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文本解讀及執教策略

2016-09-10 07:22蔣琛
文學教育 2016年12期
關鍵詞:主題

蔣琛

內容摘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主題的多義性以及詩歌語言含蓄朦朧的特征,使這首詩的情感解讀存在著較大爭議。我們以質疑幸福為基點層層剖析詩歌,讓學生更深入、多維地理解文本。

關鍵詞:《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主題 執教策略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新選入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書必修一的課文,屬于“向青春舉杯”的“回旋舞”板塊。由于該詩主題的多義性以及詩歌語言含蓄朦朧的特征,對這首詩的情感解讀歷來存在著較大爭議。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如何剖析這首詩,通過這首詩又傳遞給學生什么樣的情感態度,成為目標設定上的難題。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對文本意義的挖掘以及教學流程的設計上也應花費更大的心力。

一.文本探析

初讀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歌篇幅短小,海與花的意象,喂馬、劈柴等歸于平實的表述,令人似乎感覺到了一種和諧、安詳的生活畫面,乃至于房產商也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為口號,試圖營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景象。詩歌的語言層面極具迷惑性,在音韻上,詩歌具有押韻的特征,“菜”、“?!?、“開”,盡管并非全篇押韻,但比起海子以往的抒情短詩,如“鏡子是擺在桌上的/一只碗/我的臉/是碗中的土豆……”,“單翅鳥為什么要飛呢/為什么/頭朝著天地/躺著許多束樸素的光線……”等,該詩的押韻特征頗明顯。而以開口音“ai”作為韻腳,更使詩歌的誦讀處于一種舒緩而又昂揚的基調。在意象的選擇上,“春”、“花”、“?!北旧砭褪菐е獾淖?,這些字的所指也是一種暖意融融的景象,平和博大的海,春已復蘇,暖意包圍,花簇在周身綻放。

正是由于詩歌字面上的迷惑性,使以往對該詩的教學出現偏差,單純以幸福為指向,引導學生感悟一種美好、祥和的寧靜生活。這種解讀在近年持續遭到質疑,越來越多的學者發聲質疑將海子詩歌選入語文教材作為正統詩歌典范的合理性,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開始調整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例如按照鄭逸農老師的“非指示性”教學方式執教,不預設教學目標,不設定線性問答,把文本交還給學生,盡可能地避免對詩歌的誤讀。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教學參考書也肯定了該詩的多義性,同時更多地傾向于解讀此詩是一首悲哀之作,認為“幸福、關心、祝福、燦爛、春暖……詞語溫暖到甜膩,平常到俗套”,“這一語言層面的改弦易轍,對一個曾將語言視作燈盞,要‘投入此火’‘吐出光輝’的詩人來說,不啻為最致命的棄絕?!?/p>

肯定了詩歌的多義性,隨即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傳遞詩中質疑塵世幸福的價值觀,又如何才能更為恰當地理解作者海子臥軌自殺的現實。海子無疑是一個走在時代思想前沿的詩人,海子自身也因此逐漸與大眾疏離,甚至與詩人群體疏離,孤勇地走在一條未知的道路上,海子提倡走出“狹隘的詩人的隊伍”,提倡“擺脫文人趣味,直接關注生命存在本身”,認為要像“酒神的神圣祭司”一樣,為人類尋找精神家園。了解海子的詩學理想,漸漸可以發現我們并不是要以海子為例傳遞向上的價值理念,執教者更應該做的是讓學生了解有這么一個詩人立足于世,傳遞著不一樣的生存理念與理想,至于如何看待,則可拋給學生,學生自有其合理的判斷。

二.執教策略

1.情景想象 感知幸福

在課堂的開始,展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標題八個字,讓同學們輕讀這八個字,說說腦海中浮現的場景。有的學生回答:“我看到了一座海邊的房子,房子前有蔚藍的大海,海風輕輕地吹著,十分恬靜、平淡的樣子?!币灿袑W生回答:“除了房子,周圍還有許多花,春天的陽光暖暖的,花朵開得十分絢爛?!焙臀抑邦A設學生的回答基本相同,同學們都從字面意思入手,想象著一個和諧安詳的場景,大家似乎看到了眼前蔚藍的大海,聽到耳邊低沉的浪聲,幸福在那春日的暖陽之下發酵。

這個導入的設置目的,在于通過情景想象充分初步激活學生,讓課堂氛圍處于微微敞開的狀態,從淺處入手,為深入理解文本做鋪墊。

2.詞句替換 質疑幸福

在同學們沉浸在春暖花開的和睦氛圍中時,我又設計了替換詞句的環節,讓同學們把每個段落中的“從明天起”改為“從今天起”再次閱讀,并談談這次閱讀又從文本中讀出了什么滋味。同學們紛紛表示有了不同的感觸,但又十分模糊,不知道是什么,于是我又換了一種問法:“詩人在詩中為什么寫‘從明天起’而不是‘從今天起’?”在這個提問下,同學們迅速進入了沉思。

