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船山的“權衡”史論方法

2016-08-08 09:51朱靈群
宿州學院學報 2016年7期
關鍵詞:王船山春秋權衡

朱靈群

安慶師范大學招生就業處,安徽安慶,246011

?

王船山的“權衡”史論方法

朱靈群

安慶師范大學招生就業處,安徽安慶,246011

摘要:王船山把“權衡”運用于歷史評論中,對中國古代史學理論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從辨正“權衡”內涵著手,廓清“權衡”在儒家文化中的本義;他通過分析和論證,強調“權衡”對于歷史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彰顯歷史主體的歷史見識、政治能力和道德素養;他在歷史評論中自覺地運用“權衡”方法,主張斟酌情理、因時制宜、不可執一。他的這些認識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方法論價值。

關鍵詞:王船山;《春秋》;“權衡”;史論方法

王船山畢生撰述宏富,思想博洽,尤其對經史之學極深研幾?!蹲x通鑒論》《宋論》“代表了中國古代歷史評論的最高成就”[1],《春秋》乃王船山家傳之安身立命之學,其一生之撰述,除根植于《周易》之哲學外,則以淵源于《春秋》之史學為大宗[2]。本文試以“權衡”為切入點,探討《春秋》對王船山史學的影響。

1“權衡”內涵的界定

“權”作為一種價值判斷原則,在先秦時期被廣泛應用。在中國思想史上,孔子最早提出“權”的觀點。他在《論語·子罕》篇說:“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盵3]167對此,孟子進一步加以明析,“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3]407??梢钥闯?,孔子“權”的本意指通權達變而合于道,或者說道德原則在具體情景中可以作合理的變通[4]。正因為“權”有變的意味,后來學者對儒家經典的詮釋往往出現分歧,產生“權變”之論。對此,王船山多有詳細辨證,謂:“朱子之言權,與程子亦無大差別。其云‘于精微曲折處曲盡其宜’,與程子‘權輕重,使合義’,正同?!M其宜’一‘宜’字,即義也?!庇终f:“朱子曲權漢人‘反經合道’之說,則終與權變、權術相亂?!盵5]738-739故“權之義,自當以程子為正”[5]741。王船山認為:“所謂權者,亦非軼可否之兩端,以有其神變也。立者因道,權者因心。立者心合道,權者道從心?!盵6]204意思是:人們對事物的考量,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要合乎事物發展的規律,因地制宜,各得其所。其次,“衡”也有多重涵義,在王船山看來,主要是平衡的意思。王船山說:“《春秋》之教,懸其實以待人之求,功罪得失,咸取照于平衡?!盵6]233“衡”作為評價的準則,體現平衡的意義,而作為評價的方法,則有衡量、斟酌的意思。通過對“權”與“衡”的分析,王船山謂:“權衡者,無所激昂,恒平以待人之求也?!盵6]232總的來看,王船山認為“權衡”作為歷史評價的原則和方法,應權得其宜,至于平衡。其實,在王船山之前,北宋經學家劉敞在《春秋權衡序》中認為:“權,準也;衡,平也。物雖重必準于權,權雖移必平于衡。故權衡者天下之公器也,所以使輕重無隱也,所以使低昂適中也,察之者易知,執之者易從也。不準則無以知輕重,不平則輕重雖出不信。故權衡者,天下之至信也?!盵7]雖然劉氏是從經學評論的角度說的,但實質上與王船山的認識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春秋》“權衡”與微言大義有密切關系。王船山說:“正大義者,其惟權乎。權,輕重之準也。移輕于重,則重者輕;委重于輕,則輕者代重而重者虛矣?!洞呵铩分?,不舍賊而求賊,弗移輕于重也;不許賊之治賊,無委重于輕也。曰:可與權者,其惟圣人乎!義正焉耳矣?!盵6]225正是圣人有“大義”,可以與權;同樣圣人有權,故能正大義。從某種程度上說,史家為了追求對某種理想的價值判斷,而行使“權”的職責,發揮“權”的功效。誠如向燕南先生所說:“孔子作《春秋》這種以史為法,發揮史之政治批判意義,‘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之史學思想的提出與實踐,可以說是把‘史’之制衡政治權力的政治批判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盵8]因此研讀《春秋》不可以不領悟圣人“權”的深刻內涵。王船山進一步強調:“《春秋》無恒予奪,《六經》無恒進退,故學者不可以不知權?!盵6]198學者只有懂得“權”的真諦,才能對圣人“予奪”“進退”有辯證的認識,抓住其精髓,闡明其深意。

