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比重研究

2016-09-03 12:38王旭妍
科技經濟市場 2016年6期
關鍵詞:民間音樂鋼琴民族

王旭妍

摘要:就目前情況來看,在我國高校的學習過程中,其中有大量的教學是以西方的音樂內容為主導形式的。且這樣的形式并不是一種單一的方法,在教材和練習曲方面也都是偏向了西洋樂曲所帶來的比重,所以在這樣的形式下,很多學生會下意識的認為西方音樂比中國的傳統音樂更加重要。這一錯誤的觀點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進一步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故而,高校應該徹底認識到鋼琴教學的真正目的,只有明確了鋼琴發展的真正目的,才能夠發展本國的特色音樂文化,傳播民間的音樂。如果一個國家不重視自己的音樂文化,那么就可能造成文化的斷層,故而,本文從民族音樂出發,對民族音樂所能在文化中發揮的作用進行了闡釋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民族;民間音樂;鋼琴;教學

0引言

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講,如果一個國家不能建立起自己的民族音樂文化,那么其民族上的曲目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揚。對于我國目前的現狀而言,雖然很多民間音樂已經被列入到了教學大綱之中,但是這種曲目上的選擇卻是十分有限的。目前我國的音樂教學依然是以西方的教材為主,通過一些調查可以得到一些知道,目前在音樂文化的體系中,民族民間音樂所占的比例并不大,這也就導致了民間音樂文化如浮萍一般缺少根基,事實上,很多學生對于民族音樂中的鋼琴作品都抱著一種偏見的態度。由于不同民族間音樂文化的外在形式有所不同,其中組成的中國音樂的作品也并不相同。所以,對于中國的民間音樂作品而言,很多學生不喜歡彈奏,或者說即使彈奏了也是機械性的練習,缺乏主觀性的情感上的把握,不能很好的理解民族音樂作品的內涵。

對于音樂而言,其根源于不同國家和文化間的群體生活之中,無論是對樂器還是民歌,其中的價值內涵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說,對于民間音樂的地位而言,其對于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也一直都是一個主要內容。

實際上,因為鋼琴實際上是從西方國家進行傳入的,所以對于西方文化和審美的標準而言,其可謂是西方文化的一種音樂上的表達。更可以堪稱是音樂藝術中的一種模范。同時,在鋼琴的傳播過程中,西方音樂在精神上本身就具有優勢,而經過調查我們可知,在鋼琴教育中,我國民間作品所占據的比例不會超過四百首,不管是在內容或者是風格的引入上,我國的鋼琴教育其實質上所靠近的都是西方的音樂體系,而這種方式對我國的音樂教育而言無疑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借鑒西方文化中的音樂教學,但同時,這種方式也會使得教學中過于重視洋學教育而忽視了民間的音樂教育。而且,這樣的比例表現在鋼琴作品中也有著很高的比例,究其原因而言,一方面,高校的鋼琴教育工作其實仍有著一定的不完善之處,其過于重視西洋文化傳統,但對于民間音樂教育卻有著諸多輕視,同時,這也使得民族音樂在鋼琴中造成了一定的脫節,或者說,對于中國高校內的鋼琴價值而言,這無疑是對音樂教學的一種缺失,使得學生對民間藝術愈加不了解,對民間音樂更是造成了一定的疏遠。

1民間音樂在鋼琴教學中的現狀研究

目前民間音樂的狀況可以說很不樂觀,教師不知應如何授課,學生更是不知道從何學起,這樣的形式對于我國目前的鋼琴教學而言無疑是極其不樂觀的。從現在的教學情況來看,和之前鋼琴作品完全被國外音樂所壟斷的情況相比,教學中已經有了相當大的進步,很多中國作品開始進入鋼琴教學中并逐漸擁有了一定的教學比重,但是,在各類鋼琴比賽中,卻很少有學生愿意演奏中國的民間音樂作為參賽曲目,甚至,很多學生認為,與西方樂曲相比,中國的音樂作品更是類似于一種下里巴人般的存在,而事實上,這也同時說明了中國的民間音樂還是沒能充分引起學生和老師的重視,而這對于中國音樂在鋼琴教育中的發展未來而言,無疑也是非常不樂觀的。

