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英語學術論文語料庫的it型外置結構研究

2016-08-16 06:57鄧慶環潘立新
關鍵詞:外置形容詞語料庫

鄧慶環,潘立新

(贛南師范大學 1.外國語學院; 2.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

基于英語學術論文語料庫的it型外置結構研究

鄧慶環1,潘立新2

(贛南師范大學 1.外國語學院;2.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西 贛州341000)

it型外置結構是學術論文中普遍存在的語言現象,具有復雜的語篇功能。將一般本科院校英語專業研究生學位論文組成的語料庫與國際學術期刊英語語言學學術論文組成的語料庫相比,有助于發現不同作者群在學術寫作中使用it型外置結構實現語篇人際功能上的異同。研究表明,中國研究生傾向于使用這個結構實現評價的功能,而學科專家則更多的是利用這個結構實現爭論的功能。這有助于為一般院校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學術寫作教學提供一定的啟示。

it型外置結構;學術寫作;人際特征

傳統的學術語篇觀認為,學術語篇是語言變體,是研究者和高等教育者在學術圈內建構和傳送知識的途徑。這種觀點強調學術語篇的客觀性和命題性。然而,隨著對語篇交際性特征研究的深入,研究者 (如Hyland 2005; Biber 1988) 提出,學術語篇具有爭論和勸說的特點,即作者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對存在爭論的問題提出新的見解。爭論和勸說通過交際雙方認可的語類特征和語言形式實現,它們代表了相關學術圈特定的視角和理解方式?;诖?,英語學術論文的語言風格已經受到眾多研究者的關注,研究面也較廣。其中,對于it型外置結構的研究涉及結構中的被動謂詞和that 從句。(Hyland & Tse 2005)他們發現,雖然it型外置結構的結構特征明顯,但由于其運用涉及復雜的語境和認知因素,學術語篇的作者較難準確地運用它。

同樣是學術語篇,中國英語專業研究生撰寫的學位論文有其特殊性。首先,研究生既是語言學習者也是學術入門者,其學術能力基本上處在入門階段,在這個意義上,學位論文寫作是研究生的學術實踐的結果;其次,學位論文主要承載的是導師和研究生雙方的期待值,反映研究生對于英語學術論文中約定俗成的學術語言的掌握情況以及學術研究能力。學位論文的特殊性已經引起了國內研究者的注意。(婁寶翠 2013; 趙曉臨 衛乃興 2010)這些研究分析了大學生在學術寫作中使用評價性詞匯如轉述動詞和副詞、形容詞表達立場的特征。為了豐富已有的研究,本文將以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為研究對象,探討他們在運用it型外置時與國外學術期刊論文作者間的異同。

一 對于it型外置結構的研究

Jespersen (1933: 95) 將“外置”定義為“借助代詞it將句子中的某個單詞或詞組置于主句結構之外的句法手段”。 這個過程需要作者對兩個因素做出選擇:首先,在it型外置結構或其他句型間做出選擇;其次,選擇被外置的成分。由于it型外置結構通過形式主語it將真正的主語放在句子的末端,因此Greenbaum & Nelson (2002)和Collins (1994) 均將外置結構產生的原因歸于交際因素,即說話者通過外置手段將語義份量重的成分放在句子的末尾,達到句子的“句末份量”(end-weight),形成“句末焦點”。(Quirk et al 1985)而認知語言學研究也認為,這樣的結構有助于語言使用者更好地處理信息。 (Huddleston 1984)

以上研究以句子為單位探討了it型外置結構的特點。語篇分析者以此為基礎重點關注了it型外置結構在語篇中所實現的人際功能。研究發現,it型外置結構的語篇功能通過兩個因素實現:外置結構中的形容詞或謂詞和形式主語it。前者是表達態度的顯形成分,表達了作者對于主句內容的真實性的嘗試性的判斷; (Quirk et al 1985: 1114)后者使整個結構成為無人稱結構,是客觀的表達式。兩個因素交織在一起使作者通過it型外置結構表達的評價變得客觀。因此,it型外置結構可以被用來表達主觀的評價和判斷。 (Halliday & Matthiessen 2004: 475)

it型外置結構的這種特定的人際特征引發了諸多關于其語篇功能的研究。Herriman (2000) 比較了it型外置結構在不同書面交際情景(如報道、小說、宗教語篇、政府文件、知識性和技術性文本等)中的功能特征及用途。他發現,在不同類型的語篇中,知識性和技術性文本使用的it型外置結構頻率最高;在功能上,it型外置結構有詞匯所無法企及的功能,如隱藏表態的主體,將態度以顯性的詞匯和可協商的命題同時呈現,允許作者盡可能詳細地表達態度,將態度轉變為理解被外置結構的視角等。而Hyland & Tse (2005) 也持相同的觀點。他們認為,it型外置結構是學術語篇中強有力的表達評價的手段,評價通過it型外置結構動詞或形容詞實現。

