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2016-10-13 23:26趙磊
考試周刊 2016年79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

趙磊

摘 要: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慕課建設發展中步伐稍慢,有影響的課程不多,很多知名網站沒有大學思想政治慕課。發展大學思想政治慕課建設是應對美國等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滲透的需要,發展大學思想政治慕課是適應大學教育發展大潮流的需要,發展大學思想政治慕課是思政課本身的內在要求,發展大學思想政治慕課是強化學生的思政學習效果的需要。

關鍵詞: 大學 慕課開放課程 思想政治教育

自從2012年以來,慕課在中國呈現井噴式增長。大學也紛紛開展慕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這些建設的課程耀然屹立于知名網站,社會與養在深閨的大學突然將手牽在一起。在這個浪潮中,如何看待大學思想政治?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慕課

生命不同于其他物質的特點是它是一種能動的、有方向性的,以及具有達到此方向能力的存在。生命不是一種盲目的運動,這種運動的結果具有一種主觀設定性,而且為了這種主觀設定性,生命發展出相應的主觀能力,所謂“龜有龜蹤,蛇有蛇道”。生命是人的奧秘,生命是人稟賦于世界的本性,生命是人的奧秘,是人的形而上的表現,是萬物之謎的靈光。作為一種追求生命意義的存在,人開始立于世界。

作為一種生命,人是追求生命意義的存在。人稟賦于生命的絕對命令,有著生存、安全、愛與歸屬、尊重、自我實現等各種各樣的基本需要。人必須傾聽生命的電波、服從生命的命令、拓展生命的內涵。大學生是“人中之才”,大學生是生命發展的高級形態。大學教育就是提升生命能力與拓展生命內涵的教育,是生命理念教育與生命能力教育的統一。生命理念教育就是讓大學生明白生命的哲學本源、哲學意義,用生命的熱情推動大學生專業學習與創造的情感與能力,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人格的教育,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它包括讓人了解生命理念、讓人了解生命展開的邏輯、讓人提升與創造生命意義、讓人了解生命的人文環境。提升生命能力的教育是專業教育。

網絡社會橫空出世,我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6.8億人,加上這些人的勾連效應,網絡社會把全體中國人連成了一個整體。網絡社會是一個非工具性的互動場所。

慕課是互聯網+的產物,是網絡社會的偉大成果。它有斯坦福模式與社交模式等。斯坦福模式更加側重于提供相對正式且完整的課程及課后配套評測服務,學習體驗主要限于學員個體內,學習過程中缺乏有效交互。交互式慕課中學生獲得學習材料后,主要利用社交媒體對學習內容及知識點進行相關討論。慕課不但是一種偉大的教學工具,而且是大學實力與教師個人生命自我實現的平臺。自我實現是生命的本真需求,因此,大學教師必然要開通自己的慕課平臺,否則他將面臨生命的匱乏狀態。

伴隨半成長于網絡社會的“90后”與全成長于網絡社會“00后”甚至“10后”日益或即將走上社會的前臺,瀏覽現在各網站的慕課課程,思想政治的力量顯得極其單薄,思想政治工作者產生小小的挫敗感。習近平總書記說:“實際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這種狀況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盵1]辛勤的思想政治者開始了思想政治慕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二、國內關于大學思想政治慕課探索概況

從理論方面看,山東大學馬秋麗認為慕課是西方發達國家文化霸權的表現,它歪曲中國民主,使一些大學生思想被左右;慕課采取商業資本運作,慕課與思想政治有對立性。東北師范大學李亞員認為由于西方名牌大學的光環效應,他們以為慕課手段顛覆社會主義更加有效;為了應對西方意識形態滲透,有必要成立全國慕課協同創新中心,建立完善西方慕課入境的審核機制。清華大學劉震將其慕課推到不少中文慕課網,提出線上與線下、第一與第二課堂、紙質與電子教材相結合的方法體系。清華大學艾四林指出現在的教學依賴于小數據,借助于大數據,不光對作業與課堂表現,而且包括學習的全部過程,甚至一些細節都可以掌握。西南科技大學胡雨認為要加快開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慕課課程;創新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在視頻制作等各個方面進行創新。天津大學周志偉認為思想政治線上課主要是建立學生自學平臺與師生互動平臺。

從實踐現狀來看,2014年,復旦大學與北京大學聯合的《思修》首次對外開播,5000多人收看直播;2015年清華大學《毛概》搬上edx平臺,向全球開課,隨即清華大學將四門思政課都上線;超星慕課有南開大學吳克峰等的《馬原》20講;中國大學慕課網有武漢大學汪信硯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精粹九講》。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慕課,好大學在線、Courser、慕課網、新浪公開課都沒有思想政治的身影,其他知名網站或者只有一門,或者沒有。

