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轉課堂在區域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2016-09-10 07:22石穎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6年12期
關鍵詞:微課探究評價

● 創新整合點

本節課實現了地理課堂的順利翻轉。根據課標要求和知識特點,筆者給學生量身定做了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提供了配套學習資源(微課),以便準確指導學生學習;制作了適合課堂使用的微視頻,通過網上旅游、模擬旅游、激情展示、情境聯想、自主探究、資料搜集等學習環節,加大了學生對感性知識的積累,逐步達到分析、比較、歸納的學習目的,形成區域地理的學習策略。

●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青藏地區的概述,主要講述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以及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它旨在使學生通過認識所學區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進一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所以學習內容要體現區域地理的地域性、綜合性特點,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內在聯系。

● 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地理學習,學生已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感性知識,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在認識本區域之前,學生對區域“自然特征與農業”已經研究了多次,其自主學習能力已有了很大的進步。學生的參與意識較強,思維活躍,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渴望使用信息技術,也具備了一定的運用能力。

●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運用青藏地區的位置、地形圖,找出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界線,指圖說出青藏地區的位置和范圍;說出青藏地區的主要地形類型,并描述青藏地區的地形特征。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運用地圖和微視頻,在活動體驗中歸納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并分析高寒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懂得地理環境中各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唯物主義觀點。

● 教學過程

1.學情了解,釋疑解惑

學生活動:小組長檢查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完成情況并做出評價。小組協作解決任務單中的疑難問題。進行自主學習成效檢測。

教師活動:對于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進行點撥,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2.情境導入,目標認讀

師: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同學們對青藏地區已有了較深刻的認識,但從“自主學習檢測”來看,還不能深刻理解青藏地區高寒所帶來的影響。這節課,我們就通過“網上旅游”和“模擬旅游”兩種方式來加深對青藏地區的了解,進一步掌握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

3.網上旅游,整體感知

教師活動:利用多媒體播放微視頻——青藏地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伴隨《青藏高原》伴奏曲),并提示學生談談所見、所聞、所思。

學生活動:展示交流——根據哪些特色景觀來判別青藏地區。

4.模擬旅游,合作探究

師:青藏地區是地球上一個神秘誘人的地區,下面我們來進行一次模擬高原之旅的“活動”,請同學們從自己的視角去探究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學生了解活動安排。

師:探究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要充分利用青藏地區的地形圖、范圍圖、水系圖,以及課本上的青藏地區和成都對比的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資源分布圖等。探究內容如圖1所示。

學生先對照地圖自主探究,遇有疑問,與同桌討論,然后小組內對照地圖交流、展示。接著教師讓幾位學生到電子白板前對照多媒體課件,指圖交流各自對不同問題的看法;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給予肯定、鼓勵或糾正。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探究青藏地區高寒的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探究內容如圖2所示。

學生根據探究任務,先自主探究,把疑惑之處記錄下來,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小組派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教師點撥:青藏地區的大部分地區地勢高、氣候寒,熱量條件只適合草類生長,只能發展牧業;個別海拔較低、熱量相對豐富的河谷地帶水熱條件組合相對較好,適宜發展種植業。請同學們看一段視頻,思考青藏地區河谷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

學生邊觀看有關“河谷農業”的微視頻,邊思考問題(如圖3)。

師:河谷地區海拔較低、氣溫較高,其水源條件也能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求,所以河流兩岸的沖積平原適宜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那青藏地區居民在吃、穿、住等方面具有哪些獨特的高原色彩呢?

學生探究青藏地區高寒的自然環境對人民生活的影響。探究內容如圖4所示。

師:隨著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來青藏地區旅游的人越來越多,這雖然促進了青藏地區的經濟發展,但也對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對于保護好青藏地區的生態環境,我們應該怎么做?請同學們獻計獻策。

學生在組內進行合作交流。

● 教學反思

1.我的收獲

(1)任務前置,課堂高效

該課內容由課前學習任務單作引導,加上可供自學的配套的學習資源(微課),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習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2)信息化教學前移

“人機一對一”的學習方式,實現了補課中“一對一效應”的高效率;另外,公共學習云盤、地理群、班級群、家長群、微信、校訊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對地理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3)學習生活中的地理

從身邊的自然現象、日常生活常識入手,能讓學生感到學習地理有用,也能引導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勤于動腦的習慣。

(4)構建開放地理課堂

大膽放手,將課堂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將提問的權利和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將學習、認識和習得的過程還給學生,構建了一個自主開放的課堂。

(5)評價重視過程

本節課對學習的評價重視過程,強調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并獲得感情和體驗,強調學生全員參與。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才華。

2.我的思考

(1)進一步加強教材整合研究的思考

隨著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他們在自學質疑后提出的問題會越來越多。怎樣基于翻轉課堂合理規劃課時內容、組織教材整合,將是地理學科教研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如何在課程表中設置自學質疑課的思考

如何依據翻轉課堂的理念,合理設置地理學科自學質疑課、訓練展示課的課時數目及時間,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3)進一步提升微課錄制質量的思考

如何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和內容特點,提高微課的實效性和趣味性,需要通過外出學習、專家指導以及信息技術教師的幫助來實現。

(4)進一步拓展課時難點的研究的思考

課時難點的準確確定是微課質量的基礎,是落實個性化指導的前提。而課時難點的確定基礎是對課標要求、學生基礎、課時內容的深入研究。因此,要加強對地理學科課標的學習,深化學生起點能力、已有知識及認知風格分析,加大教材邏輯關系研究,逐步形成系統的地理學科微課體系。

(5)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整合的研究的思考

在整合的過程中,要考慮到信息技術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還應是幫助學生成長的得力助手;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做地理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點 評

很明顯,石穎老師受到當前翻轉課堂的理念與方法的影響,嘗試在“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一課中,將原來課中的教學內容移到課前,通過“自主學習任務單+微課”的形式加以落實。如今的課中時間,學生在各自的學習小組內,通過釋疑解惑、模擬旅游、教師點撥、課堂檢測等一系列的活動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完成三維教學目標的落實,這樣的做法既體現了石穎老師對翻轉課堂理念的理解與實踐,又體現了翻轉課堂在某一具體的教學內容上鮮活生動的教學重組。就沖這一點,我給石穎老師先點個贊。

眾所周知,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以微課的形式來呈現,那些相對穩定的需要重復講解的核心概念、基本的事實與定律、基本的方法與規律、具體的過程演示與操作步驟等比較適合以微課的形式來呈現,而思辨性較強的內容、情感性同鳴的內容、必須立足于現場的激發靈感方面的內容,則不宜通過微課的形式來組織教學。望石穎老師在準備課前教學內容時加以區分與注意。

從石穎老師的教學設計上看,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確實是濃墨重彩的,也是非常精彩的一個教學環節。它不但強調了學生在知識與技能上的應用,還注重了學生親身參與探索實踐中所獲得的情感與體驗。在多元評價的設計上,既有自我評價、同學互評、教學點評的過程,也有發現自我、欣賞他人的過程,這樣的評價設計是完整的,也是有實際效果的。

猜你喜歡
微課探究評價
設問引導探究
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
微課在初中英語課后作業中的應用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微課”教學模式的探討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