為了更加準確地解釋it型外置結構的人際功能,Hewings & Hewings (2002) 將it型外置結構的功能明確為元話語,并認為它們能實現四種人際功能(見表1)。

表1 (Hewings & Hewings, 2002: 372)

模糊語的核心功能是表達嘗試性或可能性。Hyland (1996) 認為,模糊語可以通過多種手段體現,如情態動詞、動詞、形容詞、名詞、副詞等。it型外置結構中的模糊功能通過情態動詞、系動詞和動詞實現。態度標記體現的是作者對于被外置成分的看法或觀點,通過形容詞和動詞體現。強調用于表達作者對于被外置成分的確定性,通過動詞和形容詞體現。歸屬是用來說明被外置成分的來源的it型外置結構。在實現表達歸屬功能時,it型外置結構的結構特征不但允許作者隱藏或明示信息來源,而且還可以表達作者對于相關研究的反應和評價,有助于作者協助讀者建立一個認知框架,達到說服讀者接受自己觀點的目的。

本文將根據以上研究框架比較不同作者群在學術論文寫作中的it型外置結構的運用狀況。

二 語料特征對比

本研究將采用自建語料庫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一個語料庫由贛南師范學院英語語言文學方向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組成,(語料庫1,簡稱Discorp)總字數507,162詞(數字的統計均不包括摘要、參考文獻、附錄部分,以下同);另一個語料庫由語言學國際期刊如Journal of Pragmatic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上的論文組成,(語料庫2,簡稱Journcorp)總字數為507,924詞。兩個語料庫中的論文都是隨意選取的。學位論文語料庫中的論文來自于同一個學院的學生,而另一個語料庫的論文來自不同的刊物。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加客觀的體現不同層次的作者群在學術論文中使用it型外置結構實現人際功能的特征。

通過對語料庫三次的檢索,本研究得出的結果如下(見圖1)。

圖1

圖1顯示,兩個語料庫對于it型外置結構的使用上;差距多于共通:共通之處僅體現在it型外置結構表達強調的功能上,差異體現在it型外置結構的其他功能之上:語料庫1傾向于用它表達態度和強調,而語料庫2中則更傾向于用它表達模糊功能。

三 討論

作者是語篇的建構者,it型外置結構使作者在建構信息時既能實現各種人際功能,也能將信息擴展延伸。以實現表達態度功能為例, it型外置結構中的態度通過形容詞、動詞或抽象名詞體現。對兩個語料庫中表達態度的詞匯進行比較后發現,盡管動詞和名詞都是表達態度或評價的典型的語言形式,但形容詞在兩個語料庫中發揮了主要作用。在具體用詞上,兩個語料庫體現了不同。其中,語料庫1中使用頻率居前五位形容詞及其使用次數分為difficult (33), easy (29), good (better, best) (16), hard (14),significant (8);而語料庫2中使用頻率居前五位的形容詞及其使用次數為interesting (19), difficult (18), surprising (7), helpful (4), hard (4)。

從形容詞的性質上區分,語料庫1的作者使用的是顯性的形容詞,其中difficult和hard 主要表達的是負面的評價,而easy, good (better, best),significant則是正面的評價。如:

(1) When they share the same cognitive environment, it is easy for the communicator to know what information is manifest to his audience and it will not be difficult for the audience to know what the communicator wants to express. (Discop)

(2) I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 which lacks theme. (Discorp)

在以上例句中,difficult 和easy 均與心理狀態動詞know和understand同時出現,體現了作者對于被外置成分的分析和判斷。盡管作者在努力以客觀和理性的方式呈現過程,但形容詞的使用使作者留下了個人的痕跡。這一點通過他們在形容詞前面添加比較級或副詞顯得更加清晰,如:

(3) It is a little easy for us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reason why the film titles should be attractive to the audience. (Discorp)

(4) Therefore, it is more proper to concentrate on sophomores of non-English majors as participants for exploring the decline of this thesis writing. (Discorp)

而語料庫2中使用比例大的形容詞interesting和surprising則被稱為“情感反應性”的形容詞(Rodman, 1991),如:

