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網與農村語文課堂教學的對接應用探索

2016-09-21 13:54錢海燕
考試周刊 2016年69期
關鍵詞:應用探索移動互聯網

錢海燕

摘 要: 農村語文教育教學環境相對封閉,知識面較窄,而利用移動互聯網信息量大、交互性強、不受時空限制等特點,用移動互聯網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讓農村語文教學形成新面貌,讓語文課變得開放、生動和豐富多彩。

關鍵詞: 移動互聯網 語文教育教學 應用探索

隨著現代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面臨極大沖擊?,F在城市學生都可以熟練地上網查找資料,開著“百度作業幫”寫作業,而農村由于條件限制,很多學生連電腦都沒有摸過,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受到極大影響。個別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由于缺乏正確引導,只會用互聯網聊QQ、玩游戲,給教育教學帶來了嚴重的負面沖擊,在同學中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利用移動互聯網信息量大、交互性強、不受時空限制等特點,即時把需要的信息從世界的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傳遞到課堂,實現信息的同步,改進和豐富了農村語文教育教學的手段,就移動互聯網與農村語文課堂教學的對接應用進行了嘗試。

一、用移動互聯網實時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

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比如幾幅生動的圖片、一段有趣的視頻和浩如煙海的電子文本等,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語文情境中,流連忘返,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感受互聯網給語文教學帶來的新氣象與新氛圍。

例如,在教授《莫高窟》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優美文字和蘊含的思想感情,筆者用幻燈片展示了一些敦煌的壁畫、彩塑、藏經洞的圖片后,把手機放在展臺上,現場投影,聯網在百度里面搜索“莫高窟”,找到莫高窟的官網http://www.mogaoku.net,進入網站后,學生發現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更深入地了解到了莫高窟的建造情況、被盜情況、現階段的保護措施、旅游現狀……在“石窟價值——佛教價值”這一欄目中,學生興奮地發現了自己在上四年級時學的課文《九色鹿》的壁畫和簡介,很多同學恍然大悟:“原來‘九色鹿是來源于莫高窟??!”一下子,莫高窟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就被拉得更近了,學生對于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信心和決心更大了。一切又圓滿地回到了課文的主題。只有教學方式多樣化,才能有效利用互聯網資源,豐富語文教學的內涵。

除了課內閱讀教學外,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也可以實時使用移動互聯網資源。例如,筆者班上某次開展課外閱鑒賞課時,有個小組準備朗誦林清玄的《桃花心木》,就提前向筆者借了手機搜索輕音樂進行配樂朗誦。由于筆者曾多次在課堂上使用這一方法,因此學生已熟記于心。其他小組看到后,也紛紛效仿。在動聽的音樂的帶領和熏陶下,學生的朗誦水平、對文章的領悟力也在提高。對此,筆者自然是喜聞樂見的,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語文素養也得到提升。

二、用移動互聯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

移動互聯網具有海量儲備信息的作用,其豐富的語文教學資源給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巨大沖擊。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唯一的教學權威,在課堂環境下,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就向移動互聯網發出請求并獲得幫助,變過去的小范圍的合作學習為更大范圍內的合作學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將大大增強。這尤其對相對閉塞的農村學生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全新的課堂體驗。

新形勢下,教師必須轉變老舊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深入了解移動互聯網的特性,掌握必需的信息技術手段,讓互聯網時代的新課堂模式惠及每一位農村學生。

例如,教授《二泉映月》這篇課文時,有一段課文要求背誦,它類似“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的文字賞析,辭藻優美,文字綺麗,但導致它又長又難背,很多學生都對其望而生畏。

這一次,筆者改變以往“講解重點文字、學生拼命做筆記”的傳統教學模式,在學完課文的前半段的基礎上,又結合補充阿炳豐富的人生經歷,在學生還沉浸在悲痛的情緒中時,順勢播放事先用手機下載好的名曲《二泉映月》。在聆聽這段名曲時,筆者要求所有學生都閉上眼睛,用心聆聽,看自己能聽出什么。學生雖然很新奇,但都照做了。語文課堂上回蕩著宛轉悠揚、激昂壯烈的“二泉映月”,仿佛讓人置身于欣賞音樂會的禮堂中。

照顧到學情,筆者當時讓學生聽了兩遍。兩遍后,大部分學生都表示聽出了阿炳的感情,或多或少地能描繪出阿炳在創作這首樂曲時的感情線,能想出他當時在想些什么。在此基礎上,筆者才與學生一起閱讀學習要背誦的那一段課文。這時,學生產生了共鳴,背誦這一自然段再也沒有了以往的“愁云慘淡萬里凝”。

移動互聯網在讓教師改變教學模式,豐富課堂呈現效果的同時,也通過教學模式的改變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模式。在筆者的班上,以往都是筆者發現學生哪里存在薄弱環節,就上網搜索相應題目給學生做?,F在,則是課代表代表“民意”向筆者借電腦上網搜索題目給大家做。比如,有一次學生遇到“轉述句”,大部分學生做得不好,課代表就向筆者借電腦上“百度百科”搜索“轉述句”學習和練習。

由此可見,移動互聯網可以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真正融為一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給農村語文課堂補充新鮮血液,為農村孩子學語文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綜上所述,在移動互聯網大行其道的今天,農村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身邊的移動互聯網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造課堂的新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要所有教師積極主動地探索移動互聯網在農村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就一定能夠給農村學生帶來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張筱蘭,郭紹青.信息化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肖月寧.信息技術能否改革教育——正確認識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期望[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10).

[3]黃龍翔,陳之權,詹明峰,蔡敬新.以移動技術為中介——建立一個無縫語文學習框架[J].中國電化教育,2011(12).

猜你喜歡
應用探索移動互聯網
探索智能手機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道路橋梁施工中鋼纖維混凝土技術應用探索
微美學
智能手機在大學生移動學習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鍵智能報警系統設計與實現 
O2O電子商務模式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微課在高職數控編程與操作課程中的應用探究
Midas數值模擬在《建筑結構》課程中的應用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