2“權衡”的重要性

在對《春秋》“權衡”精義和方法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王船山十分強調“權衡”對于歷史見識的重要性。他說:“漢王甫破項羽,還至定陶,即馳奪韓信軍,天下自此寧矣。大敵已平,信且擁強兵也何為?故無所挾以為名而抗不聽命,既奪之后,弗能怨也。如姑緩之,使四方卒有不虞之事,有名可據,信兵不可奪矣。奪之速而安,以奠宗社,以息父老子弟,以斂天地之殺機,而持征伐權于一王,乃以順天修命,而人得以生?!盵9]82又說:“或曰宋太祖之奪藩鎮也類此。而又非也。信者,非石守信、高懷德之儔匹也。割地而王,據屢勝之兵,非陳橋擁戴之臣主也。故宋祖懲羹吹齏而自弱,漢高拔本塞源以抑亂,審輕重者唯其權,不在形跡之間也?!盵9]82從表面上看,宋太祖削奪藩鎮兵權與漢高祖類似,但從藩鎮割據的具體情況而言,二者不同,表現在:宋初藩王多有擁戴之功,而漢初藩王多居功割地而王;宋太祖鑒于唐中葉以來的藩鎮割據、武將跋扈的沉重教訓,以“杯酒釋兵權”的形式削奪藩鎮兵權,而漢高祖則大力剪除異姓王。遂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宋初大將無權,內重外虛,邊疆危機,致使有宋一代積貧積弱,所謂“懲羹吹齏而自弱”,而漢高祖則是“拔本塞源以抑亂”。故孰輕孰重,孰得孰失,唯有“權”者能深思熟慮,而不被行跡所泥。換句話說,“權衡”的評價方法要求透過復雜的歷史現象酌量輕重、得失,不被表象所迷惑。

同樣,唐高祖是個善于持“權”的人,故能平定天下,安定人心。王船山說:“制天下有權,權者,輕重適如其分之準也,非詭重為輕、詭輕為重,以欺世而行其私者也。重也,而予之以重,適如其數;輕也,而予之以輕,適如其數;持其平而不憂其忒,權之所審,物莫能越也?!盵9]736王船山突出強調“權”的用意,“權者,輕重適如其分之準也,非詭重為輕、詭輕為重,以欺世而行其私者也”,故對于輕重應適如其數,持平而不憂其變。對于李密降唐,唐高祖善于審權,授以光祿卿,致使其既無可怙之恩,也無可怨之言,順心而安位?!皺嗪狻敝钣?,只有大有為的人可以于此,如王船山所說“于是而知天下之至很者,無很也;至詐者,無詐也;量各有所止,機各有所息,以固然者待之而適如其分,則于道不失而險阻自消。天下定于一心之平,道本易也;而非大有為者,不足以與于斯”[9]737。雖然歷史現象錯綜復雜,而蘊育于其中的“道”則有“?!?,所謂萬變不離其綜,只要抓住這個“?!?,并作出適當的舉措,就不會違背歷史的法則,從而達到消除困難。這充分說明了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心”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只有“有為”和“有心”的人才能做到持“權”,而“道不遠人”即體現這樣的道理。

為進一步闡明“權衡”道德價值判斷方法,王船山認為“權衡”有精義,離義無所謂“權衡”。對于“義”,他從“正義”“大義”“通義”上加以辨析,言之鑿鑿,鞭辟入里。他說:“有一人之正義,有一時之大義,有古今之通義;輕重之衡,公私之辨,三者不可不察。以一人之義,視一時之大義,而一人之義私矣;以一時之義,視古今之通義,而一時之義私矣;公者重,私者輕矣,權衡之所自定也。三者有時而合,合則亙千古、通天下、而協于一人之正,則以一人之義裁之,而古今天下不能越。有時而不能交全也,則不可以一時廢千古,不可以一人廢天下。執其一義以求伸,其義雖伸,而非萬世不易之公理,是非愈嚴,而義愈病?!盵9]535王船山細致地厘定了“義”的不同層次、內涵及其相互關系。對于“正義”與“大義”,他論道:“事是君而為是君死,食焉不避其難,義之正也。然有為其主者,非天下所共奉以宜為主者也,則一人之私也。子路死于衛輒,而不得為義,衛輒者,一時之亂人也。推此,則事偏方割據之主不足以為天下君者,守之以死,而抗大公至正之主,許以為義而義亂;去之以就有道,而譏其不義,而義愈亂。何也?君臣者,義之正者也,然而君非天下之君,一時之人心不屬焉,則義徙矣;此一人之義,不可廢天下之公也?!盵9]535-536對于“通義”“大義”,他說:“為天下所共奉之君,君令而臣共,義也;而夷夏者,義之尤嚴者也。五帝、三王,勞其神明,殫其智勇,為天分氣,為地分理,以絕夷于夏,即以絕禽于人,萬世守之而不可易,義之確乎不拔而無可徙者也。春秋者,精義以立極者也,諸侯不奉王命而擅興師則貶之;齊桓公次陘之師,晉文公城濮之戰,非奉王命,則序其績而予之;乃至楚子伐陸渾之戎,猶書爵以進之;鄭伯奉惠王之命撫以從楚,則書逃歸以賤之;不以一時之君臣,廢古今夷夏之通義也?!盵9]536三者之間,公私之辨,孰輕孰重,“權衡”至為重要,否則對歷史不能有比較客觀的認識。