(5)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se of these structures are largely quantitative rather than qualitative. (Journcorp)

(6)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re are a developed set of counter-resources that are used to work up the facticity of a version and make it difficult to undermine. (Journcorp)

通過這些形容詞的使用,作者引導了讀者對所讀內容的反應,如“有趣”或“不驚奇”。這些詞的使用顯然體現了作者在能力上的強勢,兩個語料庫在it型外置結構的模糊功能上體現的差距最為明顯。模糊語在學術論文語篇中的功能允許作者謹慎地呈現未經證實的觀點,并引導讀者以一定的方式評價命題,并以較為隱晦的方式承認讀者在認可事實中的作用。

通過比較發現,盡管兩個語料庫在將it型外置結構作為模糊語的使用上頻率有較大的差異,但在所使用的具體結構上卻較為接近。語料庫1中,使用居前五位的外置結構是it seems (23), it is possible (13), it is suggested (8), it is believed (5), it is common (3);語料庫2中使用居前五位的模糊語是:it is possible (56), it is argued (33), it seems (32), it appears (30), it is likely (12)。

在語義上,it seems 和 it appears說明,被外置結構所表達的觀點是通過推理得出的。為了避免可能受到的質疑,作者通過這兩個結構小心控制自己對于內容的肯定程度。這種對于知識小心謹慎的態度說明,作者并不介意讀者持有其他的觀點,這也讓其他的結論或觀點的出現變得有了可能,是加強作者與讀者溝通和協商的手段。如:

(7) It appears to us that for Clark to exonerate himself from the terminological confusion entirely, he needs to do more than just switch labors. (Journcop)

(8) It seems that a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a study of Reporting would be an examination of the formal and syntactic choices available to writers, and the conditions governing such choices. (Journcop)

相比較而言,it is possible說明,作者以現有的事實為基礎,認為被外置成分的真實性在寫作的時候是站不住腳的,還有待于認證。這就使作者可以避免日后萬一被外置成分被證明為錯誤時帶來的負面后果,幫助作者避免對于話語要承擔的個人責任,以保護個人聲譽,減少損失。如:

(9) It is possible to imagine a science which studies the role of signs as part of social life. (Discorp)

和形容詞一樣,it型外置結構中的一些動詞也是調節被外置成分準確性的有效手段。如argue和suggest能把不確定的內容與確定的內容區分開,把假設的觀點和確定的知識區分開,為讀者呈現學科發展的清晰的思路。如:

(10) It can be argued that in addition to arguing for authority in this way by citation, allies take other forms in the production of facts. (Journcorp)

(11)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eacher should have an encouraging attitude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for volunteer answering questions instead of calling on. (Discop)

通過使用模糊語it can be argued 和it is suggested,作者將讀者的注意力引導到命題上,同時削弱了被外置成分命題的真值。這有助于作者克服對話語內在的否定,讓讀者認可自己的觀點。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語料庫2中的表達模糊功能的外置結構很多是雙重模糊,即使用了帶情態動詞的外置結構。數據檢索發現,語料庫2中含表達模糊語義的情態動詞的it型外置結構共有61個,占所有實現模糊語功能的外置結構的21.9%,涉及的情態動詞和頻率為would (36), may (12), might (6), will (7)。而語料庫1中體現雙重模糊功能的外置結構只有6個,其中could (1), may (1), would (2), will (4),占實現模糊語功能的外置結構總數的7.7%。在這些情態動詞中,would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表達了一種不確定的態度或嘗試性的態度,與個人的知識和信念相關。如:

(12) From my corpus evidence it would thus appear that students’ grasp of interpersonal strategies is as deficient as the coverage of this area by textbooks on academic writing. (Jourcorp)

情態動詞的重要性在于,它們體現了作者對于語篇建構中作者和讀者間關系的考慮。作者不僅將建構語篇視為是滿足心目中讀者的閱讀需要的過程,而且認為語篇建構需要作者和讀者間的共同努力,一起參與到交際中并合作反饋。由于合作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是雙向的,要以讀者接受角色、態度和論點為基礎,它要求作者以合適的方式與讀者交流,情態動詞恰恰能幫助作者達到這個目的,因為它們以勸說的方式讓讀者參與到交際中,體現的是一種有禮貌和合作的方式,能為讀者留下交際空間,讓讀者參與到爭論之中并為語篇目的的實現發揮作用。

