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軍旅”影視作品的地位作用

2016-08-13 10:03黃德智
電影文學 2016年12期
關鍵詞:軍旅我軍題材

黃德智

[摘要]在新中國的電影史上,“軍旅”影視作品在主旋律影片創作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影視園地中的一朵奇葩。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軍旅影視作品一直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歡,作品中洋溢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情懷,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是無數革命軍人靈魂的凝結,鼓舞了一代代革命軍人和社會青年健康成長,進入新時期以后,軍旅影視作品的創作更是出現了多樣化創作的可喜局面。

[關鍵詞]軍旅影視;主旋律影片;精神文明;核心價值觀;地位作用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軍旅題材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在新中國的影視長廊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軍旅題材的作品或弘揚毛澤東、鄧小平的軍事哲學思想,或描寫我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戰略戰術,或歌頌我軍優秀的將帥及指戰員的革命精神。這些作品有的大氣磅礴,有的慷慨悲壯,在社會主義文藝的百花園中始終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氣概,感染和鼓舞著一代代的中國觀眾。

一、軍旅影視作品開“主旋律”影片先河,

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國的軍旅影視作品始終伴隨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步伐前進和發展,以其鮮明、深刻的主題,豐富的思想文化內涵獨樹一幟;為宣傳毛澤東、鄧小平的軍事思想,促進精神文明建設起著獨特的作用。這些軍旅作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時間跨度大,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到新時期,橫跨整整一個多世紀;二是內容豐富、分量重,軍旅題材的作品約占我國所有影視作品的三分之一,這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是分不開的;三是軍旅題材影視作品始終是各大電視頻道播出的“重頭戲”,其熱度一直不減,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四是軍旅題材影視作品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如影視、廣告、出版、發行等。

我國軍旅題材影視作品的創作大約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50—1960),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品有《鋼鐵戰士》《南征北戰》《翠崗紅旗》《趙一曼》《中華兒女》等,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舉,但影片《南征北戰》無疑是這一時期最有分量的代表作品。

第二個階段(1960—1966),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品有《渡江偵察記》《雷鋒》《地道戰》《地雷戰》《上甘嶺》《打擊侵略者》《英雄兒女》《奇襲》《紅日》《紅色娘子軍》《平原游擊隊》《鐵道游擊隊》等,這一時期主要是為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獻禮。

第三個階段(1966—1976),主要作品有《偵察兵》、京劇《奇襲百虎團》等,由于受到了“文革”的沖擊,我國影視界遭遇重創,作品寥寥。

第四個階段(1977至今),主要作品有《南昌起義》《大決戰》《大進軍》《大轉折》《驚濤駭浪》《士兵突擊》《沖出亞馬遜》《離開雷鋒的日子》《百團大戰》《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太行山上》《八路軍》《新四軍》《DA師》《突出重圍》《歷史的天空》《集結號》以及《激情燃燒的歲月》《解放》《紅日》《我的長征》《八月一日》等。我國軍旅題材影視劇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其創作空前繁榮,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

二、軍旅影視作品的影響和作用

(一)很好地宣傳了毛澤東、鄧小平的軍事戰略思想

我國的軍旅題材影視作品在宣傳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以及我黨的相關理論政策方面,無疑起著先導和引領的作用。我們以1950年上影出品的史詩性的故事影片《南征北戰》為例,該片以解放戰爭時期,漣水、萊蕪和孟良崮戰役為背景。1947年,我軍在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以后,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大踏步地撤出山東解放區,收緊拳頭,準備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該片全景式地、形象化地詮釋了毛澤東的軍事戰略思想,既有運動戰,也有游擊戰;既有正規軍,也有游擊隊的配合,較好地處理了“走”與“打”的辯證關系,一切“走”都是為了很好地“打”。影片集中反映了毛澤東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思想,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目標的思想,“擊潰敵人10個師,不如殲滅其1個師”打殲滅戰的思想,人民戰爭的思想等。在毛澤東的這些光輝的軍事思想的指引下,我軍越戰越勇,大踏步的后退迎來了大踏步的前進,充分彰顯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巨大威力,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現代革命戰爭,經歷了驚心動魄的艱難曲折,經歷了無數的犧牲,終于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梢赃@樣講,這部影片堪稱我國軍事題材影片的“扛鼎”之作,奠定了我國軍旅題影視作品的創作思想基調。而后來所拍攝的《地道戰》《地雷戰》則充分彰顯了毛澤東的人民戰爭的光輝思想:“革命的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薄皠訂T了全國的老百姓,就會陷敵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睉馉幗逃巳嗣?,人民贏得了戰爭。這就是這兩部經典作品的靈魂。嚴酷的抗日戰爭,教育中國人民,拿起武器用自己聰穎的智慧同武裝到牙齒的敵人血戰到底!能夠把全國的老百姓動員起來,投身到解放他們自己的宏偉的事業之中,古今中外,實屬罕見。而電視劇《DA師》和電視劇《突出重圍》《沖出亞馬遜》則將視角對準我軍的現代化和正規化建設,立足于現代化的條件下,打贏高科技技術條件下的戰爭,則充分體現了鄧小平同志新時期的建軍思想。

