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初中科學作業設計的策略探究

2016-08-26 15:34姚昌遠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5年23期
關鍵詞:初中科學作業設計

姚昌遠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形式、教學水平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但是,作為教學重要環節之一的作業卻沒有多大改變,學生仍停留在以“練”為主的機械操作式的作業模式中,這種作業形式已深深地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本文就如何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多種形式的作業進行了探討,以期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初中科學;作業設計;作業形式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2-0081

作業是伴隨學生成長的長青樹,一份高質量的作業不應成為學生的負擔,而應該成為學生成長的履歷,激發著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每一次作業都應成為學生成長中的閃光點?,F在雖然課程改革在轟轟烈烈地進行,然而由于中考、高考仍以成績論英雄,因此,大部分學校仍在大搞題海戰術,學生有做不完的習題,想不盡的難題。盡管學生做了大量的作業,收效卻甚微,甚至有學生因此而產生厭做情緒,作業抄襲現象也十分普遍。針對這種現狀,結合科學學科的特點,筆者認為應對科學作業進行重新思考和設計,才能真正發揮出作業的功能。

一、設計生活性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他認為“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必須與學生生活相聯系”。其實,不論哪一學科都是與生活天然聯系在一起的,更何況是關系最密切的科學呢?這就意味著科學作業必須向學生的生活回歸。這不僅僅是因為生活是科學的本源,而且是因為生活又是科學的歸宿。具體地說,科學從學生的生活中走來,又回到學生的生活中去,是學生獲得知識、學會思考、解決問題、增強科學意識、培養情感態度、發展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責任心及自信心的過程。因此,我們在作業設計時,應創設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嘗試從科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讓學生體驗到“科學就在身邊”的理念,體會到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使學生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

作業設計一:

教學內容:九年級上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

設計目的:鞏固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動手能力,體驗 “科學就在身邊”的理念。

作業設計:讓學生利用廚房用品進行化學實驗,如用食醋清洗金屬銹跡,用食醋和蛋殼制取二氧化碳等。

設計評析:這次作業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利用廚房用品進行化學實驗,既鞏固和深化了原有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體現了科學作業向生活的回歸,讓學生體驗到“科學就在身邊”的理念,體會到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設計趣味性作業,讓學生在玩樂中體會

教學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學生對作業是否感興趣,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作業的內容是否新鮮有趣,作業的形式是否靈活多樣。因此,在作業設計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趣味性和親近性的科學作業,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體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

作業設計二:

教學內容:九年級上第一章第三節《常見的酸》

設計目的:增強對濃硫酸性質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作業趣味性。

作業設計:教師編謎語(老者生來脾氣躁,每逢喝水必高燒,高壽雖已九十八,性情依然不可交),讓學生猜。

設計評析:這次作業以謎語的形式出現,一方面加強了對濃硫酸性質的理解,另一方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

三、設計層次性作業,讓學生在選擇中挑戰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決定了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提高,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但不同的學生,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教師必須將學生看成是有個性的學習者,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善待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作業要求,既讓差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證優等生免受“饑餓”之苦。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實行“作業超市化”,即將作業設計成A、B、C三個檔次的闖關練習。其中A類作業偏重于綜合能力的應用;C類作業偏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積累;B類作業則介于二者之間。學生在練習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闖關練習,能完成幾關就做幾關。當然,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挑難題,更要尊重學生的選擇,還給學生自主空間,為每一個學生創設練習、提高、發展的環境,讓學生在選擇中挑戰,并使每個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

作業設計三:

教學內容:九年級上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

設計目的:鞏固物質的分類及化學式的書寫,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作業設計:在教學完《探索物質的變化》以后,可以分層設計以下作業提供給學生選擇解答。

1. 寫出單質、氧化物、酸、堿、鹽各一種

2. 寫出單質、氧化物、酸、堿、鹽各一種(均含有氧元素)

3. 寫出單質、氧化物、酸、堿、鹽各一種(均含有氧元素,且氧原子個數不同)

設計評析:在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的同時又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既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又滿足了不同的學生在科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四、設計開放性作業,讓學生在創新中拓展

所謂“開放性”作業,是指那些在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真實存在,但沒有現成的模式、程序,需要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探索與發現而獲得解決的現象與事實,同時這些現象與事實的探索與解決是以其操作性、合作性、探究性和開放性為特征的,而問題解決的結果為開放的(不確定的或不惟一的)是其最本質的特征。因其特點,使開放性作業情節更加生動活潑、富于生活信息、富有挑戰意味,更能激起兒童潛在的好奇心與好勝心。另外,其靈活、開放、求異的特色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打破思維定勢,尋找非常規解題途徑;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應用意識和能力;有利于對學生因材施教。

作業設計四:

教學內容:八年級下第三章第六節《光合作用》

設計目的:使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二氧化碳,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和團隊精神。

