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福聽力指南:如何搞定“總—分”結構的講座題

2016-09-05 13:58周怡臻
新東方英語 2016年9期

周怡臻

托福聽力作為整場托??荚囍泻臅r最長、腦力消耗強度最大的部分,一直是大多數考生出國留學征程上的攔路虎。面對無論是相對接地氣的對話部分(conversation)還是絕對高大上的講座部分(lecture),一個個學霸們都會肅然起敬,一片片學渣們更是聞風喪膽。以前,考生往往認為,導致聽力部分困難的原因是陌生詞匯多、材料不熟悉。不管是講座部分涵蓋的藝術人文、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還是學術場景類對話,甚至是在最簡單的生活場景類對話中,都有可能出現考生之前沒有接觸過的知識和情景。然而,這其實并不是導致聽力部分困難的最重要原因,因為考生在完成托福閱讀部分時同樣會遇到完全陌生的信息。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閱讀部分考生能夠回去查看原文,通過考點在文章中的定位來解題。而在聽力部分,錄音放完不會再重放,考生手里沒有錄音的文字版,沒有機會再回到聽力材料中尋找答案,因而導致答題困難。要如何來解決這一難題呢?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推薦考生通過聽講座中出現的一些關鍵詞句來識別聽力材料結構,找出每種結構的出題點,有重點地聽,從而高效解題。

通常情況下,一次考試會有兩個聽力正題部分,每個部分包含一篇對話和兩篇講座。也就是說,每次考試中考生會遇到兩篇計分的對話和四篇計分的講座。其中,所有講座的結構可被分成三大類:“總—分”結構、比較結構、遞進結構。在本期文章中,筆者先給考生介紹“總—分”結構的答題技巧。

據筆者統計,在聽力講座中,“總—分”結構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幾乎每次考試四篇聽力講座中會出現兩篇。這類結構的主要特征如下:錄音一開始,講話人往往開宗明義地拋出全文總論點,話題可能是一種天文現象對地球氣候的影響,或是多種出土文物年代的測定方式,或是針對藝術品的一般鑒賞步驟,又或是一種生物的適應環境能力等。然后,用3~4個分論點針對總論點來加以描述和支持,往往針對每一個分論點考查一道題目。最后,錄音可能是戛然而止,也可能是用一小段話來總結前文或延伸主題。此類聽力錄音在難度上相對簡單些,邏輯性也比較強,因而考生很容易跟上講話人的思路。

在了解了“總—分”結構的特征后,考生要熟悉針對這種結構考官會如何出題,也就是說這種結構的出題點是什么。根據筆者的觀察總結,“總—分”結構主要有以下幾種出題思路:首尾原則、順序原則、定義原則、舉例原則。本文筆者就用TOEFL Practice Online (托福在線考試練習,簡稱TPO)第17套題最后一篇講章魚自身防御機制的生物學講座為例,為考生具體分析一下如何針對聽力講座“總—分”結構的出題點來解答題目。

首尾原則

絕大多數“總—分”結構講座的展開方式都是由教授開門見山地講出通篇內容的主旨,然后再分幾個論點具體講解。所以文章開頭部分易出主旨題,考生必須聽明白首段內容。講座結尾也有出題的可能。結尾的方式比較多樣化,時而首尾呼應,時而深化主題,甚至有時會出現一些和文首不一致或相反的結論,這時講座內容的主旨應以首段的意思為準??傊?,首尾部分是出題的重要部分,考生在聽錄音時要十分留意,做好筆記。下面我們通過具體例題來講解。

例:What is the lecture mainly about?

A.Different kinds of color vision in sea animals.

B.Differences in appearance between various species of octopus.

C.Ways that octopuses attract their prey.

D.Ways that octopuses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predators.

解析 通過讀題干,考生可發現這是一道主旨題。而這道題所對應的答案區域也恰恰在文章開頭部分。在講座開頭,教授說的第一句話是:“OK, now I want to talk about an animal that has a fascinating set of defense mechanisms. And thats the octopus, one of the unusual creatures that live in the sea. The octopus is prey to many species, including humans, so how does it escape its predators?”教授在一開始就直接明了地介紹了所講內容的主旨:章魚的自我防御機制。而結尾處的“Even Proteus would be impressed, I think”是對開頭的呼應。因此考生可以得知正確答案為選項D。而其他選項均和錄音中談到的章魚的防御機制沒有關系,自然無法成為正確選項。

順序原則

一般來講,如果考生聽到講座中出現類似基數詞one、two、three,或序數詞first、second、third,抑或像邏輯順序詞to start off、to begin with、and、another、also、something else,還有yet another、last but not least、thats when the concept of X comes into the picture之類的信息,那么這段講座的結構一般就可以被輕松地定為“總—分”結構。同時,考生應該了解,所有上述的提示詞之后必定會出現一個分論點,這些地方是考生要聽的重點內容,必須做記錄,因為這些地方通常會考查細節題。下面我們通過具體例題來講解。

例:What does the professor say about the function of the papillae?