(二)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形象的教科書

“為人民服務”始終是我黨和我軍的根本宗旨。毛澤東的這一建軍思想,充分體現了我軍與舊軍隊的本質區別以及與國外軍隊的區別。早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毛澤東就為我軍定下了“紅軍既是戰斗隊,又是工作隊”的目標。我軍是在毛澤東思想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的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他們既是戰斗隊,又是宣傳隊,他們走到哪里,打到哪里,就把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到哪里;他們很好地踐行了黨的為人民服務宗旨,不愧是一支黨領導下的新型的人民軍隊。如影片《紅色娘子軍》《平原游擊隊》等,他們打到哪里,就把革命的道理宣傳到哪里,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很好地履行了作為一支工作隊的職能。在影片《上甘嶺》《打擊侵略者》《英雄兒女》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又把我軍的秋毫無犯、英勇善戰、嚴于律己的戰斗作風帶到異國他鄉?!独卒h》則通過普通一兵很好地詮釋了我黨我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痘春鹨邸贰扼@濤駭浪》則進一步反映了軍民血濃于水以及我軍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陳毅曾深情地講,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三)對全民的教化和引導作用

其實軍旅題材的影視作品已經遠遠超出其娛樂功能,對全體人民大眾起著教育和鼓舞的作用,“在軍旅文壇上獨樹一幟而又異常醒目,一掃近年來萎靡之風而獨顯其磅礴大氣”。而這種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深入到民族的骨髓里、血液里。我們的軍隊有一往無前的精神,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嚇倒??础洞鬀Q戰》《百團大戰》《八路軍》《新四軍》會為我軍的一往無前、英勇善戰的精神所傾倒;看影片《上甘嶺》《英雄兒女》《雷鋒》《驚濤駭浪》等,會為我軍戰士的俠骨柔情所感動,他們的大義、大智、大勇、大德,不愧是民族的優秀代表,是時代的楷模,是社會的風向標。一部好的軍旅題材影視作品問世,會掀起一股觀影高潮,數十家影視頻道“狂轟濫炸”,數載以后人們還津津樂道。電視劇《亮劍》一問世,社會便掀起一股“亮劍”熱潮,人們對李云龍這樣“怪異”性格的英雄,更是偏愛有加;當《士兵突擊》橫空出世,其經典的臺詞“不拋棄,不放棄”便不脛而走,一時被社會,尤其是廣大的青少年朋友奉為“圣旨”,其影響可見一斑。軍人的那種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情懷,軍人所特有的精神氣質,鑄就了軍旅題材影視作品的“魂”,成為社會、民族、時代的風向標、導航儀。