“明天”是一個未來時態,它可能指的是今天之后的那一天,也有可能是泛指今天之后的不確定的一個日子,當同學們在對“從明天起”與“從今天起”展開思考的過程中,不得不面臨一個疑問:作者是否真的喜歡喂馬、劈柴的生活?如果是喜歡,為何要從明天起去做,如果不喜歡,又為何祝福塵世中的陌生人過上這種喂馬、劈柴的生活。

這個疑問成為同學們頭腦風暴的觸發點。以下是課堂部分實錄。

學生一:詩人寫從明天起,可能是因為今天還不能做這些事情,還不能喂馬、劈柴、周游世界等。(追問:問什么今天不能做這些事情?)可能是因為1989年的社會原因,詩人就不能好好地去過這種幸福生活。(追問:那么,你覺得喂馬、劈柴這些指的是什么類型的生活?)是一種平淡的,幸福的塵世生活。(追問:如果喂馬、劈柴代表的是普通的塵世生活,不是在任何時代隨時隨地都可以去做嗎?)學生陷入沉思。

學生二:詩人今天不去做這些事情,或許是因為他并不想去過這樣子的生活,因此一味地推到明日。(追問:你是如何看出來的?)從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讀出好像他固執地追求一種不一樣的生活?(追問:什么不一樣的生活?)學生未答出。

同學們開始對詩里的幸福展開質疑,課堂氛圍在此時已十分活躍,為讓同學們能更為深入地思考,我又設計了分組討論環節。

3.分組討論 走進海子

梳理學生們的回答,可以大體分為兩種觀點:觀點一:“從明天起”意味著“今天”不適合詩人去過喂馬,劈柴這樣的生活。觀點二:“從明天起”意味著詩人“今天”不想過喂馬,劈柴這樣的生活。

“不適合”與“不想”一個意味著客觀條件上的不允許,一個意味著主觀上的不愿意。經過討論,兩個小組的代表紛紛發言:

觀點一小組發言:我們認為喂馬,劈柴似乎對于詩人來說是一種可望不可即的生活,也就是一種理想化的生活,而詩人反復說從明天起喂馬,劈柴,是因為“今天”,也就是當時不允許他去過這種理想生活。

觀點二小組發言:我們覺得喂馬這些是平平淡淡的,甚至有些庸俗的小日子,詩人和普通人不同,他不屑于過這樣子的生活,因此他推脫著從明天起。從這里,也看出,詩人好像處于一個很矛盾的狀態,既不想去過這種小日子,又好像不得不去過,很糾結。

同學們已經逐漸明晰了自己的觀點,此時需要適時添加拓展內容,以使學生的猜想得以解答與驗證。我緊接著補充了一些拓展內容。觀點一同學說當時可能不適合詩人去過這種理想化的生活,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八十年代末,中國的文化精神四分五裂。商業的沖擊使文學排擠到邊緣狀態, 拜金主義與大眾文化消解了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人文精神面臨著瓦解的危險。海子理想的詩性世界此時不復存在?!?/p>

而對于觀點二的補充是“海子作為一個詩人,注定將成為一個時代的先驅,作為站在時代精神制高點的詩人,是不愿向世俗生活妥協的,而是致力于追求完滿的,純凈的詩性世界?!?/p>

補充拓展之后,同學們似有所悟,我隨即讓同學們再一次地閱讀詩歌,再一次談談對“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八個字的理解,這時,同學們的回答顯然與開始的時候不同了。有學覺得這八個字帶給人的印象是孤獨的,好像有一個孤獨的身影靜靜地面對著大海。

為了讓同學們能更深入地了解海子,我又引入了海子另一首詩《黎明(之二)》:“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掃干干凈凈/歸還給一個莫不相識的人?!?/p>

詩人的理想總是在遙遠的地方,他把天空和大地打掃地干干凈凈,甘愿做一個掃除迷霧的人,給每一個莫不相識的人廓清前行的路。海子是一個專心作詩的人,一個天生作詩的人,他的存在就是為了作詩。他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在他身上始終糾纏著理想與現實的影子,矛盾重重,他把美麗和祝福留給別人,而自己咀嚼著苦澀。

引導至此,學生們對于海子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對于海子,他們似乎還想說些什么,詩句、理想,一些詞匯在他們腦海里翻涌著,我最后布置了家庭作業《談談你眼中的海子》,讓同學們把對海子的理解表達在自己的抒寫中,相信他們對于海子自有其新的判斷。

參考文獻

[1]高波:《詩歌典范和詩歌期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憂思》,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1月第1期。

[2]章新利:《創設教學情境 詮釋幸福內涵——我怎樣執教<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6月第6期。

[3]楊秋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與海子的隱逸情懷及“撕裂”》,《名作欣賞》2003年7月刊。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中學高二語文組)

猜你喜歡
主題
主位理論與篇章理解
服務
主題區域環境創設淺析
讓主題與環境結合,讓環境與幼兒對話
新詩發生“差異說”:現代漢詩的一個身份
淺談中國俠文化背景下的武俠電影
《風雨哈佛路》的主題評析與文化解讀
淺析古詩詞教學中意象教學的策略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巖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