹤??!眱蓚€句子獨立成段,語言簡練,卻在最后交代清楚了人物的關系,當初“揪出兒子”的是父親對兒子的舉動,最后死亡來臨時相互推讓的還是這對情深意長的父子。結果,這兩位都被洪水吞沒,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這“白茫茫的世界”是對這父子的無聲的祭奠與哀鳴。為啥是“白茫?!?,白茫茫能寄托哀思,是人們對死去靈魂的追悼。故事戛然而止,這短短的兩句,也讓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前后照應,又覺得在“情理之中”,增強了故事的悲壯色彩。

三、寫法解讀

全文用了四處比喻,五處擬人。也運用了設置懸念的方法。比喻、擬人想種修辭學生已經知曉,能在讀中突破。那設置懸念對學生來說還比較陌生,如果教給學生的方法讓我有點傷腦筋。需要同仁們給我指點迷津,是否能設置懸念讓學生切入寫。

四、總體把握

王崧舟老師在上《與象共舞》時給我一些啟示?!扒懊嬗袥]有寫與象共舞,‘沒有第二段呢?‘沒有……共舞的含義很廣,所以關系密切就叫共舞”。這篇文章是何等的相似,是寫老支書呀!不是寫橋。沒有父子倆的舍己為人,哪來人們的平安,這本身就是一座橋,一座生命之橋,橋的含義就廣了,可以理解為救別人自己就是橋,幫助別人自己也是橋。這樣一個老共產黨員的高大、偉岸也就凸顯出來了。

猜你喜歡
愛戴共舞老漢
夏日北至 與荷共舞
愛戴推出全新單曲《你要相信自己配得上世間所有的美好》
歌手愛戴走過心靈困頓:我和母親是“前世閨蜜”
劉老漢笑了
山海共舞
中企海外并購:與全球共舞
與神共舞Nissan GT—R與TA的故事
做勇于向學生道歉的班主任
國畫大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