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2016-10-14 13:32王思洋
人民論壇 2016年27期
關鍵詞:紅色基因青年傳承

王思洋

【摘要】中國工農紅軍歷經艱難險阻,完成了舉世聞名的長征,譜寫了豪情萬丈的史詩,長征精神從此成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堅定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的核心,是當代青年最應該傳承的紅色基因,要把追夢、圓夢的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使之成為行動指南、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關鍵詞】青年 傳承 紅色基因 【中圖分類號】G651 【文獻標識碼】A

八十年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工農紅軍沖破“敵軍圍困萬千重”,戰勝激流、沼澤和雪山,完成了艱苦卓絕的長征,譜寫了豪情萬丈的史詩,鑄造了永留人間的長征精神。八十年來,紅色基因根植、播撒、傳承在中華大地,成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堅定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的核心,是當代青年最應該傳承的紅色基因

長征是一群氣壯山河的青年人奏響的凱歌。在參加長征者中,年長的四十歲出頭,年輕的才十幾歲。紅軍長征的艱難困苦遠遠超出常人的想象。在長征中,中央紅軍經歷戰斗300多次,突破10多個地方軍閥的封鎖包圍,平均每天行軍35公里以上,四渡赤水、巧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啃樹皮、吃草根,歷經千難萬險,最終到達陜北,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紅軍戰士們高舉共產主義理想的旗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不移,對國家獨立的信念矢志不渝,對民族解放的追求鍥而不舍,對救民于水火的使命從未懈怠,與窮兇極惡的敵人進行殊死搏斗,與惡劣的自然環境進行生死較量,憑著超人的膽魄和鋼鐵般的意志,在絕境中殺出一條生路。

紅軍的英雄壯舉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是長征紅色基因的主色調;堅定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的核心,也是當代青年最應該傳承的紅色基因?!皟蓚€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使當代青年生逢其時,習近平主席曾說過,“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二十多歲的青年,到建黨一百年時,正青春似火;到建國一百年時,正人生鼎盛,有難得的際遇,有使不完的勁。最關鍵的是,要把追夢、圓夢的理想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使之成為行動指南、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理想不是空想,理想必須與現實相結合,被賦予實實在在的內涵,才具有生命力。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古今偉業,竟成以實。不知從何時起,“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成了流行語,成了一些人懶惰懈怠、不思進取的借口。當人們給臃腫或疲弱尋找借口的時候,想要健美身材的那點小理想也早已泯滅殆盡、蕩然無存。然而“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時候,人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都會遇到坎坷和困境。所以當代青年要目視遠方,心無旁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朝著目標堅實地邁好每一步,人生的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導我們的:“當代青年要在感悟時代、緊跟時代中珍惜韶華,自覺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錘煉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遠、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在火熱的青春中放飛人生夢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業華章,接好中國夢的關鍵一棒?!碑敶嗄曛挥袊栏褚笞约?,自覺磨礪自己,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才能使青春光澤亮麗,在學習、工作實踐中展示才華,建功立業。

如何處理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

美國著名記者、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長征——聞所未聞的故事》中寫道,長征“是一次充滿了集體英雄主義、獻身精神和希望的舉世無雙的行動”。長征途中,紅軍戰士把黨的利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全局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從指揮員到普通士兵,無不表現出顧全大局、犧牲個人、維護集體的高尚品質。在攻占敵人陣地時,戰士們爭當先鋒,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在缺衣少糧的情況下,戰士們將一碗稀粥推來推去,誰也舍不得吃下去。強幫弱、大幫小、指揮員讓馬給戰士、相互攙扶的動人場景比比皆是。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建立的川陜革命根據地正處于鼎盛時期,為了解除中央紅軍被強大敵人圍追堵截的困難處境,減少革命損失,他們不惜放棄這個當時全國的第二大蘇區,西渡嘉陵江進行長征,牽制敵軍主力,表現了高度的大局意識和集體主義覺悟。長征就是一幅紅軍戰士萬眾一心、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人物素描。

集體情懷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抖Y記·禮運篇》中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名言就具有濃厚的集體主義情結。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青年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經歷了肯定—否定—多元的變化過程。新中國成立初期是相對單一的集體主義;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外來文化的滲透和傳統文化的弱化,雖然強調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但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想在青年中蔓延;當今,經濟和社會趨于平穩成熟,特別是高度分工和互相依賴的社會,沒有集體合作、團隊協作等精神的支撐,很難取得成功。所以,青年們應該在尊重自我價值的同時,向集體主義靠攏。

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道理非常簡單。難點是如何處理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新時期正確傳承長征精神,應強調個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的義務感和責任心,給大河積水,小河自然不會干涸;強調集體利益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積極性的發揮,同時重視個人的正當利益,維護個人的尊嚴、價值和權利,并努力促進個人的進步和發展;反對以個人為中心、損人利己、損公肥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極端個人主義。青年們要在實踐中自覺糾正自己的不足,融入集體的懷抱,有意識地增進集體主義觀念。

青年們要自覺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

毛澤東在總結長征勝利的意義時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遍L征開始時,那些年輕的紅軍戰士們并不知道戰略轉移的落腳點在哪里,何時才能結束。但他們深信,只要跟黨走,就有前途,就會勝利。鄧小平也曾以凝練的語言概括,長征就是“跟著走”。無論遇到什么情況,戰士們都不愿意掉隊、離隊。

跟黨走是中國青年發展的永恒主題,是當代青年能否傳承紅色基因的決定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九十五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指出:“全國廣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光榮歷史和偉大歷程,堅定不移跟著中國共產黨走,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p>

永遠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不是喊出來的,是干出來的。實干是最響亮的語言。與其面對晚霞幻想,不如迎著晨光實干。鄧小平曾強調,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青年們要自覺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摒棄猶豫、觀望、懈怠和迷茫,承擔起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歷史重任。

1935年2月,毛澤東在長征途中寫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雄壯詩句。長征如鐵,但擋不住紅軍戰士“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志氣和信心。1936年2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毛澤東又寫下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千古絕句,激勵紅軍將士把握今朝,奮勇抗日,為民族的解放血戰到底。今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新的長征。長征永遠在路上,青年一代“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就是對歷久彌新的長征精神最好的傳承。

(作者單位:北京第五中學)

【參考文獻】

①[美]哈里森·索爾茲伯里著、朱曉宇譯:《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

責編/周素麗 王妍卓

猜你喜歡
紅色基因青年傳承
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學生成為紅色基因傳承者中的作用
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學生成為紅色基因傳承者中的作用
紅色基因融入精準扶貧工作的價值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激活紅色基因在意識形態安全建設中的生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