三、軍旅題材影視作品發展的新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以及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軍旅題材影視作品呈現出豐富多彩、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一)風格題材更加多樣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軍旅題材影視作品突破了過去那種“高”“大”“全”的呆板模式和“臉譜化”的傾向,既有正劇,也有喜劇“冷幽默”;既有故事片,也有室內劇,使其題材和風格更加多樣化,作品所塑造的人物也更加豐滿、真實感人,而且更加注重對人物性格的深度挖掘。這期間,既有反映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史詩電影,如反映朱德元帥率領我太行山軍民浴血抗戰的《太行山上》,全劇用數字攝影機拍攝,更具歷史的真實感,一萬多個鏡頭,讓人目不暇接;反映我軍在特殊時期發展壯大歷程的電視劇《八路軍》《新四軍》;也有反映普通士兵成長的《士兵突擊》《歷史的天空》;以及塑造具有倔強性格的八路軍指揮員的《亮劍》;主人公一生獻身軍旅生涯、情牽軍旅生活的長篇電視連續劇《激情燃燒的歲月》;還有反映我軍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沖出亞馬遜》《DA師》《突出重圍》等,以“紅”“藍”兩軍的對抗演練,充分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在新時期的革命化、正規化建設,展現了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杜e起手來》《追擊阿波丸》則以“冷幽默”的形式,展示了戰爭的另一面;而《炊事班的故事》《衛生隊的故事》則以喜劇的手法、室內劇的形式,反映了新時期我軍基層官兵的喜怒哀樂,令人忍俊不禁。各種題材,風格多樣,異彩紛呈。

(二)反映軍人特有的氣質和性格特征

軍旅題材影視作品與其他影視作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軍旅作品要反映軍事、軍人、士兵的生活。當兵就意味著奉獻和犧牲,因此特殊的生活環境鑄就了軍人不一樣的性格氣質。臨危不懼、敢于擔當、樂于奉獻,軍旅作品就要很好地反映軍人的這些特質,這也是軍旅影視作品深受廣大觀眾厚愛的原因之一。如《亮劍》中的主人公李云龍,作為八路軍的一個指揮員,平時大大咧咧的,有點不守“規矩”,常常是我行我素,不按常理“出牌”,這樣一位“怪異”的指揮員也時常令上級頭疼不已、同事奈何不得、對手聞風喪膽!這一形象極大地顛覆了我們過去在熒屏上看到的八路軍指揮員的形象。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位渾身都是“刺”的英雄人物,卻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他常常對上級的指示“陽奉陰違”,喜歡斤斤計較,還愛占點“小便宜”,小肚雞腸,愛“捅婁子”;但在他的骨子里卻有一股敢于“亮劍”的精神,就是明知自己的實力不如對手,但也敢于亮劍,這種“亮劍”的精神正是我們民族所缺乏的,也是時代所需要的。難怪該劇播出以后,便立刻在全國掀起了一股收視狂潮,在全民中掀起了一股“亮劍”的熱潮。人們都喜愛李云龍式的人物,覺得他骨子里很可愛,在他身上呈現出的是軍人特有的精神氣質。這一人物的成功塑造,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視覺需求及精神需求,也使得我們對軍人的塑造更加豐滿、立體和全面,這樣的形象,讓人覺得更可信、可敬、可愛!我們再以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石光榮為例,他一生獻身軍旅,以軍營為家,可以說對這個“家”他有太多的依戀、太多的情感。有時他也很固執、倔強,牢騷滿腹,罵罵咧咧;但一旦要讓他離開他一生為之戰斗的軍營,卻又是那樣讓他戀戀不舍!可以說,李云龍和石光榮渾身上下都透出軍人的那種剛毅、倔強的味兒。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人們都在為“孔方兄”忙碌,在某些領域受到金錢嚴重“腐蝕”的今天,這兩個形象的“橫空出世”無疑給人們好好地上了一課,除了金錢,我們這個民族特別需要的是精神。他們的形象已深深地鐫刻在廣大觀眾的心里,讓人回味無窮。

(三)更加關注普通士兵的命運

從《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到《我的兄弟叫順溜》中的順溜,編導無不是把自己的鏡頭對準了普通一兵,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以獨特的視角反映普通戰士在革命軍隊熔爐里的成熟和成長,使人們有理由相信他們就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無論是“許三多”的執拗、任性,還是“順溜”的頑皮、執著,都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許三多因一個“意外”而來到部隊,初來乍到,也惹出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但他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始終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理念,終于贏得了大家對他的尊敬,成長為一個真正的戰士。他的“不拋棄,不放棄”也成為時代的呼聲和年輕人的信條。在看慣了鴻篇巨制、大人物的命運以后,許三多這樣的“草根英雄”也許會更加使人感到可親可敬。因為他離我們老百姓、普通人最近,最實在。將鏡頭對準普通戰士,關注他們的成長,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是軍旅題材創作方面的一個變革,這樣的題材能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也進一步拓寬了軍旅題材的創作領域。