A.They produce dye in different colors.

B.They propel the octopus through the water.

C.They change the texture of the octopus skin.

D.They help the octopus contract into a smaller shape.

解析 在講座錄音中,當教授談論完章魚的第一點特征后,馬上又說:“So, thats how octopus mimic colors, but they dont just mimic the colors in their environment. They can also mimic the texture of objects in their environment. They have these little projections on their skin that allow them to resemble various textures. The projections are called papillae.”通過錄音中的“they dont just … They can also …”考生可知第二點信息又是一個分論點,是講章魚的膚質的,而且和章魚身上的一種凸起的結構papillae相關,所以根據以上信息,考生可以選出正確答案選項C。而選項A里的染色劑(dye)是在第一段講述章魚隨環境變化顏色時提及的,選項B里的推動(propel)章魚前行則和本文重點章魚的變形無關,最后的選項D涉及形狀大小,也與此段無關。

定義原則

一旦錄音文章中出現了針對某個詞或某個概念的定義性解釋,那么這個被解釋的詞或者概念一定是考生做筆記的重中之重。這個詞對于大多數考生來說往往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概念,而且對這個詞的理解程度很可能會直接影響考生對整段錄音內容的理解程度,因為錄音的其他部分或許就是因這個概念而展開的。很多推斷題就是基于某個定義而考查的。下面我們通過具體例題來講解。

例:Why does the professor first mention Proteus?

A.To explain how the octopus got its scientific name.

B.To introduce the octopus exceptional abilities.

C.To point out that the octopu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reek mythology.

D.To provide an example of a mythological character that was part animal and part human.

解析 在講座錄音中,當教授為神話人物下定義時,說道:“Proteus was a God in Greek mythology who could change form. He could make himself look like a lion or a stone or a tree, anything you wanted, and he could go through a whole series of changes very quickly. Well, the octopus is the real world version of Proteus.”教授在這里下定義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章魚的百變能力,所以考生選出正確答案選項B就顯得輕而易舉。而選項A里的科學名字和原文里的神話人物可以說沒有關系,選項C里的章魚和希臘神話本身無關,只是自身的某些特征和Proteus相似而已,而選項D里的半人半獸則和原文信息中說他可以時而是人樣、時而變獸形有很大出入。

舉例原則

平時生活中我們舉例子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用一個具體的實例去解釋抽象的概念,在托福聽力中也不例外。舉例內容是托福聽力的重要出題點,所以考生除了在聽到for instance、lets take X as an example這類短語時要注意其后所講的內容,還要留意諸如say、it can、one typical這類詞之后的內容,而且一定要知道這些實際的例子到底是為了解釋哪個抽象的概念才存在的。也就是說,考生一定要找出分論點和細節支持之間的對應關系,切勿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在題目方面,舉例內容通常會設置成細節題,即在題干中給出分論點,要求考生在選項中選出與之對應的細節,還會設置成組織結構題,即在題干中給出細節,要求考生在選項中選出與之對應的分論點的。下面我們通過具體例題來講解。

例:What two examples does the professor mention to describe the octopus ability to change its shape? Click on 2 answers.

A.A small round stone

B.The leaves of a plant

C.A cloud of ink

D.A piece of coral

解析 通過看題干,考生可以判斷出這是一道根據分論點選與之對應細節的細節題。該題在講座中對應的錄音是:“The muscular system of the octopus enables it to be very flexible to assume all sorts of shapes and postures. So it can contract into the shape of a little round stone, and sit perfectly still on the seafloor. Or it can nestle up in the middle of a plant and take the shape of one of the leaves.”在這段錄音中,通過“it can … Or it can …”考生能看出這里針對論點舉出了兩個例子??忌灰苡浵聝蓚€例子的大致內容,就會知道答案應為選項A和選項B。而選項C里的墨汁(ink)是在前一段講到章魚逃脫時使用的一種方法,和變形無關;選項D里的珊瑚礁(coral)則在文章中根本沒有提及,可謂無中生有。

綜上所述,對于“總—分”結構類的聽力講座材料來說,如何把一篇5~6分鐘的長文章切割成4~5篇1分鐘左右的相對獨立的小短文,是考生正確解題的關鍵。就好像庖丁解牛一般,如果考生眼中出現的不再是一整頭牛,而是所有已經切割好的牛肉拼成完整的牛的形狀,那么考生一旦要“烤”起來,不管是取材還是加工都會變得異常容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