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甫夏洛穆夫對中國近代音樂發展所作的貢獻

2016-08-02 11:11許昊洋
戲劇之家 2016年14期
關鍵詞:近代中國傳統音樂歌劇

許昊洋

【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近代中國開端以來的時代音樂風貌,之后介紹阿甫夏洛穆夫的生平以及他對中國近代音樂的發展所作的貢獻。

【關鍵詞】近代中國;傳統音樂;阿甫夏洛穆夫;歌劇

中圖分類號:J60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065-01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的,并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作為標志而結束,但中國近代音樂卻與中國的近代史不盡相同。

中國近代音樂的開端是以學堂樂歌(清末民初新式學堂開設的“樂歌”課及其所教唱的歌曲[1])的產生作為界定,學堂樂歌前的中國雖然已步入近代化的社會,但音樂仍以傳統宮廷雅樂、民俗“雅部”等為主。直到19世紀末,學堂樂歌開始興起并廣泛流行于新式學堂和社會時,傳統音樂才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并以小形式與新式音樂纏繞共存。

可以說,中國近代音樂的開端是在中國近代社會開始發展以來慢慢形成的。而學堂樂歌之所以聞名于,在于其獨具劃時代的意義,即學堂樂歌在中國傳統音樂和中國近代音樂之間劃了一道涇渭分明的“分界線”,且屬于“清末民初”這一歷史時期具有時代性潮流的一種歌唱形式,核心支柱亦體現了具有時代進步傾向知識分子的群體力量,反映了全國人民抵御外辱、富國強兵的迫切愿望。

阿甫夏洛穆夫,一位終身為中國近代音樂的發展傾盡全力,做出不朽貢獻的美籍俄裔(猶太人)作曲家,全名阿龍·阿甫夏洛穆夫(Aaron Avshalomov),1894年生于中國黑龍江省廟街,他從小深受中國民歌與京劇的熏陶,1916年僑居中國并先后在天津等地居住,與聶耳、冼星海、賀綠汀等中國作曲家交往頻繁,作品題材都以中國事物為主,帶有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重要作品有四部交響曲、三部協奏曲(鋼琴、小提琴、長笛)、交響詩《北平胡同》《古剎驚夢》、歌劇《觀音》、音樂劇《孟姜女》(英文名:萬里長城)、舞劇《琴心波光》、取材于郭沫若長詩《鳳凰涅槃》的同名歌舞劇、題獻給梅蘭芳的女聲獨唱曲《柳堤岸》、以《詩經》和唐詩譜樂的歌曲等等[2]。

阿甫夏洛穆夫對中國近代音樂發展所作的貢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中國傳統音樂并發展

當時國內音樂的主流趨勢是“全盤西化”,阿甫夏洛穆夫認為如果中國傳統音樂不復存在,不作為構成中國現代音樂的基礎,則中國傳統音樂勢必會消亡殆盡。為了避免這類情況出現,阿甫夏洛穆夫保持著一種能動發展的理念:中國音樂不必像古文物一樣保存,它應該被發展,在傳統的旋律模式下融入西方先進的和聲思想、管弦樂特色以及現代結構化的設計,使中國傳統音樂得到長生。

二、多元化發展中國傳統音樂,創造傳統音樂的新形式

中國傳統音樂多為器樂或歌曲的表演形式,較為單調枯燥,阿甫夏洛穆夫深知單靠器樂和歌曲難以召集觀眾和吸引人們的眼球,所以他和沈知白等志同道合的窮朋友商量:要有出版社出版民族風格的歌曲和其他音樂作品;要有學校采用這些作品做教材;要有唱片公司灌制這些作品并廣為發行;要有電臺廣播這些樂曲,排擠模仿西方的庸俗作品和流行的靡靡之音。所有的這些條件在二、三十年代都不具備。編寫舞劇的樂曲、演出舞劇,吸引觀看舞蹈的觀眾來聆聽新創作的中國民族音樂,這是可選擇的道路。[3]

1925年,阿龍·阿甫夏洛穆夫的第一部中國歌劇《觀音》由此誕生;四十年代中期,根據郭沫若長詩《鳳凰涅槃》所作的同名歌劇誕生;1962年,完成最后一部歌劇作品《楊貴妃暮景》。

阿龍·阿甫夏洛穆夫曾經說過,他覺得接受外國先進創作技巧可能會把青年作曲家引向音樂上的極端,但如果他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是和人民群眾緊密結合、聯系在一起的,則一定會使他們接受的新型作曲知識變為人民群眾可以廣泛接受的、屬于自己的一種語言。同時,阿甫夏洛穆夫還強調對于西方先進的音樂創造技巧必須要進行批判性地學習,并討論處理,不能一味地“全盤西化”,徹底摒棄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底蘊,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找到正確的方法,使西方作曲理論技巧能更好地適用于中國傳統的音樂文化素材。[4]阿甫夏洛穆夫對中國傳統民族音樂事業的熱忱和執著精神,感動了當時上海文藝界的進步人士,得到了地下黨的支持與幫助。

阿隆·阿甫夏洛穆夫作為美籍俄裔(猶太人)作曲家,對中國近代民間傳統音樂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將畢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對中國傳統民間音樂的傳承與改革發展中,為我國文藝界的進步青年、有心人士樹立了榜樣,鼓勵、促進了進步人士的優秀創作,使得中國傳統民間音樂以新形式、新姿態回歸人民群眾的視野,再次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促進了中國傳統民間音樂全方位、多元化的發展繁榮。

參考文獻:

[1]劉再生.中國音樂史簡明教程(上)[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2]余藝蕓.阿龍·阿甫夏洛穆夫的傳奇人生及音樂[J].大舞臺,2011(08).

[3]姜椿芳.一個致力于中國民族音樂研究的外國人——阿龍·阿甫夏洛穆夫的主張與實踐[J].音樂愛好者,1983(1).

[4]卞祖善.他把一生獻給了中國民族音樂事業紀念阿隆·阿甫夏洛穆夫誕辰一百一十五周年[J].音樂愛好者,2009(12).

猜你喜歡
近代中國傳統音樂歌劇
走進歌劇廳
近代中國孔子形象的變異及其原因分析
初中音樂教學中流行音樂引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