(四)注意市場化的開拓

進入新時期以來,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挑戰,也給廣大影視創作人員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課題,就是怎樣迎接市場的挑戰,使我國的軍旅題材影視作品既叫好又叫座?因此,無論是《大決戰》《八路軍》《新四軍》,還是《太行山上》《沖出亞馬遜》等影視作品,編導者們都力求使自己的作品既有社會效益也有經濟效益,他們瞄準市場,掌握現代觀眾的心理,運用影視手段和影視語言,來講述一個個好聽又好看的故事,使得現在的軍旅題材影視作品更加宏大、精彩。以《八路軍》為例,這是一部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而精心制作的電視連續劇,該劇場面宏大、氣勢磅礴,全景式地展現了八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逐步成長、壯大的歷程,著力塑造了朱德、彭德懷、左權、聶榮臻、徐向前、林彪、楊成武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是抗日救亡的中流砥柱。全劇巧妙地以張黑白、王鐵錘、張茜、趙栓柱等五位八路軍戰士為主線,把全劇有機地串聯起來,將五人悲歡離合的命運與八路軍的成長壯大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得該劇既氣勢宏偉又結構緊湊,故事性很強,極大地增強了該劇的可視性,同時由于該劇的熱映也帶動了同名圖書的暢銷。革命軍人的骨髓里滲透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恰恰契合了當下人們的精神需求,因而使該片既叫好又叫座。

(五)創作手法上的創新

新時期軍旅影視作品在創作手法上,較之過去有了極大的突破,有了很多的創新,更加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心理。作品在敘事學、符號學、傳播學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創作手法更加多樣化,令人耳目一新。影視工作者們既善于駕馭宏觀的敘事作品,如《大決戰》《大進軍》《大轉折》《解放》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拍攝,具有史詩般的效果;同時也善于處理微觀的“精雕細刻”的作品。對革命領袖人物的塑造也有了質的飛躍,突破了傳統的領袖“模式”,讓領袖人物回歸到凡人之中,既反映他們在歷史關頭的雄才大略,也刻畫毛澤東的憐子之情、周恩來勝利后的大醉、陳毅的詼諧、鄧小平的內斂和沉穩,讓觀眾覺得他們可親可敬。作品中的革命領袖形象“經受著億萬觀眾從宏觀到微觀的省視,獲得了廣大觀眾的普遍認可和熱愛”。影視作品的數字化和立體化更加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情趣,如電影《太行山上》的數字化,長達一萬多個鏡頭,使影片的節奏感更強;而影片《集結號》則借鑒好萊塢的創作手法,向國外的大片靠攏,影片通過感覺、氣味等元素營造出濃烈的戰爭氛圍,其拍攝手法令人耳目一新,吸引著大量的觀眾走進影院。表現戰爭的手法更加多樣,如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中“順溜”所使用的狙擊步槍,作為戰爭的一個特殊符號,始終貫穿該劇的始終。其他的非戰爭元素,作為一個個重要的符號,也進入到了影視作品的創作之中。

軍旅題材影視作品,在我國影視藝術的百花園中獨樹一幟,是時代的風向標、社會文明進步的晴雨表;軍旅題材作品中所展現出的凜然正氣、是非曲直,與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并獨領風騷。在新的歷史時期,我軍廣大官兵忠實地踐行不辱使命、服務人民、聽黨指揮的革命軍人的核心價值觀,涌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在廣大主創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軍旅題材的創作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促進兩個文明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猜你喜歡
軍旅我軍題材
軍旅青春正步走
胸懷軍旅夢
廣電總局關于2020年4月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通知
2016年9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117部、4552集
林宥嘉:軍旅回歸,重新上路
廣電總局關于2015年6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通知
廣電總局關于2015年3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通知
我軍第一個無線電隊的組建和作用
發揚我軍官兵一致的光榮傳統
對建國以來我軍履行對內職能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