2民族音樂在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通過一個調查性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雖然民間音樂對于學生提高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程度和文化的核心競爭力都有很幫助,但是毫無疑問的,民族樂曲自身的發展上也存在著一定的限制性,所以,民間音樂和西洋音樂相比,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發展。

從鋼琴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的鋼琴音樂應該正式出現在上個世紀,從開始機械性的引進西方樂曲到之后民族鋼琴樂曲的產生,可以說是通過了幾代人的努力才形成了這樣一個民族鋼琴教育的風格。而經過了初始啟蒙階段的探索,鋼琴教育的發展也開始漸入佳境,很多鋼琴家和教師都以弘揚本土的鋼琴文化為己任,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更應該努力發展弘揚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自覺的幫助其建立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在教材的使用中也要刻意加強民族民間音樂的比重,重視本民族文化的構建和產生。

同時,我國民族民間音樂與西洋音樂相比其中本身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在鋼琴中,我國很多音樂取材于實際生活,結合民間故事或者民歌創作而成,而這些傳統的音樂以新型的方式演奏出來,自然也可以使得鋼琴煥發出新的魅力,同時,在這些作品的創作中,一般以民族的調試作為結合,表現出明顯的民族特征,不僅兼顧了時代的變更和發展,而且也標志著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也將緊隨時代潮流,走出世界大門,不斷地取得發展和進步。而在音樂的不斷發展中,通過對世界潮流的接軌,學生對于我國鋼琴作品的演奏也能夠加深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間的牽扯,使其深刻的認識到民族文化發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理解和認知水平,從而進一步方便東西方文化間的交流和傳播。而對于學習鋼琴的學生而言,在其未來的生活中,鋼琴所占據的比例也會有很大的一部分,如果能夠以此為載體,在他們日后從事鋼琴類工作時把民族民間音樂流傳下去,對于我國的民族音樂發展而言無疑也大有益處。

而事實上,加大民族音樂在鋼琴中的演奏比重除了可以弘揚傳統文化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豐富鋼琴的彈奏技巧。對于鋼琴演奏而言,雖然西方的發展更早,指法技法的演奏也更多,但是如果想不斷使鋼琴事業得以進步,那么就更要不斷吸取新的東西,完善鋼琴教育的技法和體系。事實上,在鋼琴的基礎工作得到充分完成以后,也就應該考慮更深一層的演奏技法以豐富自身技巧了,而對于中國的鋼琴演奏者而言,他們對于西洋演奏技巧往往過于崇拜,但事實上,很多西方演奏技巧卻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適合東方的演奏者。所以,也正是這種對于中國鋼琴演奏家的忽略,使得我國的鋼琴教育事業一直走的都是單純的模仿路線,而正是由于這樣的局限下,也直接導致了國人在演奏本民族的樂曲時,反而沒有充足的情感和激情。

3民族音樂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加強民族音樂在教學中的運用,首先增強民族意識和民族榮譽感,使得鋼琴工作者對鋼琴教學的任務有著一定的啟發。對于這一類學習者而言,其行為上的影響對于學生而言也是最為直接的,故而,應該讓教師在鋼琴的教學中自覺地增強民族音樂的比重,把西方優秀的鋼琴成果融入到中國的鋼琴教學中,增強對民族的榮譽感,使學生自覺理解民族化的概念。

其次,自覺地完善教材內容,合理增加民族音樂的比重,和外國的相關教材比較,本土的鋼琴樂曲和教材數量本身就不占據優勢,這對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而言是一個極大的制約。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將不同風格、藝術特色的鋼琴樂曲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在維護我國音樂作品創作的過程中,通過激發技法上的完善使其進一步豐富化,將民族音樂的五聲調作為學習的基礎,通過將其與民族音樂特色相結合,通過技法的使用將其進一步豐富,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使其更具有時代性,而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使得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與西洋音樂進行完美的融合,而且也可以為幫助中國音樂走向世界創造出一種便利的條件,開放音樂的發展格局,通過東西方文化結合的方式增加民族音樂在鋼琴教育中所應該占據的比重,幫助民族音樂的發展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猜你喜歡
民間音樂鋼琴民族
我們的民族
多元民族
當代土耳其民間音樂實踐
半夜敲門
漂亮的鋼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