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2016-09-30 08:44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16年9期
關鍵詞:對癥下藥主問題參與

陳玉蓮

[摘 要]語文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對牽動學生對文本的深刻理解,提高學生品讀的質量,加深學生參與的深度,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應扣住教學重點,設計課堂主問題;突破教學難點,設計課堂主問題;找準切入點,設計課堂主問題,從而引導學生深度參與到語文課堂學習中。

[關鍵詞]語文教學 主問題 設計 參與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5-044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既然是對話,就少不了在對話之前構建話題,還要有主問題意識,以此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

一、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主問題設計的“癥狀”分析

(一)主問題設計過多,擠占思維的時間

有人做過統計,小學教師每堂課要提問30-40次。如此高頻率的課堂提問,學生根本無暇思考,只能始終處于被動應答的狀態,而自主思維的時間卻被完全擠占了。這種“滿堂問”僅僅是表面上的互動,不但不能引導學生深度參與課堂學習,反而會成為學生的負擔。

(二)主問題設計過淺,缺乏思維的力度

教學中經常會出現諸如“是不是”“對不對”“怎么樣”的偽問題。這些提問披著問題的外衣,卻多為事實性的知識,缺乏啟發性,難以引起學生深層次的思維活動,沒有教學的價值。

(三)主問題設計過難,缺失思維的受眾

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的過程。一些課堂上的問題設計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面對問題時就難以進行有效的思考,問題看似精深卻缺少受眾。

(四)主問題設計過大,喪失思維的價值

在主問題設計中,教師力求用一個主問題涵蓋文本的所有問題。所提問題不切合學生實際,空洞浮夸,使學生在學習中無從下手,收獲甚微。

二、語文課堂教學中主問題設計的有效策略

基于課堂提問的種種“癥狀”,我試圖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活動,探索行之有效的語文課堂主問題設計的方法,力求“對癥下藥”,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真正實現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深度參與。

(一)扣住教學重點,設計課堂主問題

教學重點的突破是一節課必須要達成的目標,也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教師在確立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時,要明確其教學重點,要把解決教學重點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從教學重點入手是設計主問題的捷徑。

《鳥島》一文把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形介紹給了學生。鳥兒對于學生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可是對于棲居著無數只鳥兒的鳥島,學生卻很陌生。對于從未接觸過鳥島的學生來說,知道什么是鳥島,讓其感受鳥島是一個鳥的世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因此,在設計主問題時我抓住這個重點進行設計:“鳥島有什么特點?”回答這個主問題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與概括能力,這對于低年段學生來說無疑是不合適的??紤]到低年段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主問題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六月,鳥島上( )多、( )多、( )多。這樣一來,問題貼近了學生認知水平的就近發展區,使學生在閱讀文本、深度參與后,自然領略了鳥島上鳥兒多、鳥窩多、鳥蛋多的特點,輕松掌握了教學重點。

(二)突破教學難點,設計課堂主問題

一般說來,每節課的學習都存在著學生理解和領悟有難度的地方,這就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在進行主問題的設計時要著力想出各種有效辦法加以突破,高效地解決這些難點,為學生掃除學習障礙。

《水鄉歌》是一首充滿現代感的江南水鄉新歌。課文中的“水多”“船多”“歌多”是必須關注的重點,然而本課的難點卻在于詩歌的最后一句“唱咱水鄉新生活”。這一句,讓文章有了政治色彩,點明了詩歌的主旨:歌頌新時期漁民的幸福生活!如何才能讓學生體會其內涵呢? 我在引導學生感受水鄉的美麗和水鄉人民生活的富裕后,讓他們假設自己就是水鄉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家鄉這樣美麗富裕,想說些什么。圍繞這一主問題,學生們通過大膽的想象說話,感受到了水鄉人民生活的幸福,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三)找準切入點,設計課堂主問題

主問題是貫穿文本的線索,是一堂課教學內容的集中體現。然而,不同的教師和學生對文本的解讀都有其個性;不同的文本對學習的要求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設計主問題的切入點上也各不相同。

1.從課文標題入手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研讀課題,常??梢詮闹懈Q得文章的內蘊,獲得文章的意趣。把課題作為提出教學主問題的把手,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美麗的丹頂鶴》一文,課題中的“美麗”一詞集中體現了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我在設計主問題時從題目入手:“丹頂鶴到底美在哪里?”我緊扣“美麗”進行教學,帶著學生依次感知丹頂鶴的顏色美、體形美和傳說美。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這個主問題牽引,在問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學生自讀、自解、自悟,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真正實現了深度參與課堂學習。

2.從課文留白處入手

留白是繪畫藝術的一種手法,指在作品中留下相應的空白處,予人以想象的余地。語文課文中也不乏許多留白的地方,這些留白,給了學生無窮遐想和無盡感悟的空間,可以激發學生用靈動的思維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教師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訓練點,設計教學主問題,讓學生植根于課文,想象于書外,通過想象補白,促進學生的語言生長。

《木蘭從軍》一文講的是朝廷要緊急征兵,但是木蘭父親年邁,弟弟年幼,無人可出征,這是朝廷所不允許的,因而木蘭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古代,女子一般不能上戰場打仗,木蘭的這個決定顯然不能得到家人的支持,那木蘭又是如何一一說服她的家人的呢?這是課文中的一個空白點,解讀文本時,教師應抓住這個空白點,設計主問題,請學生對人物的語言進行合理想象,師生合作,表演再現。在文本補白中,學生感受到了木蘭的孝順,感受到了她的憂國憂民。正是對文本的補白,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也促進了學生語言的生長。

3.從矛盾處入手

閱讀教學中,有分歧,有沖突,才能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教師在設計主問題時可以利用文本中的焦點問題來預設課堂主問題?!睹诽m芳學藝》這篇課文講的是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了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梅蘭芳是怎樣成為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的?這是閱讀課文后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文本想要傳達的信息,以此引導學生體會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教學時,抓住兩個“說”,從剛開始的“師傅說他的眼睛沒有神兒,不是唱戲的料子”到“人們都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這兩句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抓住這一文本中的沖突所在,教師提出主問題:“梅蘭芳從一開始眼睛沒有神兒到眼睛會說話,他是怎么做到的?”教師讓學生在閱讀中品悟梅蘭芳的勤奮,感知成功是來之不易的。

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能牽動學生對文本的深刻理解,提高學生品讀的質量,加深學生參與的深度,能引領學生真正走入文本,實現與文本共舞。我們只有在充分考慮影響課堂教學的諸多因素的基礎上,對主問題教學進行全面、廣泛、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優化主問題設計的策略,讓主問題真正成為落實新課標的一根有著支撐作用的拐杖,讓我們的語文教學閃現思維碰撞的火花,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展示出新的生命力。

(責編 劉宇帆)

猜你喜歡
對癥下藥主問題參與
人參雖好,也要“對癥下藥”
關于有效思品課堂的幾點思考
臺媒稱海峽論壇“對癥下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