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2016-11-10 00:19蒲繼周
人間 2016年28期
關鍵詞:作業設計高中化學新課程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教學形式正發生著巨大轉變。傳統的教學多是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的角度進行研究,專門研究作業設計的相對較少。因此,在施行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本文立足于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探究了如何通過高中化學作業設計,促使學生自主、高效、愉快的學習,進而有效的完成課程目標這一問題。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課程;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250-01

高中化學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本,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但傳統的作業觀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的實施要求。一方面,通過作業設計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分析、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老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祝,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學水平。

一、作業設計的含義

作業過程主要包括三個環節:設計作業—布置作業—完成作業,其中最關鍵的一環是設計作業,設計作業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完成作業的效果。結合化學學科特點,作業設計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目前所學化學知識有目的、有步驟的重復應用并加深理解的學習過程,也是老師初步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及調整教學方法的依據之一,具體來說就是為了實現課程目標,老師根據教學要求,指定學生去完成作業練習和實踐活動[1]。

二、高中化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系統性?;瘜W的知識點雖看似繁亂,但是知識結構十分系統,但許多老師在設計作業時,知識點和技能提升點的編排十分零散,缺乏科學性,沒有體現出各章節的內在聯系,只單單列出本節的知識要點和難點,不夠系統和全面。

(二)缺乏實踐性。長期以來,傳統的作業設計僅局限于課本和課堂內容,偏重理論型作業,脫離了生活實際,忽視了實踐性和應用性,而對于抽象難懂的概念和原理,老師也只是借助于布置重復性作業,強迫學生接受晦澀難懂的知識內容。

(三)缺乏目標性。傳統、狹隘的應試教育觀念認為,作業的功能只是“鞏固知識、強化技能”,忽視了作業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導致布置作業時缺乏對作業的精心設計,內容隨意、單調乏味,題目的設計也沒有目的性、沒有層次感,作業難度也不合理,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高中化學作業設計的原則

在新課程背景下,設計一份合適的作業首先要科學嚴謹,科學性要求作業內容邏輯正確、方法合理、操作適宜等。除了科學性,還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即作業設計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變“要我做作業”為“我要做作業”;作業的設計給學生留足空間,設計成不同層次、多種梯度的選擇性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自主選擇。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老師不可能設計出符合學生興趣的作業,做作業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做題過程中體會方法,培養興趣和愛好。

(二)實踐性原則,即要密切聯系現實生活,從課堂延伸到大自然,從書本內拓展到課外生活,引導學生到真實情境中去感受、體驗,而不僅是聆聽老師的介紹和講解。如果作業設計脫離了生活實際,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難以提起學習興趣,更不要說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平時一般性的口頭作業、書面作業以外,還應設計一些諸如社會調查、實驗、觀察等實踐性作業,如下案例“農田里堆著兩堆肥料(硫酸鉀和氯化銨白色固體),農民伯伯記不清哪一堆是硫酸鉀,哪一堆是氯化銨。

(三)多樣性原則,即設計恰當的開放性作業,盡可能地提供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和科學實驗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傳統的化學題目封閉、條件簡單、結論僵化、解法呆板;而開放題則條件復雜、解法靈活,需要聯合運用觀察、想象、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多種思維方法,探索不同的解題方法,為解題者發揮創新精神提供了廣闊的空間[2]。

四、高中化學作業設計的策略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新課程教學要落實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新課程化學作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的發展,更要關注學生對學習策略、學習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3]。

(一)保證設計內容的綜合性。隨著教學課程的深入推進,不同時期、不同內容的作業都要有一個整體的規劃。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作業的設計必須保證學習任務能適應學生的發展水平,不至于太難或過于簡單,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不斷收獲新的知識。在作業的過程中,老師要重視學生對各種事物的理解和想法,重視學生的獲取知識的途徑,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索,不斷豐富和調整知識結構,通過探究來解決問題,從而真正轉變傳統的作業過程。

(二)尊重設計客體的差異性。由于先天稟賦及后天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性格差異、能力差異等。老師要確立差異作業的觀念,承認和尊重學生間的差異,精心設計具有差異性和選擇性的作業,以促進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生的發展。例如,對硫酸銅晶體的結晶水的測定實驗方案,對于學習成績好、思維能力好、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設計實踐探究性作業,而對于能力一般的學生則不需布置此類作業;在作業內容、形式和難度上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實施難易適度的個性化差異作業,讓學生在完成差異性和選擇性的作業中因材施教,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完善和自由的發展[4]。

(三)確保作業設計的創造性。新課標明確提出:要使學生學會從化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作業設計更應把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納入其中,從實際出發,多層次、多角度地確定作業目標。

總之,老師在設計高中化學作業時,應以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和教育理念為基礎,結合化學教學實際,來完善和創新高中化學作業設計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車肖華.高中化學新課程作業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2]宋光福.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施初探[A].2016年6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6.

[3]韓興茹.新課程背景下化學作業的研究與設計[J].學周刊,2011(19).

[4]熊亞波.新課標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蒲繼周 (1973—)男,漢族,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回民中學高中化學教師。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高中化學新課程
高中化學解題技巧分析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基于“336”模式構建高中化學智慧課堂的實踐研究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初探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拾級而上 順流而下
2009年語文新課程《考試大綱》修訂記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