與模糊功能一樣,強調的功能也是爭論的手段。強調型外置結構表達了作者對于被外置成分的確定和相信,它通過動詞、形容詞以及相關的情態動詞實現。實現強調功能的it型外置結構在兩個語料庫中區別也主要體現在使用頻率上。語料庫1中使用居前五位的是it is necessary (49), it is obvious (31), it is impossible (23), it is important (20),it is worth doing (10)。語料庫2中的強調功能通過it is clear (43), it is important (34), it is necessary (22), it is worth doing (16), it is tempting (6) 實現。如:

(13) It is clear that the complement clause PAST imposes no ordering on ET2 relative to the UT, sinc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ntence allows for the UT to either precede or follow ET2. (Journcorp)

(14) It is obvious that humor and horror are essential elements in black humor. (Discorp)

it is clear和it is obvious 體現的是對于被外置結構內容的可靠性的判斷,判斷基于說話者的知識和信念,強調了正確的行為或方式。這一點在it is important,should和must這些詞匯的使用上就體現得更為明顯。如:

(15)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re are other modes of reporting which do not use this device. (Journcorp)

(16) It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make an introduction to them in terms of grasping the whole theory in depth. (Discorp)

it is important,should和must 的明顯特征是,它們體現的是專制,表達的是權威性,是通過提出明晰的建議讓作者能夠在介入語篇中,體現的是作者和讀者間的不平等關系,使作者以專家的身份出現,在交際上把讀者視為新手。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語料庫2中情態動詞should和must出現的頻率要遠遠高于語料庫1。

實現歸屬功能的it型外置結構的在兩個語料庫中數據有差異,在使用方式上也有差異。語料庫1的作者在使用it型外置結構實現歸屬功能時,傾向使用有指稱的形式,盡管這些指稱的范圍較為廣泛,而語料庫2中的指稱對象除了us以外幾乎沒有其它特定對象。

(17) It is claimed that by applying the Mutual Knowledge Induction Schema, we will then be able to infer whether mutual knowledge has been established. (Journcorp)

(18) It is known to all that many expressions and terms may contain a great quantity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Discop)

表達歸屬功能的it型外置結構在學術語篇中說明一項新的研究如何產生,如何被置于已經有的學科知識之中,因而明確地顯示了學科內正在進行的對話。這是在學術論文中報道研究結果的準確方式,它們代表了作者對于某些研究成果的真正的理解,可以用來協商轉述的準確性。與此同時,它讓作者承認同學科其他研究者所作出的貢獻,并在展示同學科知識的同時,建立自己的學科權威和可信度。語料庫1中的作者通過使用這個結構說明,被外置成分所表達的內容不但作者知道,相關學術圈的其他的研究者也知道。它是整個相關學科的研究者共有的知識。

四 結論

盡管碩士研究生在畢業后不一定會進入學術圈,但學位論文寫作是研究生學習階段的重要一環,是檢驗他們對于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的途徑。在我國,英語專業的研究生在學位論文寫作中有著雙重的身份:語言學習者和學術論文作者。前一個身份決定了他們在學位論文的寫作中會遇到困難;而后一個身份意味著他們在語言的運用上不能有隨意性,因為語言形式與特定的修辭目的有關,體現作者對于自己所屬學科群體的認知信仰,以及作為某個學術圈內成員的身份。兩個互相矛盾的身份使研究生們在學位論文寫作中處于修辭和人際的弱勢地位。這一點在本文所研究的it型外置結構中就有所體現。

以上分析顯示,學科專家和英語專業研究生在學術論文寫作中對it型外置結構的使用有較大的差異,兩個群體顯示了不同的偏好。這意味著兩個群體希望通過同一個結構實現不同的語篇功能??傮w而言,英語專業研究生更傾向于使用這個結構實現評價的作用,學科專家則更多地是利用這個結構實現爭論的功能。對于研究生而言,這個結構有助于他們對被外置的成分作出顯性的評價和強調。雖然強烈的評價和強調確實能勸說讀者接受論文的觀點,但由于學習者受到語言能力和文化的影響,他們習慣于對被外置的結構做出“對”或“錯”,“難”或“易”的評價。目前,他們的學術積累程度不高,因而評價的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還有待于證實。在這個意義上,評價和強調更多的是體現了作者個人的痕跡。相反,學科專家卻在通過相同的結構引導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做出判斷。這就使勸說的效果大為不同。同樣,研究生所掌握的知識有限,理論上來說他們應該會大量使用模糊語,但顯然事實顯然并非如此。因為實現模糊語功能的it型外置結構在研究生學位論文語料庫中是相對缺失的。其后果是,論文中的分析過程和協商過程被事實陳述所取代,作者和讀者間的對話和交流空間就大大縮小。這也體現了作者對信息和讀者的態度:作者只需對事實負責,而不用勸說讀者。相反,學術期刊語篇更關注與讀者之間的交流,作者更傾向于引導讀者注意學術研究中的爭論或辯論。這是作者對讀者的尊重,是作者與讀者合作的意愿的表達。在這個意義上,it型外置結構的使用是學術論文中理性的人際策略之一,也是語言學習者需要掌握的語域能力之一。