三、大學思想政治實施慕課的必要性

網絡社會帶來了一個大數據時代,這個大數據以電子為媒介,存在著生命需求的海量數據,人不可能將其全部消化,而利用各種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云處理,從而使大數據的運用最大化,教育已經與大數據時代互相纏繞。在聯通主義代表人物西蒙斯看來:人們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本或紙質書的學習,而是通過網絡,或者是團隊交流學習等獲得知識。知識以片斷的方式散布在網絡中,每個人都擁有其中一部分,每個人都可以對其中的知識進行創造、完善、更新和批判等。個人可以把部分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加工、運用等下放給網絡中的結點,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創建個人學習網絡中,這樣,網絡社會就積累了海量的知識,個人在這個海量知識庫中對知識進行吸收加工,并通過海量數據迸發創造,這些創造又變成知識節點,引起別人的更新的創造,創造呈幾何級數增長。這就是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時代說明任何學習都是互聯網+,這對傳統的教育提供了巨大的挑戰與機遇。大學思想政治慕課建設在這個網絡社會中的必要性是:

研究思想政治慕課建設是應對美國等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滲透的需要。美國現任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在傳記里面談到美國對“共產主義是全球災禍”的教育,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則為專門攻擊共產主義的公園的建立剪彩。美國等資本主義世界有發達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他們及他們引領的發達的電子技術、電視、洗衣機、冰箱、電腦與互聯網;發達的交通技術,汽車、高鐵與飛機;先進的食品與廚房技術、機器人、油煙機與液化灶;高效的農業、機械化、集約化與產業化,無不征服著世界,造福于世界的同時,在世界產生了一種巨大的軟實力。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本身有攫取世界的成分,世界不安寧起來。俄羅斯深刻地認識到民主制度也有其局限性,美國強力推行的民主制度未免太過于武斷甚至霸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等決定從東南方包圍莫斯科,這就要從中國入手,所謂的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就順理成章了。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手段外,文化上的意識形態滲透也是一個重要的選擇。他們的意識形態滲透,有新聞滲透、黨政干部、學術精英滲透、電影電視滲透等。課堂是意識形態建設的決定性力量,目前,慕課可能成為滲透這個領域的巨大工具。比如,在一些慕課中,有些學者歪曲中國歷史,遺漏王朝,認為20世紀之前沒有中國,不斷質疑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如今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很多大學已經將諸多人文社科類的課程放在網絡上,老師們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地講解,已經讓聽edX和Coursera的網絡課程成為大學生之間的流行趨勢。而這種免費的課程在無形中將西方的主流意識形態帶入大學生的腦海中,對大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發展思想政治慕課是適應大學教育發展大潮流的需要。專家預計,未來五年內,中國教育培訓市場規模將達7000億元,而互聯網化的教育市場將達到4000億元。在大學校園,聽到附近有滬江開心詞場通關的提示音,就能輕易識別學習語言的同類。學習者可以在“學分銀行”中開辦一個戶頭,自主調節學習進度和學習年限,將獲得的學分存入銀行積累起來且終身有效。慕課學習者可借助暫停、倒退等視頻功能反復學習課程內容,從而使學習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學習的枯燥性將大大緩解。這又倒逼教育改革,與生活關系遙遠的課程會越來越沒有市場,教育革命闊步向我們走來。隨著視頻會議系統日益成熟與普及,未來有可能在網上模擬出學校課堂里的“真實”效果,在這樣的虛擬課堂里,教師與學習者之間可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那時,實體學校的危機就可能真正到來。作為大學教育靈魂課程的思政課必須應對這一挑戰。

發展思想政治慕課是思政課本身的內在要求。目前的大學思政課是教師制造出的三觀模型化產品,教師根據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解,盡可能全面地對大學生思想中的問題進行引導。這種三觀模型化產品雖然能夠有一些靈魂的觸動,但是對于復雜的思想狀況卻無能為力。應該說,思政教師在課后引導上做了各種嘗試,但是實在太耗時耗力而使教師不得不放棄。慕課的出現給思想政治教育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契機,慕課保留每一個同學的學習軌跡與出現的問題,有望形成思想政治問題庫,然后用云處理技術揭示這些問題的規律,再根據規律調整教學內容。每個學期出現若干問題,問題積累與規律性把握相互促進,就可以根據問題分成若干個課堂。這些問題具有人性上的必然與普遍性,因此,改革對全思想政治教育有借鑒性與推廣性。

發展思想政治慕課是強化學生的思政學習效果的需要。從某種程度上講,現在的思政課是學生獲得文憑的身外之物,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只關注期末考試范圍。教師在慕課建設的壓力下,對自己的課程進行具體落實改革。慕課要求十分鐘左右的視頻,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將內容邏輯劃分,并設計一定的問題進行測試,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了絕對依據,濫竽充數已經不可能。同時,因為有了慕課平臺技術,學生的作業、學習都在監控范圍內、壓力之下提供學習的動力。

參考文獻:

[1]中國新聞網: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全文)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5-19/7875385.shtml.

[2]人民網:親歷歷史:希拉里回憶錄http://www.people.com.cn/GB/14738/14759/21868/2014128.html,2003-08-13.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征稿簡則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大學求學的遺憾
午睡里也有大學問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