相反,不知“權”,則造成人心亂、風俗壞。王船山說:“且夫事君之心,其可一者,忠而已矣;其他固有不容一者也……若逆天悖道之君,自非受托孤之寄,任心膂之重,義不可去,必死以自靖者,則亦引身以退,而必不可與同昏,惡有百君而皆可事者乎?則惡有一心以事君,而君可百者乎?游其心以逢君,無所往而不保其祿位,此心也,胡廣、孔光、馮道之心也。全軀保榮利,而亂臣賊子夷狄盜賊亦何不可事哉?心者,人之權衡也,故有可事有不可事,畫然若好色惡臭之不待圖惟也。茍其有心而不昧,則宋之諸王無一可事者,而百云乎哉?女而倚門也,賈而居肆也,皆一于利而無不可之心也。故曰:充岱之說,廉恥喪,忠孝亡,惑人心,壞風俗,至此極矣?!盵1]854-858他指出“心者,人之權衡也,故有可事有不可事,畫然若好色惡臭之不待圖惟也”,而張岱之心無“權衡”,不知君有別,有可事不可事之分,妄為邪說,意在貪位、保身、謀利,以致蠱惑人心,敗壞風俗。

3“權衡”的運用

王船山不僅十分重視歷史發展過程中“權衡”的重要作用,而且自覺地運用到歷史評論中。他對“權衡”的運用,主要體現在:衡量公私義利、得失利弊、本末輕重等方面;在具體要求上,斟酌情理,因時制宜,不可執一。

王船山對封建專制的批判突出地表現在公私之辨上,他認為朝代興亡只是一姓之私,而天下興亡則是天下之大公。對此,他多處加以辨明,如:“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而抑非一姓之私也?!盵9]1175“若夫國祚之不長,為一姓言也,非公義也。秦之所以獲罪于萬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孫以長存,又豈天下之大公哉!”[9]68“舍君天下之道而論一姓之興亡?!盵9]611“一姓之興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盵9]669“五帝、三王之明德,漢、唐、宋之混一,今其子孫僅存者不再興,而君天下者不一姓?!盵9]762“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盵10]王船山對中國古代歷史興衰成敗深刻認識的基礎,衡量歷史變故,朝代興亡,總結出“公義”與“私義”,嚴厲駁斥正統論,體現他對歷史進程和國家的認識逐漸深化。

綜上所論,王船山深受《春秋》“權衡”方法的影響,既得其精義,又能融會貫通,運用于歷史評論,做到“達時知權”,從而凸顯歷史主體的自覺意識。他的“權衡”史論方法,既豐富了中國古代史學理論,又為今天的史學評論提供了借鑒,值得認真總結。

參考文獻:

[1]瞿林東.中國史學史綱[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698

[2]許冠三.王船山的歷史學說[M].香港:活史學研究社,1978:1

[3]朱熹.四書集注[M].長沙:岳麓書社,1987

[4]楊國榮.儒家的經權學說及其內蘊[J].社會科,1991(12):31-34

[5]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M]//船山全書:6.長沙:岳麓書社,1996

[6]王夫之.春秋家說[G]//船山全書:5.長沙:岳麓書社,1996

[7]劉敞.春秋權衡序[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8]向燕南.道與勢:傳統史權與君權的緊張[J].文史哲,2009(4):95-101

[9]王夫之.讀通鑒論[M]//船山全書:10.長沙:岳麓書社,1996

[10]王夫之.黃書[M]//船山全書:12.長沙:岳麓書社,1996:519

[11]王夫之.四書訓義[M]//船山全書:7.長沙:岳麓書社,1996:382

[12]王夫之.周易內傳[M]//船山全書:1.長沙:岳麓書社,1996:75

(責任編輯:胡永近)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6.07.023

收稿日期:2016-03-15

作者簡介:朱靈群(1978-),安徽靈璧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文學、文藝學、古文字學。

中圖分類號:B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006(2016)07-0089-04

猜你喜歡
王船山春秋權衡
權衡“輕”“重” 吃透密度
如何權衡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病的獲益與風險
論王船山民族主義思想的近代嬗變
試論《秋海棠》在20世紀40年代的媒介傳播
基于探索與開發權衡的地磁仿生導航搜索方法
春秋禮樂文化的研究探討
王船山《周易內傳發例》義理演析
穀梁春秋哲學構建及其意義
王船山的四唐詩論
論春秋時期的師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