研究生在使用it型外置結構上的不足應該得到教師的重視,并幫助他們加以彌補。首先,教師要修正觀點,強調學術論文寫作中人際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術論文寫作課程的教學不但要教會學習者創造客觀的語篇,與學術圈的其他研究者共享知識,也要教會他們表達希望得到接納和認可的愿望。其次,教師要豐富教學活動的內容。必須承認,我們的研究生的學術論文寫作能力基本上是在課堂語境內發展起來的,教師按照教材編寫組織教學。教材中所提供的大多是去語境化的句子,很少從句型的語篇功能方面討論特定句型,更不會專門討論學術論文的人際特征。要改善這種狀況,教師要在教學內容上做進一步的改進,如為學習者提供有不同語篇讀者和語篇目的的學術文章,幫助學習者掌握學科知識和語法結構之間的關聯性(鄧慶環, 2015)。這是對研究生進行學術圈熏陶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學習者能理解學術讀者的需求和相關學術圈的期待,能發展合適的人際策略。

[1]Hyland, K. 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 [J].Discourse Studies,2005, 7(2):173-192.

[2]Biber, D. Variation across speech and writing [M].Cambridge: CUP,1988.

[3]Hyland, K. & Tse, P. Hooking the reader: a corpus study of evaluative that in abstract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5(24):123-139.

[4]婁寶翠.中英大學生學術論文中轉述動詞及立場表達對比分析[J]. 山東外語教學,2013(2):50-55.

[5]趙曉臨,衛乃興.中國大學生英語書面語中的態度立場表達[J]. 外語研究,2010(1):59-63.

[6]Jespersen, O, Essentials of English Grammar [M].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1933.

[7]Greenbaum, S. & Nelson, G. 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Grammar [M].2002. London: Longman,(2002).

[8]Collins, P. Extraposition in English [J]. Functions of Language. 1994,1(1): 7-24.

[9]Quirk, R., Greenbaum, S., Leech, G., & Svartvik, J.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2nd ed) [M].London: Longman,1985.

[10]Huddleston, R. D. Introduction to the Grammar of English [M]. London: CUP,1984.

[11]Halliday, M. A. K. & Matthiessen, C.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12]Herriman, J. The functions of extraposition in English texts [J]. Functions of Language. 2000,7(2):203-230.

[13]Hewings, M. & Hewings, A.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nticipatory ‘it’ in student and published writing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2(21):367-383.

[14]Hyland, K. Writing without conviction? Hedging in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 [J].Applied Linguistics,1996(17):433-454.

[15]Rodman, L. Anticipatory it in scientific discourse [J].Technical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1991,21(1):17-27.

[16]鄧慶環.英語限定性小句復合體與知識建構[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

Class No.:H319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A Corpus Study of Extrapositioned it-construction in Academic Writing

Deng Qinghuan1,Pan Lixin2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2.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Transmission, Ganzhou, Jiangxi 341000,China)

Extrapositoned it-construction, with its complicated functions, is frequently used in academic writing. By comparing a corpus of postgraduates' thesis with a corpus of academic writing from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in English,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se two groups of writers in using the extrapositioned it-construction in academic writing. It demonstrates that different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are realized through extrapositioned it-construction, and they prefer different words in this construction. For experts, this construction is mainly used for argument, while for postgraduates, it is mainly for evaluation. This study can be helpful for academic teaching for postgraduates in China.

extrapositoned it-construction; academic writing; interpersonal features

A

鄧慶環,博士,副教授,贛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江西高校外國語言教學研究專項課題(15WX305)。

1672-6758(2016)08-0094-5

H319

猜你喜歡
外置形容詞語料庫
認識形容詞
《語料庫翻譯文體學》評介
PLC可編程控制器相關外置的選擇計算研究
一種減速機構外置的機床主傳動系統
車載GSM-R外置抗干擾設備
開關電源系統外置下電控制器的測試應用
基于JAVAEE的維吾爾中介語語料庫開發與實現
語篇元功能的語料庫支撐范式介入
形容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