作業設計:先讓學生準備材料,再組織一次辯論,主題是《二氧化碳的功和過》

設計評析:這次作業以辯論的形式出現,學生的熱情空前高漲,準備時大家都各顯神通,收集了大量資料,辯論時更是爭先恐后,氣氛空前活躍,連平時很少發言的同學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團隊精神得到了最大的體現。

作業設計五:

教學內容:八年級下第三章《空氣與生命》

設計目的: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和想象力,同時使學生客觀地認識空氣及其作用。

作業設計:以《空氣的自述》或《假如地球上沒有空氣》為題,寫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

設計評析:有好的學習方法就有好的學習結果,學會對知識的歸納整理是學習必不可少的手段,短文一恰恰培養了這種能力。沒有想象力,就沒有學生的未來,短文二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發揮,有廣闊的空間。另外,這次作業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五、設計探索性作業,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

學生完成科學作業也是學習科學的一種方式,而有效的科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模仿與記憶,而是集學生的觀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于一體,這樣學生對科學知識、基本技能和能力、科學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獲得廣泛的科學活動經驗。為此,在作業設計時,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已有的科學知識與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自主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科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并在探索中有所發現。

1. 調查作業

調查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重要途徑,調查活動也是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通過調查,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從實踐中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而且由于社會調查往往需要由多個學生合作完成,也是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徑。

作業設計六:

教學內容:八年級上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設計目的:了解當地水污染情況、污染原因及由此帶來的不便,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作業設計: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了解當地水污染情況,通過走訪調查了解污染原因及由此帶來的不便,思考解決方案并進行環保宣傳。

設計評析:這次作業不僅形式多樣,而且既有內容的結合,又有能力的綜合,層層遞進,環環緊扣。整個活動,引導學生走進現實世界,考察、調查、訪問,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起他們對生活、對社會的關注。同時,采訪家庭、宣傳環保、匯報交流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在作業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與他人合作的樂趣。

2. 探究作業

探究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探究不僅僅是一種學習的方式,更應是一種學習的態度,通過探究活動,可以滲透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由于科學探究活動所需的時間較長,許多探究活動不能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需要延伸到課外繼續進行探究。

作業設計七:

教學內容:九年級上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

設計目的:通過實驗,探究影響化學反應快慢的因素。

作業設計:讓學生以醋酸和雞蛋殼為原料,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度的因素(可以從固體反應物的質量、顆粒大小,液體反應物的質量、濃度等因素考慮)

設計評析:本實驗可讓學生直接參與設計和討論,通過這個探索過程,學生對反應的原理及其中的科學思想有了透徹掌握,同時告訴學生,發明創造和科學創新就在一個個不斷提出的問題和解決過程之中。

六、設計綜合性作業,讓學生在整合中深化

科學課程整合的特點,一是試圖超越學科界限,保留帶有結構性的基本內容,注意不同學科領域知識、技能之間的融通與連接;二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將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過程、方法與能力進行結合與滲透,并力求反映科學、技術與社會的互動與關聯??茖W作業與其他學科相整合,不僅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同時也使其他學科的教學為學生學習科學提供實踐機會,注入生機和活力。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多學科知識,多種方法與能力的,與社會、生活密切聯系的情景作業,讓學生在對知識的整合中進一步鞏固、深化,并提高能力和素質。

作業設計八:

教學內容:九年級上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

設計目的:鞏固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三者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作業設計:讓學生根據古詩《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三者的聯系。

設計評析:這次作業不僅涉及到學科內知識的綜合,而且涉及到科學學科與語文學科的綜合,不僅體現了新課改課程整合的特點,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綜合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作業設計九:

教學內容:八年級下第二章第一節《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

設計目的:制作一個簡單的模型,培養動手能力。

作業設計:讓學生利用生活廢品制作一個模型,并寫上說明(模型名稱、原料、特點)。

設計評析:作業完成后,在班級、級段中進行評比,有設計獎、知識獎、色彩獎、整潔獎等。這樣的作業一方面強化了學生對模型的理解,另一方面使難得發光的后進生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融合了美術、設計等多學科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以學生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發展他們的能力,挖掘他們的潛能是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良好的作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能力得到培養,潛能得到挖掘,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實施者和引領者,更應該為學生的發展著想,要以發揮學生自主潛能為出發點精心設計作業,給學生一片嶄新的、遼闊的發展空間,放飛學生的潛能,為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顏士才.初中科學“自助餐式”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2(10).

[2] 程順生.減負增效形勢下的初中科學作業設計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1(14).

[3] 俞 麗.初中科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實踐和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1(16).

[4] 陳劍華.中小學作業形式、作業評價問題的思考[J].上海教育,2001(24).

(作者單位:浙江省慶元縣第二中學 323800)

猜你喜歡
初中科學作業設計
自拍微視頻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不微
淺議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淺談初中科學問題化教育模式的開展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